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形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形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时间:2022-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其次,工资的支付方式,也容易使人们误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例如,月工资、周工资、日工资等。因此,资本家利用计时工资形式,可以在不降低工资额,甚至提高工资额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劳动强度来降低小时工资率。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因为工资的计件单位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确定的。

3.4.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从现象上看,雇佣工人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劳动一天,资本家就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劳动一个月,就付给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这样,就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仿佛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资本家支付的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人的全部劳动似乎都得到了报酬。

其实,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因此,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或劳动力的价格。 但是,工资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所以,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 首先,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看,劳动力的买卖和其他商品的买卖一样,买者付出货币,卖者付出一种商品,人们所注意的只是商品交换应遵循的对等原则,至于买卖的这个商品是劳动还是劳动力,一般人是不会深究的。 其次,工资的支付方式,也容易使人们误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因为,通常都是在工人给资本家提供劳动之后,资本家才向工人支付工资。 再次,工资的现实运动,仿佛证明工资是同工人劳动量相交换的。 这里,工人的劳动时间越长,他的工资收入越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也是同工资成正比的。 最后,从工人和资本家的立场来看,都容易把工资误解为劳动的价格:从工人的立场看,劳动是谋取生活资料的唯一手段,所以,他很容易把工资看作是劳动所得,而很难意识到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从资本家的立场看,他最关心的是用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而不会从根本上关心劳动的价值这种东西是否真实存在。

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就消除了工作日中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的痕迹,仿佛工人全部劳动都表现为必要劳动或有酬劳动,因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马克思透过工资的表面现象揭示了它的实质,从而科学地说明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4.2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就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例如,月工资、周工资、日工资等。 它们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的转化形式。 考察计时工资的实际状况,不能只看工资额,只有把工资同工作日的长短、劳动强度的大小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反映工人受剥削的真实程度。 例如,两个工人的日工资都是3元,但工作日的长度不同,一个是8小时,另一个是10小时,那么,按小时计算的工资分别是0.375元和0.3元。 如果两个人每小时创造的价值相同,那么,第二个工人的实际所得更少。 因此,资本家利用计时工资形式,可以在不降低工资额,甚至提高工资额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劳动强度来降低小时工资率。

资本主义工资的另一种形式是计件工资。 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就是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因为工资的计件单位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确定的。 以日工资额除以工人每天生产的产品数量,就得出每件产品的计件工资。而且,资本家往往要根据劳动能力较强、技术较熟练的工人的日产量来制定标准的日产量定额,这等于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行计件工资,按照产品数量支付工资造成一种假象,即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劳动,而且是物化劳动。 此外,在实行计件工资的条件下,工人劳动的数量、质量和强度都是由合格产品来控制的,这使资本家节约了监督工人劳动的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上述两种基本的工资形式的基础上,出现了“血汗工资制度”。 这种工资形式的特点,是通过科学的“操作研究”,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到极限,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这种工资形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泰罗制”和“福特制”。泰罗制是由美国工程师泰罗发明的。 他用摄影机将技术最好的工人的操作过程记录下来,一分一秒地加以分析,去掉多余动作,制定出效率最高的劳动方法,并以此作为决定产量定额的标准,定出不同的工资等级。 据泰罗自己讲,这种工资制虽然使工人工资较原来增加了63%,但劳动强度却提高了270%,工人数量减少了2/3,资本家的工资支出减少了一半。 福特制是由美国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在自己的工厂中推行的。 这种制度是以自动化生产线为技术条件的。 它通过提高流水线的运动速度来提高和控制工人的劳动强度。 由此可见,血汗工资制度越科学、越先进,它对工人的榨取也就越巧妙、越残酷。

案例3.2

视频资料《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是喜剧大师查里·卓别林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他自编、自导、自演并配乐,拍摄于1936年。 此前一年,电影已进入有声时代,但《摩登时代》则是一部无声电影。 原因在于,卓别林认为在刻画人物方面,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有时要远胜于对白。 于是他只在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 影片运用写实和喜剧手法,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流浪汉查里——戴圆顶礼帽、蓄八字胡,穿短背心和大皮鞋,走着太空步,总是那么邋邋遢遢,像是患了多动症似的不停地跑跳。 查里是工厂流水线上的钳工,由于工作过度紧张而精神失常,大闹工厂,并因此被解雇,成了一个流浪汉。 后来阴错阳差参加了失业工人大游行的队伍,被捕入狱。 在监狱的生活本来衣食不愁,偏偏查里又碰上了监狱暴动。 误食毒品的查里挫败了罪犯劫狱的阴谋,获得了自由,被提前释放出来。 查里出来找了几份工作,可惜都弄出乱子没干成。 在此期间,流浪女伊沙贝尔和勇敢善良的查里相爱了。 最后,他们两个在酒吧当了招待。 不料,警察找上门,要拘留伊沙贝尔。 两人一起逃出酒吧,流浪天涯。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

3.4.3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额。 但工人出卖劳动力并不是为了获得货币本身,而是为了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因此,工人得到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后,必须用以购买各种生活资料。 实际工资就是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取得的各种服务。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间有密切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越高,工人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取得的各种服务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但两者常常是不一致的。 在名义工资不变甚至提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这是因为实际工资不仅取决于名义工资的高低,而且取决于物价水平、房租、税收负担以及服务费用的高低等因素。 资本主义各国都存在程度不等的通货膨胀,在物价上涨的时候,即使工人的名义工资不变或有所增长,只要名义工资增加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实际工资仍会下降,而房租的上涨,各种捐税负担的加重以及服务费用的提高,也都会引起实际工资的降低。

在考察工资量的变化时,不仅要看工资的绝对量,而且要考察工资的相对量。 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v+m)中,工人所占份额和资本家所占份额相比较的工资。 即使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不变甚至有所增长的情况下,只要工资的增长速度赶不上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的增长速度,相对工资仍然是下降的。 这表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截然对立的。 随着资本主义广泛采用机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在新创造的价值即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小,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部分越来越大,相对工资的降低是工资变动的一般趋势。 有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所谓“高工资”“高消费”“高福利”的政策,在一段时间内,工人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可能有所增长,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也可能有某种程度的改善,但是工人的相对工资仍然降低了,工人的物资生活状况与资本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工人阶级创造的社会财富,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更加不平衡了。

在同一时期,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生产水平及其增长速度都是不相同的,因此,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是存在着差别的。 马克思指出:“在比较国民工资时,必须考虑到决定劳动力价值量变化的一切因素:自然和历史发展起来的首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范围,工人的教育费,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的作用,劳动生产率、劳动的外延量和内涵量。”这些因素对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的高低所发生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 具体来说:

第一,各国自然和历史的条件不同,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数量也不同。 例如,处于寒冷地区的国家,劳动者需要较多的食物、衣服、住房费用;经济发达的国家,劳动者所必需的耐用消费品、娱乐费用较多等。 一般来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比较高。

第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需要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因此,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也要高一些,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也较高。

第三,有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使用女工,特别是童工较少,因此,男工的工资水平较高,不发达国家则有大量的妇女和儿童被迫出卖劳动力,致使男工工资降低。

第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而不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较低。 由于劳动生产率不同,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同种商品的数量不同,而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 因此,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作强度较大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 与各国不同的劳动生产率相适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会高一些,但相对工资却较低。

第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的外延量,即工作日的长度一般较短,但劳动的内含量,即劳动强度较大,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 与此相适应,发达国家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一般要高些,但这种较高的工资与劳动力价值相比,其差额一般较不发达国家更大,相对工资也更低。

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也较高,但相对工资却比不发达国家低,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也较低。 此外,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还与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工人的组织程度、工人运动的发展等有关。 总之,在比较各国的工资水平时,应当历史地具体地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