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时间:2022-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1/16)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②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③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2.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功绩:①对资本主义旧制度无情批判;②对未来社会提出天才设想。

4.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②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③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16)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即马克思主义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16)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

1.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①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②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③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④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①暴力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形式);②和平过渡。

(4/16)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1.马恩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2.列宁观点:依据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结论。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①证明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学说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科学论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16)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

1.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①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考点延伸】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和《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等著作,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

②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③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3.列宁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

①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③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④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考点延伸】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6/16) 苏联模式的形成、特征及作用

1.苏联模式的形成: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模式也得以形成并最终确立。

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①从经济方面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与这种发展战略相适应,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②从政治方面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3.苏联模式历史作用:

①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4.苏联模式的弊端:①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②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7/16)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①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②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8/16)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及发展的曲折性(★★重要考点)

1.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及发展的曲折性

①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③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④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2.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曲折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曲折。

(9/16) 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最终目标和国家形式

1.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考点延伸】

①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②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③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④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2.无产阶级专政性质:①是新型国家政权;②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③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3.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4.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①巴黎公社;②苏维埃;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②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③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10/16) 社会主义民主

1. 社会主义民主:①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②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③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④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⑤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2.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某些民主原则的历史联系(如主权在民的原则、服从多数意志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

②区别: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

(11/16)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 恩格斯指出,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学说虽然“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12/16)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3/16) 第一国际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1)第一国际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2)巴黎公社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经验,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保持胜利果实的首要条件是要有革命的武装;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3)第二国际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国际社会主义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诞生。第二国际在组织和积聚革命力量,反对资本主义、军国主义,促进工人运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经济政治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主张通过和平的议会斗争和改良措施,使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尽管马克思主义者开展了对修正主义的斗争,但在第二国际后期,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还是占了上风,最终导致第二国际解体。 (4)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新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晚年已经敏锐地关注到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一些苗头,并作了初步的分析,科学论述了和平斗争与暴力革命的关系。1895年,恩格斯去世前夕在为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长篇导言中,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胜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论述了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和普选权的重要性。但是,恩格斯在重视合法斗争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暴力革命的作用。那种断言恩格斯晚年放弃革命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14/16) 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2)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判断 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1915年,他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明确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作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日载入史册。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首先,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实现了千百年来先进思想家和劳动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其次,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15/16)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苏维埃俄国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1)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书本上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千百万群众的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2)斯大林的探索与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在所有制上,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全民(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其中全民(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并被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高级形式,集体所有制被看作是低级形式,所有制形式单一,而且明显脱离生产力发展实际,经济缺乏活力和效率;在经济体制上,实行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一切经济过程和活动都被纳入计划,忽视甚至排斥市场的调节作用;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片面强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追求外延式的粗放增长,追求高速度,不讲求质量效益;在政治方面,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终身制、家长制、个人崇拜等。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16/16) 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1)社会主义国家的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的蓬勃发展也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压力,迫使他们在改善工人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让步。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形成呼应的是,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组织在世界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它逐步改变着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鼓舞着世界人民争取进步事业的意志和信心,赋予当代世界的发展以新的内容,因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l世纪,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道路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增添了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