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缘政治视域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地缘政治视域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战略与秩序重建同全球治理息息相关。首先,我国周边地区的冲突或危机可能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总之,“一带一路”的愿景及其实施涉及地缘政治、区域共同体建设、大国关系、文化融合等诸方面问题,只有正视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高行动的预见性。

张全义 王巧兰[1]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家战略与秩序重建和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其突出表现于与我国相邻地区的冲突或危机;提出了大国导向的地区共同体或集体博弈引发的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区域经济的机制或议程问题也会引发危机;就如何促进文化或文明的共融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缘政治 “一带一路” “命运共同体”

国家战略与秩序重建同全球治理息息相关。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战略规划,“一带一路”涉及的版图之广是史无前例的。“一带一路”一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另一端是极具活力的东亚经济圈,带动中亚、西亚、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发展,并且辐射到非洲地区。“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涉及陆地国家,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显然,单从地理覆盖面积看,“一带一路”给我国、我国周边地区以及世界所带来的结构性冲击将是前所未有的,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些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首先,我国周边地区的冲突或危机可能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周边地区历来是大国政治博弈或地缘政治博弈的热点地区。若朝鲜半岛核扩散或政治危机、印巴冲突、东海和南海争议等地区危机爆发,势必波及相关国家。而由国家战略所衍生的地缘政治问题,比如欧亚大陆国家自身战略协调与倾向及其与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发展战略的衔接也是冲突的主要来源。如何协调欧盟以及阿拉伯国家内部关系,如何在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之间进行协调,如何获得海洋国家支持,陆权与海权理念如何相互借助,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地段的合作机制又如何建立,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得到恰当的呼应,否则,“一带一路”的实施将会面临多方的、众多的制衡。

其次,由大国主导的地区共同体或集体博弈引发的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俄罗斯倡导的“欧亚联盟”与欧盟推进的“向东战略”之间的博弈,涉及的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与德国,如果“乌克兰危机”发酵引发美欧与俄罗斯的“冷战”,势必对“一带一路”产生重要影响。

远离中国的次中心地区也可能会衍生政治危机。比如,巴以冲突、中东或非洲大国之间的博弈(比如“达尔富尔问题”)、中亚或东欧危机(比如“乌克兰危机”)等将会延缓甚至中断“一带一路”具体战略的实施。

再次,区域经济的机制或议程问题也会引发危机。“一带一路”与既有的相关贸易协定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美国主导)、双边投资协定(BIT,美国主导)、服务贸易协定(TISA,美国主导)、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美欧主导)、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东盟主导)、自由贸易协定(FTA,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等的协调问题已经很明确地显示,大国围绕各自发展战略的博弈不是童话。由此也衍生出一些机制问题,比如发言权、否决权、监督与评估问题等,中日在泰国的高铁建设、中亚石油管道铺设、中柬水坝共建、中缅采矿合作等都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机制问题还涉及技术协调。在高铁、海上通道、金融秩序等方面,必须承认,大国仍然是市场、技术的垄断国。基础设施不只包括修桥建路,还包括油气管道、输电网、跨境光缆建设等。此外,贸易畅通以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资金融通、金融体系建设与金融监管合作等都需要技术协调。

最后,“一带一路”建设中还要面对文化或文明的共融问题。尽管《愿景与行动》提出了促进不同文明共融之问题,并预见性地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概念,但是,由文化、文明、习俗等不同而引发的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共建“安全共同体”,实现“各美其美、自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绝非一蹴而就,涉及铁路、通信、学校、文化交流等具体项目。解决教派、教宗之间的问题,促进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将不得不提上日程。宗教极端主义、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也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使我国不得不与各种“文明”打交道,着力化解多元文化或不同文明引起的冲突。

总之,“一带一路”的愿景及其实施涉及地缘政治、区域共同体建设、大国关系、文化融合等诸方面问题,只有正视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高行动的预见性。

参考文献

[1]赵江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目标构想、实施基础与对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刘以德.地缘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厉以宁.读懂一带一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李石凯.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东欧8国银行产业转型与发展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6(9):30-40.

[5]孔田平.中东欧经济转型的成就与挑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2):60-72.

[6]丁俊发.新丝绸之路的国际大战略[J].中国储运,2013(12):30.

[7]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3):6-13.

[8]杨恕,王术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30.

【注释】

[1]张全义,男,1962年12月出生,浙江万里学院教授,兼任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心理学、宗教政治。王巧兰,女,浙江万里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国际政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