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全球化重要战略引擎

经济全球化重要战略引擎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几经货币宽松,复苏依然乏力。这确乎是美国经济能够引领世界经济的一个好的迹象。美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的曲线变化,反映了美国经济调整中的艰难,总体上属于拔出型与爬坡型。这个劲儿如何更快递缓过来,又怎么把一两部主要经济引擎变为多引擎合力发动的发展合力,这必然地引出关于“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的战略思路。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发达经济体经济几经货币宽松,复苏依然乏力。从另一角度看,美联储首次升息的国际市场影响,也可以视为是对美国经济的一个检验试剂。检验的结果并不理想,因此暂停用药,美元利率暂时停止在零利率边缘区的上方。但随着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美元升息又是必然的。谁也不能说,美元的多年零利率就是合理的,不升息是必要的。但利用升息过程有意无意打压其他国家的货币,忽视其本身具有世界货币的全球功能,却是另一回事。欧盟与日本央行实行了负利率货币政策,巴望通过再次降低利率促使本币贬值,增强本国和本地区的商品出口竞争力,但美联储暂停加息又导致了出乎意料的阶段性溢出效果,日元一度不贬反升,日元对美元汇率出现了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高位。不仅欧元区在遏制欧元走强方面面临与日本相似的问题,欧洲其他货币如挪威克朗、瑞士法郎都出现反向效果。提哪壶哪壶不开,不提哪壶哪壶更开,这是为什么?一种解释是一齐应声贬值,等于没贬,各自希望的贬值效应被相互之间的对冲力给抵消了。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警告说,在利率长期处于超低水平的延续下,有关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正在消退,在一个需求继续低迷的环境下,负利率造成意想不到的市场“挤压”,“货币政策已经超载”。人们陷于两难境地,“一边是负利率,另一边是相当疲软的经济”,需要采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来“确保经济复苏能够自我维持”吗?把已经走乏的马放在一边,去骑另一匹没有使过劲的马,当然是一个选择。

世界经济贡献率

世界经济究竟如何?是不是全都一团糟?恐怕还需要多切几个刨面来看。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是2.4%,其中G20经济增长率是3.2%,只比2014年低了0.1%,这个0.1%的下滑还是主要来自2015年第四季度的市场走软。在G20中,最后一季度下滑幅度较大的是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日本从微增转为萎缩,下滑幅度较小的有美国、意大利、印度,法国、德国、南非持平,英国和印尼小幅上升。G20的经济体量较大,能够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轨迹,给人的印象是总体尚可,略有分化,徘徊不前,步伐踟蹰,需要有好的思路走出经济增长泥沼的边缘区。

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分化度就大了,经济下滑幅度最大的无一例外都是资源国,最典型的是俄罗斯、非洲的尼日利亚、拉美的巴西等,但也有发展中的亮点,如东南亚的越南、老挝,南亚的印度,还有非洲的冈比亚,增速都在7%左右。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各有各的原因,资源国家的发展软肋是经济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的比较,并由此引出一个谁来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命题。在新兴市场经济发展高度分化的情况下,人们把眼光从新兴市场开始移开,投向调息了好几年的发达经济体,主要是美国,希望这些接受了货币宽松治疗法的经济体能够恢复元气。但是,面对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超载的局面,发达经济体似乎目前无力担当此任,这是许多人面对世界经济现状出现焦虑的一个原因。世界银行给出的数据中,在2015年全球经济2.4%增长率里,美国经济贡献了0.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3%,达到了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最高点。这确乎是美国经济能够引领世界经济的一个好的迹象。但是,如果与美国经济自身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表现相比,美国经济在1996年的贡献率是28.3%,1997年是29.6%,1998年达到顶峰,是47%,这正是亚洲金融危机肆虐亚洲经济体的特定时段。美国经济虽然在2015年对世界经济贡献不小,但能不能再现20世纪90年代末的情境,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情境上看,亚洲新兴市场并没有出现另一场金融危机,但经济处于相对低潮,因此美国经济的贡献率相对高了起来,但美国经济显然还没有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完全脱身出来,因此也很难再现20世纪90年代的一幕。反倒是中国,虽然进入了中高速发展阶段,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仍旧达到30%以上。世界银行预测,未来三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依旧会在3%左右波动,高不到哪里去,也低不到哪里去,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在2016年将是20.9%,下降2个百分点,中国则是27.6%,美国2017年是17.4%,2018年是15.7%,中国2018年将是26.4%。但是,在2018年,除了美国、中国和欧元区,其他经济体的贡献率将会占到50%。这意味着,在2018年,中国贡献仍旧排第一,为26.4%,美国排第二,为15.7%,欧元区第三,为7.9%,美国与欧元区加在一起,仍旧比中国经济贡献低2.8个百分点。

美国贡献率的逐年下降意味着,美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功率逐渐变小。目前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30%以上的中国,贡献率引擎的功率也会有所下降,但保持了大体稳定的能效。美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的曲线变化,反映了美国经济调整中的艰难,总体上属于拔出型与爬坡型。中国贡献率曲线的变化,反映的是主动的转型升级,属于立体转身型。同样费劲,都是经济结构调整,也都是高难度动作,但角度和节律以及所需要的技能不一样。中国当然会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做贡献,但这种贡献不再是单纯的速度贡献,或者消耗与产出不成比例的贡献,重要的是质量的贡献。比例或有可能下降,含金量会提升。这是一个关于发展的巨大转变。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这个新常态也就是经济转型升级,也正是因为有了经济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成功之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会更大。

从世界银行提供的分析数据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关于贡献率的重要变化趋势,那就是在2018年,除了美国、中国和欧元区,其他的经济体贡献率将会占到50%。这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多数经济体会在调整中缓过劲来,在与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美国、欧元区国家的共同发展中拉动世界经济走出各种危机,走向稳定发展的目标。这个劲儿如何更快递缓过来,又怎么把一两部主要经济引擎变为多引擎合力发动的发展合力,这必然地引出关于“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的战略思路。

全球经济的过度分化

对于2016年的经济走势,开年之初多个权威机构就开始多种预测,似乎是好于2015年。理由是2015年世界经济虽然低迷,但有一些亮点,除了美国的就业增加,欧洲的一些小国家如爱尔兰增长快,发展中国家除了中国、印度,越南、坦桑尼亚、冈比亚增长势头较好,甚至连日本因为没有明显地陷入预料中的大后退,也被视为亮色。虽然一些专家声称“乐观”,但分析的基础是能源价格会有所上升,而这种分析已经证明是一厢情愿。有的小心翼翼地使用了温和回暖的概念,但主要论据是美国和欧盟国家就业回升,支持国内消费增长,因此多数预计2016年全年增速为比较保守的2.6%,比2015年高0.2个百分点。欧元区再次量化宽松,预计全年增速为2%,日本则是1.3%或下一财政年度的1.7%。它们的经济总量占全部发达经济体的四分之三,美、欧、日虽然有限但有预期的增速,多少会带动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回升。新兴经济体扭转三年来下滑态势的理由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速有望与2015年的5.6%持平,南亚可达6.7%。其中,哈佛大学的预测报告认为,印度经济增速可望超过中国达到7%。非洲是4.4%,西亚是2%,拉丁美洲也有望走出泥潭。但分析者也认为,全球贸易继续低迷,各国债务水平继续高企,美联储加息构成很大金融威胁,将会继续引发国际资本从发展中经济体流出和全球资产价格变化与资本异动及国际金融动荡。

从世界贸易来看,2016年也有可能降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即世界贸易组织预计的增长2.8%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的3.1%。因此,对于2016年世界经济的走势,持保守观点的并不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开年时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6%,但“令人失望且缺乏平衡”。她特别强调了美联储加息产生的“外溢效应”,即导致信贷条件趋紧和新兴市场偿债成本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在过去十年里,新兴市场借贷超过了3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年初发布的《金融稳定性报告》中说,任何利率方面的“正常化行动的失败”,都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拉低全球经济产出的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世界经济分析与预测》给出的预测值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低,比一般的保守预测高,认为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只有3%。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降,部分经济体面临通缩压力;整体就业状况改善但各经济体存在差异;国际投资有所恢复但金融市场波动剧烈,全球债务水平处于历史高位。这一切都提升了风险层级。

全球经济确乎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过度分化状态,尤其在美国货币政策走向的直接影响下,不仅发展中经济体有分化,发达经济体同样有分化。“寰球同此凉热”,只是各自感受程度不同,形成的压力力度也不一样。

先说发展中经济体。2016年一开年,在美联储加息之外,国际油价向下破底30美元,为什么呢?因为自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协议,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并得到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认可,从此美元的强弱一直影响着国际油价的走势,美元贬值意味着石油昂贵,美元升值意味着石油便宜。它们就是这样的联姻关系。美元此番走强必然引起油价在已经疲软的情况下继续下跌。尽管有时油价反弹,多半是游动资本炒作的结果。尽管此前国际能源署也有过两年后油价反弹到60美元的预测,并认为2020年欧佩克成员国产能达到极限,2025年油价还会上升到80美元,但这似乎是一种刻舟求剑的预测。至今,石油输出国组织并没有达成任何减产计划,即便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达成一致,美国、俄罗斯乃至伊朗等产油大国也不可能主动减产,比如,沙特正在打一场低价“倾销而后抽油的消耗战争”,而美国的石油库存也达到了创纪录的高点,不得不开始出口石油。因此,要想依靠市场力量平衡油价,使油价在短期内回升,概率并不大。现在,美元对石油的价格扭曲,除了给产油国添乱添堵,对石油进口大户提供了低价进口企业能源成本降低的市场机会,没有其他宏观经济上的益处。2016年油价还会下行,因为伊朗被解除制裁以后,其石油产品也会重返市场,而石油天然气市场,自从美国页岩气加入供给链之后,只有过剩,没有短缺。如果人们还注意到,世界非化石能源生产不断发展,化石能源市场价值能否回归昔日的时代,已经打了大大的问号。除石油天然气之外,其余大宗商品跟着一路跌到了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价格比峰值时期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也是基于同一个道理。虽然有人将其归之于中国经济减速,但过剩同样是主因,而且未来制造业智能化和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将会影响到许多大宗商品的生产数量,要想回到发热的时代同样是难矣哉的事情。因此,许多资源国曾经开足马力,生产开发过剩,同时也拜美元升值所赐,发展中经济体中第一批经济受牵连的,便是石油和大宗商品输出国。这些资源型国家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通货通胀和货币大幅贬值,大部分分布在中东地区、拉美地区和俄罗斯和部分非洲地区,数量并不少。

发展中经济体,除了中国,还有另一些被看好的国家,比如印度、越南,非洲的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等,2015年经济增速比较高,它们有的属于金砖国家,有的不是。金砖国家印度最被看好,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报告认为,印度在未来十年有可能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因为它的生产出口能力提高了,包括医药、汽车和电子产品。但也有另一种预期,印度的情况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制造业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首次跌破“不景气”区间。该中心也把东非地区的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列入全球年增长率前十,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也被认为增长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认为,2016年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风险并不小,“下行风险占主导,而且越来越多地集中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估计,2014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是49%,2015年下行至4.2%的最低点,2016年将会是又一个艰难的一年。对于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前景的风险,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一是全球贸易继续不振,多种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贸易增速已经降到六年低点;二是美联储加息引发汇率震荡,新兴经济体增加了企业负债偿还压力。这两重因素结合在一起,必然对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但这种负面影响并不只是发生在新兴经济体身上,也同样严重地出现在发达经济体中。因此,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经济体放在一张跷跷板上去比较去掂量,认为世界经济在转换动力,未来要更多地依靠发达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那也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观察。事实上,在美联储此番加息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发达经济体中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直观刨面: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除了美国开始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甚至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再成发展引擎”,欧盟国家与加拿大等国家的经济复苏仍处于较为落后和不确定阶段,尽管欧洲将保持2011年以来的渐进式增长趋势,但欧洲央行还需要再次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美联储连续加息,对欧洲与日本也都构成了新的挑战。

对于这样一种多方向的经济分化现象,不妨名之乱花浅草迷人眼,但在乱花浅草的大背景里可以看出,美国的经济因素正在形成一种“厄尔尼诺”现象,意欲重新控制全球的经济气候变化。他们也在制造一种对中国的经济压力,巴望着中国还会像2009年一样,为了拼命扩大出口,为了解救美国的次贷危机,再次实行大规模的刺激经济的计划和货币贬值计划,帮助美国经济再次冲顶。

但这种分化也未必是花旗银行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美国经济强劲而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下的“双速状态”,但他们所说的两个主要经济体相互之间的“拖拽力量会引发一场全球衰退”,这倒是值得引起注意的。在我们分析全球经济走向的时候,如果只是用美国与中国两个经济坐标来预测未来世界经济的变化,是不完整的,尤其是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当成经济下滑,不能再去引领世界经济复苏,而当美国的经济有所向好时,就认为世界经济发展还靠唯一的一部有力转动经济的引擎。这种把世界经济简单地归之于中美两国的经济走向的预测法,至少是低估了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发展能量的。但是也要看到,作为世界的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美国经济与中国的经济理所当然地会对世界经济构成重大影响,影响的方式、方向和效应并不相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如果美国还是在自顾自地玩加息,这对美国自己也许是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对其他国家则是负效应大于正效应。中国则希望出现发展愿景的“最大公约数”争取各方利益的“最大公倍数”,并希望通过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在更大国际范围平衡世界性的产能不平衡,这是基于“让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的国际经济双赢和多赢法则考量的。大国之间的发展思路或有差异,路径也有所不同,但发展的愿景是相同的。即便因为国情不同在一些方面着眼重点有所不同,在共同的发展利益上必然会发生交集。不能因为各自的路径不同和阶段目标的不同,也就忘记了目前和未来还担负着带动和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动力责任

应当说,世界经济的运转及其前景,既不是隧道尽头眼前一片亮色,也不会是隧道深处的一片黑暗。当你走道听风声的时候,不要以为已经到了隧道尽头,当你再次进入黑暗,也要看到隧道尽头就在前面,关键在于信心,也在于有更多的伙伴同行,相携而行就有希望到达胜利的终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