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体系层次分析

体系层次分析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体系层次分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世界的方法,主要研究国际事件在宏观层次上的原因。现实主义者认为无政府状态导致无秩序,而没有更高权力管制的主权国家理所当然地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角,它们之间的实力关系乃是世界体系的基本特征。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案同意恢复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乃是对伊拉克“解除武装”的最后通牒。安理会同意继续执行决议,但在如何具体执行的问题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无法协调一致。

体系层次分析

体系层次分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世界的方法,主要研究国际事件在宏观层次上的原因。这种方法的起点是所有国际行为体都处于全球社会—经济—政治—地理环境中,把国家当成一个“黑匣子”(不考虑国家的内部情况),假设体系的特征决定行为体之间关系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互动模式,从体系层次解释和预测国家的行为。

这种思路不难理解,因为我们也生活在大大小小的体系之中,小至家庭,大至世界。体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有时甚至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最严酷的体系可能存在于军队和监狱之中(军人和囚犯的行为几乎是完全被其管理体系所决定),而即便是再松散的体系,也会对其中成员的行为有所影响(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也许是大学里面大大小小的社团)。前面提及的三大理论实际上都是体系层次上的理论。下面将分别介绍在这些理论视角下,国际关系在体系层次上呈现的一些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世界体系:实力关系

现实主义考察世界体系时,往往看重体系内部的权力分布和实力关系。现实主义者强调,世界体系最重要的特征有三点:一是无政府状态,二是组成世界体系的单元性质,三是权力的分布。由于无政府状态恒久不变,主要行为体主权国家的性质相仿,那决定世界体系特征的就在于权力的分布[33]。现实主义者认为,在一个既定的体系中,实力分布影响体系的游戏规则和运作方式,实力关系的变化很可能导致体系权力结构的改变。现实主义者通常用“极”来描述体系中主要大国的力量分布。根据极数的多少,可以把世界体系可以分为单极体系、两极体系和多极体系。

世界体系中处于相同实力地位的国家会具有相似的行为,所以根据这个国家的实力地位就可以判断它的国家利益以及由此采取的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国家当成是一个“黑匣子”,不考虑国家的内部情况。本书将在第4章详细介绍世界体系的结构和演变。

●自由主义视角下的世界体系:制度关系

现实主义者认为无政府状态导致无秩序,而没有更高权力管制的主权国家理所当然地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角,它们之间的实力关系乃是世界体系的基本特征。自由主义者虽不否认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和实力的重要性,但他们更强调“国际制度”可以减少世界体系的无序,使之逐渐趋向类似国内社会那样的有序状态[34]。国际制度在世界体系中的典型表现就是国际法和国际组织。

在自由主义者眼中,国际法就类似于国内政府制定的法律。虽然国际法因缺乏强制执行力度而被视为“软法”,但事实证明许多国家会主动或被迫地遵守某些国际法则,比如《联合国宪章》或者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在这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不能以“主权至上”或者“国家利益”的名义为所欲为。比如说,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行动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惩罚,朝鲜进行核试验遭到了全世界一致的谴责,美国在国际贸易中违法也会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制裁。20世纪后期以来,这种状况不仅限于国家的国际行为,国家的国内行为也往往受到国际法的影响和压力,比如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世界人权宣言》来修改本国有关人权的法律和政策。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世界体系:文化关系

建构主义者不否认权力和制度的作用,但他们强调世界体系中还有比他们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国家共同的观念——体系文化。影响国家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实力对比和国际制度,而是体系文化。

世界体系的文化是指体系中的国家对于自身、“我者”与“他者”的关系以及自身所处环境或世界所持有的共同的观念、信仰和价值认同[35]。从形式上讲,体系文化主要表现为绝大部分国家遵循的国际规范、国际惯例和国际法。比如说,“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就是古代国家长期遵守的国际规范。这些规范并非是人为强加的,而是国家在长期的互动中所默认的形式规则,所以哪怕在没有更高一级的强制力量的情况下,其被接受的范围也还是比较广的。

具体而言,建构主义者认为存在三种不同的世界体系文化,即以“敌意”为核心的霍布斯文化,以“竞争”为核心的洛克文化和以“友谊”为核心的康德文化。这三种体系文化都会对国家行为产生塑造和制约作用。当一种文化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后,国家只有顺应这种文化才能在体系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否则将面临巨大压力或被边缘化的可能。关于体系文化的内容,本书的下一章将予以详细阐释。

●案例:从体系层次分析为什么美国会发动伊拉克战争?

现实主义视角:从世界体系的权力结构看,冷战时期中东地区的相对稳定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之上。超级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世界体系的稳定,对各自势力范围的国家均保持较强的制约力。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由两极对抗变成“一超多强”,美国成为世界舞台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增强,“多强”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难以对“一超”进行有效的制衡。对于以布什为代表的美国政府而言,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最直接、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使用武力。同时,无政府状态下不存在国际权威,美国是世界上最有能力和意愿维持世界秩序的国家,所以美国对伊拉克“威胁”世界和美国安全的行为决不会“善罢甘休”。

自由主义视角:从国际制度上看,伊拉克违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的决议。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案同意恢复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乃是对伊拉克“解除武装”的最后通牒。而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U.N.Monitoring,Verification and Inspection Commission,U N M OVIC)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总干事巴拉迪向安理会的报告中提及:伊拉克尚未全面和完全切实地履行安理会1441号决议的规定,特别是几乎完全未就多项化学武器的去向做出可令核查人员信服的交代,因而留有可能拥有和藏匿某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疑点[36]。安理会同意继续执行决议,但在如何具体执行的问题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无法协调一致。美国坚持认为,为了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联合国谴责伊拉克的决议必须得到执行。为此美国不惜超越联合国安理会的多边框架,采取单边主义的措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干预。

建构主义视角:从体系文化上看,冷战后,民主和人权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价值观。随着世界大多数国家开始民主化道路或实现了政治民主,专制政权和独裁领导人的存在已被认为不符合国际道德。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几乎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独裁者。他不仅对他的国民犯下了罪行,而且还公然挑衅国际规则,所以在国际社会受到大多数国家的谴责。尽管许多国家不赞成美国以战争方式解决伊拉克问题,但大多数国家也不反对对萨达姆政权进行必要的制裁。而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一直以国际社会民主制度的“推广者”和“人权卫士”自居。在得不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美国不惜撇开其他国家“单干”,必欲将萨达姆处之而后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