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源自企业社会责任,它是指企业自愿承诺为促进社会和环境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一直以来,企业环境责任都包含在企业社会责任之中,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考察企业环境责任的沿革,可以发现它是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分化和派生出来的新的社会责任形式。从目前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只是把企业环境责任界定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其中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维度之一。

企业环境责任(CER)和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为实现同一企业目标的不同解释。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源自企业社会责任,它是指企业自愿承诺为促进社会和环境目标而采取的行动(5)。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主义思想的兴起,企业环境责任概念在美国单独被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心转向了环境问题。已有研究对于CER具体内涵的界定呈现出多样性,主要分为道德、法律、战略三个层次。马燕(2003)认为企业环境责任是指企业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要求(6)。李广兵和李环认为企业的环境责任既是法律责任也是道德责任(7)。类似的从道德和法律层面对CER的定义形成了主流观点。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认为CER是企业超越法律要求的层面,将环境目标作为一种战略投资整合到企业的核心战略和管理运营中所采取的自愿行动,这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创造竞争优势(8)。林汉川等将CER内涵上升到企业战略层次,认为其构成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内在动机。战略层次的界定使企业能长期自觉地履行环境责任,形成环境管理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9)。加拿大非政府环保组织提出CER的主要内容包括:环保承诺;原材料和能源的清洁管理;利益相关者的有效参与,且保证完全公开企业信息并为其负责(10)。因此,许多研究文献中将这两者混同使用,即用CSR来代替CER。

也有观点认为若将自然环境视为企业诸多利益相关主体之一,企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任,那么也应该对自然环境负责任,这便是广义企业责任的一部分,因此,提出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CSER)概念,试图摆脱对其狭义的理解。CSER和CSR的定义是相似的,只是在CSER中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都有明确涉及,具体包括:遵纪守法、自愿行动、问责制、沟通和透明度、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制度化(11)

由此可见,在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CSER)概念中,CSR及CER具有各自明确的内容,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是企业责任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有些学者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中涵盖了企业的环境责任,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此处所指的是狭义的企业环境责任。而就广义的企业环境责任来说,它就等同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负有的全方位的责任的概括。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环境责任问题也随之升温。加之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企业环境责任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当今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挑战之一就是在经济活动和承担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事实上,随着环保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重心就开始由社会公益捐赠转向环境保护方面。一直以来,企业环境责任都包含在企业社会责任之中,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企业环境责任理论是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它是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发展起来的。考察企业环境责任的沿革,可以发现它是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分化和派生出来的新的社会责任形式。事实上,企业和环境的互动影响,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虽是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渊源,但后者可自成体系,认为后者与人类关系更紧密,对社会影响也更深远。

从目前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只是把企业环境责任界定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在以往的研究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包含6个维度:员工、消费者、股东、社区、环境、供应商。其中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维度之一。在社会责任的内容中,环境责任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在对环境责任的研究中,目前全世界有几十家专业评价机构向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专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估报告或评估指数,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由Kinder,Lydenberg和Domini在1990年5月创立并开始应用的KLD指数。KLD是一个维护着超过1000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数据库,以作为评选、研究的基础。该指数的筛选准则所考虑的指标有8类,包括员工关系、社区关系、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少数民族和妇女、核能、军事削减和南非问题,这8类指标构成了一种企业社会责任多维评价体系(12)。RepuTex(2000)(13)则要求企业还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投资、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承诺等方面承担更多责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中延续责任管理、市场社会环境“四位一体”的理论模型,责任管理位于模型的核心,是每个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原点。企业责任管理包括责任战略、责任治理、责任融合、责任绩效、责任沟通和责任调研。市场责任居于模型基部。企业是经济性组织,为市场高效率、低成本地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取得较好的财务绩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市场责任包括客户责任、伙伴责任和股东责任等与企业业务活动密切相关的责任。社会责任为模型的左翼,包括政府责任、员工责任和社区责任。环境责任为模型的右翼,包括环境管理、节约能源资源、降污减排等内容。整个模型围绕责任管理这一核心,以市场责任为基石,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为两翼,形成一个稳定的闭环三角结构(见图4-1)。

图4-1 “四位一体”理论模型

资料来源:陈佳贵等:《中国企业社会研究研究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是由《WTO经济导刊》、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共同实施研究的,基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三重底线”理论、利益相关方理论和责任层次理论。该报告构建了“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研究理论模型”,该模型的目标是实现编制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符合这一目标的报告应包括核心内容、基础信息,并满足基本原则。其中,核心内容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底线出发,研究企业对出资人、员工、客户、环境、社区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基础信息主要指报告的完整性,包括公司概况、报告说明、战略与治理、高管声明、利益相关方、风险机遇分析、实践内容和计划内容等;基本原则包括可信性、可读性、可比性和创新性四个方面。符合核心内容、基础信息和基本原则三个方面的要求,是编制高质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其中核心内容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环境责任,分为必尽责任、应尽责任和愿尽责任三个层次(见图4-2)。

图4-2 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研究理论模型

资料来源:《WTO经济导刊》、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1》。

从以上的定义来看,不同地域的学者因所在地域文化的差异,对CER有不同理解,因而从不同角度对CER进行了界定。尽管他们的重心不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CER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CER提供了新的议题或拓展了新的空间。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学者们对CER概念的理解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扩大和丰富,对CER也定义得越来越清楚具体;并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使学者们的观点有融合的趋势。

外部性是指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即当事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好的、积极的影响为正外部性,坏的、消极的影响为负外部性。外部性产生的原因是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的差异。外部效应会导致价格扭曲,信息传递失真和经济效率的损失。企业或个人进行决策的时候,总是将私人实际承担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如果无须对外溢成本进行赔偿,就会倾向于过度从事此类活动;如果不能为外溢收益获得补偿,就会倾向于减少此类活动,环境污染是负外部性的典型范例。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政府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两种主要力量,但都有其局限性。环境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最佳污染水平——减少一个单位的污染或废物的边际社会收益等于减少它的边际社会成本,从而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成本收益分析的支持,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维持最有效率的环境外部性水平,至少应当选择能以最低成本达成目标的手段。因此,实现环境责任与竞争力的融合、互动,提升环境竞争力是外部性内部化较为理想的途径之一。

环境竞争力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加剧背景下提出的全新的竞争力衡量方式,它有5个构成要素,即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环境协调。这5个要素通过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反映和影响一国或区域的环境竞争力。其中,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综合反映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贡献能力,是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以及环境协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离开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便得不到支持,对环境的利用、保护也无从谈起。通过各种行政的、经济的政策手段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其过程和效果通过环境管理竞争力和环境影响竞争力得到反馈,并根据其表现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的最终目的是推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环境协调竞争力所要反映的根本内容,也是环境优化的关键所在(14)。因此,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环境协调竞争力是以容纳—响应—反馈—调整—优化为主线的、以社会责任为基准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并通过相互配合,推动环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见图4-3)。

图4-3 社会责任、环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其关联

环境责任和公司价值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理论研究认为,良好的公司环境治理是公司承担环境责任的表现,环境责任是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Wally和Whitehead(1994)等传统学派认为,企业的竞争力与企业环境责任之间存在冲突(15)。在一些特殊的产业层次上,如果某个企业总制造成本中相关的环境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生产型企业,它们的环境成本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边际利润。实际上,环境问题会增大投资风险,企业如果突然发生事故,这种风险将转移到投资者身上。另外企业如果本身不重视环保,那么其应对环境设备投入的开支及环境治理不会非常到位,使得企业未来的长期经营存在隐患。与此同时,消费者和投资者在做消费决策和投资决策时,日益强调企业的环境责任。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许多消费者只购买遵守环保标准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一些消费者还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清洁能源。随着公司环境日益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更加注重公司的环境治理(16)。国外学者对环境责任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这些实证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正相关(Shameek Konar,Mark A.Cohen,2001;Sulaiman A.Al-Tuwaijri,2003)、负相关(Vinod R.Singhal,Ravi Subramanian,2008)和不相关(Margolis,Walsh,2003;Khaled Elsayed,David Paton,2004)三种结论。国内也有不少文献研究环境责任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部分研究见表4-1。

表4-1 国内学者关于环境责任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

从表4-1结果来看,国内文献对环境责任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虽无定论,但研究结果较多地支持了正相关的观点。我国关于环境责任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分析结果难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以前的研究多是以全部沪深A股(或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很少单独研究行业或区域上市公司承担环境责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也没有研究中小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如果依据整体样本得出的结论套用于行业或区域上市公司,很可能使预测样本结果出现偏差,因此,有必要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上市公司作为独立样本单独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