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棉纺织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浙江省棉纺织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浙江省棉纺织产业基本情况浙江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浙江省棉纺织产业纱锭已超1200万锭、气流纺超过1000台、无梭织机40万台,有梭织机2000台,新增日产涡流纺300多台。棉纺产能规模占全国10%。全年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平稳。

一、浙江省棉纺织产业基本情况

浙江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浙江省棉纺织产业纱锭已超1200万锭、气流纺超过1000台、无梭织机40万台,有梭织机2000台,新增日产涡流纺300多台。棉纺产能规模占全国10%。

2015年,国内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的大形势下,浙江省1—12月份经济指标呈现微弱转好势头。全年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平稳。582家规模以上纺纱企业工业生产总值736.5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产销率96.67%;1009家织造企业工业生产总值1389.73亿元,同比下降2.1%,产销率96.84%。

(一)纱产量下降

2015年1—12月份生产纱220.04万吨,同比下降4.3%,占全国纱产量的6.23%,列全国第六。其中纯棉纱100.2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4%;棉混纺纱46.50万吨,同比下降8.4%;化纤纱73.30万吨,同比下降7.2%。由于下游需求疲软,导致纺企运作阻力较大。

(二)布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009家棉织造企业生产布152.76亿米,同比增长0.5%,占全国布产量的21.73%,列全国第一。其中纯棉布33.80亿米,同比增长5.6%;棉混纺布25.22亿米,同比下降5.1%;化纤布93.74亿米,同比增长0.3%,化纤布占布总产量的61.37%。

(三)行业盈利能力稳中有升,织造企业好于纺纱企业

规模以上织造企业行业利润继续扩大,增速平稳。2015年1—12月份,我省纺纱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8.05亿元,同比下降3.12%;而利润总额24.92亿元,同比下降0.50%。规模以上织造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1.2亿元,同比下降2.74%;而利润总额69.48亿元,同比增长10.47%。织造企业比纺纱企业利润总额增长高10.97个百分点。织造企业主要是生产牛仔布企业效益良好,且利润总额增幅较大,而生产常规产品的白坯布企业生产经营较困难。

(四)织造企业产成品存货有所增加

国内外棉花差价依然存在,棉纱进口量继续快速增长,棉纱进口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增加国内棉纺企业的竞争压力。织造企业对明年行情并不看好,止跌迹象不明,因此织厂不愿多备货。由天大众商品价格往下走,纯棉白坯布、人棉白坯布主流价格重心也继续下滑。1—12月份纺纱企业产成品存货62.21亿元,同比下降0.31%;应收账款86.97亿元,同比增加0.15%。织造企业产成品存货108.12亿元,同比增长3.93%;应收账款155.49亿元,同比下降0.99%。

(五)出口下降趋势没有改变,尤其是织造企业出口形势相当严峻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政策调整仍未对出口形成有效正拉动。在纺织服装行业整体不大景气的大环境下,我省棉纱线进口热度依旧不减。对北美出口有所增长,对东盟、日本、欧州、拉美出口有所下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尼、乌兹别克斯坦为我国棉纱线进口主要来源市场。省内兰溪市织造企业使用的氨纶包芯纱主要是从越南进口。1-12月份,我省规模以上织造企业出口交货值210.8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6%。规模以上纺纱企业出口交货值78.7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2%。

(六)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削弱了我出省口产品的竞争力

1-12月份规模以上纺纱企业职工年平均收入4.58万元,同比增长8.02%左右,织造企业职工年平均收入4.87万元,同比增长5.64%。

2015年国际市场虽有美国加快复苏的积极因素,但整体回升的动力不足,难改疲软态势。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依然突出,化解工业产能过剩,优化经济结构仍需过程,内需虽将保持平稳,但并无加速增长空间。

二、浙江省棉纺织产业发展的特点、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主要特点

1.向外转移

受原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资源不足、生产成本较高,近几年来浙江省的部分企业陆续向中西部地区、向国外投资转移,把产业转移当作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和设备升级的机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选择先进设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向中国内中西部转移的企业:如华孚集团、浙江兰溪裕欣纺织有限公司、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杭州永翔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巨鹰集团、吉丽雅集团等都已把或多或少的产能转移至新疆

向国外转移的企业:如华孚集团在越南华孚在越南投资的产能达到纺纱12万锭、染色1万吨;浙江科尔集团有限公司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总额为2.18亿美元建棉纺厂;越美集团在非洲市场建立自己的贸易公司、加工工厂、配套产业链直至工业园区等。

在金融危机面前,这些企业不仅能自主掌握销路、销量,又成功规避了种种国际贸易壁垒和汇率波动风险,还有效规避了我省土地、劳动力、原料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的问题,可以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2.企业在创新、做优、求变、求新方面上表现突出

浙江的企业主要以中小型居多。近几年来企业充分依靠浙江地处东南沿海信息灵、市场活跃的优势,紧紧依托绍兴轻纺市场,诸暨、义乌针织品市场及兰溪织布市场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以创新产品,做优品质,采用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生产方式,来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从而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是创新,大力创新产品。浙江的企业靠生产常规产品己无优势可言,只能通过产品创新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走创新之路,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不少企业已在产品创新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二是做优,以高质产品获取效益。从浙江企业生产的产品情况来分析,只要把产品质量做精做优,且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即使价格略高,用户还是能接受。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有浙江云山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浙江联鸿纺织有限公司等,他们主要是把好原料关、强化设备改造、强化生产现场管理、重视员工技术培训,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就可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为企业创造好效益。

三是求变,提高应变市场能力。面对严峻形势,浙江有不少企业改变产品结构,压缩常规产品生产,并依据义乌、诸暨、宁波、绍兴等几家纺织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变化,找准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积极采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开发差异化、功能化、时尚化等各种新型产品。发挥小企业求变、求快的优势,不仅有生存空间,而且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四是求新,采用新技术、引进先进设备,生产新颖产品。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压缩与淘汰部分落后的设备后,加大原有设备的改造,并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的力度,开发高端产品。如环锭纺细纱机通过适当改造,已采用紧密纺与紧密赛络纺技术;纺纱厂引进日本的喷气涡流纺;布厂则引进高速喷气织机等。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加工成本与工人劳动强度,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盈利空间,也增强了浙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

(二)优势

1.政策优势

随着政府部门工作风的转变和对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的增强,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真正把企业的困难放在心中,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想尽一切办法企业办实事,支技术、关心企业的发展。以兰溪为例,当金融机构对纺织业的放贷心存不放时,当地政府部门就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使金融机构更多更好地了解企业、了解项目,让企业得到更多的贷款支持。不仅如此,还专门出台16项优惠政策予以支持,极大地鼓舞了企业家们做强做精企业的信心与决心。

2.设备优势

近年来企业紧紧围绕产品提质、转型升级、节约用工的主题,需要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网络信息化程度高的装备。因此引进了不少国际上先进的设备。如前面提到过的,以萧、绍地区为主大量引进了日本的喷气涡流纺设备,目前全省超500台,例全国第一;以兰溪为主引进的日本喷气织机,目前已达2万台之多;还有自动穿经机的引进、细纱长车的应用等等,为减少用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新型产品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极大地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水平。

3.集群优势

浙江纺织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不容忽视。浙江纺织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从以前的“前店后厂”模式已经发展为现在的“专业市场+产业集群”模式。许多研究表明,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巨大活力的支持。当前我省有5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县)、13个纺织产业特色名城、29个纺织产业特色名镇,总数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以华孚色纺和百隆为代表的色纺品牌享誉全球;以嘉兴王江泾和兰溪为代表的棉纺织织造名城优势突出,行业整体品牌逐渐形成;以长兴、萧绍地区为代表的长丝织造,稳居全国第一。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有效地产生了规模效应和示范辐射带动效应。

4.人才优势

浙江的纺织工业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与我省的人才优势密不可分。首先,浙江纺织业在长期发展中培育了大量精明能干、肯吃苦、勇于开拓创新的民营企业家,是他们的坚持、坚守、创新、发展,才有今天浙江的纺织业。其次是,经过这么多年来的锻炼、培训、实践,拥有了众多掌握熟练生产技能的纺织工人和优秀经营管理人员,他们是我省纺织业中坚力量。再有就是具有人才队伍的输送源——大专院校,有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绍兴轻工纺织学院等纺织类专业院校,为浙江纺织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技术人才,为我省纺织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后劲!

5.市场优势

都说浙江人信息灵通,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有众多的专业市场,让浙江人贴近市场,能获取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服务。如有以原料为主的绍兴钱清市场、有以小商品为主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城、有以面料为主的“魔鬼市场”之称的绍兴中国轻纺城、有以服装为主的杭州四季青市场等,不胜枚举。这些大型纺织品专业市场,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如中国轻纺城已成为全国纺织面料的市场行情信息中心。这些专业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我省纺织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

2015年,我省纺织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资源短缺,特别是棉花问题仍然突出

由于我省不是棉花主产区,纺织企业发展、竞争等受棉花资源要素的制约非常明显,特别是近几年的国家棉花收储政策的影响。国产棉花重量不重质现象严重。2015年内,国产新棉品质过低,而企业需求的是质量稳定、纤维长、三丝少、强力高的优质棉花。这种现实低质量的棉花与纺织企业所需求的优质棉花的错配,无法支撑我省纺织企业产品升级的需求。再者前三年内外棉价差扩大和进口低支纱抢占国内市场,致使我省小企业以减产来应对。国产棉质量下降和进口棉配额限制又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下降。

2.生产要素成本过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是由于我省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工人工资也是水涨船高,当前我省纺织企业人均月工资在3500—4000元之间,是越南的3倍左右,孟加拉的5倍左右;土地资源缺乏,不少企业为在不想走出去的前提之下,只能在现有场地上挖潜,向空中要“土地”,但这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极大地阻碍企业发展;用电成本较高,在国内煤价降至十年最低情况下,工业用电价格并未联动下调,国内电价已是越南、美国等地近2倍。另外还有气价、融资成本、环保成本等也较高。这些过高的综合成本,直接导致企业在国内、国际贸易中产品竞争力的下降。

3.市场需求低迷

2015年内,尽管纺织全行业生产情况基本正常,但以常规产品为主的企业订单不足现象较为普遍,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因需求低迷持续下行,不仅压缩利润空间,也增加采购商违约逃单风险。货款回收周期延长,加大资金周转压力。企业为规避坏账、库存亏损等风险,接单更为谨慎。

4.环保形势严峻

纺织印染行业属于国家环保重点监控行业。2014年外排污水COD浓度由不得高于100mg/L,降低到必须低于70mg/L,氨氮由不得高于30mg/L,降低到必须低于15mg/L。2015年7月1日起外排污水要降到COD50mg/L,氨氮5mg/L,对达不到排放要求的企业一律关停取缔。大气污染也越来越被关注,国家出台有关政策要求2015年底10吨以下锅炉取缔,2017年底35吨以下锅炉要淘汰,给企业形成不小的压力。由于印染是纺织产业链上的重要中间环节,升级发展长期受限将逐渐形成产业链瓶颈,制约纺织全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5.低档产品居多,竞争无序现象较为严重

浙江是纺织品的生产加工大省,还是一个出口大省。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产品的技术含量虽然在提高,新型高档、高附加值产品也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总体上出口的产品还是以低附加值、初级产品及低档次产品居多。有部分企业甚至不顾行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来竞争来取得优势的问题比较突出,出口的产品又是以毫无特色的中低档产品为主,这种无序竞争也遮挡了企业做出长远计划的目光,而一味追求各自的眼前利益。这些中低档纺织品的大量出口将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形象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6.订单大量减少。一方面由于棉价下跌,使客户产生观望情绪

因为不知棉产品会跌到哪天,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使得客户订单大量减少,这反过来又造成企业库存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东南亚国家近年来纺织产业的发展,且成本相对较低,有相当部份国际订单往这些国家转移,也大大降低了国内企业的订单量。

7.多口收费,企业负担过重

一个企业从建设到投产面临的收费的项目繁多:电力配套费、消防费、房屋建设税、房屋质检费、测绘费、白蚁防治费、避雷费、人防费、自来水开口费、蒸汽开口费、燃气开口费、能评费、环评费、土地使用费、房屋使用费、排污费等,企业不堪重负。如能适当减少减轻部分税费,则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浙江省棉纺织产业发展趋势及战略定位

我国纺织业的战略调整——拥有自主品牌和创新技术的发展方式。

(一)转变纺织行业竞争模式,增加纺织行业品牌含量

纺织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近年来劳动密集产业的优势逐年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这些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势头已经在减缓。从2015年1月起,国务院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进一步扩大纺织行业的出口以带动产业发展。但是从长远角度上来看,纺织业未形成独特的竞争模式,没有核心的技术和自主品牌,容易导致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处于被动局面。只有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的品牌和科技含量,才能提高我省纺织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二)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实现纺织产业升级换代

近年来,我省纺织行业始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使之产能不会过剩,尽可能地达到供需平衡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走产品差异化之路,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在纺织业调整中,政府有必要通过增强扶持力度,以突出纺织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受扶持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省纺织行业整体的调整升级。同时,增加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向国内西部与东南亚地区转移,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政府也要加大对纺织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激励担保公司和中小金融公司提高向纺织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力度。

(三)纺织产业发展路径---打造“智造引领,产业互联”纺织工业大数据时代

我省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要加大传统纺织产业的技术改造。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推动产业智能化和绿色柔性化发展,加大对纺织产业的重塑和再造力度,促使“降本增效”的观念融入进产业调整当中,开启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纺织工业4.0时代。从智能制造、消费市场、时尚创意以及资本和科技的推动作用等角度,走“互联网+纺织”背景下的纺织行业转型升级之路,打造“战略”纺织新工业为终极目标

四、浙江省棉纺织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一)下调工业用电价格

建议加强煤电价格联动,适当下调工业用电价格,有效缓解纺织企业成本压力。

(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建议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指导,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引导纺织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三)强化棉花原料保障

建议支持棉花良种及先进种植、采摘技术推广,改善国产棉品质。加快推进国内棉花管理体制改革,取消进口配额,促进国内外棉花市场化接轨。

(四)扩大对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支持

建议通过工业转型升级相关财政专项扩大对纺织行业的支持,确保重点纺织项目获得资金扶持,解决纺织项目因投资规模小在地方切块中难以获得支持的问题。

建议大力支持行业性、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面向广大中小微型企业的服务保障。

(五)强化品牌营销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品牌,形成“浙商纺织”品牌,可采取行业协会自筹和政府补助捆绑的形式统一进行品牌宣传、推介“浙商纺织”,利用国际纺织品中心举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纺织品交易展会,提升我省纺织知名度、美誉度,提高浙江纺织的综合竞争力。

浙江省纺织行业协会

执笔:姜华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