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作用与发展对策

作用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管理经济,通过县级的聚合和扩散功能,展开纵向、横向,内部、外部多种经济联系,把上下左右联结起来,形成县域经济网络。工业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来推动工业化是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特点。综合区域经济特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对策应是实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民营经济规模化、经济国际化、城镇化与项目拉动战略。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非常明确地用了“县域经济”的提法。十六大的报告中,不仅明确提出了“县域经济”的概念,而且旗帜鲜明地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县域经济的定位及特征

(一)县域经济的定位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它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县域经济要发展,必须考虑它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这是它对人才、资本、技术、市场具有吸引力的前提,也是它对制造、销售、储备、运输具有竞争力的基础。空间位置关系也就是一个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应着重考虑它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光热资源、矿产资源;人文资源包括名胜古迹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等。依据自然资源特点应着重发展特色经济,如民勤县地处内陆沙漠地带,其特点是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煤炭储藏量大,适合养殖业与种植业发展,尤其适合种植瓜果蔬菜,养殖羊、牛、猪、鸡。这几年迅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效益的是黄白蜜瓜、棉花、辣椒小麦、玉米带田、大板黑瓜籽、葵花、小茴香等。发展工业的优势则是煤炭开采与农副产品深加工。依据人文资源优势可发展旅游业,如甘肃敦煌,利用石窟艺术每年可吸引大批游客,一业兴,百业旺,由此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使落后的西部小县在20年前就有了飞机场。最近甘肃最贫穷的宕昌县发现了和四川九寨沟处于同一纬度的自然景观,宕昌县已引资开发,若一年接纳游客100万,一张门票卖10元钱,加上其他连带收入,可创产值上亿元,可当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县域经济的特征

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的区域经济,它既有县城和乡村的经济,又有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经济,也有非公有经济,既有政府(财政)的经济,还有老百姓的经济(就业和收入),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多项指标在一个县范围内都可以得到反映。

2.县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

县域经济处于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非常明确。由于各个县历史条件、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社会背景、人文因素等各不相同,县域经济也就有很多差异和特色。这样就导致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在运行和组织方式上各不相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3.县域经济具有综合性

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以及第二、第三产业各部门。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实际上是部门齐全的多层次的经济整体,是一个经济系统,它是国民经济的缩影,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4.县域经济具有枢纽性

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管理经济,通过县级的聚合和扩散功能,展开纵向、横向,内部、外部多种经济联系,把上下左右联结起来,形成县域经济网络。

5.县域经济具有层次性

县城经济的层次性既表现在生产力的不同层次,也表现在所有制的不同层次,还表现在小城镇的不同层次,有中心镇、非中心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上也有层次,县域经济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6.县域经济具有开放性

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县域经济虽然是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但它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县域经济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

二、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

县域经济是重要的商品生产交换基地和招商引资平台,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一级经济,也是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一级经济,它的状况如何,成为能否改变我国落后面貌的关键所在。当前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一是经济总量占相当的地位。到去年,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国一半以上。GDP总量大概6.1万亿元,占全国GDP一半以上。二是财政收入和金融在全国均占1/5以上。三是投资总量占全国的1/3左右。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国家政权组织得以稳固的可靠保证

历史上,县域始终是中国政治经济系统中最基本的层次和最完整的经济单元。县域经济在整个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固本强基的作用,县域的治理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和支撑点,是区域经济的基础。作为区域经济的典型代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各项指标,在一个县(市)的范围内,基本上可以得到反映和体现。面对时代发展的现实主题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使县域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发展大潮中,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从全国人均GDP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最困难之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工业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来推动工业化是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特点。实践表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

(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城镇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城镇化的重要依托。解决农民问题,最终是减少农民,农民减少到哪里去?农民进城变成了市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使进城农民有业可就。

(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

解决“三农”问题要统筹“农”和“非农”工作,把“三农”工作统筹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重”这两大难题。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

如何面对县域经济多样化的特征,这是每一个县都必须直面的问题。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特点来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迫在眉睫、至关重要。综合区域经济特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对策应是实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民营经济规模化、经济国际化、城镇化与项目拉动战略。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是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二要立足市场需求,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三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四要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二)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关键是发展高新技术,根本是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一要以发展为目标,千方百计增长工业经济总量;二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三要以改革为动力,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四要以科技进步为依托,调整产品结构。

(三)实施民营经济规模化战略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大显身手。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大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牢固树立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思想。一要加强政策支持,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二要围绕制度创新,促进民营经济的改革;三要推动科技进步,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水平;四要大力改善软、硬件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县域经济发展要把培育支柱产业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要顺应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和开放型经济的思路来提高区域块状经济的发展水平。

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二要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保持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三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搭建开放型经济大平台;四要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和宽松的社会环境。

(五)实施城镇化战略

城镇化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要以规划为龙头,高起点、大手笔描绘精美蓝图;二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标准、大动作加快城镇化进程;三要以管理为重点,高效能、大力度塑造良好的形象;四要以经营为关键,高水平、大投入形成多元化机制;五要以改革为动力,高素质、大跨度吸纳人口聚集。

(六)实施项目拉动战略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要树立项目就是生产力的新观念和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上项目就是增实力的新思想,把项目当作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实实在在见成效。

一是抓好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项目,用国家的投资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吸引本籍外出务工人士返乡创业创立新项目;三是根据县域特点抓好自列项目;四是对所有项目加强管理,科学运作,使项目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