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外交的形式与机制

职业外交的形式与机制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履行职能的性质,职业外交主要有外交代表、外交调研、外交办案和外事翻译四种形式。一国外交官的言谈举止如何,直接关系到一国在驻在国的形象。以往的实质性外交代表主要通过职业外交官渠道,即主要通过一国的外交部门和驻外使馆进行。外交官利用身在第一线的优势,除收集“死”材料外,还广泛收集第一手材料,分析研究后报告国内。外交部每年年底举行的不同范围的形势总结会就是综合调研。

二、职业外交的形式与机制

作为政府与政府之间官方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职业外交在实践中履行着代表国家、建议咨询、解决问题和沟通信息的重要职能,是国际关系交往的官方媒介。根据履行职能的性质,职业外交主要有外交代表、外交调研、外交办案和外事翻译四种形式。

1.外交代表

外交代表是职业外交的首要职责。根据国际关系准则,凡独立的主权国家,都有权派遣外交代表,执行本国的外交使命,为国家利益服务。外交代表(Dip‐lomatic Representation)是指主权国家之间各自通过其外交代表机关,对双边或多边国家关系中利害相关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讨论和谈判,从而求得适当的或为大家满意的解决办法,具有口头交涉、说明、陈述、建议、提议和抗议的意思。它还包括日常事务上的联系和接洽。

作为一个国家人格化的代表者,外交机构和外交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解读为整个国家的所思所想所为,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风向标”。具体来说,外交的代表功能分成两个部分:象征性代表和实质性代表。所谓象征性代表,是指一国在其他国家面前显示存在和地位,外交官出席各种场合都是代表国家,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尊严。按照摩根索的观点,象征性代表具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检验一国在海外拥有的威望,二是检验一国对驻在国的威望所持的态度。(4)象征性代表主要是通过外交官实现的。一国外交官的言谈举止如何,直接关系到一国在驻在国的形象。因此,各国都对外交官在国际场合的行为表现作出严格限定和要求。优秀的外交人员能够熟练运用当地语言,了解并尊重当地风俗。他们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言语得体,机智灵敏,正派沉稳,从而给驻在国留下一个良好印象,拉近两国人民的距离。(5)实质性代表主要是政策性代表,或前面已经提及的外交交涉,是一国在其他国家面前表达立场和提出要求表达、解释本国政策,要求其他国家澄清和解释其政策意图,对其他国家的某项政策表明立场和提出要求等。以往的实质性外交代表主要通过职业外交官渠道,即主要通过一国的外交部门和驻外使馆进行。随着首脑外交的日益盛行,国家或政府首脑也经常从事外交代表的活动,通过出国访问、参加国际会议、约见外国使节、进行热线交谈、交换书信等形式,日益担负起解释本国政策的职能。

无论是实质性代表还是象征性代表,作为一名“国门卫士,责任天大”。外交人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形象,不允许有丝毫的疏忽大意和徇私舞弊。职业外交官都要树立本行业固有的职业道德标准,确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道德情操,确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高的政策素养,努力做到在国际交往中始终以维护国家荣誉和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做到“坚如磐石,随遇而安”。(6)

2.外交调研

外交调研是指为国家外交决策机构做好前期的信息情报工作。具体讲,就是及时准确掌握国际形势的变化,认清国际形势和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提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观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具体政策建议。(7)外交调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准确,包括情报准确、分析正确、判断正确;二是清晰,即表述清楚,“整理得清楚,使专门性情报易看懂”;三是及时,外交调研要抓“四快”,即苗头抓得快、材料收集快、文章写得快、情况报得快。准确、清晰、及时是有机统一体,三者不可偏废。(8)

外交调研是一切外交工作的基础。外交调研具有六个特征。①调研内容丰富。外交调研贯穿外交始终,无处不在。主要包括大的国际战略态势、大国关系及外交政策动向、重大国际事件及其影响和各方反应、军备竞赛和裁军动向、重要国际会议、地区形势特点、第三世界国家地区形势或国别形势动向、多边领域的外交斗争动向、热点地区形势变化、重要国家的内政动向等。(9)②调研对象是国际问题,使得外交调研具有多学科性。③调研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外交调研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目的是尽可能及时准确地为国家制定政策和作出决策提供情况、信息、观点和可操作的建议。④调研材料是死材料和活材料的统一。外交官利用身在第一线的优势,除收集“死”材料外,还广泛收集第一手材料,分析研究后报告国内。⑤调研是三线结合的产物。第一线是外交部着眼于联系当前外交斗争对当前动态国际形势的后方调研和驻外使领馆在第一线收集材料的前方调研。第二线是各种研究所对中长期国际形势的外交调研,具有综合性、回顾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展望性等特点。第三线是高等院校的调研,强调学术争论和理论深度。⑥调研方法多样,除牢固确立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作风外,“外交调研可以采取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普遍调查、开调查会、全过程调查和历史轨迹调查等方法”。(10)

外交调研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从调研报告内容划分,有着眼于宏观国际形势的综合形势调研、着眼于特定题目和特定领域的专题问题调研和着眼于动态形势变化的动态形势调研。外交部每年年底举行的不同范围的形势总结会就是综合调研。从调研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前方调研和后方调研。前方调研由驻外使领馆负责前方调研;后方调研以外交部为主在国内进行,具有信息全面集中、研究能力较强以及身处外交决策中心的优势,其调研工作更加具有全局性、时效性和对策性。从调研问题的层次划分,包括世界形势问题调研、地区形势问题调研、各国国别情况调研、国际事件和热点问题调研。此外在外交调研中,还有基础调研和动态调研、双边调研和多边调研、热点问题调研和突发事件调研、形势调研和办案调研等分类方法。

外交调研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从确定问题和收集资料开始,然后进行思考、分析、综合判断,最后把研究结果形成文字,写成调研报告上报。(11)概括起来,外交调研分为外交调查、外交研究、调研报告三个阶段。在整个过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外交调研的核心。

(1)外交调查

外交调查是指确定问题和合法、广泛地搜集和调查高质量的事实、数据和相关材料,是外交调研的第一步。

首先,外交调查遇到的难题是调研什么。选什么题,至关重要。选题正确,事半功倍;选题错误,徒劳无获。一般来说,选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领导点题,二是调研工作者根据自身的判断出题。在实践中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其次,外交调查的基础是搜集材料,材料不仅丰富,还要合乎实际。外交调查材料从存在方式来说,可以分为“死材料”和“活材料”两类。所谓“死”材料,就是那些作为一般公众就可以自由获得的公开材料,包括一切来自外国报刊、出版物、广播、通讯社、电视、因特网等渠道的材料。所谓“活”材料,通常是指外交官走出门,交朋友,通过相互交流和谈话所获取的材料。一般认为,在和平时期,90%至95%的情报都是公开情报。(12)尤其是随着信息革命带来了所谓“信息爆炸”,无论公开材料和非公开材料,信息量都大量增加。据估计,现在世界上的公开信息是每隔两年甚至不到两年就会增加一倍。此外,还有大量材料来自秘密渠道。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一靠电子技术,二靠间谍活动。在因特网、卫星直播电视和侦察卫星时代,各国通过侦察卫星光学成像、红外线成像、雷达成像及电子侦听等获取资料的能力快速增加。一般来说,一国需要的情报有三类:情况和事实,观点和看法,反应。其中,收集情况和事实最为重要。

此外,筛选信息也十分重要。在大量信息面前,外交调研的工作除获得信息,更重要的是筛选信息,从看重死材料的搜集向看重活材料的搜集转变,学会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掉伪信息,选出高质量信息。在广泛收集材料同时,要在搜集材料上讲究艺术:目的要明确,根据外交斗争的需要收集材料;要善于读字里行间的弦外之音;实行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相结合;能够见微知著,善于抓住“风起于青萍之末”;采取旁敲侧击的迂回术,善于观言察色和见貌知情;善于兼听则明;善于捕捉不起眼的小材料;善于浓缩信息等。(13)尤其是外交官,要走出使领馆,通过广泛结交相关国家的外交决策和知情人士,如国家领导人、外交官、其他部门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学者和媒体人士等,在交谈中获得公开渠道不易获得的,或能帮助我们对公开材料进行梳理和辨伪的信息。总之,要将各种信息经过筛选后整合起来,形成能够使用的信息情报。

(2)外交研究

外交研究是对所占有材料进行分析,寻求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提出判断和对策建议。外交研究是一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复杂过程,分析和综合的相互交替也就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外交研究是比搜集材料更加重要和实质性的阶段,尤其是在信息情报泛滥时代,对所获信息作出符合实际的明确分析和判断更为重要。

首先,外交研究是一门比较的学问。通过比较,可以暴露材料之间的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外交材料的比较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方法。纵向比较是通过今昔相比,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找出差异。横向比较是在横向上同所研究事物相关的其他问题比较,从中发现是否存在较大变化。尤其对于国际问题而言,要善于抓住本质性和关键性问题,淡化一些漂亮的外交辞令。

其次,外交研究是一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问。要学会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在分析的时候,要钻进个别历史事件里面去,用显微镜去发现问题;在综合时,又要站在个别历史事件之外,高瞻远瞩,用望远镜去观察历史形势”。(14)在分析外交形势时,切记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务必冷静客观,切忌感情用事。同时,外交研究还需做到“胸中有数”,讲究凡事有根有据,让事实说话,以数据服人。对现象反复研究,分清外交形势的主流和支流,注意国际大气候的变化,方能作出研究结论。

再次,外交研究要讲究研究艺术。要把勤思、逆思、巧思、深思、反思结合起来,反复推敲外交判断是否得当;要判断有方,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防止片面性;要抓住事物的核心,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要把敏感和稳妥相结合、科学判断与直觉判断相结合;要善于“再看看”、善于“换角度”、善于“改文章”,尽可能逼近事物真相。此外,外交研究要富有预见性,加强前瞻性研究,从远见中凸显卓识。

(3)调研报告

外交调研是一个过程,撰写调研文章是这个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调研报告可以分为一般综合调研(包括对大事记、国别基本情况、专门问题的基本情况的基础调研,人物简介、政策主张、人物背景、个人爱好的人物调研,形势调研和办案调研等)、特殊类型调研(主要涉及多边调研和热点问题调研)。在中国外交系统中,综合调研报告有五类。“要报”:一部分是情况,一部分是对策建议,建议往往比较原则,不具体,起下情上达的作用;“新情况”:主要讲新情况、新动态及对其看法,通常不提出对策;“资料”:一般分专题,主要供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参考,以客观叙述事实为主;“简报”:反映各方面的最新动态,要求客观叙述内容,语言精炼,具有概括性,时间快,一般不过夜;“请示报告”:侧重点是对策建议,只要结论性、高度概括性的看法,以及原则性的意见和对策建议。(15)

对调研作品而言,往往是“七分调研,三分文”。外交调研报告的一般要素有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发展过程和未来走向等。外交调研文章在体裁、结构、思维、文风、语言等方面都与文学作品大不相同。从写作方法来看,外交调研除讲求起承转合外,还要采取一些修辞方法,常见的方法有:开门见山、一见而惊,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朴素无华、掌握分寸,挤尽水分、杜绝废话,逻辑缜密、表述清晰,善于简繁、用好适例,文章浓郁、鲜明为上,选好角度、突出重点,“文不按古”、贵有新意,政策建议、中肯可行,认真修改、反复推敲,撰文迅速、反映及时,多出精品、宁缺毋滥。(16)

简言之,调研报告有三个基本要求:所列的情报准确,所作的分析和判断正确,所提的政策建议妥当。以上三者是外交调研文章之本,如加上表述清晰,就是一篇上乘之作。周永生认为,评估一份外交调研成果,需要结合写法上衡量、工作需要上衡量、内容上衡量。从写法上说,报告结构要合理,有内在逻辑性、条理明晰性;观点要鲜明,有感染力,中正不偏,不走极端;论证要紧扣主题,有内在逻辑性;语言要信达顺,反对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格式要标题醒目,题号清晰,合理分段,标注规范;资料、数字和概念都要准确可靠。从工作需要来说,选题要面向外交工作需要,在自己熟悉的业务领域选题,要考虑资料来源的问题;把握国家大政方针,熟悉政策需要;力求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时效性,与时俱进;加强专业性,力求深入;重视对策可行性。从内容方面来说,要有关键信息,要全面深刻且有高度,要有战略远见,要有所创新并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17)此外,外交调研报告和普通调查报告、学术论文、新闻报道、时政评论不同,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调研报告的特色,在有材料、有观点和有建议上下工夫,不断提高调研报告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可行性。

3.外交办案

外交办案是各国政府和外交机构为处理对外关系而承办的具体事宜,是外交业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作出决策后,要想把纸面的东西转变为实际行动,就需要有人专门从事外交办案,具体贯彻执行,加以落实。外交官、外交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办案,使国家的外交政策得以实施。

外交办案内容广泛。凡外交人员为执行政策、开展工作、处理涉外事件所做的一切事情,均可称为办案,比如起草报告、文件、函、电,安排出访、接待,拟定声明、照会、备忘录等,全部外交业务的实践过程就是外交办案过程。外交档案是外交办案的历史记录。(18)尤其是外交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重大外交事件往往都由高层领导特别是一把手亲自过问和处理,职业外交官更多的是平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那些看起来零零碎碎的案件,为政治领导当好助手和勤务员。择其要者,外交办案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是外交访问与外事接待。外交访问是各国为解决重大多边和双边国际问题以及促进和发展国际关系,开展的由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外交部长等进行的包括国事、正式、友好和工作等不同性质的访问。比如“穿梭外交”,实质上就是有关国家之间来回连续进行的工作访问。外交访问日程安排要求准确性、具体性、紧张性统一。(19)在访问日程上,要做到礼、谈、看结合,官方会谈与官民并重结合,尽可能恰如其分。要特别重视访问行程的细节安排,要考虑目的、日程、项目、安全、食宿、交通、卫生、经费、人员安排等,确保万无一失。外事接待也称礼宾工作,要坚持尚礼好客、礼尚往来、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和严谨细致的基本原则。

二是文电流转。电信往来和文件流转是外交业务的基础和载体,大量外交事务是在电信和文件传递中完成的。作为一名外交人员特别是从事文书业务的外交官,在办理文电过程中,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业务敏锐性,善于在快速流动的文电中抓住动向、捕捉信号,有效协调各方,提高办案效率。首先,办案人员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对于时间紧迫的文电,要急案速办,不能片刻停留。对于重要案件的文电,要掌握时机,严格按照领导意图确定节奏,不可提前,也不得拖后。对于存有分歧的文电,必要时也要有意拖而不办,甚至不了了之,防止矛盾激化。其次,办案人员要有严谨工作作风。尽可能将所有文电做好内容记录和收发记录,做到有案可查。要区别情况需要,及时做好文电传递,事不过夜。对于一些保密性强的重要文电,要严格保密纪律,要牢记于心,切记不可形成文字。办案人员还要注意分清轻重缓急,通盘考虑,科学安排,保证外交业务顺利进行。

三是文字服务。文字工作是外交办案的立身之本,因为外交官远离祖国,必须用文字传递信息,稍不注意就会使信息模糊不准。搞好外交办案中的文字工作,任何一名外交人员都要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字功夫。外交文件一字千金,要努力做到逻辑严密、格式规范、文字准确、标点正确、字迹清楚,防止产生歧义。在整体上,外交文字服务要求立场观点、政策策略、对策建议十分明确,在行文上要把事实、观点和建议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前后呼应的整体。哪怕是三言两语的电话记录,都要仔细推敲,不可遗漏。关于一些专用术语,比如“正式访问”、“国事访问”、“友好访问”、“工作访问”等,不同表述将直接影响访问性质和外交工作安排,来不得半点马虎。经常从事文字工作的老外交官,都有一种“忐忑不安、战战兢兢”的心情,甚至“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说明外交办案中秘书和文字工作的严肃性。

四是专项办案。出于外交工作需要,有时外交官会承担一些专项案件的办理,比如授权就某一问题开展专项谈判、应对某一外交危机、实施突发事件的紧急外交保护、开展某一秘密外交任务等。对于此种专项办案,要注意区别案件性质,自觉看清自己的位置和责任,把办案工作做好。对于重大外交案件,外交官要明确自己参谋和助手的角色,及时请示汇报,协助主要领导做好决策,圆满完成办案任务。对于综合性外交案件,尤其是事关众多领导和部门参与的外事接待,外交官要明确依靠集体力量,有效协调各部门共同完成办案任务。对于历史性案件,外交官要明确从长计议,耐心处理各种复杂细节性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办案进程。

总之,外交案件头绪繁多,内容丰富,需按程序开展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首先,外交办案要明确职责,“由本单位或本人主办或商办的案件,要认真负责,竭尽全力办好;由其他单位或个人商办、与本单位和本人有一定关系的,应从本单位或本人业务范围角度适当介入,参与意见或工作,但切勿喧宾夺主;属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业务,与本人或本单位无关,不要介入”。(20)在办案过程中,要谨记该办不办是失职,不该办而办了是越权,职责不清要及时请示上级。其次,外交办案需查清案情,切忌不要用也许、大概、可能、基本上等模糊字眼,不仅了解案情“很重要”,更要了解案情“多大程度重要”。再次,外交办案要抓住本质,把握问题关键和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纲举目张,对症下药。最后,外交办案要提出对策,及时请示,监督执行,并做好归档,做到有始有终。

4.外事翻译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沟通思想和促进交流的工具。从根本上说,翻译是解释学,是一种集语法、修辞、逻辑、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于一体的难度较大的双语艺术。外事翻译则主要是在各种外交和外事场合奉命代表自己的国家向对方传达国家和政府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方针政策的活动。就其翻译方式来说,有汉语译成外语(简称“汉译外”)和外语译成汉语(简称“外译汉”)两种。就其工作方式来说,有口头翻译(简称“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头翻译(简称“笔译”,translation)之分。口译包括交替传译(简称“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multanious interpretation或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两种。就其程度而言,可分为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和部分翻译(par‐tial translation),如摘译。上述种种翻译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点。(21)

外事翻译的内容决定了它具有有别于其他翻译领域的三个特点。一是政治性和政策性强。外事翻译的内容大多是各种外交场合口头和书面的讲话、文件,翻译时要熟悉有关背景情况,细心揣摩字里行间的政治倾向性和政策。周总理当年经常讲,要让翻译人员参加形势政策讨论,目的是让其了解形势,掌握政策,当好参谋助手。(22)足见政治性和政策性是外事翻译工作的首要特点。二是时效性很强。外事翻译特别是口译,大都是为领导人出访、迎接国外代表团、参加或举办国际会议服务的,其翻译、印制的时限有时十分紧迫,特别是会议文件要赶在会议召开前分发或在会议进行过程中随时分发。这就要求外事翻译在保证准确性前提下还要增强时间观念,来不及作更多思考,必须形成脱口而出、交相呼应的流畅效果。三是保密性强。由于工作需要,外事翻译需要参加一些重要会见、会谈、国际会议等双边、多边外事活动,有时还要参加一些内部讨论,直接听到领导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知道一些政府决策“内幕”,看到一些内部文件。但翻译决不允许以任何方式传播机密内容,连对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都不能“吹风”。(23)

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外事翻译需要具备三项基本素质,也就是周恩来总理所说的政治、业务和语言素质。首先,外事翻译必须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外事翻译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特殊工作,讲政治是第一素质要求。从大的方面讲,包括外事干部在内的所有国家干部都应该做到德才兼备,对担任重要翻译任务的人员来说更是如此。其次,外事翻译还需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进行外事翻译时,不仅要有熟练的外语水平,也要有扎实的中文功底和文化修养,通常需要做到“信、达、雅”,既不打折扣,也不添加自己的东西。译文要做到传神达意、水乳交融,还要尽可能产生美的效果。为此,就要不断学习,熟悉语言之间的转换规律。第三,外事翻译还需要具有丰富、宽广的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要强,因为外事翻译接触到的文件多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工作中经常与处理国际、军控、条法等事务的机构打交道,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无所不包。除此,外事翻译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翻译道德,翻译的职责仅仅是语言转译,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任务”,更不能自由发挥,应做到不篡改原话原意,不喧宾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