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带一路”是中国发展的内部需求。“一带一路”适应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需求。“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清晰地勾画出“中国梦”的蓝图,也展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毅然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魄力。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_“一带一路”旅游创新发展

一、“一带一路”,由来已久

“一带一路”横贯世界东西、绵延海陆,时间跨越2000余年,不仅仅是一条繁荣的商贸之路,多种文明的交流之路,也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合作之路,是世界互联互通先行者。“和平、友好、互利、互通”是丝路的核心价值和精神。

多元通达之路。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是一张联系世界各地的宏伟交通网。陆上丝绸之路绵延亚欧大陆7000多公里,在我国境内有1700多公里,形成四条比较重要的贸易路分支,有西汉张骞通西域的传统“绿洲之路”(大丝道);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之路”;有穿越青海、西藏到印度的唐蕃古道(青海路);有长安到云南再到中南半岛、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西南夷道)。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岛。

图1-1 敦煌莫高窟

图1-2 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

图1-3 “一带一路”路线示意

贸易繁荣之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因跨越亚欧大陆和我国广大区域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而形成,是联结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伟大商路和文化运河。丝绸、茶叶、瓷器、金银器、皮毛、玉石、珠宝、香料、美酒等成为当时主要的贸易物品,尤其丝绸更是成为当时东亚强盛文明的一个象征,被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追捧,而异国的奇珍异宝也不断输入中国,因此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是骆驼踩出来的繁荣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秦朝统一六国之战引发了东航路开辟,西汉武帝时期我国开拓了南海航路,历经宋元,到15世纪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达到高峰,我国与东北亚、东南亚甚至非洲东海岸的国家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1]

图1-4 郑和下西洋(黄健生 蔡拥华 吴军 陈伟明)

图1-5 临摹敦煌壁画:繁荣的丝路贸易(史苇湘)

文化互通之路。两千多年来古代丝绸之路联通了古代欧亚非三大洲的文明,促进了哲学、宗教、艺术等多元文明的传播和交流,是多民族相互理解的融合之路。它见证了亚欧非大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的发展与交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称之为亚欧大陆的历史脉搏和文化运河,是人类重要的文明系统之一。

“互利互信贸易,多元文明融合”,是古丝绸之路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和宝贵遗产

二、“一带一路”,时代需求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更是世界的“一带一路”,是在当前的政治局势、经济发展需求下的时代产物,是与时俱进的战略需求,对中国、对世界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带一路”是中国发展的内部需求。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亟须扩大内需和产能合作的发展新常态。经济快速发展造成巨大产能过剩,产业调整正在促进实体经济转型。中国迫切需要新的发展路径解决产能过剩,促进对外出口,拉动内需消费,改善发展环境。

“一带一路”是中国开放的外部需求。首先,是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的需求。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力图重新制定全球新的贸易规则;俄罗斯主导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强化对独联体国家的贸易控制……这些国际性组织对于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无疑将会影响我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制约我国经济的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在全球贸易体系的构建中发声,制定有利于我国的贸易规则。其次,维护和平崛起发展环境的需求。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与日本、菲律宾等盟国的战略关系,与印度、越南等加强安全合作,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强化在中亚地区的既得利益;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威胁越来越大,使我国边疆甚至全国稳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迫切需要与亚、欧、非等国加强合作,平衡世界和平格局,也需要在世界和平发展中以互利合作、和平共进的方式担当起大国应有的责任。再次是扩大开放合作需求。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国际经济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迫切需要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对外开放合作,需要更加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适应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需求。“一带一路”范围涉及65个国家,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人口的63%、全球经济总量的29%[2]。涉及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产能不足,面临着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旺盛而资金缺口巨大。中国的海外资产总额达6.29万亿美元,储备资产达3.95万亿美元[3]。中国的投资能力和基建工程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帮助亚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重建工业化能力,满足它们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需求。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确定的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形势下,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同时也会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使亚欧非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清晰地勾画出“中国梦”的蓝图,也展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毅然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魄力。

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2013年10月2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再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盟历经‘黄金十年’之后,正努力创造‘钻石十年’,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当其时,顺应时势,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

2014年1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提出:“一带一路”是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互联互通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发展丝绸之路特色旅游,让旅游合作和互联互通建设相互促进。这是中国旅游业再次腾飞的强大预示。

在此期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化部发布了《丝绸之路文化产业规划》,国家旅游局委托巅峰智业编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发展战略规划》。“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并积极强化部署,全面推进。

“一带一路”作为一条经济共荣之路、文化共享之路、地区共建之路、民族和谐之路和国际合作之路,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经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多元共融的软纽带,承载着中国梦和让世界互联互通的愿景,成为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的良好纽带和载体,致力于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四、“一带一路”,旅游贡献

旅游业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5全球旅游报告》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旅游业对全球GDP的贡献率为9%,旅游业出口额占世界服务出口总额的30%。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长期预测报告《旅游走向2030年》(Tourism Towards,2030),全球范围内国际游客到访量从2010年到2030年,将以年均3.3%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18亿人次,比2014年的11亿人次增长58%。据统计,2014年国际旅游出口额达到1.5万亿美元,是国际贸易中增长非常明显的部分,国际旅游(旅游和游客运输)提供了世界30%的服务出口,占商品和服务总出口额的6%。

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旅游业仍然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旅游的重要增长点。国家旅游局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达36.11亿人次,出境游规模达1.09亿人次,出境游花费1648亿美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客源地国家,贡献了全球旅游收入的13%。[4]据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5月6日发布的《旅行与旅游业竞争力报告2015》,在全世界141个被调查国家中,中国由2013年的第45位一跃成为第17位(亚太地区第6位)。2014年在全世界旅游收入前10位中,中国的旅游收入已经上升到第3位。在旅游支出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旅游支出国,2014年旅游支出达到1650亿美元,增长了28%。同时根据全国旅游投资项目库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7053亿元,同比增长32%,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5个百分点,较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2015年预计全年旅游直接投资将达到1万亿元,未来三年我国旅游投资将达到3万亿元。[5]这一系列的数据标志着中国旅游业发展实力不断升级,已打破全球旅游以欧美为中心的传统格局,促使世界旅游经济中心东移。

旅游业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合作的最关键产业之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我国旅游业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等等。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中美旅游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旅游合作是双方共识最多、矛盾最少、投入最低、效果最好的领域”。在国家发展中,经济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旅游是巧实力。旅游合作发展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①旅游超越社会制度,有利于形成合作切入点;②旅游促进民间交往,有利于增强人民互信;③旅游增进文化交流,有利于发挥潜移默化影响;④旅游联动相关产业,有利于创造综合效益;⑤旅游提升国家形象,有利于创立品牌;⑥旅游巧妙传达国家意志,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旅游合作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最好切入点。“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发展具有历史悠久、综合带动、互信互利等先天优势基因。“一带一路”跨越了东西方四大文明,跨越了世界四大宗教发源地,跨越了世界上不同的三大类经济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同时也跨越了世界两大主要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该区域国际旅游经济总量占全球旅游经济总量的70%以上。[6]

“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旅游业快速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振兴,形成经济新动力。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7]同时据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2000亿美元中国游客旅游消费;同时还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将有力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展丝绸之路旅游有利于沿线国家广泛深入开展民间交往,形成外交新舞台;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文化传承、创新、互信、交流,形成文化融合新纽带;有利于优化世界旅游发展大格局,以旅游共同体联动世界文化经济发展,最终实现让世界互联互通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亚洲人民幸福梦想的亚太梦,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