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庆互联网期刊值得推荐

重庆互联网期刊值得推荐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2月,拥有91年历史的美国老牌杂志《读者文摘》向破产法庭申请第二次破产保护,这距离其首次破产保护申请仅仅4年。有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产物的繁衍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快速蚕食着《读者文摘》的发行和利润。但相较2010-2011年24.69%的增幅,2012-2013年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仅为15.95%。互联网期刊出版在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的占比也从2011年的0.68%降至0.56%。

(1)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

2012年7月,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出所有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从事报刊出版活动、获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原则上不再保留报刊编辑部体制,应转企改制的报刊出版单位所属的报刊编辑部,一律随隶属单位进行转企改制。

针对科研部门主要承担专业学术领域工作指导、情况交流任务的期刊和高等学校校报,《实施办法》提出一律改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而对于在国家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中具有领先水平、能代表国家学术水准,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转为期刊出版企业条件不成熟的重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实施办法》规定可暂时保留,但要建立由科研部门编辑、由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依托大型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搭建学术出版经营平台。

(2)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发布。

2012年12月,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同时公布了2012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科技界和社科界418个学术期刊分别入选两个名单。

据《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此前我国对于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评价,多以SCI (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与否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很多未被收录期刊往往不被看好。《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基于Web of Science(包括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引文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我国5786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计量学指标,并评选出156种“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217种“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这份报告的发布是我国学术期刊乃至学术评价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我国,也是国际上第一次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向社会揭示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此举标志着我国学术期刊有了统一的国际影响力认证标识,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有望缓解我国优秀学术研究成果的流失困境。

(3)大众期刊呈现“深阅读”趋势。

2012年12月,龙源期刊网络传播研究中心发布“2012年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榜,《三联生活周刊》、《电脑爱好者》、《看天下》、《新民周刊》、《大众摄影》、《南都娱乐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环球宝贝》、《轻兵器》、《意林》等分列前十名。

该排行榜主要基于与龙源合作的3000种期刊,按照网络付费阅读量、下载量、微博影响力等数据从大到小进行倒序排行、取前100名进行社会发布的系列榜单。专业人士指出,从榜单中“小众”专业性期刊比例的增长变化来看,未来在线大众期刊将呈现“深阅读”的趋势,更具思想性的大众期刊内容有望在移动阅读领域兴起。

(4) 《读者文摘》第二次申请破产。

2013年2月,拥有91年历史的美国老牌杂志《读者文摘》向破产法庭申请第二次破产保护,这距离其首次破产保护申请仅仅4年。《读者文摘》曾被美国总统里根誉为必备读物,发行量多年高居榜首,风靡全球,现在却负债4.65亿美元,经营困境难以逆转。

有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产物的繁衍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快速蚕食着《读者文摘》的发行和利润。资本的介入并没能挽救《读者文摘》,相反,资本本身也存在不少泡沫。只有简化国际业务、降低负债并重点经营北美市场,该刊才能向数码传媒转型,起死回生。

五、总结与展望

2012-2013年,期刊数字化阅读终端技术持续更新,出版加工能力大幅提高,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的内容、形式和市场基础进一步成熟,行业收入规模从2011年的9.34亿元增长到10.83亿元。但相较2010-2011年24.69%的增幅,2012-2013年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仅为15.95%。互联网期刊出版在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的占比也从2011年的0.68%降至0.56%。

上述数据暴露出目前互联网期刊出版行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如何利用如今互联网出版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的优势,在内容与服务上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营销,在出版模式与盈利模式上进一步创新,正成为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此外,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数千家科技学术类期刊和学报编辑部正面临数字化升级探索与转企改制的双重挑战,如何实现纸质期刊与数字期刊、期刊学术性与期刊市场性的协调统一,将关乎未来学术与专业期刊的生存与发展。

在互联网期刊出版平台方面,一些传统期刊社以合并重组等方式进行集团化尝试,并通过整合资源、技术、资金等打造自身的期刊网络出版平台,或与同方知网等技术解决商进行技术平台等方面的合作尝试,这些举措有效助推了传统期刊社的快速转型,提高了传统期刊内容数字转化与传播的效率,有望打造出新的互联网期刊出版业态。

(一)总体态势

1.行业增速放缓,加工、研发能力提高

2012年,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行业整体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数字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型期刊数据库生产商纷纷筹建数字生产加工基地,新的数字加工生产线相继投入使用。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再加上日益增长的数字阅读需求,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行业的总体销售额在2012年顺利突破10亿元大关,为下一阶段在营销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打下重要基础。其中同方知网2012年产值超过6.5亿元,占销售总额的比例60.01%;万方数据2012年营业额约为3.1亿元,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为28.62%;维普资讯2012年营业额达到7300万元,占销售总额的比例约为6.74%;龙源期刊网2012年营业额达到5000万元,占销售总额的比例约为4.62%。如表7所示。

表7 2011-2012年主要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如表7所示,2012年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市场仍以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和龙源数媒四家为主,尽管同方知网与万方数据的市场份额分别出现细微变化,但总体来看,整个行业市场已形成稳定的垄断格局。

按照技术创新经济学观点,垄断性市场不易产生突破性创新,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才能够促进创新。因此,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行业要想走出目前后劲不足的疲态,首先必须打破目前的市场格局。而破局的关键在于整个行业能否进一步树立创新思维,提升竞争意识,尽快打造技术创新的竞争蓝海。

2.云技术普及,出版模式持续更新

2012年,云计算技术继续成为数字出版领域的热门话题,并逐步从“概念创新”向“普及应用”过渡。同方知网针对期刊出版升级的实际需求,推出了采编、审稿、出版于一体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通过提供学术不端检测、创新点检测、参考文献校对等辅助审稿工具,为传统期刊社提供优先数字出版、选题策划分析、学术热点分析等个性增值服务,大大提高了期刊编辑部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效率。2012年,与该公司合作实施优先数字出版的学术期刊已达1400多种。万方数据则依托在信息服务领域十余年发展中积累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以及行业服务经验,隆重推出了数字出版云服务,其服务模式是将作者、编辑、读者,以及相关产业链条的管理者、服务者形成一个完整的互动社区平台,为用户带来资源服务、知识服务、社区服务

3.数字出版标准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期刊标准呼之欲出

2012年,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全面推进,覆盖信息内容生产加工、传播分发、终端呈现等各个产业链环节,初步形成以企业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为指导、国家标准为引导的多层级标准体系。在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领域,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和龙源数媒已形成各自成熟的企业标准,将会为下一步期刊协会和国家部门制定互联网期刊出版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提供重要参考。

4.资源进一步整合,辐射国内外重要期刊

其中,同方知网2012年收录期刊总数为8900种,此外还整合出版了6300多种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文摘,近2000种国际各类学会主办的开放获取(OA)网络学术期刊全文;万方数据建设的《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98年至今的7300余种期刊;维普资讯通过邮局、书商以及自行订阅等方式采购和获取近9000种期刊资源,其中近80%左右通过与期刊社、出版社签授权协议获得全文版权授权;龙源数媒收录了3800种期刊,并且获得了不同载体的授权。

5.用户辐射海内外各个行业

2012年,传统互联网期刊在海内外高校、政府、公图、企业、医院等各行业中的覆盖率持续扩大。其中,同方知网国内外机构用户达26000多家,在国内高校(含职院)、科研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已达100%,同时覆盖亚、美、欧、澳4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世界前500强大学的34.2%,港澳台所有高校,美国76%的卡耐基研究型大学,日本、韩国80%的A类大学,澳大利亚77%的五星大学等,免费浏览的日访问量为500万人次,每年付费用户约300万人,年增长60%。

维普资讯机构用户也已达6200余家,个人用户数量超过30万,市场占有率方面,在高校、科技信息所等机构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此外,万方数据在高校、公图、科研等机构的用户占有率也超过了80%。

(二)主要问题

1.盈利模式仍显单一

2012年,互联网期刊盈利模式以网上包库和镜像为主,广告为辅,仍未形成新的有效增长点。

从2012年同方知网经营收入来看,6.5亿元的年销售额使之继续成为行业领跑者,但镜像与包库仍是其互联网期刊数据库收入的主要来源,广告营收甚微。这是因为学术与专业网络出版内容主要为科学严谨的学术文献,不适合采用其他行业通用的广告植入形式。

目前,包括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在内的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多采取在网站广告招商的形式。其中,维普资讯制定了比较完整的网站广告招商和管理方案,2012年广告收入300万元;同方知网利用十几年发展塑造的品牌形象,吸引了很多学术期刊杂志社、科研院所、研究学会以及高水平会议的广告投放。这种广告形式符合学术传播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缺点是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广告营销,因而收益极其有限。

反观多媒体期刊出版领域,大部分多媒体杂志或期刊发行平台由于缺乏足够的品牌影响力,读者规模有限且黏性不高,因而也无法有效吸引广告主的投放兴趣。

面对趋于饱和的竞争市场,互联网期刊出版商应积极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应积极开拓市场,巩固已有的市场占有率。

目前,同方知网开始尝试向数字出版服务商转型,凭借其在期刊资源与技术平台等方面的优势,为学术期刊社打造集编辑出版、发行营销为一体的“超市型”数字出版平台,助推传统期刊社数字化升级转型。龙源期刊则将移动应用商店视作新的赢利点,此外还以“付费+增值”与“免费+广告”两种模式帮助杂志社进行数字化转型。

2.互联网期刊数据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2年3月,由原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提出要扎实推进完成5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对高校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分类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出台相关类别报刊的管理政策,引导其注重出版质量,提高出版能力,促进繁荣发展。

同年,《中国青年报》曝光了《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等假学术期刊借论文发表敛财内幕,由于这些假期刊曾被个别互联网期刊数据库收录,再次引发期刊业界乃至国家管理部门对互联网期刊数据库质量问题的高度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互联网期刊数据库纷纷加大了质量监管力度。其中,维普资讯网进一步严格了期刊收录的核实程序。如期刊入库,需要提供《期刊出版许可证》的复印件、近期的样刊、新闻出版总署的年审材料以及期刊的介绍材料等,《期刊出版许可证》上的每一项信息,都会经过多个途径进行核查,确保真实性。

同方知网依靠原有的三重审核体系,对期刊质量严格把关。由期刊采编部、学术分社总编室和杂志社总编室分别进行初审、复审、终审,即使有正规刊号的刊物,在学术价值等方面不符合要求的,也会被拒绝入库。因此,《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等假期刊虽曾多次申请,但一直未能入选同方知网的学术期刊数据库。

如果严格按照目前通用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检查,目前不少互联网期刊数据库仍存在不同程度上不合规范的情况,包括封面标示不全、目次表标示错误、摘要和关键词撰写不正确,以及参考文献标注不合规范等。

此外,尽管各企业均已制定了各自的期刊数据库标准,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仍然缺失,无法有效保证整个行业市场健康规范的发展。因此,行业协会乃至国家部门应积极参考行业内龙头企业的相关标准,并在整个行业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尽快制定互联网期刊数据库的质量标准体系。

3.版权问题仍然严重

近几年,传统互联网期刊出版商的版权支出费用不断提高,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的版权基本得到期刊社与作者的认可。与此同时,由于资源竞争持续加剧,数字版权侵权问题开始从传统期刊社和作者向互联网期刊出版业内延伸。

由于数字期刊出版产品用户规模庞大,内容易拷贝复制,因此对数字内容终端侵权下载的监控存在一定难度,且盗版者具有分散、匿名等特点,使行业内部侵权的问题正逐渐成为伤害大部分互联网期刊数据库合法利益的毒瘤,严重阻碍了行业正常、健康的发展。

因此,加强互联网期刊出版行业内部版权管理已是形势所迫,如何从源头上遏制侵权问题,形成数字版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以及技术保护的有效结合,应成为下一阶段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优先考虑的问题。

(三)未来走向预测

1.期刊与多媒体终端相结合,是未来互联网期刊发展的一大契机

一般来讲,大众类期刊相比于图书,更适宜基于多媒体应用的休闲阅读,且在色彩呈现与画面展示等方面胜于报纸,因此,期刊理应具有适合手持移动终端阅读的特性。

2012年,为了进一步在大众用户中普及数字阅读,满足更多读者对电子图书阅读的需求,盛大推出全新一代电子书产品——盛大Bambook全键盘Ⅱ;汉王推出多款新型号电纸书,如“黄金屋”系列等。同时,国外知名厂商新推出的Kindle paper white、iPadmini、Surface等产品也为移动阅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体验。

目前一些数字期刊平台如龙源期刊网已经开发了APP手机应用,传统纸质期刊如《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国家地理》、《时尚》也有同步APP应用供读者手机下载阅读,但诸如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在内的学术期刊数据库生产商尚未大规模开发此项业务。可以预见的是,数字期刊与多媒体移动终端的结合将是未来数字期刊发展的一大契机。

2.互联网期刊出版将更加注重对读者行为信息的研究,并基于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可定制的增值服务

互联网期刊出版不再仅仅强调资源的简单整合与叠加,而是更加强调消费型用户行为信息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尽可能描述细粒度用户行为特征,如到达页面,停留、下载、关闭、空间时间分布、热点互动等行为,通过发现用户的阅读与研究习惯寻找潜在需求,并通过技术手段提供动态实时的增值服务,如基于时间、主题、学科、热点等维度的期刊内容在线推送。此外,互联网期刊出版商还可以基于用户信息数据库,实现一些特色主题产品的按需出版,或者为机关、企业、科研、高校等机构用户提供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

3.学术期刊出版将以学科专家办刊为主,出现编辑与出版“两分开”的新兴办刊模式

在期刊体制转型和数字化变革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出版者将不再以发表论文、报道成果为目的,而是要以引导新兴学科发展为目标,敏锐发现新学科的增长点,把握发展方向,并深入了解研究人员及其需求,贴近作者、贴近读者、贴近审稿专家,为他们的研究活动提供情报和学术交流活动。因此,学术期刊将转变为学科专家办刊为主。

而适应学科专家办刊的期刊经营模式,将是编辑、出版的“两分开”,即学术期刊编辑继续留在高校或科研机构,充分融入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出版发行则交给互联网期刊出版商,在明确双方责、权、利的基础上,可以使学术期刊更好地走向并适应市场,实现编辑者与出版者的双赢,也可让市场来选择期刊,没有出版和发行价值的期刊将会自然退出。

4.抢占出版制高点切入国际市场

以往,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主角是图书,而期刊业则是引进得多,输出得少。出版业担负着文化交流的重任,期刊的时效性,更有利于让海外读者近距离地了解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优秀的期刊应该率先行动起来,但进入国际市场不可以按常规出牌,必须发挥优势,另辟蹊径,抢占市场制高点,从而打破已有格局,形成难以突破的竞争壁垒。

我国在科学研究领域虽无诺贝尔奖获得者,但不乏学术大师、创新思维敏锐的科学家、边缘与交叉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团队,特别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必将产生对世界有深刻而独特影响的思想文化精品,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学科。因此,如何创办出引领世界学术研究方向的权威学术期刊,将是中国学术期刊顺利“走出去”的重要条件。

此外,由于语言文字、发行渠道等方面的限制,过去中国期刊出版“走出去”主要靠翻译输出,但中文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学术期刊特别是社科类期刊的翻译出版将会丢失中国文化本色甚至核心学术内容。多媒体数字出版物可以更好地展现汉语言的文化背景,将是帮助外国人准确理解中国出版物内容的有效手段。此外,还可以构建网络互动的国际化研究、学习平台,充分考虑国外读者的特殊阅读习惯,推动读者、作者直接交流。

5.云出版将继续成为传统期刊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云出版”实际上是期刊社自主进行数字化编辑、出版,并自主经营数字内容的出版模式,云出版平台是实现这一模式的技术系统。在云出版的框架下,原来的数字出版商转变为平台运营商和技术服务者,负责提供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和产品渠道服务。

如果用“电网”来形容,期刊出版社好比是从事不同经营活动的各家企业,而平台运营商则好比是电网公司,电网公司负责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电力,但不参与各家企业的经营活动,各家企业按照生产需要从电网公司获取电力,独立经营自己的业务。在云出版框架下,平台是一个“一站式”的出版经营管理系统。期刊的采、编、审、发、管,不需要登录不同的系统,在一个界面上,期刊社可以完成所有的编辑出版和经营活动。

简言之,云出版平台第一次在实体上提供了各家期刊出版社自主进行数字出版的全流程装备,实现了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编辑、出版、经营与平台、物流、渠道建设的全面对接,使期刊社获得了主导内容数字出版和经营的地位,与平台运营商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期刊产业。

目前,期刊社实际上大多仍然处于传统的编辑出版的流程中,并不直接参与到数字出版环节。未来在云出版平台上,期刊社不仅可以在云平台上采稿、编稿、审稿,而且可以在云平台上即时发布数字期刊,可以网上定价发行,运行电子商务,开展数字期刊的经营核算。数字期刊的上下游全都由期刊社管起来了,这就使期刊社成为实质上的数字出版经营商,确立了其产业主体地位,将对整个数字期刊产业的经营模式的转变产生很大影响。

[李广宇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戴铁成、周震矾单位: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