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栖小镇,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一个美丽缩影!

云栖小镇,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一个美丽缩影!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的浙江音乐学院,年底前,主体工程全部结顶,2015年9月将投入使用。抓住“五水共治”的契机,今年以来,之江管委会投入巨资大力实施温室甲鱼养殖的环境污染整治,全面拆除25个黄沙码头,关停拆除3家船厂和1座水上加油站,完成18家企业关停工作,对遗留沿江滩涂进行全面生态化修复,并完成生态覆绿20万平方米。
智慧崛起_2016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实践报告

黄丽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钱塘江在这里漫不经心的一个转弯,便荡成了钟灵毓秀的“之江”。经过了两道弯,江水的流动更加缓慢,这也形成了“之江”不疾不徐、从容娴静之美。

然而另一方面,“之江”的美又是动态的,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之江新城以云栖小镇为特色,在这里孕育催生了云计算产业的欣欣向荣,从而带动了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那是流淌着的美。

随着之江大桥的免费通行,紫之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云栖小镇、之江文化创意园等项目的声名鹊起,之江新城,这座因其“慢热”而只为独具慧眼的少数人所知的新城,正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散发其更加丰富与多元的大气从容之美。

三位一体、产城融合,大手笔绘制之江“智慧版图”

提起“云栖”,来杭州旅行的游客们首先联想到的一定是离九溪不远的风景旅游点“云栖竹径”,但是对于互联网、云计算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云栖小镇”却更加意义非凡。

就在离云栖竹径不远的转塘科技经济园,山水相依,环境宜人,形似美国的“硅谷”。这里栖息着浙江省首个云计算产业园——杭州云计算产业园。一个多月以前,2014年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在云栖小镇召开,吸引了“愤怒的小鸟”Rovio公司、飞利浦、施耐德等来自世界各地数百家企业参加,参加人数超过14000人次。“云栖小镇”再次崭露头角,成为业内外人士注目的焦点,“云栖”二字也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

如果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正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到这里来,那么由阿里云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合作共建的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则让更多的人留在这里。据转塘科技经济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杜昊介绍,“创新、科技、人文、生态”是云栖小镇的发展主题,在“政府主导、名企引领”的创新模式下,以阿里云计算为龙头,目前小镇已引进涉云企业109家,特别是阿里云、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一批行业内有影响力和有代表性的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云计算生态产业链。

“云栖小镇是记录浙江省IT产业历程天然的博物馆,许多互联网行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在此发生。”杜昊如是道。2013年以来,转塘科技经济园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西湖区委区政府、之江管委会的要求,坚持“腾笼换鸟”,坚持产业升级,逐步腾空园区100万平方米楼宇作为云计算产业发展空间。未来,云栖小镇还将设立“云栖学院”(暂定名)和“云栖大学”(暂定名),为入驻企业提供云计算技术支持、云技术学习交流平台和人才支撑。

云栖小镇,从名不见经传,成为杭州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排头兵,及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创业创新的胜地。

云栖小镇的产业集聚只是之江产业发展的一个美丽缩影。说起这几年之江产业发展的速度,之江管委会规划局副局长曹晖用“爆发式的增长”来形容。在“大项目带动”的理念指引下,之江新城近几年全力推动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高新科技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除了以云栖小镇为代表的云计算生态产业链逐渐形成,之江的传统产业——休闲旅游业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4年,随着宋城景区加快转型和“中国演艺谷项目”正式开园,截至目前,实现旅游总人数269万人、总收入2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3.4%,为之江产业的发展起到基础奠定作用。

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的浙江音乐学院,年底前,主体工程全部结顶,2015年9月将投入使用。音乐学院建成后,校园内设有大剧院、音乐厅等表演场馆,就像一个开放的音乐博物馆。在大剧院内还设有一个IMAX影厅及大小剧场,届时都会向市民开放。

建设浙江音乐学院,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几年里,在之江新城,一座规模更大的浙江文化城将拔地而起。除了现有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在建的浙江音乐学院,将来还会建成浙江图书馆新馆、浙江省博物馆新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浙江文学馆等文化场馆。

“人才以前是我们的短板,现在正成为我们的优势。2015年9月,浙江音乐学院将实现招生,暂定在校本科生容量5000人。之江正成为新兴产业人才的培育基地,并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成长空间。”曹晖如是道。

之江产业的迅速成长,也吸引了杭州国际金融会展中心、亚厦集团、修正药业等大企业大项目的入驻,标志着之江在发展总部经济、新兴产业、智慧城市、现代物流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

之江新城,这个因为超然而静默,虽然美丽却内敛的“慢热”之城,借着信息经济发展的东风,正在人们不经意间迅速崛起。

科学谋划、五水共治,多角度保护之江“生态底色”

之江新城地处杭州西湖区,与主城区“零距离”。五云山、象山、望江山绵延起伏,层峦叠嶂,东邻西湖风景区与钱塘江,是杭州上游水源地,也是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坐拥如此绝佳的先天优势,在整个杭城,甚至全浙江都难找到别处能与之相媲美。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之江,那一定是“绿”。径直的林荫大道是绿的,道旁的淙淙溪水是绿的,春天龙坞遍山绿意、新茶飘香,夏日校园静谧,苍绿的青苔诉说百年的历史。深深浅浅的绿,密密层层的绿,走进之江,仿佛连吸一口气,都是绿色的。

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是之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整个城市的肌理。与其他新城最为不同的或许是,之江始终把保护原来的生态底色,放在与新城开发同等重要的位置。抓住“五水共治”的契机,今年以来,之江管委会投入巨资大力实施温室甲鱼养殖的环境污染整治,全面拆除25个黄沙码头,关停拆除3家船厂和1座水上加油站,完成18家企业关停工作,对遗留沿江滩涂进行全面生态化修复,并完成生态覆绿20万平方米。

为了保护好之江的绿色生态,在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污染企业关停的基础上,之江管委会深入实施“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沿江环境的不断改善,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学生、摄影爱好者驻足写生,催生了一批画室、培训室。这不仅成为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又一样本,还为之江的自然之美增添了人文气息。目前,沿江已成立画室11家,百名学员以上的画室有9家,招生学生合计1000余名。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过,个人自由主义使近代的建筑成为无纪律的表现,但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科学的城市建设和规划必须延续城市的肌理,那是对这片土地最原始的尊重。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在充分尊重之江地区的山水生态因素的基础上,为之江新城未来的发展规划了美丽蓝图:

这片高达1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规划中的未来人口规模不突破3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54平方公里。之江这片以中低密度开发为主的城市片区,整体将形成“一个片区,两个新镇”的空间结构和“区域中心、片区中心、邻里中心”的中心布局体系。

规划把河流、山林、丘陵、湿地等先天资源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在此基础上,优先发展文化创意、高新科技等项目,并在中国美院周边、钱塘江沿岸等地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综合性文化设施。

这一切都是为了之江的美。为了让更多人发现之江的美,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一起守护这份美,之江新城的规划者煞费苦心,建设者穷心竭力,而之江,终于如期望中的那样,从被人遗忘的历史中走出,展现其无与伦比的光华。

拉高标杆、完善配套,全方位诠释之江“完美品质”

如果说以前之江的美还显得高高在上、遥不可攀,那么,随着8月25日之江大桥的免费通行,现在的之江已经走向人间、触手可及。

取消收费后,从富阳、桐庐、千岛湖等地进入杭城的车辆可以选择从之江大桥进入滨江区,再走彩虹快速道,从钱江四桥、三桥、二桥进出杭州主城区,不必像以前一样堵在之江路上。

与此同步进行的,是之江路“四改六”车道拓宽,之浦路、科海路、留泗路之江段的综合整治。建设中的紫之隧道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8%,预计2015年底竣工;而地铁6号线已在规划中,覆盖之江全区的交通路网正在形成。

交通的完善不仅缩短了之江到滨江及主城区的空间距离,更成为撬动这个版块举足轻重的力量——之江的生活方式、产业格局,乃至在整个杭州的战略地位,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通从以往之江发展的障碍,“变身”为众多投资者、创业者聚拢来的理由。

步入2014年的之江,已给出越来越多的惊喜。今年,象山中环国际大厦、西湖茶博城等一批项目的开发,提升了整个之江区域的形象;青少年宫、定山小学、定山幼儿园于年内相继启动,学军小学之江校区今年9月份交付使用,让区域教育配套更上一层楼;象山国际广场以及金街美地、之江时代中心等一批综合体项目强势崛起,为过去商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之江揭开一页辉煌的商业新版图。

“未来的之江将成为一个宜居型、人文型、畅达型、生态型、开放型的现代化新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论是休闲、运动、就学、就医、创业还是居住,都能享受到之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便捷的交通配套。”之江管委会规划局副局长曹晖这样描绘之江的未来。

当然,这不仅是美好的蓝图。今天,人们对新城的定义已经从简单的居住上升到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创业创新的需要。作为新兴产业的“摇篮”,未来,选择之江,就是选择一种在自然山水间从容慢步的生活方式,选择一个自由的空间,完成我们此生尚未完成的梦想。

专家组点评

之江新城地处杭州市西南,是西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兼备“西静”和“南兴”,一头连接西湖风景名胜区,一头串起杭州以西到富阳、桐庐、千岛湖等地的黄金风景旅游线,是杭州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西进的桥头堡。

优越的地理区位蕴含着崭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浙江经济的发展正面临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期,信息经济是杭州市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转型的突破口。以此为契机,之江新城以云栖小镇为特色,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发展休闲旅游、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成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地。与此同时,抓住生态这个之江最大的优势,打好“生态牌”,在新城建设中保留更多的生态元素。

把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尺度,需要规划者的远见,更需要建设者的智慧。之江的发展要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特色之路,利用好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是对我们祖先最高的敬意,更是对我们后代最大的负责。

(原载于《浙江日报》2014年12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