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鲍以文先生年谱》的史料价值

《鲍以文先生年谱》的史料价值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鲍以文先生年谱》是尚未发表的一部手稿本,近人王立中辑。《鲍以文先生年谱》是一部尚未发表的手稿本,它真实地记录了鲍以文先生藏书及刻书活动。它为研究鲍以文藏书、刻书、著述及安徽的藏书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果要查阅上述人物资料,《鲍以文先生年谱》值得利用。

郑 玲

【摘要】《鲍以文先生年谱》是尚未发表的一部手稿本,近人王立中辑。这部《年谱》真实地记录了鲍以文先生的藏书及刻书活动,对研究鲍以文及安徽的藏书文化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鲍廷博 年谱 藏书 刻书

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世居安徽歙县西乡长塘村,故常自称“长塘鲍氏”。其家数代行商,祖父鲍贵(字国槐)与父鲍思诩(字鸿远,号敏庵)“同服贾,寓于浙”。钱泳《履园丛话》言鲍廷博“少习会计,流寓浙中,因家焉,以冶坊为世业,而喜读书,载籍极博。”[1]他亦商亦工,使其家颇富裕,为其藏书、刻书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鲍以文先生年谱》是一部尚未发表的手稿本,它真实地记录了鲍以文先生藏书及刻书活动。本谱为安徽省博物馆所藏的手稿本,九行三十一字,间有双行小字,偶见朱笔,有栏格,天头有眉批,版框36cm×18.5cm(见书影),一册。作者只标“王辑”,但据稿本首页所盖的“叔平”印章,可推断其人即王立中。王立中,字叔平,安徽黟县人。除著录本年谱外,还著有《俞理初先生年谱》一卷、《城南草堂曝书记》,辑录《癸巳类稿》十五卷附诗文补遗一卷。

该谱因是未定稿,作者于书的天头加了一些眉批。这些眉批,其内容有拟补入正文者,如年谱正文“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五十八岁。六月,跋《酒经》(十二集本书)”其天头写有“卢文弨校刻《春秋繁露》十七卷”。有提醒抄胥抄写时调行者,如年谱正文“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八十一岁。与顾千里商榷复校《履斋示儿编》。庚申首夏”,其天头写有“小字双行”,其作为眉批应是提醒抄胥抄写者将“庚申”二字抄作“小字双行”。有补释年谱所记某事之具体内容者,如年谱正文“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四十九岁……赵氏小山堂”其天头写有“小山堂,赵昱,字功千,号谷林。得祁氏澹生堂之书”,其眉批即为“赵氏小山堂”的简介。本谱是未定手稿本,有不少笔误。另外,正如作谱者所说:“但居穷山之中见闻有限,兼之敌寇侵凌,交通阻梗,咨访无从补辑完整,候就正通人”。如谱中“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八十一岁”,经核对应为“七十九岁”;谱中“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八十二岁”,经核对应为“八十岁”。宋代刘昌诗《芦浦笔记》误写成《浦芦笔记》等等。

本谱特点,正如例言中所说:“此谱但选其有关校刻书籍或先生之师友,按年份系之,不泛及也。”它为研究鲍以文藏书、刻书、著述及安徽的藏书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第一,为鲍以文的生平提供资料,使已有的传志但却简略的人物资料得到丰富补充。如大学者阮元《知不足斋鲍君传》[2]一文只有692字,概述鲍以文藏书、刻书的经历。而本谱约11000字,按年代顺序具体叙述他藏书、校书、刻书以及与其他藏书家及学者交往的经历。关于刻书的目的,他在《知不足斋丛书》自序中说:“……宋左氏之《百川学海》、元陶氏之《说郛》、明陈氏之《秘籍》,前人颇以删节脱伪少之,然左氏十集,聚百余种,至今裒然具存,要非尽同一脔之赏,较之汉唐亡书,仅见于宋人类事及诸书注释所引用,得其一鳞片甲以为快者,其所资益不已多乎?此廷博所以汲汲为丛书之刻,意盖有感于斯也。”可见鲍以文刻书为存亡继绝、嘉惠士林而刻。

谱中记载鲍以文“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四十九岁。开始校刻《知不足斋丛书》。”还提及他千方百计搜寻海内外孤本善本及“中土久佚而传向海外者”的事迹。鲍以文跋《古文孝经》:“《古文孝经孔传》一册,吾友汪君翼沧市易日本得之,携归举以相赠”。又如“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五十五岁,居桐乡。”这一年,其友吴丽煌得到苏轼季子苏过《斜川集》寄于鲍以文,他立即刻入丛书,并于该书后附写《吴丽煌寄示〈斜川集〉志喜》一诗,中有“苏氏昔曾推怒虎,叶公今始得真龙”之句,为获得真品而欣喜;他还由衷感谢寄赠者“欣赏不忘知己共,远烦千里手题封”。又如宋刘昌诗《芦浦笔记》,鲍氏初得刻本阅后觉有缺讹,一直寻找真本,30年后始得到明人谢肇淛旧抄本,补脱文二行,并纠正错字若干个。他在跋中高兴地说:“庶几成善本矣。”所以鲍以文的《知不足斋丛书》被人称有二善:凡收一书必首尾具足,其善一也;必校雠精审后再镂版,其取材之精密,刊刻之谨慎,尤非它书可比,其善二也。同时,鲍氏雕版的书,以罕见者为主,不与时人争奇。卢文弨在《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序》中感叹:“自唐以来,说部之流传于今者,盖寡矣!安得天下多生鲍君其人,而使前人之著作,有所藉而不至澌灭也欤?”[3]

第二,鲍以文朋友之信息总汇。本谱提到婺源江永、歙县程瑶田、休宁戴震祁门马曰琯及杭州汪宪、卢文弨、常熟钱大昕等好友。本谱还提到鲍以文与浙东、西藏书家,如赵氏小山堂、卢氏抱经堂、汪氏振绮堂、吴氏瓶花斋、孙氏寿松堂、郁氏东啸轩、吴氏拜经楼、郑氏二老阁、金氏桐花馆的往来。如果要查阅上述人物资料,《鲍以文先生年谱》值得利用。鲍以文参合有无,互为借抄,然后比较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群经、诸史和周、秦子书,都尽力遍寻宋元旧椠,校以他书,考订审正古籍(尤其是俗本)中有异之处,然后将满意的校本汇刻《丛书》,做到精选、精校、精注、精印,不使谬误流传,贻误后人。本谱提到鲍以文聘请当时著名的大学者、版本学家毕沅、卢文弨、谢墉、庄逵吉等校刻名家名篇。如“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毕沅校正《山海经》十八卷。……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毕沅校注《墨子》十六卷。……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毕沅校刻《吕氏春秋》二十六卷。……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卢文弨校刻《春秋繁露》十七卷。……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卢文弨校刻《经典释文》三十卷,附考证三十卷。……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谢墉校刻《荀子断章取义》二十卷。……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庄逵吉校刻《淮南子》二十一卷。”

第三,此年谱还提供了其他多方面的信息。如《永乐大典》与《四库》的关系。年谱“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四十六岁。……朱筠奏请校辑《永乐大典》,先后辑出之书著录于《四库》及《存目》者合计凡三百七十五种,四千九百二十六卷,并用聚珍版印行”。又如年谱中提及戴震校刊《水经注》,在年谱“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四十七岁”。其眉批“戴震校刊《水经注》四十卷,按此书戴、赵、全三氏问题至今未决乎?颇同情梁任公平亭之言,颇愿著一文以相应,限于体例容另为之”。戴震校刊《水经注》、赵一清《水经注释》和全祖望七校本《水经注》,由于他们在细节和个别说法上甚近,因而有戴窃赵之说,形成了百年来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梁任公曾以各自“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之说调停这桩公案。而作谱者显然赞同这一说法。事实上,据天津藏的一个赵一清校本的抄本,可以证明在乾隆的殿本中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人的研究成果都有,实无所谓谁是剽窃者。年谱还提及鲍以文与书商的往来,书商历来名位卑微,史传不屑,士民鄙薄,唯藏书家对之另眼看待,敬重有加。谱中叙述:“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八十三岁。……书贾钱听默卒。按乾嘉时书贾著名者,如陶五柳、老韦、施汉英、钱景开听默四人。洪亮吉《北江诗话》谓之‘掠取家’;章实斋又创为‘横通’之说。盖鉴别旧籍,事属专门,苟非胸有古人眼,别真膺鲜不黑白易色。故特系钱氏之卒于此,乃校勘之本旨也。宋陈起编《江湖小集》,陈思辑《宝刻丛编》,俱书贾也。钱尤著,曾为扬州马氏口口收书,黄氏题跋中往往有钱听默‘经眼印’,能举《笠泽丛书》中‘火姑苏兮沼长洲’之为善本。老韦能知吴才老《韵补》,邵子湘《毅略》已尽采之,又知宋人深于经学无过鹤山。”由此可见,这些书贾是鉴别版本方面的专家,他们与谱主的关系也不一般。

总之,王立中辑录的这部年谱,尽管有些笔误,但瑕不掩瑜,对后世研究鲍以文藏书、刻书及其藏书文化无疑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注释:

[1]钱泳《履园丛话》第169-170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2]阮元《研经室二集》卷五。

[3]卢文弨《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序》,见《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版。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学图书馆)

新书介绍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

天一阁博物馆整理宁波出版社出版

2006年11月第1版 16开 定价:5600.00元

我国现存历代科举文献中,以明代保存最多,其中天一阁收藏了370余种,占总数的80%,且都是为海内孤本,弥足珍贵。科举文献大多刻印精良,内容丰富,是研究明史及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是宁波市“文化精品工程”之重大项目,也是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该书的问世是天一阁馆藏科举文献的一次集中展示,是一部目前国内出版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明代科举文献汇编。此次出版的《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共56种,被誉为继《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与《续刊》之后的又一盛举,相信这套丛书的问世,将填补我国科举文献出版的空白,同时也将大大裨益和推动我国明史、科举史、档案史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与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