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首先,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在西欧城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正是以这种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16~17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已得到比较快的发展。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在明清时期。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这两方面的基本条件是通过原始积累过程创造的。

5.1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萌芽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产生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在经济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瓦解;二是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有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同时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财富

首先,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手工业者和商人的集聚地逐渐形成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构成了城市经济的基础。为了保护城市手工业者的生产稳定,限制竞争,在城市里出现了各类手工业行会,这些行会内部都有自己严格的行规,每个手工业者都必须加入一个行会。封建行会约束下的小手工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自身劳动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简单商品经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并由此发生剧烈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条件较好的作坊主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添置设备,增加雇佣工人数量,延长劳动时间,逐渐富裕起来并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多数作坊主则在竞争中逐渐衰落下去,直至破产,最终同其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之一。

其次,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商业资本不仅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加速了小生产者的分化,而且通过直接剥削和控制家庭手工业者,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形成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商人和高利贷者早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到了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商人积累的财富的不断增加,一些大商人成了包买商,他们不仅包销小生产者的全部商品,还供给他们原料和设备,从而割断了小生产者与销售市场和原料市场的联系,逐渐控制了商品生产者。商人和高利贷者乘生产者困难之机,贷给他们所需要的资金、原料和生产工具。“随着交往集中在一个特殊阶级手里,随着商人所促成的同城市近郊以外地区的通商的扩大,在生产和交往之间也立即发生了相互作用。”[1]随着商人侵入手工业领域,小生产者沦为商人、高利贷者的债务人,一旦无力还债,只好交出自己的作坊来抵债。于是,作坊主丧失了独立的生产者身份,连同其帮工和学徒成了商人或高利贷者的雇佣工人,商人或高利贷者则成为工业资本家,这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另一种形式。在西欧城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正是以这种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此外,生产力和货币关系的发展,也瓦解着农村的封建经济关系,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不断产生。16~17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已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可以看到,这一生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三是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也是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具有的人身依附关系,而且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四是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些特点表明,它既有与封建生产关系相容的一面,又有与其相冲突的一面。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生产关系的矛盾性的一面逐步突出。在与封建生产关系的矛盾和斗争中,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它不断瓦解着封建生产关系。16~17世纪,封建生产关系在西欧国家已经趋于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英国等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经济基础趋于成熟。

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在明清时期。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没有在封建社会内部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没有变成资本主义社会,而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封建社会内部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部分地产生出来了,但是总的来看,它的成长发展还是相当乏力而缓慢的。“这种方法的蜗牛爬行的进度,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要。”[2]15世纪末美洲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这一任务只能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来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要得到迅速地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的自由劳动者,二是要有大量的货币财富转化为资本,二者缺一不可。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这两方面的基本条件是通过原始积累过程创造的。新兴资产阶级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3]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它在英国表现得最为典型。在英国,地理大发现以后,由于欧洲市场扩大了对羊毛的需求,羊毛价格迅速上升,养羊比经营农作物更为有利,这就促使资本家和封建贵族通过各种手段把大片农民私有土地围囤起来据为己有,改作养羊的牧场,而农民则变成一无所有的流浪者,为生活所迫最终不得不到资本家开设的工厂出卖劳动力。同时,资本家和封建贵族还通过“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4],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自15世纪末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屠杀当地居民,抢劫金银财宝,大批贩卖黑人,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扩展世界市场,进行商业战争等,掠夺了大量财富,大大加速了货币资本的积累。西方殖民者在300多年时间里,仅从中南美洲就抢走了250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1783年到1793年的十年间,英国仅利物浦一地就贩运了33万多黑人,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达1亿多。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5]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过,尽管采取的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凭借着暴力,给本国和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实质是用暴力和直接掠夺手段强迫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聚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6]

我国从19世纪下半叶也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由于中国的民族资本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所以没有得到发展。只有官僚买办资本在资本原始积累中发展起来。从清朝末年由封建军阀、官僚、买办商人兴办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到20世纪初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依靠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发行公债、滥发纸币、贸易管制、专卖制度、投机倒把、贪污盗窃等手段,掠夺劳动人民,侵吞弱小民族资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在地主阶级同农民的矛盾极端尖锐,封建统治已被农民战争严重动摇的情况下,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广大农民和其他城乡劳动者的力量,通过暴力手段,展开夺权斗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实现了产业革命,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在政治上要实现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地主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经济上,要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产业革命,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机器大工业代替。这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算最终确立起来。

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出现了两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欧洲一些国家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扫除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从本身的阶级利益出发,充当了推翻封建制度的领导者,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已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障碍。因而,变革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成为生产力继续发展的越来越强烈的客观要求。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后半期,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复辟和反复辟的长期斗争,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进而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本主义国家即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是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后建立起来的。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兴资产阶级,在其阶级力量发展和政治意识觉醒的基础上,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而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从而使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代替了封建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代替封建制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基本规律作用的结果。

3.工业革命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美各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对商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帮助下,都先后兴起和经历了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逐渐过渡到机器大工业。

工业革命也叫做产业革命,它是一场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18世纪末扩展到欧美各国,19世纪7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建立了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等更多国家步入资本主义时代,从而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统治对封建主义的最终的彻底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向世界范围的扩展,19世纪6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我国在封建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和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明清之际,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江浙一带有了少量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苏州还有雇佣劳动市场。但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严重地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状态,中国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就无从谈起,中国的历史车轮没有转向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道路。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基本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