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悠久的建置历史

悠久的建置历史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两汉时,宁夏有了真正的省级建置。北魏初在今宁夏的行政建置有高平镇和薄骨律镇。西魏在今宁夏的行政建置有原州、灵州。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行政建置,全国设11个行省,省下设路、府、州、县。元末重建宁夏行省。
悠久的建置历史_方志与宁夏

一、悠久的建置历史

今宁夏地区,在夏禹时代属雍州方域,西周时期统称为朔方,其南部今固原地区又称为太原。春秋时期,今固原地区为乌氏戎所居,以今盐池县为中心居住着朐衍戎,其间交错处有义渠戎,这3支少数民族统称为西戎。公元前626年,秦穆公出兵西戎,征服了今宁夏大部分地区。公元前327年前后,秦国在全境设县、乡、里行政建置,先后在今宁夏境内设置义渠县(今固原市原州区东南)、乌氏县(今固原市原州区南)和朐衍县(今盐池县境内)。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设置北地郡,3县均属北地郡管辖。由以上历史记录推判:宁夏最早的县级建置是义渠县,最早的省级建置是北地郡,但当时的北地郡郡治不在今宁夏境内,而设在今甘肃省宁县境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全国设36郡,今宁夏全境属北地郡,郡治在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今宁夏境内的属县有乌氏县、朝那县(今固原市原州区东南)、朐衍县、富平县(今吴忠市西南)4县。今泾源县当时属泾阳县,亦为北地郡属县,但县治不在今宁夏境内。

西汉承袭秦制,今宁夏南部地区初属北地郡,宁夏北部为匈奴贵族楼烦、白羊王属地。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将富平县以南地区划归安定郡。元封五年(前106年),汉立刺史制度,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可理解为行政大区),下辖郡、县。今宁夏分属朔方刺史部的北地郡和凉州刺史部的安定郡。安定郡治设在高平(今固原市原州区),在今宁夏领有高平县、乌氏县、朝那县、三水县(今同心县东)、卷县(今中宁县东北)、参县6县;北地郡由义渠移治马岭(今甘肃环县境内),在今宁夏领有朐衍县、富平县、灵州县(今吴忠市西北)、灵武县(今永宁县南)、廉县(今银川市北)5县。东汉时期,安定郡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北地郡移治富平县。两汉时,宁夏有了真正的省级建置。

魏晋初期,今固原地区属三国魏国雍州安定郡,辖乌氏、朝那、西川(治今同心县境内)等县;北部地区则因东汉羌族起义,郡县或迁或废,成为羌、匈奴、鲜卑等古代少数民族游牧之地。

东晋十六国时期,宁夏地区先后属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秦(氐)、后秦(羌)、夏(匈奴)5个少数民族贵族政权所辖。匈奴铁弗部所建的夏国,在今宁夏建有高平城(今固原市原州区)、薄骨律城(今吴忠市西北)、饮汗城(今银川市东,又名丽子园)3城。

南北朝时期,宁夏先后属北魏、西魏和北周。北魏初在今宁夏的行政建置有高平镇和薄骨律镇。后期改高平镇为原州,改薄骨律镇为灵州。原州领高平郡、长城郡,两郡领高平县、默亭县、黄石县、白池县,辖今固原地区及同心县大部;灵州领普乐郡,郡领回乐县、鸣沙县。今盐池县则属西安州所属的大兴郡。西魏在今宁夏的行政建置有原州、灵州。州下设郡,高平郡治原州,普乐郡治灵州。今盐池县属西安州的五原郡,后改西安州为盐州。北周在宁夏设有3州3郡:原州辖今固原地区;会州治今中宁县鸣沙镇,辖今中卫市、中宁县;灵州辖灵武郡(治回乐县,在今吴忠市西南)、怀远郡(治怀远县,在今银川市东)、历城郡(治建安县,在今陶乐县西南)。今盐池县仍属盐州五原郡。

隋统一全国,废北周诸郡而存州。大业三年(607年)并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地方行政建置。今宁夏有2郡:平凉郡治平高县,所属的平高县、百泉县(今原州区东南)在今宁夏境内;灵武郡所属回乐县、灵武县、建安县、怀远县、弘静县、鸣沙县、丰安县均在今宁夏境内。今盐池县全境属盐川郡五原县。

唐初改隋郡为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实行道、府、州、县级地方行政建置,今宁夏全境属关内道,下设原州、灵州、盐州等。原州领平高县、百泉县、义丰县(今彭阳县)、萧关县(今同心县东南)。今宁夏北部有灵州和朔方节度使统领的回乐县、灵武县、保静县(今永宁县南)、怀远县、鸣沙县、温池县(今盐池县惠安堡镇)。今盐池县大部地区分属盐州五原县、白池县(今盐池县北)。唐代后期又置安乐州(又更名为威州)、雄州及警州。

五代时期,各割据政权仍在宁夏设置州、县建置,因政局不稳,可考者有朔方节度使统领的灵州、雄州、警州。今盐池县仍属盐州。各州领属县不详。

北宋的地方行政建置为路、州、府、军、监,下辖县、镇。宋初,今宁夏隶属陕西路,陕西路析置秦凤路后,宁夏地区属秦凤路,秦凤路又分置泾原路,今固原部分地区属泾原路。元丰年间将全国分为24路,今宁夏南部复属秦凤路。秦凤路分领镇戎军、怀德军、德顺军3军,原州、渭州、西安州3州。今宁夏北部地区分属灵州、盐州、定州,以及保静镇、怀远镇等。

唐末五代,党项族平夏部据有夏州地区后,势力不断壮大并向西扩张,于1038年建立了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政权,将全境分为22州,在今宁夏境内有8州2县,即兴州、灵州、盐州、韦州、顺州、静州、怀州、定州、鸣沙县、应理县。

北宋灭亡后,今宁夏南部固原地区为金政权所据,其行政建置大体沿袭宋制,只是并北宋陕西6路为京兆、庆原、熙秦、鄜延4路。熙秦路辖镇戎军、德顺军,庆原路辖原州。1182年,金改镇戎军为镇戎州。1187年,改以上地区属凤翔路。

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行政建置,全国设11个行省,省下设路、府、州、县。今宁夏南部地区属陕西行中书省,设开成府(治今固原市原州区开城乡),领广安州(治今原州区东)、开城县;今宁夏北部地区于至元元年(1264年)正式设置西夏中兴等路行省,至元三年(1266年)置行省,属甘州行中书省。以后,元朝在宁夏北部的行政建置多有变动,曾于至元九年(1272年)复立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至元十年(1273年)罢所省。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中兴路为宁夏府路。元末重建宁夏行省。在元代,宁夏行省或宁夏府路领5州3县:灵州、鸣沙州、应理州、中兴州、定州,怀远县、灵武县、河渠县。

明朝在全国设南北两直隶和13个布政使司,下辖府、州、县。今宁夏固原地区及同心县地近中原,属陕西布政使司,其余包括宁夏北部地区因属边防要地,由实行卫所制的陕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当时属于陕西布政使司的有固原州,隶属平凉府,领东山、南川、彭阳等10里。

清代在地方设省,省下设府、州、直隶州、县(厅)。今固原地区分属甘肃省平凉府所辖固原州(后升为直隶州)及化平川直隶厅。固原州辖海城县、平远县。化平川直隶厅治今泾源县。此外,隆德县属平凉府。今宁夏北部地区属甘肃省宁夏府,辖宁夏县、宁朔县、中卫县、平罗县、灵州。同治年间又在金积堡增设宁灵厅。清雍正年间还因开渠移民,在宁夏北部置新渠县、宝丰县,又因乾隆三年大地震而废。

民国建元,省制未变,改府为道,后又废道。今固原地区属甘肃省泾源道(治今甘肃平凉市),后又改为陇东行政专区,在今宁夏有固原县、隆德县、化平县、海原县、西吉县5县。今宁夏北部地区初属甘肃省朔方道(又称宁夏道),辖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灵武县、盐池县、金积县、同心县、中卫县8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元月,宁夏建省。辖区除原朔方道8县外,将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划入,并将原为阿拉善旗的磴口划出置磴口县(今内蒙古巴彦高勒市)。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马鸿逵统治宁夏后,又陆续增设县治。计有银川市、中宁县、永宁县、贺兰县、惠农县、陶乐县、吴忠市。这样,宁夏全境加上原来的8县共有13个县、2个市。

需说明的情况,1936年红军西征时解放了盐池、同心大片土地,设立了盐池县苏维埃政府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红军撤离或北上抗日,一直保留至新中国成立时的只有盐池县,因为盐池县,宁夏成了著名的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盐池县被红军解放后,马鸿逵在今惠安堡置县,也称盐池县。这样,在1936年后,宁夏有两个盐池县,一个是苏区盐池县,一个是国统区盐池县。

新中国成立后,南部固原县、隆德县、化平县属甘肃省平凉专区,西吉县、海原县属甘肃省定西专区。1950年,西吉、海原归平凉专区,化平县改为泾源县。1953年成立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原平凉专区所辖的5县归西海固回族自治区,1954年改为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县属固原专区,归宁夏回族自治区。

北部各县属宁夏省,1953年成立河东回族自治区,辖银南各县。1954年,河东回族自治区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同年宁夏省撤销,辖银川专区、吴忠回族自治州、蒙古族自治区和直辖的2市(银川市、吴忠市)2旗(阿拉善旗、额济纳旗)12县(贺兰、永宁、灵武、金积、宁朔、盐池、同心、中卫、中宁、平罗、惠农、陶乐)划归甘肃省,磴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又将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辖以上2市、12县。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设为阿拉善左旗和右旗。1969年,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1979年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