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电力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浙江省电力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服务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2015年全省全口径发电量2972亿千瓦时,“十二五”年均增长3.0%。其中,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和电力生产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046亿元和680亿元。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服务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持续提升电力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区域电气化水平,有利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浙江省电力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电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发展水平保持在全国前列,1978—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了49倍,已初步形成电网坚强、电源充足、网源协调、设备健康、技术先进、人才汇聚的能源支柱产业,较好地保障了全社会的电能供应,有力地支撑了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

(一)电力消费稳定增长,用电结构持续优化

浙江省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3554亿千瓦时,约占全国6.4%,仅低于广东、江苏和山东,列全国第四位,较2010年增长733亿千瓦时,“十二五”年均增速4.7%。人均用电量6416千瓦时,高于江苏、上海、广东、山东等发达省市,也高于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电力消费继续呈现结构性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由2010年的0.61∶78.22∶9.86∶11.31调整为0.67∶74.23∶12.61∶12.49,其中三产用电比重上升2.75个百分点。

(二)电力生产清洁高效,发电能力稳步提升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8158万千瓦,“十二五”年均增长7.3%,其中清洁能源装机1928万千瓦(不含煤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3.6%,较2010年增长560万千瓦。2015年全省全口径发电量2972亿千瓦时,“十二五”年均增长3.0%。目前,除常规煤电、气电、水电、抽水蓄能外,我省还拥有核电、风电、光伏发电、潮汐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电源,种类和技术较为齐全。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率为298克/千瓦时,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7克/千瓦时。

(三)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电网规模高速发展

2015年,全年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圆满完成互联网大会保电任务,满足全社会用电需求,没有出现拉限电情况。“十二五”期间,浙江电网新增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站3座,容量1800万千伏安;新增±800千伏直流换流站1座,容量800万千瓦;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增长32%、52%。全省通过6回特高压、9回500千伏交流线路与华东电网相连,此外,溪浙特高压直流线路直接向浙江送电。浙江电网已基本建成以特高压为骨干、500千伏为支撑、各级电网协调、城乡供电可靠的坚强电网。

(四)电力企业协调发展,生产经营业绩优秀

截至2015年底,全省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463家,其中水电125家、火电247家、核电4家、风电31家、太阳能55家、潮汐能1家。全省电力企业主要包括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国华电力浙江分公司、华能浙江分公司、国电浙江分公司、大唐浙江分公司、华电浙江分公司、中核集团在浙企业等。其中,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和电力生产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046亿元和680亿元。

二、浙江省电力产业发展特点与优势

我省一次能源资源较为贫乏,在省委、省政府及其职能机构的领导和全社会的支持下,电力产业各单位克服能源资源短缺等困难,汇聚各方面优势条件,共同努力,快速提升全省供电能力,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各大企业整体水平和经营绩效均位于全国同行前列。

(一)推进电力生产绿色低碳,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推进电力清洁化发展,我省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积极消纳清洁能源。2015年清洁能源发电量约为749.4亿千瓦时,占全口径发电量25.2%,比2010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全年无弃风、弃光现象。率先推行煤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2015年共完成改造26台1690万千瓦。加快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全年分别新增装机31万千瓦、114万千瓦,同比增长43%、228%。此外,清洁高效的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800万千瓦增加到2015年的1996万千瓦,增长了150%。

(二)特高压电网率先建成,村村通电全覆盖

浙江电网致力于为全省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能源保障。一方面,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站陆续落点浙江西部地区,构建起“南北互通、东西互供、交直流互备、水火核电互济”的坚强主网结构,根本扭转了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缺电局面,对全省能源安全保障、能源消费升级和环境保护等产生积极而长远的促进作用。2015年,省外送入电量(联络线)576.7亿千瓦时。其中,通过特高压从省外购入清洁水电电量382亿千瓦时,折合节约标煤1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4万吨。另一方面,浙江电网统筹城乡发展,对中心城市、城镇及乡村电网进行了大投入的建设与改造,全面消除供电薄弱县、无电地区和无电人口,实现陆域及中心海岛区市县220千伏电网供电,偏远海岛县电网两路110千伏及以上线路供电,县城10千伏线路基本环网供电,有效保障全省城乡稳定可靠供电。

(三)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保持设备和技术领先

近年来,我省电力行业深化技术创新与应用并举,投运了先进的发输配电设备和技术。发电方面,三门核电是国内首个采用世界最先进第三代压水堆AP1000技术的机组,仙居抽水蓄能1号机是国内首台自主研制的400兆瓦级抽蓄机组,也是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抽蓄机组,世界首台3.4兆瓦潮流能发电机组已进入下海安装调试阶段。电网方面,“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实现浙江电网升级换代,舟山五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实现了柔直输电技术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引领”,温州鹿西岛、南麂岛微网工程是国内首个兆瓦级独立海岛智能微网工程,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样板。

(四)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保障民生

全行业不断提高全方位供电能力,圆满完成防汛防台、抗冰雪灾害、世界互联网大会、全国残运会等重大保电、通电任务,2015年城市、农村地区年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720%、99.9120%,城市、农村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分别缩减至2.45小时、7.70小时。不断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推出95598网站、掌上电力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等服务渠道,持续提高全流程客户满意度。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连续五次荣获“浙江省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三、浙江省电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浙江省电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优异成绩。但在新的发展时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需求增速放缓导致发电产能过剩矛盾逐渐显现

随着我省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用电增速总体放缓,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仅为1.35%,比“十二五”平均增幅低3.35个百分点。导致发电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凸显。2015年,浙江省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853小时,同比下降303小时,其中煤电利用小时为4542小时,同比下降656小时,为历史较低水平。

(二)新能源新负荷接入对电网安全运行提出新的要求

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等新型用电负荷大规模集中式接入,对电网的安全性、适应性和资源配置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加强新能源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加大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实现协调发展。

(三)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求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深入推进,环境、土地、水资源等资源要素的保护要求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的要求日趋严格,电力行业需深挖潜力,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相互协调配合,提高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加快推进中小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四、浙江省电力产业发展有关建议和对策

根据浙江电力产业历年发展的实际和发展趋势分析,为落实能源领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促进浙江电力产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和竞争优势的形成,提出如下初步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构建有效政策体系,着力提升电力产业竞争力

政府部门的政策和管理对电力产业竞争力的发展与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建议构建切合浙江实际的有效政策体系,落实国家和省级有关规划,加大对电力设施建设在产业政策、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心城区、工业园区电网建设及改造的支持力度,切实促进电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保证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供电

建议进一步完善电力供需预测、平衡、分析、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并跟踪分析全省及分地区电力需求增长情况和趋势,分析电源电网设施增量和存量规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电源和电网设施建设进度,既保证电力安全可靠、清洁供应,又保证电源和电网设施经济高效利用。

(三)保证电力规划体系的统筹协调、有机衔接

建议建立有效的规划协调机制,促进电力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等统筹协调,保证电力行业发展的市场、土地、空间资源。促进电力规划指导并衔接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常规电源发展规划、电网(配网)发展规划、节能规划、电能替代推广规划等,保证新能源建设和电网建设同步协调发展,促进新能源的充分高效利用。保证电力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和政策的落实,稳步提高全产业全社会电气化水平,顺应能源开发清洁化,能源使用电气化的发展趋势。

(四)落实一次能源商品供应保障,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工作

我省是资源小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主要靠省外输入,资源的可靠供应对能源电力供应安全至关重要。建议紧密跟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供应情况,加强储备能力建设,保证全省发电燃料持续稳定供应。加强电能替代规划,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消费比重为目标,逐步扩大电能替代范围,形成清洁、安全、智能的新型能源消费和生产方式,既保障能源电力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五)重视电力基础作用,构建电网为载体的能源互联网

得益于电能清洁、便利、易于传输和转化,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多由电能传导的趋势明显,电力服务愈益重要而不可或缺。建议密切跟踪相关新技术发展,凝智聚力,统筹推进智能电网、智慧能源、风电、光伏、储能等新技术发展和应用,逐步创建电网为载体的,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六)促进相关产业和机构发展

电力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机构和高校的支撑,建议加强与国家和省级专业研究、教育培训、行业协作等机构的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步,人才培养,不断壮大电力装备业及关联产业,同心协力,形成推动我省电力行业竞争力提升的生动局面,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七)积极稳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涉及电力行业发输配售各个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建议从浙江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推进有共识、见效快的改革举措,有效解决制约经济和电力发展的主要问题,促进电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龙头骨干企业简介

(一)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公司,是浙江省重要的国有能源骨干企业和公共服务企业,承担着建设、运营、发展浙江电网的使命。公司致力于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电力供应和服务,经营区域覆盖浙江全境,下辖11家地市供电企业,64家县供电企业,12家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供电服务人口超过5400万。

2015年,公司售电量3086亿千瓦时,营业收入2046亿元,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033亿元,资产负载率65.46%,全员劳动生产率116.87万元/人·年,业绩和对标水平保持国网系统前三甲。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电力行业AAA级信用企业、全国电力供应行业排头兵企业、浙企常青树、浙江省文明单位等称号,五次荣登“浙江省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榜首。

(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电源建设、电力生产、煤矿投资开发、煤炭流通经营、天然气开发利用和能源服务业等业务。集团共有控股、管理企业180家,其中集团直接管理的全资、控股所属企业(项目单位)70家,控股发电企业27家,企业员工16000余人。

截至2015年底,集团控股及代管装机总容量3067.3万千瓦,其中省内统调装机容量2777.1万千瓦,约占全省统调装机总容量的49.34%。率先推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累计完成改造24台共1608万千瓦,占燃煤总装机容量的63%。

集团公司连续五次当选“浙江省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荣获首届浙江省工业大奖金奖,全国500强第169名,浙江省百强企业11名,浙江省服务业百强企业第3名,浙江省政府组织的首批“三名”培育试点企业。“浙能”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浙能集团”等三件省著名商标得以延续确认。

(三)国华电力浙江分公司

国华电力浙江分公司是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授权的区域管理中心,代表国华电力公司在浙江范围内行使管理职权。浙江分公司下辖宁海、舟山、余姚三家电厂。

截至2015年底,浙江分公司下辖三厂注册资本44.8亿元,装机容量615万千瓦,占浙江省统调装机容量的10.8%。2015年发电量共计255.52亿千瓦时,实现利润25亿元。

国华舟山电厂4号机组是全国首台新建“近零排放”燃煤机组,国华宁海电厂在国内首次采用四管集束烟囱、封闭式圆形煤罐和海水冷却塔,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为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国华宁海电厂一期工程于2007年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二期工程于2010年获得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

(四)华能浙江分公司

华能浙江分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地区的分支机构。管理华能玉环电厂、华能长兴电厂、华能桐乡燃机、华能长兴光伏、石塘水电站等5家全资和控股企业。

截至2015年底,华能浙江分公司总资产达到188亿元,装机总容量587.42万千瓦,包含煤电、气电、水电、光伏等综合性能源公司。在职职工人数1398人。2015年发电量249亿千瓦时,实现年工业总产值96亿元。

华能玉环电厂曾荣获《亚洲电力》杂志“2006年度最佳创新工程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华能长兴电厂是目前国内同类机组最高参数的超超临界、超低排放燃煤机组,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采用全球最前沿的正渗透浓盐水处理技术,荣获“全球年度最佳工业水项目大奖”。

(五)国电浙江分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在浙江主要有国电电力、龙源集团两家二级公司从事电源项目开发和运营。国电电力下辖北仑一发、三发公司和国电电力浙江分公司及宁波风电、瓯江水电、舟山海上风电、湖州南浔热电、温州东屿电厂等单位,龙源集团下辖浙江龙源风电公司、温岭潮汐电站等单位。

截至2015年底,中国国电在浙江的资产规模174.1亿元,拥有电源装机364.69万千瓦,其中火电320万千瓦,水电4.8万千瓦,风电39.5万千瓦,潮汐发电0.39万千瓦。

国电浙江分公司所属的北仑发电厂近年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减排先进集体,全国电力行业质量奖、全国优质工程金质奖(三期工程)、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所属的宁波茶山风电场曾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六)大唐浙江分公司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是大唐国际二级管理机构。现阶段大唐国际在浙江境内包括三个已投产发电企业,即: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浙江大唐国际绍兴江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45.2万千瓦燃气热电机组)、浙江大唐国际江山新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12万千瓦燃气热电机组)。另有浙江大唐乌沙山二期项目、浙江大唐国际新能源开发、浙江大唐国际江山发电项目、浙江大唐国际海宁燃气热电项目、浙江大唐国际象山海水淡化项目、浙江大唐国际泰顺抽水蓄能项目等六个前期筹备单位。

(七)华电浙江分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浙江分公司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浙江的分支机构。负责管理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浙江华电乌溪江水力发电厂、杭州华电下沙热电有限公司、杭州华电江东热电有限公司、浙江华电龙游热电有限公司、舟山华电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杭州闸口艮山门电厂留守管理处7个全资和控股企业;参与管理浙江钱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个参股企业。

截至2015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115亿元,拥有可控装机容量456.2万千瓦,具有气电、水电、火电等多种能源结构,是浙江省电力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华电浙江分公司先后荣获集团公司“先进企业”“文明单位标兵”“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等及地方政府多项荣誉。

(八)中核集团在浙企业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浙江主要有秦山核电有限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秦山核电是中国大陆核电的发源地,总装机容量为657.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是目前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截至2015年底,秦山核电已累计安全发电3825.1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2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99亿吨,二氧化硫266万吨。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秦山核电成功实现了“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走出一条核电国产化的道路”“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我国核电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众多荣誉。

浙江省电力行业协会

执笔:桑全鸿 任乐鸣 陶家铜 姜 巍

   戴 攀 杨升峰 张 农 丁晓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