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精辟句子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精辟句子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企业从社会得到的权利与依法克尽的义务之间并不平衡。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在管理哲学上澄清的重大问题是:企业是否只是一个经济实体?衡量企业价值观发展阶段的最好标志,就是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广泛,除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以外,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都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之内。

第五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一、企业与现代社会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现代社会基本上由四类组织所组成,即: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家庭。企业以外三类组织的社会责任十分清晰,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却比较模糊而备受争议。

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为股东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为企业,增进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赢利组织的责任;而社会经济学的观点则认为: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企业的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本书作者认为,在我国,这一问题必须从企业与现代社会的全面关系来观察。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企业的建立,给予它利用所需各种生产资源的权利,政府给予许多优惠政策的支持,银行给予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的优惠,企业才得以正常建立和运行。反过来企业也给予社会以回馈,提供就业机会,繁荣社会经济,创造和生产出大量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和提高社会的生活质量。消费者通过购置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获得赢利。企业除了给员工支付工资外,还要按规定交纳税款和各种名目的费用,使政府有年年超额的财政收入去做应做的事及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工作,如此循环不已。一切看起来似乎十分和谐、公平和合理。但如果从更深的层次去看,事实并非如此。

企业从社会得到的权利与依法克尽的义务之间并不平衡。企业付给员工的工资大大小于员工劳动创造的价值,在我国无论是外资企业或国有企业,更不用说民营企业,一般员工年收入偏低,他们的工资与企业高管相比差距达几百倍到几千倍的比比皆是,这在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中是很少见的。企业每年缴纳的税收和付出的费用不少,但与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污所造成的对环境破坏使社会蒙受的损失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而已。许多暴利和高利润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垄断价格”与消费者额外支出相比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切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也许是中国经济发展漫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不必为此大惊小怪。但是作为企业家,作为管理者应当明白,这一切并不一定是因为我们真的把企业经营得如何杰出和优秀而心安理得,只是因为我们遇上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使我们有可能向社会透支了许多并不属于我们的权利。对许多企业而言所得可能是完全合法的,但不一定完全是道德的。所以所有的企业都应当从道德的层面担负起更宽广的企业责任,以感恩的心情来回报社会为企业行为付出的代价和时代给予的机遇。

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在管理哲学上澄清的重大问题是:企业是否只是一个经济实体?作为经济细胞,企业当然是一个经济实体。然而问题在于,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同时是,也必须是、应当是一个伦理实体。企业不仅是“经济细胞”,而且是“社会公器”,因而具有伦理属性,并承担社会责任。循环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以循环生产模式取代传统的线性模式,就是基于对企业“伦理实体”与“社会公器”的定位而取得的觉悟和进步。我国现代企业起步较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形成“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的定位,由此取代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实体”的定位,这当然具有历史合理性。但如果将企业只定位于“经济实体”,忽视和消解其“伦理实体”和“社会公器”的本质,企业将会由经济细胞沦为“经济动物”,从而丧失其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甚至会造成大量社会公害,环境污染、坑蒙拐骗等行为就是突出表现。

二、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是评价人或组织行为善恶的标准和原则。任何优秀的组织都有本组织全体成员共享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由管理者创导、推行,全体成员共同实践形成的。价值观的内涵由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所决定,因此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范畴。

企业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全体成员对本企业“应当是什么”和“应当做什么”的高度认同。它有利于指导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有利于塑造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建立团队精神,也有利于创造优秀的经营绩效。

从历史的观点看,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见表4.4)。

表4.4 企业价值观的发展

img23

工业化初期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企业价值观必然是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到处都是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不这样反而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成为当时现代企业的另类。工业化中期,资本原始积累已基本完成,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为了求得社会稳定和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秩序,或者为了更文明地提高生产绩效,企业逐步采取科学管理方法,更多地较为公平地兼顾到员工的利益。有了较高的工资标准,较完善的教育、医疗、失业保障制度。到了工业化后期,大批中产阶级已成为社会的主体,许多商品的买方市场已经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再狭隘地只追求本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把企业价值观提升到追求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所谓利益相关者,首先当然是股东,其次是员工,然后是消费者,同时也要保证供应商能够共赢。这样的管理行为似乎已经比较公平和公正,社会也似乎可以走向和谐了。但是,由于在人类工业化过程中,企业长期以来不注意环保,把大量本来应由企业支付的环保成本转移给了社会。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大量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消耗,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引起了地球气候变暖,全世界范围内严重的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深思。中国已经认识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追求GDP增长,不仅不是善举而是灾难和罪恶。许多企业界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企业不能单纯追求财富的增长,必须同时考虑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这就是第4阶段的企业价值观。

我国工业化时间比较短,大部分企业尚处在第2、第3阶段,西部地区许多企业可能还处在第1阶段。但是全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到达第4阶段。衡量企业价值观发展阶段的最好标志,就是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企业价值观越向高级阶段发展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广泛,除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以外,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都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之内。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努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创新,向社会提供更好、更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更美好。

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产品设计、制造、质量保证、广告用语、营销手段、售后服务、公关工作等等。

3.社区福利投资。对企业所在社区或其他特定社区的建设进行福利投资,包括医院、学校、幼儿园、老人院、住宅、公共娱乐设施、商业中心、图书馆等有关社区人民福利的一切设施的投资,均不应以赚取商业利益为目的,因为社区为本企业的发展已经作出了太多牺牲和贡献。

4.社会慈善事业。对社会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福利设施及对由于特殊的天灾人祸所引起的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适当定位,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尤其对那些突发性社会灾难事件,例如,地震、海啸、飓风与恐怖袭击等造成的巨大灾难,企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并争取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而适当的反应。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主动节约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积极参与节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参与地球荒漠化和地球变暖所引发的各种灾害的研究和治理。

社会对上述活动一般都不用法律的形式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因而是由企业的管理者根据企业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企业内部治理的规章制度自愿作出抉择。企业主管应十分敏感地关注消费者和社会舆论对本企业产品或行为的反应和法律可能变更的趋势,并迅速作出必要的合理的响应。任何过度的澄清、辩解、否认或抗拒都可能进一步扩大事态,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引发一场危机。如果处理得当,企业所尽的社会责任,不仅赢得社会公众的尊敬,更重要的是由此所激发起员工的道德力量将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读书提示:

1.《管理学》(第七版)第5章,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黄卫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管理与伦理》,周祖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3.Management(Fifth Edition),pp.142—183,Stephen P.Robbins and Mary Coultar,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1996(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本)。

复习思考题:

1.在管理道德方面,存在哪些基本观点?各种观点的要义和区别何在?

2.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4.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改善组织成员的道德行为?

5.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注释】

[1]关于伦理道德的概念诠释,参见樊浩著《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关于伦理—经济的“理想类型”参见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

[3]关于经济冲动力—道德冲动力的文化矛盾理论,参见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

[4]关于“最强的动力—最好的动力”理论,参见彼得·科斯洛夫斯基:《伦理经济学原理》,孙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5]以上理论,分别参见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著:《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徐联恩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李宛蓉译,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6]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阿尔方斯·特龙佩纳斯著:《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徐联恩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7]The Economic Institution of Capitalism,Oliver E.Williamson.New York:Free Press,1985.

[8]查尔斯·汉普登—特纳、阿尔方斯·特龙佩纳斯等著:《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徐联恩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9]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47页。

[10]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阿尔方斯·特龙佩纳斯著:《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徐联恩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第6页。

[11]关于人文力的理论,参见樊和平:《中国人文管理》,台湾五南图书公司,1995年,樊浩:《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12]参见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13]《论语》《颜渊第十二》。

[14]《论语》《颜渊第十二》。

[15]《论语》《颜渊第十二》。

[16]《论语》《学而第一》。

[17]《论语》《阳货第十七》。

[18]参阅周祖城著,《管理与伦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6—65页。

[19]1993250251魏英敏主编,《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20]R.Edward Freeman and Daniel R.Gilbert,.Jr.Corporate Strategy and the Search for Ethics.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1988.p.6.

[21][德]弗里德里希·包尔生著,何怀宏、廖申白译,《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7—8页。

[22]转引自William H.Shaw and Vincent Barry,Moral Issues in Business(Fifth Edition).Califomia;Wadsworth,1992,P.70

[23]Kenneth E,Goodpaster and John B,Matthews,Jr.Can a Corporation Have a Conscience?Haruard Business Reuiew,January-February,1982.

[24]R.Edward Freeman and Daniel R.Gilbert,Jr.Corporate Strategy and the Search for Ethics.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1988.P.69.

[25]Lynn Sharp Paine,Managing for Organizational Integrity,Haruard Business Reuiew,March-April,1994,PP.106-107.

[26]转引自Ronald M,Green.The Ethical Manager,New York: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ing Co.,1994.P.419。

[27]〔美〕詹姆斯·柯林斯、杰里·波拉斯著,刘国远等译,《企业不败》,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134页。

[28]R.Edward Freeman and Daniel R.Gilbert Jr.Corporate Strategy and the Search for Ethics.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1988.P.5.

[29]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