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物价问题的舆情调研

甘肃物价问题的舆情调研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0—2011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结果中显示,物价问题毫无悬念地成为甘肃民众第一关注的热点问题。2011年第一季度甘肃CPI比去年同期上涨6.9%,上涨幅度位居全国第三。与此同时,在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中,甘肃省会兰州市的涨幅长期居高不下,引领西部。在2010年12月26日召开的甘肃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与国家确定的控制目标一致。
甘肃物价问题的舆情调研_2011-2012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甘肃物价问题的舆情调研

⊙侯宗辉

近几年来,物价问题一直是引人注目的社会热点之一,而且,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通货膨胀预期也渐趋增强,社会对物价的关注度直线上升。从去年至今,各种商品涨价的声音此起彼伏,“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等语词流行一时,在这些民间戏谑言语的背后,指代的就是不断高涨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值,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2011年物价的涨势有增无减,在流动性过剩、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诸多新因素的助推下,棉花、中药、白酒、蔬菜、水果、猪肉等商品的价格犹如潮水一波接一波迎面袭来。2011年1月份、2月份全国CPI同比增长皆为4.9%,3月份CPI同比增长5.4%。在3月份召开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2011年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CPI涨幅4%左右。4月份以后,物价涨势仍旧不止,时至7月份,CPI同比上涨6.5%,创2008年7月以来的37个月新高。8月份略有下降,CPI同比上涨6.2%。在“涨声”的围绕中,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充满了更多的焦虑与无奈。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前8个月的物价涨潮中,CPI涨幅最大的不是经济发达的省市,而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是城市地区,而是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在物价涨幅排名榜上的地位难以撼动,始终名列前茅。在《2010—2011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结果中显示,物价问题毫无悬念地成为甘肃民众第一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有54.32%的被访社会公众明确表示对高物价下的生活不满意。还有45.98%的被访者认为物价还将继续上涨。2011年第一季度甘肃CPI比去年同期上涨6.9%,上涨幅度位居全国第三。7月份CPI同比上涨7.3%,达到峰值,创今年新高。与此同时,在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中,甘肃省会兰州市的涨幅长期居高不下,引领西部。在2010年12月26日召开的甘肃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与国家确定的控制目标一致。这个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物价何时回落,毋庸置疑都是甘肃民众十分关注的社会舆情之一。

一、调研目的、方法和样本概况

(一)调研目的

物价问题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经济健康运行。甘肃省是老少边穷地区之一,经济欠发达,农村面积广,中低收入人口数量多。全省居民人均收入低,物价涨幅高,承受能力差。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巨大的投资需求以及人社部提出的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的目标,是否会助推物价增高?在此背景下,甘肃的居民收入、生活感受及其低收入家庭和中低收入群体对物价问题有哪些看法和诉求,将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民众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三)调研样本概况

本次调研分别在兰州市、金昌市、临夏市、合作市、定西市和庆阳市展开,最终共回收问卷628份。无效问卷24份,无效率是3.82%,有效问卷604份,有效率是96.18%。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有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参加党派情况、职业、居住地、家庭月收入状况等8类信息。问卷统计分析主要采用SPSS方法。

二、问卷调查结果综述与分析

(一)民众对物价上涨的关注度与感受

1.民众对物价上涨的关注度调查

今年年初以来,甘肃省物价持续上涨。1—8月份CPI同比上涨6.7%。“涨”声遍及百姓日常生活,甘肃民众是否切身感受到了物价的上涨,他们对物价上涨现象的关注程度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在600个被调查者中,有309人“密切关注”物价上涨,占51.50%;264人“比较留意”物价上涨,占44.00%;22人是“偶尔听说”,占3.67%;只有5人“不关心”物价问题,仅占0.83%(见图1)。前两项合计的比例高达95.50%,可见,物价上涨的的确确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是百姓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因而受到的关注度极高。

img36

图1 甘肃民众对物价上涨的关注度

2.民众认为哪几类商品价格涨速最快

全国CPI始终高位运行,依据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认为,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的上涨是拉动CPI的两驾马车。而这两类商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甘肃民众的眼中是怎样的情况呢?调查结果表明:有439个被调查者认为“蔬菜、肉类价格”涨速最快,占73.04%;其次是“衣着服装类”,有78个被调查者选择该项,占12.98%;排在第三位的是“水、电、煤气等居住类”价格,有59个被调查者选择该项,占9.82%;最后是“交通费用”,有25个被调查者选择该项,占4.16%。2011年1至8月,甘肃省以蔬菜、水果、猪肉、蛋禽等为主的食品类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12.9%,高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项目的首位,略高于全国的12.3%,是拉动CPI的主力军。

不同的是,甘肃民众认为“衣着服装类”价格涨速排在调查项目的第二位,高于“水、电、煤气等居住类”价格的上涨,这或许与被调查者的职业和年龄不无关联。例如,通过交互分析发现,在参与调查的103个专业技术人员中,有19人认为是“衣着服装类”价格上涨较快,有5人认为是“水、电、煤气等居住类”价格涨速较快,前者是后者的3.8倍。从年龄来看,18~25岁的被调查者共有113个,选择“衣着服装类”有20个,选择“水、电、煤气等居住类”的仅有9个;26~35岁的被调查者共有148个,选择“衣着服装类”有25个,选择“水、电、煤气等居住类”的仅有11个。而年龄在35岁以上的,则是“水、电、煤气等居住类”人数高于“衣着服装类”。被调查者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段对生活的关注点和感知度是有区别的,因而选择倾向有所差异。

3.物价上涨后,民众的生活感受状况调查

物价持续上涨后,不同阶层、不同收入的人们都有怎样的生活感受呢?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压力巨大”的被调查者共有362个,占到60.64%;选择“有压力,但还可以承受”的被调查者共有220个,占36.85%;选择“完全可以承受”的被调查者共有10人,占1.68%;选择“没感觉”的被调查者只有5人,占0.84%。“压力巨大”和“有压力,但还可以承受”两项合计高达97.49%。可见,民众对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感受十分强烈。通过交互分析发现,物价不断增高,对低收入家庭、农村地区以及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造成巨大压力,难以承受。如居住地在农村的68个被调查者中,有53人感到“压力巨大”,占77.94%,接近4/5;有14人感到“有压力,但还可以承受”,占20.59%。从职业来看,参与该项调查的农业劳动者共有89人,认为“压力巨大”者是65个,认为“有压力,但还可以承受”者是23个,两项总计共占98.88%;参与的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共有39人,其中30人认为“压力巨大”,9人认为“有压力,但还可以承受”,二者合计占100%(见表1)。

表1 物价上涨后被调查者的感受

img37

(二)物价上涨后,民众的家庭支出、消费行为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1.物价上涨,民众的各项家庭支出比例状况调查

一般而言,居民的家庭支出是比较稳定的。但日渐走高的物价,必定会增加普通家庭的支出,从家庭支出比例的变化就可以看出物价变动对民众生活的哪些方面有明显的影响,带来怎样的问题。当被问到在“您的家庭支出中,哪方面占的比例最大”时,600个被调查者中有207个做出了“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选择,占34.50%;有205个选择了“住房费用”,占34.17%;有105个选择了“教育费用”,占17.50%;有80个选择了“医疗费用”,占13.33%;有3个选择了“其他费用”,占0.5%(见图2)。由此可见,“住房费用”和“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比例几乎相当。也从侧面印证了居住类价格的上涨是CPI高企的另一个推手。

img38

图2 居民家庭支出比例

2.猪肉价格上涨后,民众的消费行为调查

今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路飙升,推动着食品类价格的涨幅,牵动着人们的神经。猪肉价格上涨,广大民众是精打细算、“紧缩银根”还是采取其他方式,从这个侧面可以反映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选择。当被询问“猪肉价格上涨迅猛,您会因此而减少消费”时,调查结果由高至低的排序是:387个被调查者觉得“会减少,太贵了”,占66.04%;140个被调查者觉得“不会,按照需求购买”,占23.89%;51个被调查者选择“不清楚”,占8.66%;8个被调查者认为“不会,任何价格都能接受”,占1.36%。肉价上涨,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行为选择表现得更为明显,交互分析得知,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127个被调查者中,有94个选择了“会减少,太贵了”,占74.02%;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186个被调查者里面,有129个选择了“会减少,太贵了”,占69.35%。

3.当前物价水平下,民众的生活满意度调查

在此起彼伏的“涨声”中,百姓的消费行为无疑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变,网络上频现的各种“省钱攻略”之类的贴子层出不穷。在目前的这种物价水平下,甘肃民众的总体生活满意度高低呢?调查结果为:认为“很满意”的被调查者有12个,占2.03%;认为“比较满意”的被调查者有146个,占24.75%;认为“满意”的被调查者有155个,占26.27%;认为“不满意”的被调查者有277个,占46.95%,几近1/2(见图3)。可见,当前的商品价格太高,致使民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急剧下降。

img39

图3 当前物价水平下民众的生活满意度

(三)民众的家庭住房状况和物价上涨后的家庭收入调查

1.民众的家庭住房与需求状况

地处西北的甘肃省在房价的涨幅速度上从未落后于其他省份。以省会兰州市为例,在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方面,从2011年第一季度同比上涨11.37%到8月份的6.9%,涨势强劲。然而在CPI的计算中,房价是不列入其中的,因此房价问题始终是人们谈及物价时不可回避的一个焦点话题。

房价只升不降,对有刚性需求的民众是一种重负。我们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分别是:住房面积在40m2以下的占11.76%,40~60m2的占15.69%,60~90m2的占35.29%,90m2以上的占37.25%;“自有私房”者占37.08%,“商品住房”占27.38%,“经济适用房”占6.07%,“廉租房”占5.03%,“租借公私住房”占14.73%,“其他”占9.71%;当被问到“如果条件允许,您是否会考虑在近期买房”时,选择“会”的比例是34.34%,“不会”的比例是50.27%,“说不上”的比例是15.40%;房价的期望值在4000元/m2以下的占91.81%,4001~5000元/m2的占6.29%,5001~6000元/m2的占1.33%,6001元/m2以上的占0.57%。综上,可以看出家庭住房在60m2以下的接近于30%,“会”购买房子的和“说不上”两者比例合计接近1/2,而房价在4000元/m2以下的心理期望值比例极高。住房面积小、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租借公私住房者多是低收入群体,改善住宿条件是其普遍心理。例如交互分析发现,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106个参与者中选择“4000元/m2以下”就有101个,占95.28%。这不仅说明民众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依然旺盛,而且,当时机成熟后购买力必将还会上升。

2.物价上涨,民众的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物价的上涨是全方位的,居民的家庭收入渠道相对而言一般是固定的。物价上涨了,是否也意味着民众的家庭收入也增加了呢?调查结果表明:在597个被调查者之中,选择“基本没变”的有360个,占60.30%;选择“略有增长”的有73个,占12.23%;选择“大幅度增长”的有9个,占1.51%;选择“反而下降”的则有155个,占25.96%。“基本没变”和“反而下降”两项合计为86.25%。缘何物价上涨后,却有一部分居民的家庭收入不增反降了呢?和过去相比,民众收入是在不断增多,但若横向比较,食品类、居住类这些生活必需消费品价格的整体上扬,无形扩大了民众的各项支出。同时,一些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润,对员工薪酬明升暗扣。一些商品从其最初的生产者到终端市场,价格上涨了若干倍,但是售卖者却是利润微薄。因此,居民家庭收入“反而下降”的多集中表现在中低收入者和农村地区,收入相对越低者,“反而下降”的比例则越高(见表2)。

表2 物价上涨后民众的家庭收入情况

img40

续表

img41

(三)民众对政府发放的价格补贴和公布的物价信息以及物价走势预期的调查

1.民众对政府发放的价格补贴标准的看法

为了最大限度减低市场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影响,甘肃省从2010年11月1日起,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给予5个月的临时价格补贴。其中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人员、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每月20元,一次性补贴100元;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10元,一次性补贴50元;省属大中专院校在校生按40%的资助面、每生每月20元标准发放临时伙食补助。在民众看来,这个标准是否基本可以满足生活所需呢?参与的被调查者共有588个,其中,认为“远远不够”的有335个,占56.97%;认为“基本可以”的有99个,占16.84%;认为“不清楚”的有154个,占26.19%。显然,过快的物价涨幅使得一般民众难以承受。

2.民众对政府公布的物价信息满意度的调查

准确的物价信息及时公诸于众,对民众的经济形势预判和生活行为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看似简单的物价数据,实是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每当物价数据公布之后,总是会有部分民众表示和自身实际感受相差太远,对其可靠性与真实性有所怀疑。甘肃民众对公布的物价信息的满意度又是怎样呢?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满意”的有19个,占3.20%;选择“基本满意”的有298个,占50.25%;选择“不满意”的有222个,占37.44%;选择“非常不满”的有54个,占9.11%(见表3)。“满意”的比例甚低,而“不满意”与“非常不满”两项合计为46.55%,几乎占到全部的一半稍弱,是值得深思的现象。

表3 被调查者对政府公布的物价信息满意度

img42

3.民众对未来3~5个月物价走势预判的调查

物价持续攀升,始终在高位徘徊。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措施,加大力度调控房价,抑制物价走高。那么,在未来3~5个月里物价的走势将会如何,能否出现拐点,能否实现CPI的调控目标。甘肃民众对物价走势的心理预期又是怎样。共有598人参与了调查,其结果显示:有64人认为将会“保持现状”,占10.70%;有322人认为将会“继续上涨”,占53.85%;有42人认为“将会下降”,占7.02%;有170人认为“无法判断”,占28.43%(见表4)。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预判物价将会“继续上涨”,“将会下降”的比例仅有7.02%。可见,在被调查者的心中物价继续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

表4 民众对未来3~5个月物价走势的预判

img43

三、对策及建议

物价持续上涨,CPI不断攀升,连创新高,早已经突破了被视为发生通货膨胀3%的警戒线。物价的每一次变动无不刺激着普通民众的神经,人们对物价上涨现象的关注度也愈来愈强。中央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各个地方政府认真研究政策,积极寻找对策,纷纷出台一系列抑制物价上涨的“组合拳”,稳物价,保民生,促和谐,努力为“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今年以来,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始终位居前列,1~8月份,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累计上涨6.7%,涨幅比全年预期调控目标高出2.7个百分点。通过调查发现,食品类价格、衣着服装类和居住类价格的迅猛上涨,是CPI指数飞跃的主要推手。对于政府公布的物价信息,民众的自身感受与其差距较大。总体而言,在当前物价条件下,民众的生活满意度严重下降。并且,大部分民众认为房价、物价在未来几个月内出现下降的几率微乎其微,继续上涨的心理压力仍旧很大。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甘肃来说,食品类、居住类价格的快速上涨,对普通百姓尤其是低收入者群体的基本生活产生巨大压力。甘肃省已经采取了“对价格监管不力的市州,第一责任人将被问责”、“启动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强化价格和收费管理,加大价格执法力度”等等多项措施遏制物价上涨。怎样更好地控制物价上涨的势头,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下降,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我们拟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市场物价的监测与监管,物价信息公布透明化

针对食品类、居住类价格上涨迅猛的商品,切实做好市场监测,掌握物价动态。重点对粮、油、肉、蛋、蔬菜、水果、奶制品,居家所用水、电、气等民众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测实行日、周、旬、月的连续性监测制度,采取临时抽检与定期监测相结合,例行监测和节假日监测相结合,重点商品与一般商品监测相结合,季节变换与极端气候监测相结合,农村市场和城区市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多频度、多维度地获取商品价格数据,使价格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出物价状况。对可能诱发市场价格变动的倾向性因素要及时引导,做好预防。市场监管是促使市场价格公平公开的有力支撑,因此,既要强化市场价格的细节监管,严防以次充好、模糊标签、虚假折扣和变相提价等现象,打击人为提高价格,牟取暴利,又要从宏观上做好监管,规范各类批发、零售市场运营秩序,坚决打击恶意囤积和市场垄断等不正当竞争。物价主管部门以监测数据为科学依据,进行有效配置资源,及时做足紧缺商品的市场投放和储备预案,力求市场供需平衡,稳定物价。政府依据物价的监测监管情况,力求物价信息公布透明化。全面准确的物价信息对民众生活的引导性和消费行为的选择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民众根据价格变化形成自己的物价走势预判,安排生产和购销活动。并且,政府对物价信息要有科学的解释,避免民众理解上的失误和行为上的盲目性。尽量减少再次出现猪肉价格大涨大落、起伏不定的怪圈,杜绝出现诸如“兰州房价与实际价格相差一倍”的房价失实的闹剧,增强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认可和满意度的提高。

(二)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贴,关注低保边缘人群

物价快速上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最大,感受最强,体会最深。低收入群体包括城镇失业、无业、半失业享受低保人员和因病因灾丧失劳动能力人员以及农村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等社会群体。尽管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农资价格、劳动力成本、生产投入等普遍增长,农民的实际收入有限。因而甘肃省的低收入群体数量十分庞大。本轮物价上涨食品类首当其冲,依据恩格尔定律可知,低收入家庭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是最高的。所以,低收入群体为了应对物价上涨,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平,这无疑对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为了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设立低收入群体物价生活补贴专项资金,加大补助力度刻不容缓。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细分类型,不同类别实施不同的补贴细则。例如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直接予以钱物补贴;对下岗失业等人员,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性岗位,提高补贴;对于农民则要物价补贴和农资补贴相结合,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可考虑从低收入家庭主要支出方面实施资助或优惠政策,比如加大政府对“爱心超市”的支持力度,以社区为主结合慈善力量,制定准则,保证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使低收入群体享受价格低廉但质量保证的商品。低收入群体专项补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结合起来,既能扩大保障对象,又能纵深保证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下降。除此而外,社会上还存在一批低保边缘群体,即人均收入比低保对象的人均收入稍高的群体。低保边缘人群享受不到低保对象能够享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因而,该群体中有的实际生活水准和低保户相差无几。政府理应对这些群体进行界定,可参照低保户实物物价补助措施。

甘肃省物价的上涨,既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物价上涨产生的连锁反应的影响,也和甘肃本省物资输入型的省情不无联系。自身有效供给不足,而消费需求旺盛,在商品的输入过程中,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中间流通环节繁多,等商品进入终端市场,商品的附加值自然而然上升了,价格迅速涨高,出现难以遏制的局势。今年蔬菜价格的全面快速涨高,是食品类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为有效遏制蔬菜价格的上涨,最大限度地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确保民众生活不受影响,“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进程时刻不能放松。“菜篮子”一头连着物价,一头连着民生,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蔬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双双获益。甘肃省加速推进“菜篮子”工程,重点发展菜、肉、蛋、奶、果等种植培育,完善早春、夏秋和冬季的蔬菜有效供给,缓解因季节变化、节假日来临、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民众基本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减低输入型消费经济带来的价格增长因素。另一方面,完善蔬菜运输体系,“绿色通道”肩负的责任重大。政府各级部门落实政策,使绿色通道真正绿起来,绿灯常亮。首先,在鲜活农产品的运输途中,在车辆收费检查站安排专人检验,设置统一标识,注明绿色通道免费产品的范围,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其次,应该扩大绿色通道中免税产品的范围,尽可能丰富产品种类,更多地减少农产品进城的中间费用。再次,政府发挥组织领导作用,研究“绿色通道”的成本分担问题,替百姓买单,将绿色通道的车辆免费制度变成长久之策。在城镇农产品紧缺时期,政府组织物流公司,指派专人、专车运送鲜活农产品,直接降低运输成本,这样既为农民减轻负担,还为城区民众的“菜篮子”减负,彻底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市民“吃菜贵”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