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对策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渐定型,公认的电算化处理规则与电算化处理程序渐渐明朗。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不仅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得到再一次提升。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较晚。会计电算化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从单项业务处理向全面业务处理发展。

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对策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着手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以来,会计电算化这一名称在国内会计行业得到比较一致的公认,它与国际通用的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相比,更具有信息处理方向明朗化的特点。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渐定型,公认的电算化处理规则与电算化处理程序渐渐明朗。实际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作为阶段性工作的会计电算化向反映未来会计特征的会计电算化逐渐成形的过程。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将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在会计发展的历史上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会计数据处理工具发生了变革,会计信息载体发生了变革,更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国外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会计称为电子数据处理会计,或称为电子计算机会计。与国外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成熟程度上都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对会计电算化的追溯将从国外和国内两条线来进行。

(一)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在国外起步较早,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利用计算机计算工资,开创了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的起点,主要用于工资计算、库存材料收发核算等单项内容。其所起的作用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减轻日常烦琐的手工登录和计算劳动、减少差错、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但由于成本高、价格贵,且界面较原始而需要由计算机专业人员操作,因此发展较缓慢。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发了许多处理会计业务的应用软件,数据处理进入实时处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处理从单项处理向综合数据处理改变,除了完成基本的账务处理,还带有一定的管理和分析功能,从而为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概念,由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人员和会计法规组合,构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出现了计算机网络,一些发达国家开发了许多处理会计业务的应用软件,例如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事业单位的预测、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工具。数据库系统的广泛应用,形成了网络化、智能化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生产、销售、科研和采购等合为一体,力求使物流、资金得到统一规划,合理利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不仅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大批涌现。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得到再一次提升。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从开展程度、范围、组织、规划、管理以及会计软件开发等方面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79—1982年)

1979年,国家财政部拨出专款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主要进行工资、产值等方面的计算,这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点。1981年,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由第一汽车制造厂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发起,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计算机专题研讨会,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并成立了会计电算化研究会筹备委员会,主要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和开始理论研究工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内容单一:主要是进行单项会计业务会计电算化工作,例如只运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

(2)应用范围小:只有极少数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

(3)专业人员奇缺:懂会计的不熟悉计算机,懂计算机的不熟悉会计。既懂计算机又熟悉会计业务的电算化人才寥寥无几。

(4)设备缺乏:硬件设备主要是中小型计算机,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使用不便、软件缺乏中文操作系统,外语水平差的人上机难度大。

2.自我发展阶段(1983—1987年)

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负责推动全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的热潮。1984年,财政部科研所及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始招收会计电算化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7年,吉林冶金专科学校开设了我国第一个会计电算化专业,招收普通大学生。微型计算机大批涌现,社会对会计电算化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应用计算机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逐渐增加。但由于经验不足,各会计单位各自为战、各行其是,在会计软件工程中,重复开发,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理论准备和人才培训也不够,组织管理工作滞后,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推广。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已从工资核算扩展到账务处理、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等大部分会计核算业务。有的企业逐步形成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可以在系统内实现资源共享。

(2)计算机硬件发展很快,价格下降,从而使微型机大量涌入市场,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硬件环境。

(3)计算机软件发展迅速,中文操作系统研究成功,增加了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人才。但各企事业单位不够规范和标准,重复系统开发的现象严重。

(4)各方面开展会计电算化热情高,但缺乏相应的配套组织制度和控制措施,国家对会计软件没有制订严格的评审制度。

3.稳步发展阶段(1988—1998年)

1988年,我国第一个专业从事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和会计软件开发的单位“中国会计电算化开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首家专业从事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的民办企业“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诞生;1989年,财政部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组织评审并通过了先锋公司CP-800通用财务会计软件系统;1990年颁布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主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1994年,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同时废止了以前的规定;1996年,颁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从单项业务处理向全面业务处理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和引导,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和会计软件开发标准。

(2)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培养了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3)商品化会计软件,主要是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向通用型和规划型、专业化方向发展,满足了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4.成熟与飞跃阶段(1999年至今)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从核算型到管理型,最终发展为预算决策型。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从1999年开始跨越式地向前发展,教育部门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许多学校相继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并对在职财务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企事业单位大力推广信息化工程,会计电算化在各单位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加强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及推广工作。

(2)加大了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力度。财会人员必须通过会计电算化考试取得会计证书才能上岗,把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各层次会计电算化教育列入教学规划。

(3)从事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单位和从事会计专用设备研制单位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产品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使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从管理型向全面业务管理型发展。

(4)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步伐加快,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了应用水平,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地体现。

(5)国外优秀的财务软件进入国内市场,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向前发展。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前景

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人们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发展是社会与时代的共同要求。

1.会计电算化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

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

2.信息处理和分析趋向专业化、智能化

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代理记账)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3.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现在的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内容,那么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4.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促进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完善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和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及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企业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流程都可以数字化,管理成为可计算的活动。新的基于网络的企业系统即网上企业,虚拟企业的出现,使企业缩小了业务处理的空间和距离。用户的信息来源渠道日益增多,信息的时效性、效用、容量和内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的会计信息也正在向而且必须向网络化发展。

5.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会计电算化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例如,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将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会计电算化历经了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了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当前,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系统仿真手工会计系统,削弱了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

仿真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是评价会计软件优势的主要指标。从当前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必须从系统外部取得原始凭证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几乎可以仿真手工会计系统的所有方面。因此,从总体上说,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产生与手工会计系统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只是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代替了手工系统下的纸张、笔墨和算盘而已,将中世纪的会计思想反映到了现代计算机的屏幕上,计算机只不过是充当起手工会计的工具。

2.会计软件功能大同小异,开发不足

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众多,但其功能却大同小异,大多数基本上包括账务、往来账、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销售、成本、报表等模块,主要的功能是核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每个企事业单位都要面向市场,在预测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要加强控制;事后要组织好核算和分析,因而需要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提供具有灵活性的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的管理分析功能;为增强国际交流合作,财务软件应具有多国语言,有多种货币相互兑换计算等处理能力;在会计软件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要考虑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功能用不上,而需要的功能又不具备。

3.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点是:投资集中、设计周到、便于交流、售后服务较易管理。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定义较抽象、系统体积较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等等。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通常从一家企业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家企业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不能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密性弱

就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上数据库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技术人员完全有可能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实现数据的高度实时共享,但是目前许多软件还只是保留在单个用户级的水平。所谓网络版只不过是实现了文件服务方式的数据传送,数据的共享是靠传送数据文件的方式来实现,而不是采用数据库服务器的方式真正实现数据库高度实时共享。另外,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设置数据安全保密性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很少,在多数软件中,数据往往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面前。

5.不能满足审计要求,会计软件开发疏漏了审计因素

会计电算化后,传统审计中最为重视的会计系统提供审计线索的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计算机自身及会计软件的运行特点,加上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内部程序不一定全面了解,使得会计电算化过程成为一只“黑箱”。目前,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处于一种脱节状态,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工作发展。

6.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一是会计人员的会计、财务知识不系统、不深厚、更新慢,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二是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财会人员接受电子计算机培训,但一般还只懂得怎样去使用计算机,不会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导致用户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只考虑软件的核算功能,注重会计软件仿真程度,不注重软件在会计管理方面的功能,即使选择了有一定管理功能的软件,也难以有效加以利用。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选用了不恰当的系统开发工具

目前我国会计软件绝大多数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一般说来,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分为两种:单用户和多用户。多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那些性能卓越的大型数据管理系统,如Oracle、SQL Server、Informix等,它们价格昂贵,整个系统也较复杂,但功能非常强,完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数据的共享与安全保密,并且具有完善的开发控制机制和极强的容错能力,能满足多用户会计电算化的各种要求。而单用户的数据系统是大众化的,如Foxbase、Ac-cess、Paradox等就属于这类,价格一般较便宜,整个系统也比较简单,但它们“先天”就缺少多用户数据库所具有的许多优秀的特性,然而却被我国许多企业购买或用来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此外,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虽然有网络版,但都只是一些基于小型数据库、微机局域网工具开发的初级网络产品,基于大型数据库和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财会软件则在研制之中。

2.会计软件开发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我国会计软件开发初期主要由计算机人员为主进行开发,他们计算机专业知识甚多,而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知之甚少,因而造成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后来是以计算机专业人员和会计人员相结合为主要开发力量,这样虽然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人才的知识结构大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未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人才必须是既懂计算机又通会计,甚至还精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各方面活动,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开发出来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用电脑代替人脑的初衷。

3.政策法规不合理,会计电算化理论滞后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还很低,由于一些政策和法规的不合理,束缚了开发人员和用户的“手脚”。二十多年来,我国成功地开发出一批颇有名气、民族品牌会计电算化软件。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值得探讨和研究,这必然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理论,而当前现实是会计电算化理论落后于实践,无法推动会计电算化实务向深层次发展。

(三)加快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面对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浪潮,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挑战与机遇并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目标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简称为MIS)的子系统。MIS是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服从于企业的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改善不只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

会计电算化不仅与会计部门的效率有关,而且关系到整个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会计电算化应在企业高层领导的统一指挥下,从企业整体出发,进行充分的信息需求分析,了解各管理部门的会计信息需求。把满足信息需要作为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会计电算化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2.加强组织和协调,制定并推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共享性

政府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统一规划,强化管理,重点是制定并强制推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网络会计软件的数据接口标准,使标准真正成为会计软件的数据标准。

3.加强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的建设,优化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

要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使其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优化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第一,加强财务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必须保证输入数据的真实合法性。第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三,改变财务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如引进经费自给率等财务分析指标、充分利用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对数据进行及时迅速的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服务。

4.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

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系统,人和计算机各有所长,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发展。

5.加大开发高质量会计软件的力度

软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虽多,但功能相差不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事业单位都要面向市场,在预测的基础上,独立执行过程中还要加强控制,事后要组织好核算和分析,因而需要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软件,如提供具有灵活性的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的管理分析功能。

6.提高网络会计信息质量

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相比较,网络会计具有会计信息共享化、数据处理实时化、信息来源多样化、信息存储无纸化、会计数据分布式输入、会计数据便于进行全面核算和实时监督审计、会计信息安全性高等特点,从而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突破时空的限制,具有对市场更快速的反应能力。提高网络会计信息质量,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除了继续采取一些传统条件下行之有效的措施,还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公司企业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强调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和证券监管责任,更重要的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新特点,强化网络技术安全、进一步完善网络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延伸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建立注册会计师充当网络会计信息安全审计师,在网络安全审计的基础上全面进行会计信息质量审计为主体的制度保障机制等,有效地提高网络会计信息质量。

7.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