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魔芋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魔芋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时间:2022-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低于0.8,阴蔽度不够,会灼伤魔芋叶片;高于1.2,荫蔽度过度,光合作用降低,生长弱,产量低。玉米与玉米行距1.2米,魔芋与魔芋行距0.6米。6月份左右,魔芋地上部还不够旺盛,但这些瓜类以及菜豆的采收接近尾声,对魔芋的生长没有不良影响,还可以继续为魔芋遮荫。魔芋根系对氧气要求严格,应采用高峰种植,才能保证魔芋植株生长健壮,块茎膨大率高。一定要注意品种的特征特性,要使粮食作物与魔芋互惠互利,而不是相互损害。

三 魔芋栽培技术

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魔芋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保证,魔芋栽培技术虽然涉及面广,但主要是栽培模式的选择和栽培管理技术。

(一)栽培模式

1.轮作

魔芋忌二三年以上的连作,特别是田间已有病害发生时,更要注意。魔芋“抢生”,如有新垦荒地最好,如无则要选择(安排)好前作,前作以玉米、小麦、红薯或非茄科蔬菜、中药材为好。以辣椒马铃薯、烟草等茄科作物为前作会加重白绢病危害。有条件选择水旱轮作更好。

2.间作套种

魔芋—玉米 在海拔800米左右或以上的地区,可以采用魔芋和玉米间作。玉米行距2米,株距15厘米;每2行玉米间种4行魔芋,魔芋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每亩种植魔芋3000株。平地垄作,坡地穴植。大致使玉米的叶面积系数达0.8~1.2为宜。低于0.8,阴蔽度不够,会灼伤魔芋叶片;高于1.2,荫蔽度过度,光合作用降低,生长弱,产量低。如果遮荫太多,可将玉米中、下部位的叶片剪除一些。

魔芋—油菜—玉米 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可以在年前冬季种油菜,翌年3月下旬在油菜地挖穴种魔芋。魔芋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每种4行魔芋预留1条玉米行,玉米行距2米。油菜籽收后,在预留的玉米行内,按株距20厘米种玉米,每亩种植魔芋3000株。陕西省安康市金淌乡田梗村郑世富种植魔芋1533.3平方米,其中间套油菜,收菜籽260千克,产值338元;油菜收后移栽玉米,收玉米906千克,产值达507.36元;产鲜魔芋6000千克,产值6000元。总产值达6845.36元,平均每亩平均产值2976.24元,除去投资,平均每亩纯收入达1864.34元。

魔芋—小麦—玉米 在海拔500~800米的地区可以采用小麦、魔芋、玉米相间种植。玉米与玉米行距1.2米,魔芋与魔芋行距0.6米。小麦与玉米和魔芋分别相距0.15米。芋种要求0.25千克左右。魔芋和玉米都是需肥量大的作物,要获丰产,魔芋每0.067公顷应施纯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10千克和氧化钾15千克以上;玉米每0.067公顷应施纯氮16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和氧化钾15千克以上。两种作物需肥多的时期要错开,玉米在魔芋之前。小麦或油菜要求早熟品种并及早收获腾地。魔芋要求早播,可与小麦同时在立冬前播种。玉米要求高秆品种,其功能叶的位置应在魔芋叶之上,果穗刚好在魔芋叶层顶部,离地面高约1米处。玉米用营养钵育苗,待小麦或油菜收后立即栽种。小麦行距15~20厘米;小麦株距13厘米,每穴播6~8粒,油菜株距20厘米,每穴2株。

魔芋—蔬菜—玉米 在海拔500~800米的地区也可以采用魔芋、蔬菜、玉米间套作的模式。在魔芋的行间和玉米的行间可适当间种一些叶菜类蔬菜如小白菜、苋菜等,这些蔬菜可以保墒,促进魔芋早出苗长壮苗。等到魔芋出苗以后,叶还不茂盛时可采收这些叶菜。

魔芋—果树 低海拔地区在果园内种植魔芋,可以利用果园进行遮荫。果树行株距2米×2米,在果树行间距80厘米外种植魔芋。魔芋的株行距为40厘米×40厘米,每亩种植1000株左右。这些果园可以是苹果、梨、桃、枇杷等。

魔芋—搭架蔬菜 魔芋出苗较慢,4月中下旬,魔芋尚未出苗时,在魔芋畦旁边种植一行瓜类如黄瓜、丝瓜、苦瓜、南瓜或菜豆等需搭架栽培的蔬菜。在魔芋苗期这些搭架蔬菜可以形成一定的阴蔽度。6月份左右,魔芋地上部还不够旺盛,但这些瓜类以及菜豆的采收接近尾声,对魔芋的生长没有不良影响,还可以继续为魔芋遮荫。

3.高效益栽培模式

西南农业大学陈劲枫等总结了解决粮芋争地的矛盾的高效益栽培经验,下面着重介绍:

栽培模式 魔芋适宜于海拔一般在500~1000米的丘陵地带,在海拔800米以上,由于热量不够充足,与800米以下的间套作有差异。500~800米间作套种模式如下所示:小麦—魔芋—玉米;油菜—魔芋—玉米;蔬菜—魔芋—玉米。

800米以上地带的间作套种模式:魔芋—玉米。

不同大小种芋的田间布置:种芋重量在250克左右时,田间布置如图6、图7所示。种芋重量在500克以上时,田间布置如图8所示。

图6 800米以下一年三熟(陈劲枫等,1993)

图7 800米以上一年二熟(陈劲枫等,1993)

图8 800米以下一年三熟(陈劲枫等,1993)

配套体系 防病、丰产是魔芋高效益栽培配套体系的核心,其技术包括选种、选地、深沟、高畦、阴蔽、轮作等。

(1)选种:应选择无病区留种的种芋,芽窝较小,顶芽粗壮,块茎表面光滑无病斑,重量以250克为宜。选种还要注意选择本地区适合栽培的品种。

(2)选地整地:应选择土质疏松、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中性偏碱、经常保持湿润但不积水的缓坡地种植。凡地势低洼、酸性重的土壤发病率都比较高。

(3)深沟高畦:开厢要深翻细整,厢面宽度视魔芋大小而定,一般为1~1.3米。主沟深为50厘米以上,支沟深为40厘米以上。魔芋根系对氧气要求严格,应采用高峰种植,才能保证魔芋植株生长健壮,块茎膨大率高。

(4)掌握播种期: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三熟播种期,在晚秋播种小麦或油菜时,将魔芋一起播种;二熟地区应在清明节前后播种。三熟地区主要是兼顾粮芋双丰收。在种植规格上,魔芋的行株距要比二熟地区或净作魔芋时大一些。其目的在于冬春以芋保粮,夏秋以粮保芋,协调配套,促进粮芋双丰收。

(5)适当荫蔽:与玉米间套,使魔芋获得了荫蔽效果,有利于提高产量,降低发病率。但在海拔1600米以上地带,山高温度低,云雾较多,不必要进行人工荫蔽。

(6)严格轮作:魔芋有明显的“轮生”优势,轮作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趋利避害,夺取高产。一般种植3年后就应调换土地。

注意事项 魔芋一般在5月份才出土,6月份进行展叶,与大、小春粮食在时间、空间上正好组合;魔芋种植需要荫蔽,如与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间作,二者是相得益彰;在秋季魔芋挖收后可播种小麦或其他作物,在春季小麦行间套种魔芋,小麦收割后,魔芋才破土而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配套的作物种类及品种:魔芋高效益栽培,不是任何作物或品种都能与其套作的。一定要注意品种的特征特性,要使粮食作物与魔芋互惠互利,而不是相互损害。如栽种玉米,一般生产上喜欢选择矮秆品种,其位置正好与魔芋叶片在同一水平上,相互影响较大。若是高秆品种,结实在魔芋叶片上层,既保护了魔芋,又能生长良好,还能增强魔芋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总之,要充分利用土地、空间、阳光和相互优势,增加其产量和质量。

(2)三熟要求三早:小麦、油菜、蔬菜都要求选用早熟丰产品种,魔芋要求早播,与小麦、油菜等同时在立冬前播种。油菜用育苗移栽,省去匀苗工作,以免踏紧土壤,对魔芋生长不利。

(3)高海拔地区要注意防止冬季烂种:海拔800米以上地区,一般为两熟制,魔芋在清明以后与玉米同时播种,以免魔芋因冬季冻土而引起烂种。

经济效益 陈劲枫等1987年在四川万源县大沙乡进行魔芋高效益栽培试验,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三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年三熟,亩产小麦305千克,玉米265千克,魔芋5750千克,当年粮芋亩产值为2141元,突破了亩产千斤粮,收入超千元的“双千”大关(注:亩产值2141元是按1987年冬粮芋价格折算)。

(二)品种选择

由于不同的魔芋品种在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抗性、葡甘露聚糖含量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魔芋品种是进行优化栽培的第一步。在我国分布的魔芋有23个种,其中16个种为我国所特有,能食用的有9种,这9个种是花魔芋、白魔芋、勐海魔芋、东川魔芋、矮魔芋、西盟魔芋、攸乐魔芋、滇魔芋、甜魔芋等。目前在我国普遍栽培的有6个种,主要是花魔芋、白魔芋、滇魔芋、东川魔芋、疏毛魔芋、疣柄魔芋。

同一种魔芋,来源于不同的地方,形态会有一定差异。如花魔芋,叶柄有黑色、花杆等好几种。白魔芋也如此。初步观察表明,魔芋叶柄斑纹是不稳定的,只靠斑纹难以准确地将变异的魔芋种鉴别出来。由于气候、土壤条件的不同,各地的花魔芋也就不尽相同。

决定魔芋的品质性状的主要指标是块茎干物质和葡甘露聚糖的含量,干物质含量越高,加工芋角的成品率越高,葡甘露聚糖含量越高,其品质越好。干物质含量较高的有白魔芋(21.4%)、东川魔芋(21.3%)、花魔芋(17.4%~21.2%)、西盟魔芋(20.2%)、疏毛魔芋(20.1%)、疣柄魔芋(18.1%)、南蛇棒(14.2%)。

葡甘露聚糖含量(均为占干重的%)较高的有花魔芋(52.7%~59.6%)、白魔芋(59.3%)、疏毛魔芋(56.7%)、东川魔芋(56.3%)、疣柄魔芋(51.2%),较低的有西盟魔芋(27.4%)、甜魔芋(5.1%)。

在魔芋产量性状上,不同魔芋的块茎增重系数是不相同的。增重最大的是花魔芋,其商品芋一般都在500克以上,多数重1500~2500克,花魔芋的种芋一般250~500克。增重系数为2~5左右,花魔芋由于分布、栽培都十分广泛,受生态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产地不同,产量各异,各地都在培植品类繁多的花魔芋地方品种,如贵农花魔芋、金平花魔芋、万源花魔芋、屏山花魔芋、东川花魔芋、长阳花魔芋、屏南花魔芋等。从中选出优良品种,很有经济意义。除增重系数最大的花魔芋之外,疏毛魔芋和东川魔芋增重系数均在2.5以上,白魔芋增重系数只达1.8左右。南蛇棒、西盟魔芋也与白魔芋近似。增重系数是与含水量有关的,判断一个品种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增重系数,还要看它的出干率。这在粗加工中便可比较出来。

花魔芋 块茎近球形,直径0.7~25厘米,顶部中央稍下陷,中央着生一大型顶芽,鳞片叶肉红色。表皮暗褐色,肉质白色,有时微红。叶柄长10~150厘米,基部粗0.3~7厘米,黄绿色或淡红色,光滑,有绿褐色斑块,叶柄基部有膜质鳞片叶4~7片,披针形,粉红色,有绿褐色斑块。叶基生,一株一叶,叶片绿色,三裂复叶,一龄植株只有5片小裂片(小叶)。随着年龄增大,小裂片增多。第1次(级)裂片一般有长40~60厘米的柄,第2次(级)为二歧分裂,叶柄较短;小裂片互生,大小不等,长2~12厘米,长圆至椭圆形,骤狭渐尖,基部宽楔形。侧脉多、纤细、平行,近边缘联合为集合脉。花序柄长40~70厘米,粗1.5~4厘米,色泽同叶柄。佛焰苞漏斗状,长25~43厘米,基部席卷,管部长6~13厘米,宽3~4.5厘米,檐部长15~30厘米,宽15~25厘米,渐尖。佛焰苞外表淡绿色,含暗绿色斑块;里面深紫红色。肉穗花序比佛焰苞长1倍,雌花序圆柱形,长约3.5厘米,粗2厘米;雄花序长8厘米,粗2厘米;附属器剑形、紫红色,长约30~60厘米,粗4.5厘米,中空。花丝联合,长、宽各约2.5毫米。花药四室,初为淡黄色,后为黑褐色。花粉球形,黑褐色,沟槽较深。子房靠近柱头部分为紫红色,长3毫米,多3室,少2室,每室一胚珠。花柱长约3毫米,柱头三裂或二裂,具乳头状突起。果实椭圆形,初为绿色,成熟时为橘红色,果实内有小块茎。花期4~5月份,果期6~8月份(图9)。

图9 花魔芋(刘佩瑛等,1986)
1.佛焰花 2.佛焰花序 3.雌花

适应性强,块茎大,产量高,葡甘露聚糖含量高,品质好,是当前魔芋属中综合性状最好的一个种,广为各主产国、主产区选作主栽品种种植。唯耐热性稍差,抗病力不强。花魔芋在我国也是最重要、栽培最普遍的品种,从陕西、宁夏至江南、西南各省广为分布,经济栽培多在山区800~2500米或更高地方(与纬度有关)。花魔芋一般商品鲜芋重0.5千克以上,重量达1.5~2.5千克的也很常见。

白魔芋 块茎近球形,直径0.7~10厘米或稍大。顶部中央稍下陷,中间着生一大型顶芽,鳞片叶肉白色,块茎表皮紫褐色,肉质洁白。根状茎多,粗壮而长,叶柄长约10~40厘米,基部粗0.3~2厘米,淡绿色、绿色或红绿色,光滑,有微小白色或草绿色斑块;基部着生膜质鳞片叶,白色,披针形,4~7片。叶基生,一株一叶,三裂复叶,叶片绿色。一次裂片具长40厘米的柄,二次分裂,二次裂片长5~15厘米,二回羽状分裂或二歧分裂,三次裂片长4~8厘米,小裂片互生,大小不等,长圆状椭圆形,骤狭渐尖,基部宽模形,外侧下延成翅状,侧脉多数,纤细,平行,近边缘联合成集合脉。花序柄长约30厘米,粗0.5~2厘米,色泽同叶柄。佛焰苞船形,长12 ~15厘米,基部席卷,管部长1.5~2厘米,宽3~4厘米,淡绿色,无斑块;檐部长10~13厘米,宽约4~5厘米。肉穗花序等于或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约1厘米,粗1.2厘米,淡绿色,在雌花序和雄花序之间杂有1厘米长的雌不育花;雄花序长圆筒状,长约3厘米,粗1.2厘米;附属器伸长成圆锥形,先端钝,长6~9厘米,上有明显的乳头状突起,黄色。花丝长2厘米,宽2厘米,花药四室,初为白色,后为黄色;花粉球形,金黄色,沟槽较浅。子房淡绿色,长2厘米,一室一胚珠,花柱长2.5毫米,柱头圆形,无分裂,具乳头状突起。果实椭圆形,初为淡绿色,成熟时为橘红色,果实内有小块茎,是我国特有的新发现品种。花期5~6月份,果期7~9月份(图10)。

图10 白魔芋(刘佩瑛等,1986)
1.开花株 2.佛焰花 3.雄花 4~5.叶 6~7.雌花

白魔芋耐热性、抗病性比花魔芋强,耐寒性不如花魔芋,因此它适合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种植,块茎小型,产量较低,但块茎折干率较高,葡甘露聚糖含量略高于花魔芋,其加工制品,质地洁白,品质特优,商品价值较高,具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魔芋资源。

疏毛魔芋 块茎扁球形,直径3~20厘米。鳞叶2片,卵形或披针卵形,有青紫色、淡红色斑块。叶柄长可达1.5米,光滑,绿色,具白色斑块;叶片3裂,第一次裂片二歧分叉,最后羽状深裂,小裂片卵状长圆形,渐尖,长6~10厘米,宽3 ~3.5厘米。花序柄长25~45厘米,光滑,绿色,具白色斑块。佛焰苞长15~20厘米,管部席卷,外面绿色,具白色斑块,内面暗青紫色,基部有疣皱,长6~8厘米,粗1~2厘米,檐部展开为斜漏斗状,边缘波状,膜质,渐尖,直立,后外仰,外面淡绿色,内面淡红色,边缘带杂色,两面均有白色圆形斑块,长12~15厘米,展平后宽9~10厘米。肉穗花序长10~22厘米,雌花序长2~3厘米,粗1~1.2厘米;雄花序长3~4厘米,粗0.7~1.2厘米;附属器长圆锥形,长7~14厘米,粗0.8~1.8厘米,常为花序长的2倍,深青紫色,散生长约10毫米的紫色硬毛。雄蕊3~4厘米,药隔外凸。子房球形,花柱不存在,柱头有不明显浅裂,2室。浆果红色,后变蓝色。花期5月份,果期7~9月份(图11)。疏毛魔芋为我国特有,产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海拔800米林下、灌丛中。葡甘露聚糖55%~56%,淀粉9.8%。江浙广泛栽培。

图11 疏毛魔芋(李蜜等,1994)
1.佛焰花 2.佛焰花序 3.雌花 4.胸花

滇魔芋 块茎球形,顶部下凹,直径4~7厘米,密生肉质须根。叶单生,直立,无毛,叶柄长达100厘米,绿色,具绿白色斑块;叶片3全裂,下部小裂片长5~7.5厘米,宽3~5.5厘米,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生小裂片长、大,长15~25厘米,宽5.5~7.5厘米,披针形,锐尖,基部一侧下延达4~8毫米。花序柄长25~40厘米,粗1厘米,绿褐色,有绿白色斑块,基部的鳞叶卵形、披针形至线形,最外的长4~5厘米,宽4厘米,内面的渐长,达30厘米,均锐尖,膜质,绿色,有斑纹。佛焰苞干时膜质至纸质,长15~18厘米,大多为舟状,直径3~5厘米,展平宽7~11厘米,卵形或披针形,锐尖,微弯,基部席卷,边缘呈波状,绿色,具绿白色斑点。肉穗花序远短于佛焰苞,长6.8~9厘米,具长0.5~1.3厘米的梗或没有,雌花序长15~35毫米,粗15~20毫米,绿色;雄花序长15~40毫米,粗12~23毫米,圆柱形或椭圆形,白色;附属器长38~50毫米,粗16~25毫米,近圆柱形或三角状卵圆形,先端钝,平滑,乳白色或幼时绿白色。雄葱花丝分离,极短,花药长2~5毫米,倒卵状长圆形,顶部截平,肾形,宽1.5毫米,室孔邻接。子房球形,花柱长1.5毫米,柱头点状。花期4~5月份(图12)。葡甘露聚糖50.5%,淀粉9.01%,加工品质较好。产于云贵高原海拔200~2000米的山坡密林下、河谷疏林地及荒地,云南的楚雄、昆明大理、景东、镇康等州、市、县以及贵州南部、广西西部、湖南西部有分布。

图12 滇魔芋(李蜜等,1994)
3.佛焰花 4.雌花 5.雄花

南蛇棒 块茎扁球形,厚2~8厘米,直径4.5~13厘米,顶部扁平不下凹,密生分枝肉质根。鳞叶多为线形,膜质,内面长10厘米,宽1厘米。叶柄长50~90厘米,粗1厘米,干时绿白色,有暗绿色小块斑点分布。叶片3全裂,基生小裂片椭圆形,长7~8厘米,宽3~4厘米,先端骤狭渐尖,基部杯形,一侧稍下延;顶生2个小裂片,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锐尖,基部楔形,一侧下延,长14~18厘米,宽3~6厘米,上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集合脉距叶缘3~8毫米。花序柄长23~26厘米,宽14厘米,下部席卷,上部舟状展开,内面基部紫色,其余黄绿色。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长8~19厘米,雌花序长1.5~3厘米,粗1~3厘米,中部以上渐狭,先端钝圆。花药无柄,圆柱形,长1毫米;子房倒卵形,长1~2.5毫米,先端渐狭;花柱长0.3~0.5毫米,柱头盘状,微2-3-4浅裂。浆果蓝色,种子黑色。花期3~4月份,果7~8月份成熟。产于云南东南部海拔220~800米的林中,湖南、两广及沿海岛屿也有分布。

东川魔芋 块茎扁球形,直径4~8厘米,顶部中央明显下凹成圆窝。叶柄及花序柄基部均围以膜质鳞叶,内面鳞叶椭圆形,长15厘米,宽2.5厘米。叶柄长30~100厘米,光滑,灰色或灰白色,具绿色斑块。叶片3全裂,裂片2~3次羽状深裂,小裂片椭圆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基部宽楔形,外侧下延。花序柄长40~60厘米,圆柱形,最粗可达1厘米。佛焰苞大,直立,倒钟形,展开,基部席卷,先端长渐尖,长12~39厘米,宽7~15厘米,紫红色,不具斑块,内面基部紫褐色,具疣皱。肉穗花序远长于佛焰苞,雌花序长3 ~4厘米,下部粗1.7厘米,上部粗1厘米;雄花序长4~7厘米,下部粗1厘米,上部粗2厘米;附属器长无柄,卵圆形,顶部截平,紫色,长宽1.5毫米。雌花:子房扁球形,长不及1毫米,2室,每室胚珠1个;胚珠倒生,长圆形,直立,着生于近基底胎座上,花柱伸长达5毫米,直立,远长于子房,柱头2浅裂。花期3月。产云南东北部。与花魔芋不同的是佛焰苞无斑块,花柱长于子房达5毫米。葡甘露聚糖50.39%,淀粉8.87%,加工品质较好。

疣柄魔芋 块茎扁球形,直径约20厘米,高约10厘米。叶单一(稀枚),叶柄长50~80厘米,深绿色,具疣凸,粗糙,具苍白色斑块;叶片3全裂。花序柄粗短,圆柱形,长3~5厘米,粗2~3厘米,花后增长,粗糙,具小疣,被柔毛。佛焰苞长20厘米以上,喉部宽25厘米,卵形,外面绿色,饰以紫色条纹和绿白色斑块,内面具疣,深紫色,基部肉质,漏斗状;檐部渐过渡为膜质,广展,绿色,边缘波状。肉穗花序极臭,雌花序长5~7厘米,圆柱形,紫褐色;雄花序倒圆锥形,黄绿色,长3~5厘米,基部粗2厘米,上部粗4~5厘米,附属器圆锥形,钝圆,青紫色,长7~12厘米,基部粗约与长度相等,海绵质。雄蕊花丝长5毫米,子房球形,长宽2~3毫米,花柱长10毫米,柱头2裂,近肾形,长宽1.5毫米,被长柔毛及短腺毛,果序柄亮褐色,圆柱形,具不明显的三棱,高25~37厘米,粗2.5~3厘米,表面具同色疣状突起,无毛。果序长16~20厘米。浆果椭圆状,长2.5~3厘米,直径1.7~2厘米,橘红色,先端近截平,2室,每室种子1枚。花期4~5月份,果10 ~11月份成熟。产两广及滇南海拔750米以下热带地区的江边草坡、灌丛或荒地。几乎不含葡甘露聚糖,为淀粉型魔芋,可以作饲料。

攸乐魔芋 叶柄绿色无斑块。花序柄颜色同叶柄,长不及20厘米;佛焰苞短于花序柄,肉红色,具淡白色的斑块。肉穗花序粗短,明显短于佛焰苞,舟状直立,先端多呈下弯的盔状;附属器短圆锥形,无皱,顶部钝圆,雄花序圆锥形,完整不分裂。产于云南的思茅、西双版纳等地。

勐海魔芋 叶柄与花序柄皆为绿色,有污绿色蛇状斑块。花序柄长30~80厘米,长于佛焰苞,佛焰苞肉红色,舟状直立,先端多呈下弯的盔状;附属器广圆锥形,有多数纵皱,雄花序倒圆锥形,常分割为又一个并列的雄花序。产于云南的思茅、西双版纳州等地海拔1000米的平坝。

甜魔芋 块茎扁球形,灰褐色,表面常凸凹不平,须根白色,生长在块茎肩部。叶柄色泽为绿白色,上面杂有青绿色纹,高30~40厘米,粗约1.5~2厘米,多为肉色。叶片较大,并具有光泽,叶片丛生,叶3裂,一次裂片二岐分裂,二次裂片作二回羽状分裂;小裂片绿色,背面带肉色,长4~5厘米,宽2~3厘米,长椭圆形,骤狭渐尖基部宽楔形,侧脉平行上升,集合脉不明显。肉穗花序粗短,长度短于等于佛焰苞;花序柄伸长或短。此品种为中国特有,产于云南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地、州。块茎几乎不含葡甘露聚糖,不加石灰水或碱即可直接煮食,味如芋头,微甜。但不能用来加工精粉,也不宜制作魔芋豆腐

珠芽魔芋 块茎近球形,直径5~8厘米,密生肉质根及纤维状分枝须根。叶柄长达100厘米,直径1.5~3厘米,光滑,污黄色或榄绿色,饰以不规则、有时融合的苍白色斑块或线纹;叶片绿色,背面淡绿色,3裂,在叶柄基部有珠芽1枚,球形,暗紫色,直径0.5厘米,1次裂片具长2~3厘米的柄,长20~30厘米,分叉,2次裂片羽状分裂,稀2次羽裂,下部的小裂片长4~6厘米,宽3~4厘米,卵形;上部的小裂片长10~12厘米,宽6~7厘米,长圆披针形,均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外侧下延;幼株1次裂片1次或2次分叉,小裂长圆形,长10~13厘米,宽3~5厘米,骤狭具尾尖,各小裂片1、2级侧脉干时表面下凹,背面稍隆起,弧曲,近边缘连接为集合脉,3级侧脉纤细,其间布以极细微的网脉。花序柄长25~30厘米,粗0.5~1.5厘米,亮褐色,具灰色斑块。佛焰苞干时膜质,长12.5~15厘米,展开宽10厘米,外面粉红带绿色,内面基底红色,先端黄绿色;檐部卵形,锐尖,具极多数纵脉,肉穗花序略长于佛焰苞,雌花序长1.5~2厘米,粗1.25厘米。苍白绿色;雄花序长2.5厘米,粗1.5厘米,苍白至黄色;附属器长5~8厘米,粗2~2.5厘米,圆锥形,绿色。雄蕊倒卵圆形,药室顶孔开裂。子房扁球形,柱头无柄,宽盘状。花期5月。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红河、文山、思茅、德宏等地、州海拔300~850米沟谷雨林中。

西盟魔芋 块茎圆球形,叶柄绿色,上有峰形黑斑,花序柄长于佛焰苞,佛焰苞绿色,舟状直立;肉穗花序粗短,与佛焰苞近等长;雄花序间有中性花,雌花序长3厘米以上;附属器乳黄色,圆柱形,下部无中性花。产于云南思茅、西双版纳等地海拔600~900米的森林下。

湄公魔芋 块茎球形,直径达25厘米,叶柄长15~35厘米,细弱;叶片3裂,1次裂片鸟足状分裂,2次裂片长6~15厘米,宽3~5.5厘米,长圆形,渐尖,具长柄,集合脉距边缘4~5毫米,花序柄伸长,长29~78厘米,粗约1厘米,佛焰苞长12厘米,宽4~5厘米,长圆披针形,锐尖,下部席卷成筒状,肉穗花序略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1.7厘米,粗1.5厘米,雄花序圆柱形,向上稍粗,长3~6厘米,粗7~11毫米,附属器长圆锥状,先端钝。雄花无柄,长约l毫米,雌蕊长2毫米,无花柱,柱头粗,盘状,全缘。花期9月份。产于云南的西双版纳、怒江等州及滇南地区。在老挝湄公与越南顺化之间有分布。

(三)选地与整地

选地 魔芋多产于山区,属半阴性植物,喜温暖湿润,忌高温干旱。由于山区呈立体气候特征,因此考虑选地时,最重要的是当地海拔高度的选择。海拔高度为500~2500米的山区或者丘陵地带一般是种植魔芋的适合生产用地,夏季比较阴凉湿润,利于魔芋生长,冬季气温比较温暖干燥,便于魔芋采收和贮藏。如果选择海拔稍高的生产用地应选择向阳的地块,通过地膜覆盖来改变小环境气候以适应种植魔芋,如果选择海拔较低的生产用地应选择朝南有荫蔽的缓坡地,如果选择平地作为生产用地,应选择有果园或茶园的地块,或者与其他高秆作物间作,从而避免强烈的日照。

专家提示

魔芋多产于山区,由于山区呈立体气候特征,因此选地时最重要的是当地海拔高度的选择。

选地时其次要考虑种植田块的前作,重茬或前作种过向日葵、辣椒、马铃薯、番茄、烟草、生姜、红麻、高粱等作物的土壤,再种植魔芋时易发生软腐病和其他病虫害,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选地时还要考虑土壤状况。种植魔芋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肥沃疏松、透水透气、保肥保水、不积水的砂壤土。土质粘重的田块虽保肥保水性好,但透水透气性差,易积水,而且不利块茎膨大,影响块茎形状。土质沙性大不保肥保水,夏季烈日下土温易升高,容易灼伤根部,诱发根腐病。所选择的地块还应注意土壤的酸碱性,魔芋适合于在中性和弱酸性的土壤中生长,pH值为6.0~7.5。魔芋种植在酸性土壤中容易发病,黄壤、红壤的地块一般呈酸性,如果选择的地块酸性较强,可在耕作前撒施石灰、草木灰和农家肥来改良。如果选择的地块碱性较强,可采用增施农家肥或撒施石膏来改良。

魔芋由于叶柄机械组织不发达,容易碰断,所以选地时应选择避风、不易被人畜践踏的地方。魔芋地块尽量靠近水源,以便利于灌溉。

整地 魔芋的块茎适当深入土层,有利于减轻病害,所以整地要求深耕深翻。在魔芋种植前的冬季深翻30~40厘米,开好排水沟,不必整理,让地熟化。播种前,选择晴天进行整土作畦,要求深沟高畦,畦高20~30厘米,畦宽1~1.5米,沟宽40厘米。然后整细耙平,清除田间杂物,保证排水沟畅通,确保雨后不积水。

整地还包括施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500千克左右,占总施肥量的80%。基肥施入后要深耕,耙匀,施入的基肥不与种芋接触为宜。

(四)播种

选种 优质种芋应选择年龄较小、块茎不畸形、芽窝小、口平、顶芽粗壮、块茎颜色鲜亮、表面光滑、无皱裂、疤痕、伤烂和霉变现象的种芋,所选择的种芋的重量一般在100~500克之间。

魔芋不耐运输,最好选用当地或附近的种芋。如果需要运输引种,则应防止运输中擦伤种芋,否则种芋会烂掉。

种芋的处理

(1)伤口处理:凡经切块的种芋,要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粉等涂抹伤口,也可用烟火熏烤。对因机械受伤而腐烂的种芋应切除腐烂部分,伤口也应用草木灰涂抹,防止细菌浸染,促进伤口愈合。

(2)晒种:播种前将所选择的种芋平铺地上,让太阳暴晒1~2天,利用阳光杀死部分病菌,并加速种芋养分的转化,提高发芽率,加速出苗。

(3)消毒:为减少种芋带菌,可以选择一个晴天的上午用40%福尔马林200~250倍液中浸泡种芋20~30分钟,或在1%的硫酸铜液中浸泡5分钟,或25%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铵1000倍液中浸种2~6小时,或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对水50千克浸种1小时。若无链霉素,也可用氯霉素、金霉素等代替。这样做,能有效地预防魔芋软腐病。晒干后播种。

催芽 魔芋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期,在20~25℃的条件下约三个月,在10℃的条件下可达5个月,其中一年生魔芋休眠时间较长,二三年生的魔芋休眠时间较短。因此魔芋播种前一般需要进行催芽处理。将种芋进行催芽处理,能够择优去劣,促进早发芽,减少缺株,提前换头,延长块茎生育期,从而提高产量。一般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催芽处理。催芽时将种芋置于15~20℃及75%左右的相对湿度下,在温室、温床、冷床、大棚或火窖中进行催芽,但要特别保持湿润,切不可让种芋失水干缩。农户一般是将种芋(整芋或切块)放在铺有湿砂或湿润疏松细土的苗床上,用砂或细土盖好,最多可以堆放三层,最后盖上草帘防寒保暖。块茎经催芽后芽长达到1厘米并有根系时即可取出播种,先出芽的块茎先播种。

在催芽前进行预处理,可以达到破除休眠促进发芽的目的。

(1)高温贮藏:将魔芋块茎放在20~25℃的温度中贮藏,比在自然条件下贮藏可以缩短休眠期1个月左右。

(2)硫脲处理:用浓度为0.5%~1.5%硫脲溶液浸泡块茎2~4小时,取出晾干,然后催芽。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缩短休眠期15天左右,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种简化的催芽方法,即塑料薄膜小拱棚冷床催芽法。选地势高、排水好、土壤疏松的地块作催芽苗床。提前15天准备好苗床,苗床周围挖好排水沟,床长7~10米,宽约1~1.4米。用1000倍的晶体敌百虫液喷洒床土,以防止土壤虫害,并使苗床保持湿润。苗床准备好后,将经过预处理的种芋斜着栽入床中,覆土厚约5厘米,然后做一个小拱棚,并盖膜保湿。播种完毕后注意管理,温度保持25℃以下,温度超过25℃时及时揭膜通风。阴雨天一般不揭膜,需要揭膜时仅将苗床两端薄膜揭起即可。如果温度低于5℃,则需要加盖草帘防寒。湿度管理以块茎表面略呈湿润状态为准。待魔芋块茎芽长达到1厘米并长出根系时,即可移栽到大田。

专家提示

在整个催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管理。

播种季节 魔芋可以春种也可以冬种。所谓春种就是在清明到谷雨之间,即4月上中旬,气温回升到15℃时播种,春种是较为合适的时节,可以普遍采用。当种芋的顶芽长至1厘米时,新根也开始萌动,这个时候是播种的最好时机,如果播种期过早,一旦遇到倒春寒或气温偏低的天气,种芋就容易引起冻伤,甚至发生软腐病而烂种,如果播种期过晚,种芋自身会发芽,顶芽就会长得太长,容易折断,还会影响根系的生长。

冬种就是在11~12月份挖收魔芋时,边挖边种,挖大留小,让种芋在地里越冬,这种方式只适合于气候温和、霜冻轻微、冰雪少见的平坝地区。在挖大留小时,如果不注意将种芋适当深植,遇上霜冻,种芋损失可高达一半。冬种是传统的半野生种植方式,缺点很多,一般不多采用。

播种方法 魔芋根属浅根系,播种要有适当深度。但不可太深,因为播得太深出土就迟,影响出苗及“换头”,影响产量。适当深度要依种芋大小而定,一般以块茎上部位于土表层以下3~6厘米为宜。栽植时,幼芽应向上倾斜种植,以免芽窝积粪、积水而烂芽,但不宜倒放。播种方式有条播和穴播两种。根状茎、小球茎可用条播,因种芋小,植株所需营养面积小,即株行距可以比较密一些。较大的种芋,适宜于穴播。播种完成后,覆盖细土3~6厘米,再盖一层稻草,这样可以保持土表温度和湿度,可以避免日晒雨淋,防止土壤干旱板结,抑制杂草生长。也可以进行地膜覆盖,等到出苗以后,揭膜再盖草。

播种密度 魔芋最怕强烈的日照和大风,因此,适当密植能使植株相互荫蔽、抵抗风力、预防生理性病害,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魔芋种植密度又与种芋大小、土壤肥力、水源条件等有关。大种稀植,小种密植。对于大小在150~300克的种芋来说,一般穴播株距25~33厘米,行距50~60厘米,每亩4000株左右。沟播(条播)株距23~26厘米,窄行47厘米,宽行53厘米,每亩5000株左右。种芋较大的,还可以加大行距和株距。另外,种植地如果是南向的斜坡地,或低海拔地等易受强日照、高温、大风危害的地块应适当密植。白魔芋株小,宜密植。

播种用量 用种量的多少,既与种芋大小有关,又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种芋越大,产量越高,但成本也越大,其经济效益相对降低。魔芋用种量很大,从经济观点出发,必须考虑怎样发挥育种材料的最大效益,如何节省并提高繁殖系数。种芋大能得到较多的子孙芋,但平均重量小,膨大率低,不经济;种芋小,生长慢,当年无收益。从生产中种芋与鲜芋的投入产出比率看,种芋并非越大越好,亦非越小越好,一般以250 ~500克为宜。

优化播种方案 据刘佩瑛教授等1984年与四川屏山县科协合作,选取花魔芋为试验材料,在产地进行种芋大小和栽植密度的试验,探讨在魔芋生产中,每亩种子费用、用工、净产量、纯收入、投入产出比以及块茎个体风干物净增重等指标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评定最佳的各种生产方案,以求得最佳栽培方法。考虑到生产者的经济、土地利用情况和主要生产目标,对六项指标加以权衡,得到各种条件下的优化栽培方案。

(1)从全面的经济观点出发,即在生产者既想少投资,又想获得高产和高的纯收入,同时还要讲求投入产出比和个体增重的情况下,最优栽培方案就是选用100克重的块茎作种,株行距为50厘米×33厘米。

(2)如果生产者资本较少,希望魔芋块茎个体生长转发挥以获得高额的纯收入,而对投入产出比不太计较,则用250克重的块茎作种,以66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进行栽培是最优方案。

(3)如果生产者资金特别雄厚,在土地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不考虑每亩投资多少和块茎个体的较大增重,只要求获得高产和纯收入,则选用500克重的块茎作种,以20厘米×16.5厘米的株行距进行栽培是最优方案。

(五)田间管理

覆盖 在魔芋播种完成以及出苗以后,一定要注意进行地表覆盖管理,这是魔芋不同于其他作物的地方,也是魔芋栽培管理中主要措施之一。覆盖主要是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板结,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前期能增加地温,中期能降低地温,从而能显著地降低发病率,并能提高块茎的膨大率,提高产量。此外,还能减少杂草丛生,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干旱,覆盖材料腐烂后,还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能。

日本小林甲喜(1964)试验,魔芋发病率随覆盖物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块茎膨大率及产量则相应提高如表2。

表2 覆盖物用量试验

注:1公亩=0.15亩

在播种完毕后就需要进行覆盖,覆盖物一般为杉叶、野草、麦秆、稻草、落叶、堆肥、油菜壳等。覆盖厚度一般为7~10厘米,每亩覆盖物的重量至少为750千克。阴凉潮湿的地方可以覆盖得薄一些。

到了9月中下旬气温下降时,没有腐烂的覆盖物应揭去,使土壤吸收更多的热,保持温暖,以利植株生长和块茎发育。

也可以进行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可以提高低温3~5℃,提早出苗10~15天。而且出苗整齐一致、健壮。出苗以后需要揭膜,揭膜后还要用干草落叶等再次覆盖。

遮荫 进入6月份以后,天气气温较高,日照强烈,特别是在海拔较低,荫蔽不好的地区,如果不采取遮荫的措施,魔芋植株很容易受到阳光的灼伤,引起各种病害的蔓延。而6月份魔芋开始进入“换头期”,因此,此时遮荫效果不好的话就会严重影响产量。

魔芋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荫蔽,适当的荫蔽栽培是使魔芋减少发病、稳定产量、提高品质的基本措施之一,但并不是荫蔽度越大越好。

专家提示

魔芋以普通作物65%的日照强度较好,其理想环境应选择正午能受到较强阳光照射、日落早或日出迟、日照时间稍短的地方。

小林甲喜(1964)认为,魔芋最适合的荫蔽度为40%~60%,40%以下效果不理想,发病率高;60%以上虽能有效地抑制发病,但由于光照过弱,块茎膨大较差。

遮荫的措施可以采取搭架的方式进行,架子的大小依魔芋植株的大小而定,在架子上铺上干草、秸秆等,不能铺得太厚,能透过稀疏的阳光即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铺遮阳网,效果会更好,更容易管理。

如果魔芋与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可以取得一定的遮荫效果,如果魔芋种植在果园或茶园内,或者种植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则不需要采取遮荫的措施。

遮荫一般在6月份开始,至9月上旬便可拆棚。

追肥 魔芋生育期长达150~200天,魔芋在生长前期如果叶柄粗壮、叶色深绿则生育期长,回秧倒苗迟,形成的块茎个体大,产量就高。魔芋喜肥,需肥量大,为促进魔芋生长,除深施底肥外,还要分期追肥。

追肥可以分2~3次进行。

第1次追肥在5月份出苗以后进行,为提苗肥,主要施用速效肥,每亩可以施用2千克尿素+250千克稀释的人粪尿,也可以施用15~25千克的尿素+10~15千克的复合肥。

第2次追肥在6月份展叶期进行,为“换头”肥。“换头”肥应重施,每亩可以施用1500千克的人粪尿,也可以施用750千克的人粪尿、5~8千克的尿素、10~15千克的钾肥,也可以施用25~35千克的复合肥,也可以施用10千克尿素、100千克草木灰。

第3次追肥在8月中下旬进行,为保苗肥,可以施用稀释的250千克人粪尿或10~15千克的硫酸铵,并结合叶面喷施PP3(多效唑)或块茎膨大素,下午或傍晚时喷施,叶面喷湿为止。保苗肥可以延缓叶片早衰,延长光合作用。

是否追施提苗肥,可以视出苗情况而定:如果魔芋苗叶色深绿、叶柄粗壮、叶片大,则说明魔芋苗健壮,这时可以不施提苗肥。

追施肥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施用有机肥料不仅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需要,而且可以改善和维持土壤结构及微生物环境,有利于魔芋生产获得高产。长期施用化学肥料不仅会破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还会增加病虫害,所以各地要充分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2)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由于追肥一般在高温季节进行,因此追施有机肥料时一定要是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否则会由于发热量高导致块茎腐烂,并增加发病的机会。

(3)追施肥料不能接触魔芋块茎。追施肥料时可以在两株魔芋植株之间进行穴施,也可以在魔芋植株行间进行条施,施肥过程中不能碰伤魔芋块茎,肥料也不能接触魔芋块茎。

(4)不能施用鸡粪。

(5)追肥完成后注意清沟培土。

灌溉 在魔芋生长过程中,总的说来前期怕水淹,后期怕干旱。魔芋苗期需水不多,保持湿润即可,但进入7月份以后,魔芋块茎迅速膨大,需水量较大,如果遇上干旱天气,就会引起植株叶片发黄、叶柄干缩、早衰倒苗,甚至引发白绢病、根腐病等病害的蔓延,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在常常发生伏旱、秋旱甚至伏旱连秋旱的地区给魔芋生产带来威胁。

灌溉一般结合追肥进行。但在7~9月份常常会遇上干旱天气,此季节内及时灌溉就显得尤为重要。每次灌水不能超过畦面,以沟深的2/3为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喷灌。魔芋虽然喜湿,但不耐渍,所以还要做好排水的工作。灌水时畦面达到湿润即可,即灌即排,田间不能有积水。灌溉之后还要注意培土盖草,保持水分。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的目的是消灭杂草,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利于块茎膨大。中耕除草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到魔芋根和块茎。播种以后,如果只有少量的杂草,可以不必管它,还可以起到覆盖的作用。如果杂草较多,必须及时除草。可用除草剂除草,草甘磷、农达两种除草剂对魔芋比较安全。使用方法:魔芋田的杂草长至对魔芋有影响时即可施用,杂草未长出或很小很少时不必用除草剂。除草剂用量:每亩10%草甘磷按0.4%~0.6%的比例,或每亩按41%农达150~200毫升对水20~30千克喷雾,除高温季节有可能引起轻微的药害外,其他季节不会产生药害,但要注意药液不能喷在其他作物上。

(六)采收

魔芋倒苗以后,如果温度还在15℃以上,地下块茎仍能继续膨大10%~20%,大约一个月以后温度降到15℃以下才会停止生长。魔芋倒苗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11月中下旬收获较为适宜。由于各地气候不一样,收获的时期也会不一致,各地都可以在霜降出现前后进行收获。魔芋的收获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收获过早,环境湿度大,营养物质积累不充分,块茎含水量多,干物质含量低,容易发生腐烂,不利于贮藏,而且块茎为充分膨大,影响产量。收获过迟,遇上霜雪,会造成冻害,而且由于地上部植株的枯萎腐烂,导致地下块茎的位置不易确定,很容易挖伤魔芋,给收获带来困难。

专家提示

采收应选择在晴天和土壤干燥时进行,雨天或土壤潮湿时挖收的魔芋含水量大,伤口不易愈合,也容易感染病害。

在收获魔芋前,先将叶柄齐地表割下,同时将地面覆盖物收集起来,用水浸泡或用链霉素、代森锌等药剂处理后作堆肥,亦可烧成火土灰,以消灭病原菌。采收时按植株叶柄所留标记逐窝挖收。轻挖轻放,边挖边晒,挖收后摊晾在地面,晾干后分类分龄用果箱或箩筐分层垫草隔离装置,傍晚运进室内,轻搬细运,尽量减少对块茎的损伤。挖破的伤口不能暴露在空气中,可用草木灰涂抹,防止褐变、发霉、腐烂。

在选种留种时,除大魔芋用于加工外,500克以下的根状茎常留作种芋。种芋要注意选留具有本品种或地方品种特性的块茎,而且无病害感染、无伤口、无顶芽损伤。如果收获的种芋量大,则应提早收获,分批收获,防止大规模烂种。无冻害的地区,种芋可以留地越冬,春播时随收随栽。留地越冬的种芋需要培土盖草防寒。

(七)低海拔地区魔芋生产技术

1.低海拔地区气候特点

低海拔地区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高,有效活动积温高,早春气温回升比山区早,但不稳定,易受寒潮的影响而有较大的温差变化,有利于魔芋早萌动,早出苗,能适当延长生长期,有利于产量的形成;梅雨季节多雨水,常有暴风雨等灾害性天气,5~8月份多暴雨,易造成水灾,一般地势都比较开阔。与山区显著差异是海拔低,pH值高,风大,日照时数多。魔芋易受渍水、机械损伤危害,造成其他病害的大流行;7~8月份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地温高,常夏秋连旱,加上高温干燥,形成旱灾,易造成日灼病,旱灾期间也易造成病害的大量发生,且由于长时间耐高温干旱,易使魔芋早衰,块茎膨大率降低而导致产量降低;秋冬季气候比较暖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深冬有冻害天气,应及时收挖,还要防冻。

2.低海拔地区荫蔽度

遮荫是低海拔地区栽培魔芋防止高地温及强光照射而造成日灼病等大病害的关键性措施。荫蔽度对植株的生长、产量、病害关系十分密切。在低海拔地区,环境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栽培魔芋,必须具备好的荫蔽条件,在7~8月份高温期间,太阳直射到叶片上的时间不能超过日照时间的60%,特别是在中午12时至下午3时不得使太阳直射到叶片上。此外,还要有较好的通风环境和方便的水源,这是低海拔地区魔芋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3.栽培技术要点

场地选择 在低海拔地区,必须在具备以下条件的地方,才能种植魔芋:①排水条件好,在暴风雨时都不会积水。②水源条件好,在7~8月份夏秋连旱时都能很方便的浇灌。③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④具有良好的荫蔽条件。如湖区的防风林地内,树木比较高大的果园中,搭横架的葡萄园中等地方均可。如没有以上条件的地方,能搭荫棚也可以。经济条件好的,使用双层遮阳网遮荫,则效果更佳。⑤还须具备良好的通风环境。在低海拔地区栽培魔芋,最好与高秆作物间作,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播种要点 栽培魔芋的地块,最好进行冬闲,并在冬季来临时,把土地翻耕,实行冬冻,能有效地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害,以减轻来年的病虫发生率,并且还能改良土壤。播种前半个月,平整土地,实行深沟高畦栽培为好。畦宽1米左右,深沟有利于雨季排水。基肥以腐熟的人畜粪和土杂肥为宜,每亩50担,宜深施。播种时间在清明前后,气温基本稳定在15℃左右,即可播种。播种密度,根据种芋的大小而定。但由于在低海拔地区栽培,相对来讲,其块茎膨大系数略低于山区,所以,应比山区稍密些,并有利于荫蔽。为了确保提早出苗,提早换头,延长魔芋的生长期,播种前必须进行催芽;播种后,进行塑料地膜覆盖,以保早春时地温升高,更有利于出苗。

管理要点 由于梅雨季节雨水多,且多暴雨,为了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在夏秋连旱时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必须实行地面覆盖。地面覆盖物应盖得厚些,以不使栽培畦上的土壤裸露为度。出苗揭除地膜之后,即可进行地面覆盖。

9月中旬气温已明显下降,为了保持地温,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应揭去覆盖物。魔芋生长前期,由于未封行,杂草生长颇多,应及时拔除,以免害虫产卵和消耗土壤养分,不宜用锄头除草。梅雨季节应经常查看沟的疏通情况,发现堵塞及时疏通,防止积水。

为了促进植株生长,提早换头,延长生育期,增加产量,应合理施用追肥。追肥不宜使用腐熟不完全的有机肥,以复合肥为最好。追肥一般分3次施用。第一次在展叶后进行,于6月上中旬,每亩用复合肥10千克加水施用,此时植株很嫩,追肥浓度不宜太高,以免伤苗。此时的施肥对叶片的构成有很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于6月底至7月初魔芋完全换头之后进行,应重施,每亩用复合肥20~25千克加水施用。这次追肥能大大地促进植株的生长势,能增强植株对高温干旱的抵抗能力。第三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每亩用复合肥10~15千克对水施用。此时温度尚高,空气也很干燥,应多对水施用。魔芋经过7~8月份高温干旱之后,植株长势已明显的减弱了,为了防止早衰,促进产量的形成,必须施用追肥,所以这次追肥对魔芋的产量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7~8月份,光照强,气温高,灌溉能降低气温,保持湿度,创造适合魔芋生长的气候条件。灌溉时注意每天保持半小时的半沟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喷灌效果更佳。有一定荫蔽条件的地方,要予以保持,不使之被破坏,荫蔽不足的地方,应利用间作高秆作物来补充,没有荫蔽条件的,应搭荫棚创造这一条件,搭荫棚应于6月中下旬完成。

水害、病虫和草害防治 防治水害、病虫害及草害,是低海拔地区魔芋栽培成败的关键。

(1)水害:魔芋渍水,可以酿成毁灭性灾害,一旦暴雨渍水,软腐病便大量发生,毁株率可高达80%以上,低海拔地区容易暴雨成灾,对魔芋生长危害极大。而高坑爽水地块的病毁株率仅为10%左右,因此,选择高坑地块,深沟高畦,才能顺利排水。

(2)病虫害:低海拔地区魔芋的病害主要的还是软腐病和白绢病,虫害也与山地种植相同,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病害更容易发生,必须特别注重预防和早治。其防治方法与山地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相同。

(3)草害:低海拔地区一般土壤肥沃,适合杂草滋生,如不防治,可成草荒。每亩可用10%草甘磷胺盐水剂0.5~0.75千克,对水40千克,于魔芋出苗前进行叶面喷雾,可防除98%的一年生杂草。但野芹菜和空心莲子草抗药力强,要施药2次才能防除。

(八)魔芋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选择无污染的基地 基地的无污染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生产过程中未受到外来“三废”污染,也无农业生产的内部污染,即不当地使用农药、化肥,还要看土壤本身有害元素是否超标。只有产前选好无污染耕地和环境做基地,才能保证产品不受自然污染。

按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 当前,我国绿色食品的生产有两个级别的不同要求,即AA级和A级。

(1)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除上述基地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之外,生产过程中要求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即不允许使用化肥、合成农药、激素等,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的质量及包装质量经检测,符合特定的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即检验合格)。

(2)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A级绿色食品在基地选择、生产、加工等产前、产中、产后(包装、贮藏、运销)与AA级要求相同,只是在大田生产中要求比AA级低一点,即栽培时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这主要是指允许使用磷肥、钾肥类的化肥,禁止使用硝酸盐化肥如硝酸钾、硝酸铵等,化学合成农药按规定可以选用一些毒性低,易分解残效期短的,并且限量使用,即对使用浓度、次数和安全采收期、产品残留量均有明确规定。

由上可见AA级与目前国际上的有机食品是一致的。A级是目前的国内标准,将来应逐步过渡到AA级,才能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

基地有无污染要经专门机构的化验才能确定。首先,因为土壤是由各种成土母质分化发育来的。某些成土母质中砷、铅、汞、镉等重金属为主的有害物质含量可能超标,这不是人为造成的。其次是农业自身的污染,如过去大量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现在大量使用甲胺磷等,这些农药在土壤中都有一个残留期,还有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中硝酸盐超标等。这些都会造成对土壤的污染。

其次是不使用化肥、合成农药的问题。不使用化肥,可以从增加有机肥用量和提高其质量加以解决。其中,上面曾谈到的牛粪、秸秆的堆制,就是提高农家肥质量的最有效措施。在堆制有机肥时,适量加入化肥,化肥经堆肥中微生物的作用,大多成了有机肥,施下后再慢慢分解供魔芋吸收利用。追肥可以用发酵好的粪肥,还可以利用沼气液,沼气液是经发酵后的很好的农家肥。

关于病虫防治的农药问题 病虫防治首先要加强综合防治意识,从选好适栽田块,选用不带病的种芋和重新堆制经高温发酵、不带病菌的农家肥和菌肥。田间如果还有发病株可通过拔除发病中心,石灰封锁,增施钾肥等耕作措施来减轻,最后可选用生物农药如链霉素等。如果按A级标准,允许限量使用,如甲基托布津一类低毒农药,可供选择使用。在病害问题上,选择适生生态区是十分重要的,适生丰产区一般都很少使用农药,根本原因就是病害都较轻微。

生产绿色食品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性调整,是为了今后的市场要求,特别是作为出口的魔芋产品,更应重视。要从传统的栽培方式向绿色食品生产方式过渡,为早日建成的绿色食品基地而共同努力。

(九)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实例

由西南农业大学主持,由湖北恩施市和重庆市2001~2002年共同实施了《魔芋防病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的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并在魔芋防病丰产栽培技术方面有了新突破。魔芋病害是发展魔芋最关键的制约因素,项目的重点就是推广以防病为中心的栽培技术。遵照项目技术要求,实施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病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利用此方法,2002年在湖北恩施市项目区取得了亩产3188.1千克的高产。此方法的具体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一贯穿,两坚持,三做到,四推广。

一贯穿 就是把防治魔芋病害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贯穿在魔芋生产的全过程之中。这是一个观念转变问题。由于魔芋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目前尚无用于治疗的特效农药,对它的治疗远不如喷药防治真菌病害吹糠见米的效果,许多农民一谈到魔芋软腐病就有束手无策的无奈表现。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就是要立足于防,要打主动仗,把病防在发生之前。把“防”贯穿在魔芋生产的基地布局、地块选择、播种田管和种芋越冬保管上。搞好魔芋的健身栽培,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不仅是要立足于防病的需要,也是丰产高效的基础,在创造良好的高产环境的同时,也为魔芋增强抗病能力提供了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彻底改变魔芋病害无治的畏难思想,树立依靠科技防治病害的观念,就能有效降低病害损失,降低农药用量,降低生产风险,而且对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也大有益处。

两坚持 一是坚持科学布局。魔芋的规划布局直接关系到魔芋种植的成败,通过实践证明:海拔800米以下的区域反秋季积温过高,是魔芋病害的高发区,只适宜栽培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并且最佳适宜区在海拔1000~1500米的区域。而且在适宜区内还应搞好轮作换茬,软腐病、白绢病的病原菌主要寄存在病残组织遗留在土壤里和种芋上,成为生长、贮藏期发病的初侵染源。重茬次数越多,病原基数也就越高,发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一定要坚持轮作换茬。魔芋与小麦、玉米轮作就能切断寄主传播的桥梁,减轻病害发生。沙地乡调查31块魔芋地,其中有23块没有重茬,发病株率都在10%以下,甚至其中有5块田的发病株率为“零”。而重茬的8块地,平均发病株率为23%。这是不花钱的防治方法。每个农户把自己的耕地进行统筹安排。今年种哪几块,明年种哪几块是不难办到的。这对基地也有个稳定作用,不会因病害加剧而大起大落。

二是坚持种芋自繁自用,就地调剂。魔芋是块茎作物,含水量高,表皮脆嫩,容易碰伤,为软腐病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所以在收获、运输、贮藏、播种时都要像搬鸡蛋一样轻拿轻放。这是远距离大调大运很难办到而导致严重烂种的主要原因。减少创伤这是自留自用留种方法的第一个好处。

三是坚持种芋就地自己繁殖,种芋以芋农自繁为主、乡村城区调剂为辅,新发展户必须先发展种芋,老种植户要套相应的种芋种植面积。提高种芋质量和安全性。种子田与大田的面积比一般为1∶3。即每亩种芋田可供3倍大田用种,并且推广芋鞭二年生栽培法,选择粗大饱满的芋鞭(根状茎)作种子田的种芋,各方面优先满足种芋生长的需要,当年即可繁殖出150克左右极为优秀的魔芋种。它年轻、生命力旺盛、抗病力、生产力都很强,比种植多年而未膨大的种芋的增长率要高得多,这要成为一种新的留种模式。第三大好处是降低了生产成本,不需要大量资金购种抬高了投入,有利农民增产增收。

三做到 一是做到种芋消毒处理,种芋消毒是从源头消灭种芋上的病菌。播前选晴天晒种2天,再用100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15克对水50千克的药液浸种1小时,晾干后播种。实践表明用链霉素浸种消毒的健株为84.7%,而未进行消毒处理的健株率仅19.3%。

二是做到粪种隔离。播种时一定要做到种芋与肥料相互隔离,不可直接接触。牛粪、稀粪等农家肥本身带菌量大,又是细菌的培养基,特别是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直接接触到种芋,就很容易烂种。商品肥浓度高,一旦接触到种芋更易烂种。这是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得到芋农的共识,改变了以往把牛粪直接放在种芋上的习惯。采用先开播种沟放种、盖好土后再放粪的办法,确保魔芋安全出苗。

三是做到适时药剂防治及时铲除病株。8月高温高湿气候诱发魔芋病害进入为害高峰期,我们要求在发病前喷施1千万单位的链霉素15克对水50千克的药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次以上,作为预防性的保护药。防治效果达17.7%~29.0%,田间一旦出现病株,选晴天露水干后将病株连同根部和窝里泥土挖起带出田外,原窝内撒上石灰。铲出去的病株和泥土要深埋在远离耕地的地方,也用石灰消毒。千万不可把病株带回家作生饲料喂猪或随意乱丢,造成人为传播菌源。这是控制病害蔓延的最有效办法。

四推广 一是推广厢式覆膜越冬贮藏。种芋的储藏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主要是种芋含水时不可堆放贮藏,只能薄摊在楼板上,一户种2~3亩就要挖3000~4000千克种,不易贮藏。用“厢式覆膜越冬贮藏法”能有效地解决种芋储藏中的排湿、保温、多次转运产生的碰撞等问题,达到安全贮藏的良好效果。

二是推广催芽播种。催芽播种能提早半个月出苗,促成高产。春季随气温的升高,可直接把“厢式覆膜贮藏越冬”的厢面塑膜拆掉,让雨水把厢土淋湿后再覆膜增温,种芋就可及早萌芽。当种芋露出3厘米长的幼芽时就及时移栽到大田。

三是推广播种畦面盖草。盖草有四大优点:第一是保持土壤湿润,前期促进出苗,后期有利芋块膨大。第二是消灭杂草,盖草对抑制杂草生长有极明显效果,不仅节省大量扯草用工而且不伤害魔芋根系。第三是土壤疏松,通气性好,不板结,不结块。第四是避免雨水反溅,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经过盖草处理的病株率43.3%,比未盖草处理的病株率51.3%下降8%,亩产增长20.7%。

四是推广增施磷钾肥。魔芋块茎作物,喜欢钾肥。由于广大农民有“重氮轻钾肥”的观念,还没有施用商品钾肥的习惯,增施钾肥可取得较高的产量,尤其能增强魔芋的抗病能力。增施钾肥后产量增加10.7%,病株率下降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