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

时间:2022-1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金融危机对国家贸易的影响具有滞后性。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并没有立即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中国出口贸易依然保持增长势头。在中国,金融危机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衰退,导致大量出口加工型企业破产倒闭,再加上危机前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我国失业人数迅速上升。在这场危机中,期货市场的暴涨暴跌不仅对中国期货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对于企业亦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

一、经济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

我国在2007年以前,连续20多年的GDP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GDP增长率下降到9%[1],2009年下降到8.7%(2002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其中,2009年第一季度6.2%是1992年我国建立季度GDP核算以来的最低增速(见图8.1)。从工业生产来看,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工业增长跳水明显,尤其是在2009年1—2月份,工业的增速下滑到了近10年来的最低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回落到3.8%。2009年3月份以后,增速才逐步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同比减缓1.9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大部分行业产值增速有所放缓。进入2008年11月份以后,上游产品,如粗钢、生铁、钢材等工业产品产量出现负增长,表明下游工业需求疲弱。与此同时,重工业增速骤降。由于重工业是用电大户,发电量的消长可以反映出重工业发展的真实情况。2008年9月份以后,随着重工业增长速度的骤降,发电量也出现了深度跳水,并同时在11月份形成“V”型谷底。10月份以后,发电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种情况表明,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需求已明显萎缩,企业开工率下降。12月份减速幅度有所降低,但仍呈现衰减状态。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内部统计数据,2009年1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为2476.3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30%;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滑12.88%,即使剔除春节因素影响,1月份用电量所显示的仍然是全国工业经济下滑的势头。一般而言,金融危机首先作用到离生活消费端较近的轻工业,而后再作用到重工业。重工业减速表明金融危机已经触及实体经济的较深层次。

图8.1 2008—2009年中国季度GDP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进出口额增速持续下降

一般而言,金融危机对国家贸易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为,从危机策源地爆发危机、增长减速到消费减少、进口下降需要一个传导过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并没有立即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中国出口贸易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但是,到了2008年下半年,出口、进口、进出口的当月同比增速出现了显著下滑,到2008年11月份三大指标出现负增长,随后所有月份同比增长率均为负值,且都在-15%以上,直到2009年12月份。与此同时,净出口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亦由危机前的3.5%骤降为-47.7%(见表8.1),成为拖累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出口新订单显著放缓,2008年9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出口订单跌至48.8的衰退区间,至11月进一步跌至39,跌至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最低值。从出口目的地来看,2009年,中国对各大洲出口贸易额均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对欧洲市场出口贸易额比上年下降了22.78%,对非洲及大洋洲影响较小,出口贸易额分别下降了6.11%和3.6%;从贸易方式来看,2007—2009年,一般贸易出口月平均增速为11.77%,来料加工贸易与进料加工贸易出口月平均增速分别为1.57%和7.41%,说明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来料加工贸易影响较大,其次是进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受到的影响最小;从地区来看,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出口下降明显,受到的冲击较大。通过对广东省东莞地区一些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这些地区的出口企业经营状况是:20%亏损,30%持平,50%微利。如果出口低迷状况再持续下去,可能20%的亏损企业会选择倒闭。从长三角地区2009年1—2月份进出口贸易看,中国下降25.9%、浙江下降48%、上海下降29.6%,而江西只下降0.5%。可见,外贸依赖比较严重的地区,遭受的损失就越大。

表8.1 2006—2009出口贸易月平均增长率、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

资料来源:数据系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整理而得

三、失业率有所上升

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长期趋势看,金融危机产生的就业冲击是一个周期性现象。这种现象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当宏观经济面临不景气,就出现了大量失业问题;相反,随着宏观经济高涨,就业形势就会好转。在中国,金融危机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衰退,导致大量出口加工型企业破产倒闭,再加上危机前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我国失业人数迅速上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统计,2007年12月,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累计为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累计为830万人,2008年12月,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累计为4.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累计为886万人,2009年12月,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累计为4.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累计为915万人。不过,城镇登记失业率统计的是在城镇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城镇失业人员,并未考虑农村。如果考虑到农民工返乡问题,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以四川为例,该省是中国农民工输出大省,到省外务工的农民工总数高达1100万人(共有农民工2200万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大量农民工返乡现象,到2009年1月10日为止已返乡的农民工达113万人。[2]这些农民工主要是在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型中小企业从事劳动加工。由于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资金链就有可能断裂,破产倒闭。2008年1—9月,全国共有6万户中小型企业破产倒闭。它们所雇佣的农民工面临着失业困境。这些农民工已经逐渐习惯了城市生活,缺乏种地经验,长期滞留在农村,无所事事,必定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压力。

四、股市期货市场波动性加大

中国股市在2007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曾经出现过一波大牛市行情,最高点达到6124点。然而,金融危机产生的羊群效应导致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股市非理性地大幅下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杀跌情绪也传染到中国股市。中国多数大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导致我国股市资金逃离,股市大盘震荡,绝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股市坠入低谷,2008年最低在1700点以下,跌幅深达75%,成为仅次于冰岛和俄罗斯的第三大跌股市。从融资额度来看,A股市场持续低迷,令上市公司融资再融资发生困难。民生证券统计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共发行上市76只A股,募集资金1034.38亿元,同比骤降65.33%。此外,103家公司实施增发,再融资1773.97亿元,同比也大幅下降46%。同时,由于中国的期货市场没有定价权,中国期货市场一直以来受到国际市场行情左右。在这场危机中,期货市场的暴涨暴跌不仅对中国期货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对于企业亦产生了巨大影响。2008年上半年,各种原材料期货价格迅速上升,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很多企业纷纷大量购买原材料,到了2008年下半年,原材料期货价格暴跌,导致这些企业手中的原材料价值严重缩水,使得本来就已经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企业经营情况更加雪上加霜,很多企业因此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

五、海外投资损失惨重、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损失惨重。根据公开资料,金融危机爆发后,中资机构共动用资金383.6亿美元进行海外抄底。截至2009年2月底,账面亏损累计293.1亿美元,总亏损幅度高达76%(见表8.2)。另外,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调查数据,结合相关估算,中国内地在全球股市投资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3]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在危机中采取弱势美元策略,纵容美元不断贬值,中国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外汇储备大幅缩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2.2726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29.9%。尽管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并未对外公布,但市场的普遍看法是,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因此,中国在外汇储备上面临的无形资本损失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外汇储备资产的市场价值下跌,如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上扬将造成存量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下跌,从而给债权人带来资本损失;第二类是储备货币兑本币贬值而造成的资本损失,即汇率变动造成的资本损失。对此,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作了如此测算:假定在2009年9月30日至2010年9月30日,美元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种主要货币均一次性贬值20%,即使不计算这一期间新增外汇储备的汇兑损益,中国央行遭受的资本损失也将高达人民币3.1157万亿元。这相当于2009年9月底央行总资产的14.0%、2008年中国GDP的10.4%以及2009年9月底央行自有资本金的141.6倍。[4]

表8.2 次贷危机后中国企业主要国际金融投资项目盈亏估计(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彭博资讯和有关公司公告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