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时间:2022-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和发展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包含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又具有自己的特征。同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和发展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要方式、以市场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经济体制。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中去,产生最佳的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市场经济经历了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有: 第一,经济生活市场化,即市场覆盖全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市场关系。企业的投资、生产和营销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中。第二,企业行为自主化,即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第三,经营管理法制化,所有参加市场交易活动的当事人,不享有任何特权,只能以商品所有权的身份和货币所有者的身份进入市场,通过契约形式确立经济当事人的平等地位,规范经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行为。第四,宏观调控间接化,即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事务,市场也并不排斥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调节。第五,社会保障制度化,即不同生产者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的差别,在竞争中会拉大贫富差距,激化各种矛盾,需要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用以保持市场运行的平稳和社会的稳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二大提出了 “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从建国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30年间,由于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因此,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认为计划调节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惟一调节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提出了 “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的思想。党的十二大,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这对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 “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的思想。这给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注入了商品经济的活力。

第三阶段: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建立 “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的思路。这时,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与市场是同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相联系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对计划和市场究竟哪一个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问题,还没有作出切合经济发展实际的说明。

第四阶段: 从 1989年下半年到 1991年,在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前提下,强调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其结合的形式就是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

第五阶段: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勾画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提出在 20 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 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规划;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影响力的新观点、新措施,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就是说,社会绝大部分的生产要素,将不再由国家实行计划分配,而是通过市场,通过供求、价格和竞争三大机制的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它能使各种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合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避免社会浪费; 它能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它能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对于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其固有的消极方面,将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加以弥补和抑制; 兼顾效率与公平、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包含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又具有自己的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虽然都要进入市场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保持优势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要有控制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仅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且有利于限制市场机制的消极作用。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种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同时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进行强有力的积极有效的调控。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调控,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对平衡,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