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列宁的远见卓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3.2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做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曾经以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来否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进入社会主义。列宁批评这种观点是“庸俗生产力论”,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以此为前提。他指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33)列宁还预言,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列宁的远见卓识。对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英、法、德、美、日等国家的历史发展说明:“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34)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的情况指出:“我们也是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的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社会主义。这和列宁讲的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一样。”(35)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了很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都明显提高。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36)

【注释】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1页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1页

(4) 《毛泽东文集》第8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0页

(5) 《邓小平文选》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0~341页

(6) 《毛泽东文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

(7) 《毛泽东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3页

(8)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8页

(9)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8页

(10)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2页

(11) 《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7~1078页

(12)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5页

(13)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9页

(14) 《毛泽东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3页

(15) 《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6页

(16)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

(17) 《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8页

(18)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0页

(19) 《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5页

(20) 《毛泽东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21)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00~701页

(22) 《毛泽东文集》第6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23) 《毛泽东文集》第6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页

(2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3页

(25) 《毛泽东文集》第7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页

(26) 《毛泽东文集》第6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页

(27) 《毛泽东文集》第6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2页

(28) 《毛泽东文集》第7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29) 《毛泽东文集》第7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30) 《毛泽东文集》第7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31)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50页

(32) 《列宁全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4页

(33) 《列宁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

(34) 《毛泽东文集》第8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页

(3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3页

(36) 《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