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舆情调研

甘肃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舆情调研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省会兰州市的公共交通问题在甘肃省具有代表性,也最为突出。因此,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舆情调研组就民众所关注的公共交通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针对公共交通问题设计了40个题目,发出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实地走访,街头询问等方式,调查范围覆盖兰州市城区和郊区常住居民,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95%。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于兰州市公交车站布局的整体满意度不高。
甘肃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舆情调研_2011-2012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甘肃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舆情调研

⊙谢 羽

公共交通问题既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又是民众所关心的重点问题,长久以来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众所周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急剧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化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在城镇化和汽车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和迫切问题。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部,兰州、天水、白银、嘉峪关、金昌等城市基本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省会兰州市的公共交通问题在甘肃省具有代表性,也最为突出。兰州市是一个沿黄河河谷发展的带状城市,东西狭长约45~47公里,南北宽约2~8公里,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和布局,形成以东西为主干道,集中城市大部分交通量,而南北则多支路的城市交通格局。兰州市东西向道路的交通量占全部路段交通量的70%以上,方向性特征造成了道路负荷不平衡。长久以来,兰州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10年才有较快发展,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的增长速度。近年来,兰州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1999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1.4万辆,据2011年1月1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0万辆大关,10年间增长了近3倍,中心城区主要干道、高峰时间交通流量已达到饱和。

兰州市滞后的公共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严重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解决这一矛盾已不再是某一个部门或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在建设进程中的迫切需求。因此,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舆情调研组就民众所关注的公共交通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针对公共交通问题设计了40个题目,发出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实地走访,街头询问等方式,调查范围覆盖兰州市城区和郊区常住居民,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城关区居民63人、七里河区居民38人、安宁区居民36人、西固区居民38人、其他地区居民15人。调查对象涵盖10个社会阶层,包括党政干部、私营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工人、农民和失业半失业人员等,其中拥有私家车的被调查者39人。

一、问卷统计与分析

(一)被访者对兰州市公共交通的了解与感受

1.对兰州市整体公共交通满意度的调查

兰州市道路系统受带状地形的影响,城市用地非常紧张,而且交通干道集中于城市中部,近年来城市房地产开发也大多集中于城市中心地区,由此产生的过量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已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局部向城市大范围蔓延。兰州市公共交通情况总体如何,民众的满意度如何,调研组就此展开了一番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人表示“满意”,占2.63%;有42人表示“一般”,占22.1%;有143人表示“不满意”,占75.26%。由此可见,民众对兰州市的公共交通现状满意度不高。

2.对兰州市目前所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的调查

在调查问及兰州市目前所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时,有25.47%的被访者认为“汽车增长过快”;22.47%的被访者认为“道路网能力低”;15.92%的被访者表示“乘公交车不便”;23.41%的被访者认为“交通管理不好”;12.73%的被访者认为“停车问题严重”(图1)。

img77

图1 兰州市最主要的交通问题(多选)

3.兰州市公交车站布局满意度的调查

在对兰州市公交车站布局满意度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有56人认为“比较合理,能满足需求”,占29.47%;有102人认为“一般”,占53.68%;有32人认为“不合理,站点安排不科学”,占16.84%(见图2)。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于兰州市公交车站布局的整体满意度不高。

img78

图2 对兰州市公交车站满意度的调查

4.公共汽车运行速度较慢原因的调查

民众乘坐公共汽车普遍感到运行速度较慢,是哪些原因影响了公共汽车的运行速度,调查显示有27.38%的人认为“道路拥挤,经常堵塞”;17.24%的人认为“红绿灯设置不合理”;21.91%的人认为“专用车道太少且经常被其他车辆挤占”;24.34%的人认为“其他车辆违规驾驶造成塞车”;有9.13%认为是其他原因(见图3)。可见,民众认为道路拥挤和交通管理的不到位是影响公共汽车运行的主要因素。

img79

图3 公共汽车运行速度较慢原因的调查(多选)

(二)被访者对兰州市现行的交通管理政策的评价

1.对机动车限行效果的评价

近年来,兰州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在2010年兰州市污水收集全处理、热力管网改造等重大工程的开工建设,加剧了兰州市的交通拥堵,令市民出行严重受阻。兰州市政府采纳交管部门的建议,从2010年9月18日开始,对兰州市所有机动车和长期在兰州市行驶的外地号牌机动车实施按车牌尾号限行措施,每日限行两个尾号,每车每月限行6天左右。限行范围只限城关、七里河两区中心城区道路;具体限行时间为每日早7时至晚8时。限行初期,从普通市民的反映到交管部门的监测,均表明市区主要街道的交通得到了缓解。然而,随着限行时间的推移,机动车限行是否缓解了拥堵的交通,民众对此看法如何,调研组对此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45人认为“效果好”,占23.68%;有72人认为“效果不好”,占37.89%;有73人认为“基本无效果”,占38.42%。可见,有超过75%民众认为机动车限行对于交通拥堵并未起到缓解的作用。

2.对加大酒后驾车执法力度,维护交通安全的评价

酒后驾车一直以来都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从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驾与飙车入刑定罪。修改后的法律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将一律吊销驾照,并在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罚款从200元以上500元以下提高至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的期限从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改为6个月。加大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后,民众对于这一政策看法如何,调研组展开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136人认为“很好”,占71.58%;有50人认为“一般,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占26.32%,有4人认为“不好”,占2.10%。可见,绝大部分被访者认为严查酒后驾驶行为是维护交通安全的有力的措施。

3.对其他城市解决道路拥堵方法的认同度

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全国其他城市也先后推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如采用“公交优先”的办法,及其对私家车的使用采取一系列的限制措施。这些已有的方法,民众对于其解决交通拥堵的认同度如何,调查结果显示:有5个被调查者认同“北京摇号上牌”,占2.63%;有21个被调查者认同“上海牌照拍卖”,占11.05%;有32个被调查者认同“广州亚运会期间单双号限行”,占16.84%;有67个被调查者认同“深圳公交车专用车道”,占35.26%;有65个被调查者对以上几个城市的做法表示“都不认同”,占34.21%(见图4)。在这一问题上,有车与否对被访者的态度影响较大,39个拥有私家车的被访者对“摇号上牌”、“牌照拍卖”的认同度很低。

img80

图4 对其他城市解决道路拥堵方法的认同度

(三)被访者对政府交通规划的看法

1.民众对兰州市城市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了解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因此,2009年5月,兰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总体主持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承担规划设计工作,并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经过多方讨论,2011年3月29日至4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召开了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会,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审查会意见,项目组完成了《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成果编制工作。那么对于兰州市城市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公众的了解度如何,经调查,结果显示:29人表示“了解”,占15.26%;103人表示“不太了解,但知道一点”,占54.21%;58人表示“根本不了解”,占30.52%(见图5)。有超过八成的民众对兰州市的城市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了解不多。

img81

图5 对于兰州市综合交通规划了解度的调查

2.对于快速公交(BRT)能否缓解兰州市交通拥堵情况的看法

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简称RRT)与常规公交(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安宁快速公交专线开建,成为兰州“畅交通”的新尝试和突破,根据规划,安宁快速公交线路为:仁寿山广场—530规划路—516规划路—安宁东西路—敦煌路—西站,全长12.3公里,建成后每隔600米设一个站点,车辆一律更换成大型公交车,容量大,速度快。然而,工程从2011年3月20日开工以来,种种原因造成安宁西路自来水管道爆裂多次,致使沿线居民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因施工而半幅封闭的安宁东西路也成了堵车的“重灾区”,同时,原定于2011年10月竣工通车的快速公交项目由于遇到管线开挖等问题推迟至2012年年初,快速公交能否达到预定目标,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经调查,结果显示:41个被调查者选择“能”,占21.58%;149个被调查者选择“不能”,占78.42%。可见,民众对于以快速公交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信心不大,尤其是安宁区的被访者普遍认为已部分通车的快速公交线路不如预想中的快速便捷。

3.对于正在规划建设的地铁是否能缓解兰州市交通拥堵的看法

兰州是典型的河谷型城市,东西长、南北窄,呈带状分布,如果规划一条地铁直通东西,兰州的交通压力是否会减轻。2011年3月中旬,兰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一号线前期地质勘探工作开始实施,截至2011年7月,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地质勘探工作已完成80%。对于正在规划建设的地铁能否改善兰州市的交通,经调查,结果显示:138人选择“能”,占72.63%;52人选择“不能”,占27.37%。这表明民众对于规划建设地铁来解决兰州市交通拥堵的情况期望值较高。

(四)被访者对道路改造的看法

1.对于南北滨河路改造整修的评价

为了迎接2011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举行,兰州市进行了赛道沿线道路整治改造提升工程。工程从2011年4月30日起,分6个标段同时进行,对南、北滨河路路面进行整体铺设,与此同时,黄河风情线南北两侧的人行道板块采用花岗岩和荷兰砖进行改造。改造整修以后的南北滨河路是否让交通拥堵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调查显示有125个被调查者认为“是”,占65.79%;有65个被调查者认为“否”,占34.21%。可见,对南北滨河路的改造整修所取得的效果得到了超过六成民众的认可。

2.对于大规模道路改造的满意度的调查

2011年9月21日,兰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城区部分道路综合整治情况说明会,庆阳路、中山路、甘南路、皋兰路、通渭路等26条道路以及城关黄河大桥被列入此次改造提升范围。这是继南北滨河路整治改造工程后,兰州市又一次集中实施的大规模道路整治改造工程,将着力解决道路路基下沉、路面严重破损、配套设施不全、线缆乱拉乱搭、建筑立面破旧、店面环境较差等问题。对大规模道路的维修改造民众的满意度如何?调查显示:有6人表示“非常满意,有效地改善了城市交通”,占3.16%;有61人表示“基本满意”,占32.10%;有74人表示“不满意”,占38.95%;有49个被调查者选择了“只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占25.79%(见图6)。可见,民众对于大规模道路改造的满意度不高。

img82

图6 对大规模道路改造满意度的调查

3.道路扩建、煤气、污水等施工是否造成了交通拥堵

道路整修改造、煤气、污水等的管道建设,是否造成了交通拥堵,调查表明:有139个被调查者认为“施工太频繁,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占73.16%;有47个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影响”,占24.74%;有4个被调查者认为“基本上没什么影响”,占2.10%(见图7)。可见道路扩建、煤气、污水等施工是民众心目中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img83

图7 道路扩建、煤气、污水等施工是否造成了交通拥堵的调查

4.对于道路改造工作应该重视的措施

道路的维修改造,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那么在改造过程中,民众认为要重视的措施有哪些,调查显示:有23.86%的人选择“车道路面改造”;17.89%的人选择“人行道路面改造”;7.16%的人选择“增加交通标识牌”;10.93%的人选择“增加照明设备”;27.04%的人选择“电线、电缆地下化”;13.12%的人选择“改善道路排水状况”(见图8)。

img84

图8 道路改造工作应该重视的措施(多选)

(五)被访者对于交通工具选择的看法

1.对于使用自行车的看法

为了倡导更绿色的出行方式,采用更为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的使用却没有得到民众的认可,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民众选择采用自行车出行,调查表明:有20.97%的人表示“受机动车辆的各种困扰”;33.87%的人表示“不能保证连续的独立路面空间”;6.45%的人表示“过马路不方便”;17.42%的人表示“缺乏自行车停车场所”;21.29%的人表示“自行车交通缺乏管理”(见图9)。因此,要想提倡民众采用自行车出行必须进行统一的交通规划与管理。

img85

图9 自行车出行存在的问题(多选)

2.私家车拥有者是否愿意改乘公共交通工具

被调查者中共有39人拥有私家车,在被问及如果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上下班能否放弃自驾车,改乘公共交通工具时,有23.07%表示“不会”;64.10%的人表示“根据情况定”;12.82%的人表示“可以”(图10)。调查表明,私家车拥有者在公共交通改善的情况下,有超过半数会考虑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img86

图10 私家车拥有者是否愿意改乘公共交通工具的调查

3.私家车拥有者在何种情况下愿意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

私家车拥有者在被问及何种情况下愿意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时,45.33%的人表示“采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更加便捷”;13.55%的人表示“限制私家车出行”;15.89%的人表示“养车费用太贵”;25.23%的人表示“停车太难”(图11)。可见,通过限行和增加用车成本很难导致私家车拥有者放弃用车。

img87

图11 私家车拥有者在何种情况下愿意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的调查(多选)

(六)被访者对改善兰州市公共交通的建议

在被问及改善兰州市公共交通应该做哪些工作时,20.08%的人表示“合理优化公交线网布局,适当增加公交路线”;25.98%的人表示“增加公交专用车道并加强监督力度,确保公交通行的优先权和运行速度”;11.02%的人表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缓解高峰时段公交车辆通行压力”;9.65%的人表示“加密公交班次,缩短乘客候车时间”;11.61%的人表示“司机服务态度改善”;13.39%的人表示“提升公交车辆档次,改善车辆环境,增加乘车舒适度”;有8.27%的被访者提出了其他的建议(图12)。在提出其他建议的42人中,有35人集中于“道路改造”问题上,希望道路改造能够真正保证质量,避免重复开挖。

img88

图12 改善兰州市公共交通要做哪些工作的调查(多选)

二、调查分析及建议

首先,民众对于兰州市公共交通的关注度高,但对具体内容了解程度不高。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民众对兰州市综合交通规划不了解,对于道路改造和地铁规划的具体线路不了解。其次,民众对于兰州市公共交通的整体满意度低。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兰州市交通拥堵情况严重,公交车站点布局不够合理,公交车运行速度慢,交通管理不善。再次,民众对于道路整修改造的认同度低。道路整修本应成为疏导交通的惠民工程,也可以称得上是民心工程,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少整体规划的反复开挖,以及由于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的频繁返工,使得民众对于道路的整修改造效果充满疑问。最后,民众在公共交通改善的条件下愿意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对拥有私家车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中,超过半数的私家车拥有者表示如果公交真正做到方便快捷,可以考虑更多使用公交系统。而对于机动车限行等措施,普遍认同度低,至于提高用车成本的其他措施,并不会降低民众的购车数量,而只是增加其用购车成本以及车牌发放部门的权力,因此引起民众的不满。

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真正建立畅通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建立一个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引导私家车发展。首先,有关部门要切实制定和落实公共交通在路权使用、交通管理及信号设置等方面的优先措施,合理设置公交优先车道、专用车道、专用线和专用街道。对随意占用公交专用车道、干扰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的社会车辆依法查处,保证公交车辆对优先车道的使用权。设置公交专用信号系统,以提高公交车辆运营速度和准点率。其次,增加和更新车辆、扩大站点覆盖面,依据公交规划逐步优化线网结构和运力配置,重点解决好线路重复和线网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尽量减少服务盲区。只有真正使公交车成为快捷、便利的城市主要交通工具,才能使乘坐公交车成为多数市民首选的出行方式。最后,快速公交项目的建设需要进行更综合的规划。快速公交在杭州、广州、厦门等地已先后建成,并对城市交通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安宁快速公交项目的建设是兰州市“畅交通”的重要工程,但是安宁区目前的常住人口只有25万,大量的高校学生在寒暑假返家,快速公交线路建成后对于缓解兰州市整体交通拥堵的效果有限。同时,快速公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与之配套的交通管理,否则难以达到所预期的快速。由于地形的限制,兰州目前的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在东西方向以及中心城区,随着兰州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开工,快速公交线路是否需要进一步延伸,必须要进行更综合的规划。

第二,有关部门要宣传兰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打消民众对道路改造的疑虑。“十二五”期间,兰州市将计划安排100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建项目以“畅交通”为重中之重,完成了七里河黄河大桥、中山桥维修加固工程;建设深安、元通、金雁三座黄河大桥;力争南山路年底前全线贯通。同时,交通规划中利用兰州带状城市的地理特性,发展轨道交通,利用这一措施来解决拥堵,对这一举措大多数民众期望值较高。但是,随着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开工,施工沿线更为拥堵,让民众的出行更加困难。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将兰州交通规划发展的远期目标和近期任务向公众告知,通过媒体进行宣传,使公众理解目前交通建设对长远生活带来的好处,从而对道路改造带来的不便持较大的宽容态度。今年的南北滨河路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中,民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大的理解支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加强对道路改造的管理,降低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要做好整体规划,避免道路的反复开挖;在工程施工开始前要把施工部署、整体安排、施工规范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全面交底,使全体人员全面了解工程施工的要求和施工重点,防止在施工中出现盲目性,避免走弯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避免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在施工路段增设各类标志,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由于井盖丢失所造成的伤人事件;加大警力的投入,增设交通疏导岗位,最大限度地做好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交通疏导指挥和秩序管理工作;在道路改造中实施“立体整治改造”不仅要对路面、道牙、人行道砖和井圈井盖进行整治改造,更要对空中架设的各类线缆采取“下沉入地”等措施,通过空中、立面和地面的立体式整治改造,全面改善城区道路综合环境;真正确保设计路面使用寿命达到三年保用,五年无大修的标准。

第四,合理城市布局,疏解交通流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兰州市总人口为382.7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23.53万人,流动人口59.2万人。而公共资源最密集的城关区目前生活着110多万人口,相当大的一部分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相对而言,兰州中心城区外围的公交线网却较为稀疏,因此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调配功能分布,在居住密集区完善购物、医疗、教育等配套功能设施,缩短出行距离。城关中心区应逐步将现有的集贸市场(如东部市场、东湖副食批发市场)、货运物流中心(如兰州货运集散中心、兰州建东物流中心)、长途客运场站(如兰州客运中心、汽车东站)外迁;雁滩、庙滩子和七里河三滩等在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交通问题。

第五,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充分发挥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兰州市没有绕城公路,也没有条件像其他城市可以修建二环、三环道路,无论在短期内或未来,无法也不可能通过城市道路的大量投资和快速延伸来满足交通的发展,因此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至关重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高新技术,借助车联网这一载体,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改造传统公共交通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乘客、车辆、场站设施和道路交通之间的信息互动,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建设新型城市公交管理和服务系统;在主要拥堵路口,如广场南口丁字路口、广场东口十字、火车站丁字路口等处,公安交警部门要根据道路特点,配套设置清晰直观的标志、标线等标识系统,提高车辆通过速度,增加道路通过能力;扩大道路交通视频监控及交通违法智能监测点的设置范围;严格限制大型载重车辆在中心城区的通行,对于不遵守交通规则,抢道、违章驾驶等行为要加强执法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