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发展和策略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发展和策略

时间:2022-1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在经济方面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为我国企业到境外投资,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遇。我国许多有能力的企业都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境外去发展,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图8-2[13]显示了我国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投资的数量情况。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地区分布。2007年,我国金融业企业对外投资流量16.7亿美元,分布在亚洲和欧洲。

二、我国企业境外投资[12]的发展和策略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越来越强,许多企业具备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在经济方面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为我国企业到境外投资,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遇。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欢迎中国企业去投资。我国许多有能力的企业都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境外去发展,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企业就开始了对外投资,初期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利用在国外获得的资金直接进行投资,90年代中期,首钢等一些国有企业得到国家批准到国外投资矿产资源。在199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之后,我国企业开始在政府的鼓励下进入国际市场; 2000年,中央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方针,并开始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的政策; 2002年和2007年,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中都再次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开始大批走出国门发展,境外投资的数量出现大幅度增长,从每年的十几、几十亿美元,上升到200多亿美元,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2.72%和0.85%;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位于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13位,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首位。图8-2[13]显示了我国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投资的数量情况。

img135

图8-2 1990~2007年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 1990~2001年数据摘自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 2002~2007年数据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

1.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基本情况

在加入WTO后的2002~2007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见表8-4)。

表8-4 2002~2007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商务部各年统计数据。增长率按公布的投资数推算。

截至2007年底,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 1179.1亿美元,其中股本投资475.6亿美元,占40.3%,利润再投资434.7亿美元,占36.9%;其他投资268.8亿美元,占22.8%;非金融类投资1011.9亿美元,占85.8%,金融类投资167.2亿美元,占14.2%[14]

2007年,中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76亿美元,境外纳税总额29.4亿美元,境内投资主体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1189亿美元,2007年末,境外企业就业人数达65.8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29.5万人。

到2007年末,我国金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银行业112.9亿美元,占67.5%;保险业12.05亿美元,占7.2%;证券业2.93亿美元,占1.8%;其他金融活动39.34亿美元,占23.5%。国有商业银行在美国、日本、英国等27个国家设立33家分行,19家附属机构,就业人数达2.63万人,其中雇用外籍人员2.56万人;在境外设立的保险业金融机构有12家。

2008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341.6亿美元,其中: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85亿美元,占24.9%;非金融业256.6亿美元,占75.1%,同比增长229%。2008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当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6%。

(1)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地区分布。截至2007年底,我国近7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经商务部核准的境外投资企业已达1.2万余家,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71.2%,亚洲、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1%(见表8-5)。

从境外企业在各大洲的分布看,亚洲地区集中了境外企业数量的50.0%;其次是欧洲,为16.8%。中国香港、美国、俄罗斯、越南、日本、德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的聚集程度最高,集中了境外企业的50.2%。其中在香港地区的数量占16.7%,美国占9.6%,俄罗斯占5.3%,越南占3.9%,日本占3.4%,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德国各占3.1%,澳大利亚占2.8%,新加坡占2.1%。

从投资额看,亚洲、拉丁美洲地区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存量的分布情况如表8-5所示。

表8-5 2007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存量的地区分布情况

img137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到2007年底,我国企业在亚洲的投资存量主要分布在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澳门、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蒙古、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拉丁美洲的投资存量主要分布在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等国家和地区;在北美洲的投资存量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百慕大群岛等国家和地区;在非洲的投资存量主要分布在南非、尼日利亚、苏丹、赞比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埃及、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对欧洲的投资存量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英国、德国、瑞典、西班牙、荷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对大洋洲的投资存量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等国家。

到2007年底,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存量分布前20位的国家或地区如表8-6所示。

表8-6 到2007年底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

img138

资料来源:同表8-5。

2007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流量的地区分布情况如表8-7所示。

表8-7 2007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流量的地区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同表8-5。

2007年,我国金融业企业对外投资流量16.7亿美元,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其中,亚洲12.2亿美元,占73.05%,主要投向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欧洲4.5亿美元,占26.95%,主要投向英国、德国、俄罗斯和卢森堡。

2007年,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投资248.4亿美元。其中,对亚洲国家和地区投资15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1%,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巴基斯坦、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蒙古、老挝、沙特阿拉伯、越南等;对拉丁美洲投资49.0亿美元,下降42.1%,主要流向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阿根廷、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巴哈马等;对北美洲投资11.3亿美元,增长336.0%,主要投向美国和加拿大;对非洲投资15.7亿美元,增长202.6%,主要投向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赞比亚、尼日尔和刚果(金)等;对大洋洲投资7.7亿美元,增长509.0%,主要投向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对欧洲投资10.9亿美元,增长83.1%,主要投向俄罗斯、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2007年,我国对外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有24个,比上年增加17个(见表8-8)。

表8-8 2007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

img140

续表

img141

资料来源:同表8-5。

(2)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行业分布。从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行业看,制造业集中了境外企业数量的31.8%,批发和零售业占19.4%,商务服务业占15.1%,建筑业占7.0%,采矿业占5.4%,农林牧渔业占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4.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3.1%,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2.7%。

表8-9 2007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存量行业分布情况

img142

资料来源:同表8-5。

从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到2007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按数量划分,最多的是以投资控股为主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投资存量的1/4以上;排在其后的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投资存量都在120亿美元以上,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上,前五位的合计数量为946亿美元,所占比例合计达到80.2%,制造业排在第六位,投资存量为95.4亿美元,占8.1%(见表8-9)。

(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构成。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迅速发展,到境外投资的主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企业的来源地看,从最初东部地区的个别城市扩大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从投资主体的所有制看,由一开始的私营企业为主,经过国有企业为主,目前已变成多元化的局面。

到2007年底,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数量上,中央企业及单位只占10.3%,地方的投资主体占89.7%。浙江省是我国拥有境外投资主体数量最多的地区,占投资主体总数的23.2%,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上海、黑龙江六省一市的企业数量占境外投资企业总数的68.7%。70%的私营企业来自浙江、福建两省。

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中央企业占78.5%,地方企业占21.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外投资存量合计为217.5亿美元,广东是对外投资存量最多的地区,其后依次为山东、北京、江苏、浙江、福建、黑龙江、辽宁、四川(见表8-10)。

2007年,各地区非金融类企业对外投资流量为5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8.8%,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山东、黑龙江、甘肃名列年度前十名。

到2007年底,按企业所有制划分的我国对外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71.0%,比上年下降10.0%,有限责任公司占20.3%,股份公司占5.1%,私营企业占1.2%,股份合作公司也占1.2%,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0.8%,集体企业占0.4%。

表8-10 到2007年我国对外投资存量前十位的地区

img143

资料来源:同表8-5。

从企业的数量看,2007年,境外投资的国有企业数量占19.7%,比上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有限责任公司的数量达到了43.3%,上升了10个百分点,是境外投资最大的投资主体群,私营企业占11.0%,列第三位(见表8-11)。

表8-11 到2007年末我国对外投资主体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

资料来源:同表8-5。

从对外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投资主体占总数的45.5%,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等;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排在第三位的是建筑业(见表8-12)。

表8-12 我国投资主体在境外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

img145

资料来源:同表8-5。

2.我国政府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相关政策

“十五”期间,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对外经济合作,国家在投资管理、财税、信贷、保险、外汇、国别导向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对外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国家通过体制改革和法律建设以及具体组织、协调工作,积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创造有利于企业境外投资的制度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和措施,对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对外投资的管理方面。负责投资项目核准的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对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机关及权限、核准程序和批复时间、项目申请报告及其相关文件、核准的条件及效力等方面做出了明文规定。不但把过去的多次审批改为一次核准,简化了程序,而且限制了核准的时间,明确规定:国家发改委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或向国务院提出审核意见。如20个工作日不能作出核准决定或提出审核意见,由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批准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项目申请人。对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国家发改委在收到书面信息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要出具有关确认函件。

负责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的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和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赴境外投资开办企业”,保证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境外投资开办企业过程中享受同等待遇;而且“国内企业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在经济、技术上是否可行,由企业自行负责”,有关核准机关主要从国别(地区)投资环境、国别(地区)安全状况、投资所在国(地区)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境外投资导向政策、国别(地区)合理布局、履行有关国际协定的义务、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把握与核准,并取消了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核。这样规定,符合“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切实落实了企业投资自主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

商务部还下放核准权限,把地方企业在135个国家投资开办企业的核准事项,委托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实施;并将企业申报材料由10项减至5项;明确将推行电子政务,实行网上申报和批准证书的发放。

在加强境外投资管理工作方面,商务部与有关部门配合相继建立并实施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境外投资联合年审制度和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网上备案制度》和《企业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制度》等管理制度。

(2)指导企业境外投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协调和指导”的指示,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制定了3批《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见表8-13),分别在国别(地区)和产业方面对企业境外投资加以指导。从国别来看,第一批共包括67个国家。其中亚洲23个国家,包括日本、韩国、蒙古和东盟10国等;非洲13个国家,包括埃及、南非、埃塞俄比亚等;欧洲15个国家,包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匈牙利等;美洲11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大洋洲5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等。产业涉及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及其他产业等。在每个产业中,又进行了细化,其中农林牧渔业中包含谷物种植、森林开发、渔业捕捞等;采矿业中包含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煤炭等;制造业中包含机械、电子、家电、轻工、纺织等;服务业包含贸易分销、交通运输、软件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产业主要包括电力的生产和供应等。

表8-13 《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涉及的国家数量和分布

国别目录主要是根据以下的原则确定:一是周边友好国家;二是与我国经济互补性强的国家;三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四是与我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五是世界主要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境外投资。为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国家在对外投资管理、财税、信贷、保险、外汇、国别导向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颁布的《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明确国家在信贷、担保、金融服务等方面对企业境外投资给予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每年的出口信贷计划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享受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优惠利率的境外投资专项贷款。专项贷款支持的境外投资项目主要包括:

一是能弥补国内资源相对不足的境外资源开发类项目;二是能带动国内技术、产品、设备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三是能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项目;四是能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开拓国际市场的境外企业收购和兼并项目[15]

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境外投资专项贷款依照有关规定加快贷款审查速度,并视具体情况提供便利:一是根据贷款企业信用等级和境外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授予一定的信用放款额度;二是对风险小、投资收益稳定且效益较好的项目,可考虑直接对境外项目公司提供贷款,由项目的境内投资主体提供担保或以项目形成的资产及其他权益作为抵押;三是对一些投资期较长的战略性项目,可视情况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中国进出口银行还将对拟使用境外投资专项贷款的项目,提供与项目相关的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质量保函以及国际结算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并根据境内投资主体和项目情况在反担保和保证金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建立境外投资重点项目风险保障机制。根据国家境外投资发展规划,依照国家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安排,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向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提供投资咨询、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投资保险等境外投资风险保障服务。

在国内注册的企业法人(境内投资主体)均可申请为其提供境外投资项目风险保障服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国家发改委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境内投资主体的不同需求和投资项目的具体特点提供的服务包括:一是利用风险管理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向境内投资主体提供境外经营环境、政策环境、项目合作机会、合作伙伴资质等信息咨询服务;二是研究分析境外投资具体项目的政治、经济、法律、资源、市场等综合因素,提供项目国别风险评估意见;三是根据境外投资项目的具体风险特点,研究制定专业、稳健、有针对性的项目风险控制方案;四是提供境外投资保险服务,承保境内投资主体因征收、战争、汇兑限制和政府违约等政治风险遭受的损失[16]

国家开发银行将依照有关规定,对境外投资重点项目加快贷款审查速度,并在遵循风险定价原则,使贷款利率尽可能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国家风险等的基础上,视具体项目情况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

国家开发银行对境外投资重点项目还提供如下支持和服务:

①为境外投资重点项目提供大额、稳定的中长期非股本贷款支持。

②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或跨国公司合作,组织国际银团贷款、境外贷款等,协助落实融资方案。

③提供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领域的行业分析、风险评估等服务。

④提供与项目相关的信用证及国际结算等方面的配套金融服务。

⑤提供汇率、利率风险管理等金融衍生工具服务[17]

(4)帮助中小企业境外投资。国家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各类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积累跨国经营的实力与经验,不但支持大型企业境外投资,也促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境外投资。

商务部从2006年起,开始推动在境外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合作区的主要客户是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实力普遍不雄厚,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差,单独“走出去”风险较大,而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这种集群式的发展模式,能够降低风险;而在土地、税收、物流等各个方面,境外经贸合作区会提供便利和更多的优惠政策。此外,对于制造业的民营企业来说,合作区可以让中小民营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通过抱团赢得海外市场。截至2006年11月底,我国先后批准了8个对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如:由康奈集团和吉信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项目,在2006年10月获批建设。该项目一期工程的重头戏为“中俄跨国连锁木材加工园”。同期,江苏益多、光明和华泰3家民营企业在柬埔寨筹建太湖经济合作区,该开发区定位境外经济贸易、合作、招商,目的是利用柬埔寨与我国相距较近、交通运输的地理优势,使江苏的产品快速流通进入该区域。2006年11月,巴基斯坦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暨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正式揭牌,这也是我国在境外正式挂牌的首个经济贸易合作区。按照设计,该合作区以现有的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为基础进行扩建,海尔集团与巴基斯坦RUBA集团合资建设,中巴股比55∶45,双方均以现金方式出资,共同购买土地、进行园区建设。合作区的产业定位以家电产品为主,包括相关配套产业和营销网络,以吸引家电企业入驻,形成品牌家电产业集群。

(5)帮助企业了解境外投资环境。为了帮助企业了解境外的投资环境,商务部和外交部建立了《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要求我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境外中资企业等,以年度报告和不定期报告的形式,集中反映境外中资企业在东道国(地区)投资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障碍和壁垒,供国内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参考,以便有关部门在全面跟踪了解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经营遇到的各类问题基础上,通过多双边机制,维护我国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商务部每年发布《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对我国与有关国家(地区)双边投资概况、对方的投资管理体制和投资壁垒及其变化情况、我国企业在境外遇到的投资壁垒、我国对这些壁垒的关注及为消除这些壁垒所做的努力,等等,进行通报。

(6)疏通境外政府保护本国境外投资企业。国家通过建立双边、多边投资合作促进机制,与有关国家签订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司法协助、经济合作、社会保险、检验检疫等政府间协定,为企业境外投资创造便利条件。

3.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发展的主要特点与变化趋势

除了投资的数量和地区不断扩大之外,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投资领域和形式不断扩展。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一是到国外直接投资,独资或与当地企业合资办厂;二是合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三是在境外进行资源合作开发;四是进行企业并购。

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已从初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直接投资建厂向资源开发投资、并购以及战略联盟等国际通行的形式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2003~2007年间,跨国并购超过200亿美元,约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3[18],主要集中在电信、家电、石油、汽车和资源等领域。

在国内三大石油企业中,中石油集团是“走出去”的先行军,几年来,在中亚、东南亚和非洲多个国家投资或收购油气田,海外生产原油和获得的权益原油、天然气不断增加。2008年,在海外生产的原油突破6220万吨,生产天然气67亿多立方米,其海外投资项目涵盖了油气勘探开发、地面建设、长输管道、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油品销售等领域。在2005年10月,曾以总价格41.8亿美元的报价,击败了来自印度和俄罗斯的竞争对手,获得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的收购权。中石化集团在近几年进军中东地区获得显著成绩,在参与竞标开发伊朗16个新油田,获邀参与开发伊朗第二大油田阿扎德干德项目的竞标。2004年,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产资源部签署了沙特阿拉伯联合开发面积为3.8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气田项目合同,该公司争取到2005年在海外获得200万~300万吨份额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近几年频频在国际市场实现成功收购,成功地对澳大利亚高顿天然气项目、印度尼西亚东固项目和Muturi项目三宗大的跨国油气田部分股权并购,逐渐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型能源公司。

位于广东惠州的TCL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向东南亚发展,已在越南建起年产50万台的彩电生产线、30万台数码照相机和电工产品生产线,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目前,TCL摩托品牌在越南是家喻户晓,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近几年又进军欧美,收购了德国施耐德公司;通过在美国的控股公司莲花太平洋全资收购了美国高威达公司;同法国的汤姆逊合并彩电等业务,一下将产能提升到1800万台,为全球第一,已占有世界市场10%的份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商。

2004年底,中国最大的电脑公司联想集团与IBM达成协议,以6.5亿美元现金及价值6亿美元股票(总价值约100亿元人民币)取得了IBM包括Think品牌在内的PC业务(个人电脑事业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戴尔、惠普之后的第三大PC厂商。

其他比较大的并购还有:京东方集团在2003年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生产TFT-LCD显示屏的全资子公司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成为了世界第九大TFT-LCD显示屏生产商;河南安玻彩管收购位居世界500强的彩管业巨头美国道—康宁彩管分部;上海海欣集团、上海制皂分别收购美国格利奴、美国莫泰克;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以近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卡车生产商双龙48.9%的股份,成为双龙汽车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格林柯尔收购了世界著名汽车配件生产商汤姆肯斯的子公司——盖兹国际在法国莱维斯的汽车管件工厂,同时收购了欧洲著名汽车设计公司雷莱德产品发展公司,这两起收购均为全资收购。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不景气之后,我国的一些企业抓住国外资产降价的时机果断出手,如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25亿美元收购了挪威石油钻探承包商(Awilco Offshore ASA);中钢集团公司以13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生产商中西部公司(Midwest Corp.);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0.23澳元的价格配股澳洲锌矿商(Perilya Ltd.),成为占有其50.1%股权的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以总价20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油公司(Tanganyika Oil)全部6560万股股票;中国银行以2.36亿欧元收购了巴黎的私人银行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20%的股份,这是中国首次在欧元经济区进行的银行收购[19]

(2)投资战略不断丰富。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不断总结投资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外商投资的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战略。

①资源战略。根据我国一些资源紧缺的状况,一些大企业把投资重点放在国外资源开发上,采取在靠近高端战略矿产资源储备的地区布置自己的生产制造基地,收购或入股资源生产企业等方式,获得了国外资源的开采权和产品分配权,如宝钢和世界最大的钢铁矿石公司巴西国有铝厂成立了合资公司;中国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将购买外国一些铜矿企业的股份;三大石油公司在中亚、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多个国家投资入股或与当地企业共同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等等。为国内发展开辟重要资源的供应,相关行业的发展减少资源成本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技术战略。针对我国企业整体技术水平薄弱的情况,一些企业把投资的重点放到利用国外的技术和人才的投资上,采取收购整合外国的高科技企业,收购外国高科技品牌、研发机构或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先进和适用技术。如京东方集团按战略规划开展一系列海外机构建设和合作行动。至2004年,分别在我国台北、美国旧金山、韩国京畿道利川建立了研发中心,并在韩国京畿道利川设立了制造基地,还先后与外方多家企业建立技术与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广东美的集团购买了日本三洋电器公司的微波炉业务,并将这部分业务的相关工作人员和设备转移到了公司的中国生产基地;上海电气收购并控股日本著名的印刷机械厂商Akiyama-International Co.(A IC)和其全部的彩色打印设备与技术;广东华为科技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市建立了雇用当地1500名员工的研发中心;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的同时也收购了研发机构;等等。

③市场战略。收购境外公司之后,利用被收购公司的销售渠道,销售产品或把国内的产品推向境外市场。如华意集团收购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生产蓄电池的Moltech公司之后,利用该公司在美国、英国和墨西哥等市场上的销售渠道开展运营。上海的东方通信公司收购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加州Inter-wave公司19%的股份,作为合约的一部分,Interwave每年将向东信采购价值2500万美元的设备。浙江万向集团公司收购了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UAI公司大部分股份之后,与UAI的董事会组成了联合主席团,建立了万向美国基金,基金主要为UAI的客户和其他美国汽车配件公司在中国寻找原材料和零配件,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在美国寻找兼并和收购的机会。华联集团在罗马尼亚建造了一座大型的购物中心,里面包括百货商店和超市等,销售的80%的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的。浙江“雅戈尔”在巴西、非洲贝宁分别建了宁波国际商城,浙江省有78家轻工企业在那里设摊销售。海信集团收购了韩国大宇集团在南非的厂房,购买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建成了生产流水线,使自己的产品打进了非洲市场。TCL集团收购德国唯一的电视机制造商施耐德电器公司,主要是为了进入欧洲的电视机和家用电器市场,收购美国DVD播放机制造商Govedio公司,是为利用它的品牌和销售渠道网络。浙江维科集团瞄准国际化经营的前沿欧美及日本市场,收购了在日本有相当市场规模的KSK公司和日本钟纺纤维,使维科集团产品直接进入了日本市场;通过收购美国24-7公司,为维科产品直接进入美国市场铺平了道路。另外,维科与美国五大纺织营销公司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多方面开发在美国的纺织品销售渠道。华源集团在墨西哥设立了一个北美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用加拿大和美国的原料到墨西哥生产、到美国销售。由于它们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不但没有配额限制,还能享受美国棉花补贴,此外还有奖励,在那里生产1吨产品能卖3万多元,可以多赚1万元,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④品牌战略。通过收购境外公司生产和销售自己的品牌,逐步扩大本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或利用境外的品牌开拓市场。如海尔集团与美国家电经销商Mike Jemal合作,成立了海尔美国公司,专门在美国销售海尔冰箱、空调和其他家电,并在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制造工厂,保证产品的零售供应。广州珠江钢琴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立办事处和设计中心,雇用了美国管理团队和技术支持人员,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运用了多品牌组合的战略,在保留了珠江商标的同时,新增了具有美国现代家具设计风格的Herman Miller品牌,并收购了德国露迪斯海玛(Rudisheimer)品牌主攻美国高档钢琴市场。中国最大的长毛绒玩具制造商上海海欣集团,收购了美国家用织物制造商Glenoit公司的纺织品工厂和商标专利,在美国市场上拥有了自己的家居品牌,公司的绒毛织物年产量增加了近1/3。

(3)境外投资主体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队伍中,大型企业作用明显。“走出去”的大型和特大型项目不断增多,技术含量提高。单个项目的平均对外投资额由2002年的281万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448万美元。2005年,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投资额总计43.1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76.3%。

除了国有大型企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之外,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一些民营优势企业正在发展成为集境内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跨国企业。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如四通集团、万向集团、新希望、华为、科龙、东方集团等,都已不同程度走向国际市场。浙江万向集团近几年已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设立、并购、控股30家公司,拥有海外员工920多名,构建起涵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

(4)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对外关系发展。随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目前,我国企业在境外已建立若干个原油和矿产资源生产基地,获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油气、矿产、木材和渔业资源,对缓解国内资源短缺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从事家电、机电、纺织、服装、轻工等行业的加工贸易项目的90%以上是投向亚洲、非洲和苏联、东欧等地区,其中实物投资占70%以上。投资企业大部分是东部发达地区自身产业素质相对较好的企业,通过把低端制造业外向转移,一方面带动我国机电中间产品出口;另一方面企业能够将原所在地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使用到相对高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这种转移对改善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国内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扩大出口,增加就业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在海外投资建立研发机构和开展营销网络建设,一方面使我国企业得以追踪产品开发的世界前沿并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能够主动控制产品价格形成环节,掌握产品销售市场并培育自身品牌商号的国际影响力。这些强化我国企业对产品价值链两端控制力的投资战略,对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企业在近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办企业,开展经济合作,有利于东道国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增加税收等,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增进了我国对外友好合作关系。

4.近几年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在“十五”时期获得了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但由于还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1)缺乏对投资目的地的深入了解。企业到境外投资,面对的是与我国政治、法律、文化、风俗等有很大差异甚至完全不同的环境,涉及所在国法律问题很多,处理不慎会给经营带来不少麻烦,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使企业的投资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的效益。由于在这些问题上的工作不到位,使我国一些境外投资企业受到很大的损失,甚至不得不半途退出。例如TCL收购法国的汤姆逊彩电业务后,在对公司进行整顿时需要辞退1000多名员工,但受到当地政府的干预,因为违反了雇员方面的法律,这是在收购时没有考虑到的事情,TCL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得不将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电视机利润补贴到汤姆逊的业务中。

(2)对投资方向缺乏认真的分析。很多企业到境外投资对市场与经商环境缺乏学习与研究,对境外的商机、自身的优势劣势及竞争风险缺少客观的分析,特别是缺少对未来发展的分析,急于求成,什么赚钱干什么;或者出于多元化扩张的需要,背离自身核心专长而盲目到境外投资。结果导致各类企业对“热点”地区或“热门”产业趋之若鹜,形成所谓“寻热效应”,这是“走出去”的最大陷阱。因为“寻热”式对外投资不仅容易造成众多企业对同一行业或地区的饱和甚至过量投资,而且背离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缺乏竞争能力,很多企业投资后亏损的原因就在于此。

(3)不注意舆论和宣传工作。我国大企业到境外大规模投资建厂或并购,对于当地的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往往会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较大关注,宣传和公关工作不可轻视。对外联络和宣传不到位极有可能形成外界对我国企业的误解和偏见,从而使企业形象大打折扣,在建厂和并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2005年,海尔收购美国第三家电巨头美泰和中海油并购尤尼克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美泰总部所在地曾传言海尔在并购完成后,将把产品制造转移到低成本的中国国内进行,结果遭到美泰员工的反对。这一传言恰恰是当地一家媒体发布的,而起因是海尔此前曾冷落过该媒体。再如中海油,本来曾经一度与尤尼克接近达成并购协议,但后来失之交臂的原因是尤尼克拒绝为中海油积极游说美国国会,而雪佛龙的游说却成功地激起了国会对中海油的反对情绪,以至于考虑动用一系列法律条款来推迟甚至破坏中海油完成交易,削弱了中海油收购要约对尤尼克股东的吸引力。

(4)急于求成。我国很多企业一说到境外投资,就想直接到境外投资建厂,缺乏前期的准备程序,在对境外许多情况不了解,各种关系和渠道没有疏通的情况下就进行投资,往往遇到很多的困难,拉长了谈判的时间,耗费了许多精力和资金,还不一定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按先设联络处,后设办事处,再设分公司的办法循序前进,在对投资目标国家(地区)有充分了解,疏通各种渠道之后,再投资建厂或合作建厂,可避免一些风险,减少损失。不按工作程序循序渐进,想一步到位,则往往欲速则不达。这是很多企业投资失误的原因之一。

(5)合作渠道狭窄。如果有得力的境外合作伙伴或介绍人,企业到境外投资不但成功率高,而且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国内企业大多数是初次走出国门,缺乏对投资目的地的了解,很难找到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或介绍人,往往是不进行调查分析,谁送上门就与谁合作,或者依赖境外缺乏投资经验的中国同乡会、华人社区的同学等。由于合作者或介绍人在当地没有影响力或信誉不佳,在投资建厂或并购时遇到的阻力很大,难以成功,甚至上当受骗。我国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就是因为境外合作伙伴缺乏实力,或者为了图方便,老是围绕在华人社区里打交道,而难以获得预想的发展。

(6)对困难估计不足。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国外并购越来越多,但是一些企业在并购之后就陷入困境,出现长期亏损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对并购后的困难估计不足,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使企业难以应付。并购绝非一桩简单的买卖,买进来的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个组织,有时甚至是一个很复杂的组织,决定并购是否最终获得成功,关键要看企业有没有能力使这个组织继续保持活力,甚至产生更大的活力。这涉及对被收购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原有人员的调配、使用和辞退,产品和生产的调整,市场营销渠道的维持和扩大,经营外部环境的和谐、与当地政府关系的协调等;有经济问题、法律问题、社会问题,甚至还有政治问题,哪一点处理不当,都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因此,可以说完成收购相对容易,真正的问题在于并购之后的整合和管理,联想、TCL等在境外并购规模较大的企业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

(7)缺少专业人才。企业到境外投资能否成功,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批熟悉境外投资业务的法律、财会、资产管理、市场分析和营销、公关、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国内有国际投资经验的专业人才奇缺,不但中小企业,就是一些在境外投资取得很大成就的大企业也感到人才的缺乏。不得不过多地依靠境外的人才,包括留学人员及港台人士资源。有些企业急于求成,缺乏或无法对境外人员进行深入考察,就委以重任,难免出现上当受骗的事件。

5.改进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对策建议

虽然近几年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发展很快,但从数量上看,占世界对外投资的比例还很小,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和存量的比例都还在1%以下,与我国的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称。为了促进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健康发展并获得好的效益,需要境外投资企业和政府在以下一些方面做出努力:

(1)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应注意的问题。到境外投资,面对的是与国内不同的环境,风险很大。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

一是对将要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外商的投资政策和各种有关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市场状况、消费特点、产业竞争力等进行深入的了解。企业到境外投资是为了利用对方的资源和技术发展自己。因此,要知道对方的想法与利益所在,要清楚对方政府和民众对中国投资企业的态度和要求,要对他们的法律环境有充分的了解,要研究他们的产业和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本企业在哪些产业上占有比较优势,怎样介绍自己才能对对方政府和消费者有吸引力等。这是在对方投资能否成功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一般国家对大规模的并购都有警惕的心理,主要是利用反垄断方面的立法对并购加以限制;而对外资投资建厂则采取欢迎的态度,甚至有优惠的政策。例如美国对境外投资建立中小企业就有鼓励政策。因为美国政府认为社会就业率主要靠众多的小企业,小企业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所以专门设立小企业局并制订诸多扶植政策。美国对少数族裔商业也有扶植,美国少数族裔有西裔、非裔、亚裔等,因此华商小企业就有双重优惠,若为妇女企业则能有三重优惠。

二是要选准投资的产业定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境外不同产业的投资持有不同的态度。我国企业应选取自己有优势而对方相对薄弱或地方欢迎投资的产业。如东盟和一些非洲、拉丁美洲国家、苏联和东欧的部分国家在需要投资量较大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森林和渔业等领域的开发力量比较薄弱,我国企业容易进入,如果对该国(地区)能给予合理的回报,它们对我国企业去投资与它们共同开发资源一般是持欢迎态度的。目前,我国在家电、机械、纺织、轻工、电子通信等行业在上述国家和地区都具有比较优势,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这些国家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装配,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发达国家在信息、电子、生物工程等朝阳产业方面具有优势,我国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或合资建立和收购产研结合的企业,利用当地的技术和专业人员共同开发和制造高科技产品,对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国家对这些行业的外国投资一般没有限制,关键是我国企业要有资金实力。发达国家对容纳就业较多的中小企业一般是鼓励发展的,我国企业到这些国家投资建立生产当地进口较多的轻工、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产品的中小企业,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

三是要确定首先进入的主导产品。到境外投资选择的产品一般应该在国内已具核心竞争力,名列省市或全国同业前茅。而且产品已有向该国和地区出口的基础。实践也反复证明了这对企业走出去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国内外投资者境外投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表明:失败的异地或境外投资,或者是投资者自身就无核心专长,或者是其投资行为背离了自身的核心专长;反之,凡境外投资获得成功者,不仅自身的核心专长及行业优势突出,而且其境外投资与经营都无不紧扣自己的核心专长。

四是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目前,我国企业境外独资建厂或收购百分之百股份,遇到的困难很大,最好不要采取这种方式;而合资和收购部分股份(包括控股)则比较容易一些。如果采用合资方式建厂,必须做好可行性论证并精心选择好合作伙伴。如果不做好可行性论证,就很容易掉入合资陷阱。收购部分股份或选取好的合作伙伴共同并购可以帮助中国的收购企业弥补整合能力方面的差距。在过渡期内,要与被收购方的管理层合作,仍保持企业运营,使被收购方的资产逐渐从运作中剥离,有助于收购方平稳接管有关业务,最终获得控制权。部分收购时要搞好与被收购方的合作,可以订立一些额外条款保证联合资产如销售渠道的使用以及专利、品牌等知识产权资产的合理分配。合作伙伴形式能够建立一个双赢的交易,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就属于这种情况。

五是要找熟悉国际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机构及有能力的专业人士,作为自己的委托机构和相关业务的代理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金融、法律、财会体系,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还处于初创阶段,企业人员的局限性和各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差异,我国企业(包括一些特大型企业)一般还不可能拥有熟悉投资目标国家或地区各种有关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借用外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国内外都有一些专业的机构和人才可供企业选用,关键是在委托之前要对被委托机构和代理人的资质、能力和信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才能避免出现用人(机构)不当或上当受骗的后果。同时企业也要注意自己人才的培养,因为依靠他人总不如自己人方便,而且成本率往往较高。

六是注意投资地点的选择。企业到境外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还会碰到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地域选择问题,地点的选择同样要依据企业自身核心业务发展对外部资源和市场利用的需要。如果走出去主要旨在利用外部资源,那当然是看到哪儿获得所需资源成本最低最方便。如果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外部市场,那自然就要看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哪儿最有市场及进入市场成本最低。一般应先选择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信息灵通,商机较多,生活方便的大城市。

七是要注意吸取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已在境外投资或准备到境外投资的企业都应该认真研究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既包括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也包括外商到我国投资的经验和教训。

八是应有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到外国(地区)投资,其经营要受到该国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除了要在投资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外,还要预先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营环境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当地的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和民众,也可能来自合作伙伴。防范风险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办法是办理投资保险与担保,将一部分可能出现的风险转移给其他机构。如对可能出现的国有化、战争、资产转移的限制等政治风险,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都设有专门官方机构对私人的境外投资提供政治风险的保险,如美国私人投资公司(OPIC),英国的出口信贷保证部(ECGD),日本通商产业省的海外投资保险班等。一般的做法是:投资者向保险机构提出保险申请,保险机构经调查认可后接受申请并与之签订保险单。投资者有义务不断报告其投资的变更状况、损失发生状况,且每年定期支付费用。当风险发生并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后,保险机构按合同支付保险赔偿金。对于可能出现的经营环境风险,在投资前可与投资所在国(地区)政府签订有关投资的特许协定加以防范。

(2)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的扶持和引导。如前所述,近几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鼓励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和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今后还应该根据发展的需要,完善各项政策,同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对到境外投资的企业加以扶持和引导。

一是为企业到境外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氛围。良好的国际氛围,可以为企业在境外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避免境外政府和有关机构为我国企业制造麻烦。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既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一些国家的担心。即使是在相同的东道国,中国公司也会同时受到热情和敌视两种态度。我国境外投资的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从东道国提供的一揽子投资促进措施中获得最大收益,如何把保护主义影响降至最低。在这方面,政府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发达国家为保护国民在境外的生命财产安全常常运用法律、外交等手段,主要通过双边或多边国际协定来解决。我国政府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加强和各国政府的联系,利用WTO条款和各种国际组织反壁垒的规则,与有关国家谈判和签订促进鼓励相互投资的协定等,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二是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我国准备到境外投资的企业进行培训。如对企业到境外投资的政策规定、鼓励措施以及企业如何做好境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各国的投资环境,投资应注意的问题,回避风险和应对壁垒的办法,企业境外投资的经验和教训,在境外投资的企业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实施当地化经营,与东道国如何交涉,与当地企业如何合作,承担社会责任等。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可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请专家和一些在境外投资多年的公司企业进行辅导,也可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短期培训班。

三是在我国企业数量较多的境外地区鼓励和帮助建立中国企业的地区和行业商会。商会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包括代表会员企业与所在国(地区)政府和有关机构进行谈判和协商,使企业不受到境外企业不公平竞争手段和政府政策的伤害;维护会员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秩序,防止无序竞争给企业带来的危害;督促会员企业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和质量档次,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严格要求会员企业守法、自律,防止哄抬物价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产品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保障合法企业的权益。商会的服务功能要强,对企业要有号召力。在我国企业较少的境外地区,可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华商在当地建立的地区商会及行业商会,使企业受到一定的保护。

目前,在一些我国企业投资较多的国家,已建立了一些商会组织,并对保护我国企业在境外的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境外企业商会还不够强大,还需要我国政府帮助它们疏通与所在国的关系,引导和帮助它们利用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取得更多的合法权益。

【注释】

[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和商务部网站公布的2008年数据计算。

[2]本书所有关于外商投资的数据,除特别注明的之外,均摘自国家商务部网站。

[3]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改革开放3 0年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成就》,商业部网站,2008年1 2月1 9日。

[4]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成就》,商业部网站,2008年12月19日。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6]商务部部长薄熙来2007年3月1 8日在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晚宴上的讲话,商务部网站。

[7]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2008年9月在中国—瑞典投资促进会上的主旨发言,国家发改委网站。

[8]商务部网站。

[9]商务部部长薄熙来2007年3月18日在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晚宴上的讲话,商务部网站。

[10]商务部网站。

[11]商务部网站。

[12]本书所说的中国企业是指在内地注册的企业,不包括在我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注册的中国企业。

[13]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14]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进出口银行:《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发改外资[2004]2345号)。

[1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建立境外投资重点项目风险保障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外资[2005]113号)。

[1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境外投资重点项目融资支持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外资[2005]1838号)。

[18]商务部鲁建华部长助理2008年6月13日在第6届中外跨国公司国际年会上的演讲,摘自商业部网站。

[19]http://www.ezcapital.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