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皮革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浙江省皮革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皮革行业生产总值的14%;2015年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轻革产量占全国的23%、排名第1位,皮鞋产量占全国的21%排名第2位,皮革服装产量占全国的37%、排名第1位,毛皮服装产量占全国的4%,排名第9位。

一、浙江省皮革产业发展现状

(一)2014年、2015年行业概况及基本数据

浙江省皮革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的不断发展,全行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已形成以制革、毛皮、革皮服装、制鞋、皮件、箱包为主体,皮革化工、皮革机械、鞋用五金为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同时,随着各地专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大专院校皮革及相关专业的建立,逐步形成了从生产、经营、科研到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据浙江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710家,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36.66万人,同比减少5.81%;完成工业总产值1524.7亿元,同比增长2.42%;完成销售产值1464.22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利税120.15亿元,同比略降1.28%;其中利润65.67亿元,同比下降2.69%。全行业亏损企业167家,同比增长15.19%,亏损企业亏损额4.85亿元,同比增长47.01%。

(二)主要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三

2014年主要产品产量:轻革13635.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革皮服装3142万件,同比增长12.42%;其中天然毛皮服装132万件,同比下降6.72%;鞋类12.27亿双,同比增长5.07%,其中皮革鞋靴10.51亿双,同比增长1.12%。

2015年主要产品产量:轻革13893.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5%;革皮服装2960万件,同比下降7.14%;衣箱,提箱4587万个,同比下降5.6%;手提包(袋)、背包5556万个,同比增长10.17%;天然毛皮服装127万件,同比略降0.05%;各类鞋(靴)115734双,同比下降4.56%。

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皮革行业生产总值的10.42%,名列第3;201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轻革产量占全国的23%、排名第1位,皮鞋产量占全国的23.36%排名第2位,皮革服装产量占全国的34.73%、排名第1位,毛皮服装产量占全国的24.13%,排名第2位。我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收入约占全国皮革行业销售收入的12%。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皮革行业生产总值的14%;2015年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轻革产量占全国的23%、排名第1位,皮鞋产量占全国的21%排名第2位,皮革服装产量占全国的37%、排名第1位,毛皮服装产量占全国的4%,排名第9位。

二、浙江省皮革产业运行特点、产业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运行特点

1.2014年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基本持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营销模式创新、电子商务稳步发展。主要问题:企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回落企业投融资意愿总体不足;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企业有所增加;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和成本双重挤压制约企业发展;除了传统的资金、用工、土地、运输、用工成本上升外,当前企业在结构调整升级如环保、技改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企业召工难,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2.201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效益同比略有下降;企业亏损面有所增加,亏损额上升;财务费用持续下降;企业购置技术成果支出大增,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下降明显;企业应收帐款与库存略增长;企业用工总人数减少,但用工成本总额未明显下降。主要问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缓慢;企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回落,企业投融资意愿总体不足;市场需求不足,业务收入下降,库存增加,制约企业发展。

(二)产业优势

1.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明显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皮革产业基地得到了全面平衡的发展,配套服务逐步完善,专业分工精细,竞争优势逐渐显示。已形成了温州“中国鞋都”、海宁“中国皮革之都”、桐乡崇福“中国皮草名城”、平湖“中国旅行箱包之都”“节能减排、产业升级鞋业基地——中国鞋业名城温岭”“中国箱包名城·瑞安”“中国箱包产业基地·东阳”、中国女鞋名镇·石门和“中国水貂皮服装产业基地·余姚”等九大皮革特色区域,是全国皮革特色区域最多、产业链最为完整的省份。各特色区域在品牌培育、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和专业市场等方面有了跨越式发展,其中海宁中国皮革城被商务部列为“内外贸结合市场”和“市场贸易采购”出口方式试点单位等。

2.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行业企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2011年—2015年期间,康奈集团、通天星、中辉皮草、巨龙箱包等15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红蜻蜓鞋业的“优化传统皮革性能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205个科技专项、省级新产品、省级工业新产品、火炬计划项目等通过鉴定或验收;康奈集团、奇达皮革、金鑫皮革、森德皮革、意尔康股份等企业7个新产品(新技术)荣获“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蒙努皮革(慕容集团)、康奈集团、意尔康股份、丽水优耐克等企业4个项目获“浙江省技术创新专项及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攻关专项”。科技整体水平加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3.以整治提升倒逼转型取得实效

“十二五”期间,随着浙江省对制革行业的整治和提升政策、新《环保法》的实施以及我省“五水共治”等政策的推进等,低碳环保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新常态”。目前我省制革行业已基本淘汰了小型制革企业和落后产能,平阳水头也已完成为期十年的治污之路,将原有的1200多家制革及相关企业最终整合重组为创汇、五杰等8家企业,全省现已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有17家。据浙江省环保厅统计数据显示:经过整治和提升,目前全省制革行业只留下71家运行规范的制革企业,关闭率为50%,在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行业总产值却大幅增长,制革行业增长66%,减排不减产,在整治过程中,不仅企业周边及工业集中区的水、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众投诉大幅度下降,治污减排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明显。

4.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在2012年、2015年中国皮革协会两次推出的中国皮革行业箱包/童鞋/皮衣/皮鞋、裘皮服装等排头品牌评选中,我省入围企业占全国半数以上;更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促使企业品牌全面提升,目前行业内已经上市的有卡森、海宁皮革城、奥康、兄弟、禾欣、红蜻蜓等。

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海宁、东阳等地出台了皮革服装、箱包等联盟标准,另外2015年10月由平湖市箱包行业协会、新秀集团、爱美德箱包、银座箱包等起草的“浙江制造”标准《旅行箱包》开始实施,该标准高于国内目前所有的同类标准,某些规定甚至超越了国际要求。此标准的出台为箱包行业树立了新标杆,将会推动行业整体水平提高、升级转型,有利于国内箱包与国际接轨,助推“浙江制造”的箱包成为中国箱包的明信片、打入国际市场的先锋队。

5.皮革配套产业全面发展

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鞋用材料等配套行业有力地促进了主体行业的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皮革机械的品种和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节能环保设备领先全国行业先进水平,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开始参与国际竞争。鞋材设计虚拟化、生产研发自动化逐渐成为趋势,此外,皮革化工、合成材料、五金配件等也得到快速发展,为主体行业整体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11年3月兄弟科技在深交所上市,是我省皮革配套产业全面发展的标志。

(三)浙江省皮革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创新相对薄弱

全行业区域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技术创新不够,较多依赖技术模仿和装备更新的。区域合作创新机制不健全,主要是单个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技术合作,缺少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和知识交流,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带动效应不明显。各地现有的科技服务平台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有效的运作功能。另外,各发展产业集群的公共改革支持体系不够完备;服务体系不健全,发展相对滞后等。

2.缺少自主品牌,尤其是高端品牌

从国内品牌建设来看,浙江皮革已经得到国内同行业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所获得的诸多荣誉,不管在数量还在在品牌影响力上都首屈一指。但从行业整体来看,特别从国际分工来看,浙江皮革产业仍然缺乏国际中高端品牌引领,多以贴牌、代工生产为主,处于国际垂直分工低端,研发设计、营销能力较弱,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形成“浙江皮革制造”真正的自己品牌,更没有形成真正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

3.人才制约日趋明显

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是产业升级的内在需要,智力资源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浙江皮革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已经取得较大成效。比如,“十二五”期间,嘉兴学院已设立有皮革专业等。但智力支撑迫切需要加强,从行业目前来看,迫切需要重点引进、或培育一大批设计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品牌营销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此外,与港、深、广相比,由于全省各区位因素和企业条件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人才“招不到、用不好、育不成、留不住”等问题,为此,智力支撑的不足,将从根本上束缚产业升级的步伐。

4.外贸环境不稳定

我国皮革产品频繁受到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目前,墨西哥、阿根廷等众多国家和地区仍对我国鞋和鞋材进口采取不同的贸易救济措施,直接影响了产品出口。此外,美国主导的TPP给我国制造带来了巨大挑战,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通报频发等。特别是自乌克兰危机以及卢布贬值等影响,我国皮革产品出品俄罗斯受到极大影响,客户违约情况较多,出口企业贸易风险大增,前景不明。

5.专业市场存在同质化现象

我省皮革毛皮专业市场存在同质化发展现象,特别是毗邻的市场消费半径基本相同,客户定位相似,未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经营等。

6.相关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制约

由于我国进口关税过高等原因,行业走私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打击,比如2013年的汕关海关的1301案件、2014年的黄埔海关代号为“铁拳”的打击皮革走私专项行动等,涉及我省众多毛皮、制革企业,直接影响我省皮革行业的发展。

三、浙江省皮革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趋势及发展对策、建议

(一)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0年,使浙江皮革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显著,产品档次高、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集群。将打造浙江9大特色产业基地和温州、海宁两大时尚产业基地,成为三大全国“中心”和现代皮革产业集群示范区,三大全国“中心”即为“中国皮革设计制造中心”“中国皮革(裘皮)展示交易中心”和“中国革(裘)皮服装、皮具制品时尚发布中心”等。

2.具体目标。

——生产、效益平稳增长,优化出口结构(规模和结构目标)。支持企业通过稳定出口和扩大内需,继续稳步提高皮革行业产销量,保持工业总产值逐年增长;力争到2020年全行业规模以上达到2000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保6%争7%;鼓励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品,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产品,进一步扩大新兴市场出口份额,优化出口目的地结构,分散贸易风险,稳定出口总额。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目标)。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高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大幅提高发明专利数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政府政策扶持、行业协会促进的创新体系,到“十三五”末期,全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工程中心≥5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50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工程中心≥80个,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20亿元,新产品产值≥620亿元。

——加强质量管理,品牌效益显著提高(品牌建设目标)。加强质量监督,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制定国家、国际标准,争取获是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定权利,培育一批全国知名品牌,争创1—2个世界知名品牌。

——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两化融合目标)。充分发挥智能制造、互联网+对行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提高行业两化融合、机器换人等水平,推动生产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转变,大幅提高自动化和智能装备的国产化率,推动行业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争取通过5年努力到2020年,全省规上企业产品研发设计应用率达90%,生产控制系统应用率达80%,信息技术应用率(比如条形码等)达100%,电子商务应用率达80%,企业管理集成系统使用率达80%,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0家。制革企业排放监控达100%,生产控制系统应用率80%。

——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绿色发展目标)。制革及毛皮行业加强节水减排力度,提高废水及中水循环利用率,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含铬边角料的资源再利用;皮革制品产业生产车间质量及废气排放符合环保标准要求。

——现有特色区域的管理水平提升。进一步加强全省现有九大特色区域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完善产业集群服务体系,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信息、技术和市场服务,提高区域经济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行业人才梯队基本完善。建立和完善行业人才梯队培育机制,积极培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中高级技工人才,特别是科研、设计、贸易规则、电商及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发展途径

1.以大带小,促进浙江皮革集群式发展

在未来五年内全省各特色区域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形成暨相互竞争又合作共嬴的网络组织关系。一方面,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公共平台和良好的市场氛围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提供有效的“庇护”,是中小企业支撑和学习榜样,是产业升级的核心主导力量;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为龙头企业承接外包生产和外包服务,通过专业化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辅助力量。龙头企业引领、中小微企业辅助,以生产外包、服务外包,产业联盟主公共平台为纽带,形成强大的创新延伸网络,研发设计网络、生产加工网络、销售服务网络和物流集群网络,抱团发展、集聚协同,推动各区域,全行业产业升级稳步推进。

2.品牌建设,引领浙江皮革向高端化发展

要实现浙江皮革产业转型,不能一味地走贴牌加工途径,不能仅仅靠产业的国际输出,更需要区域品牌国际输出,集中力量,打造“浙江制造”的区域国际品牌。具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品牌战略,主动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收入国际品牌,敢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融入全球产业网络。一方面,我们要集中资源,鼓励知名企业去国际上创品牌,进而提升浙江皮革产品的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引进国际上一线二线品牌来浙江“安家落户”,通过这些品牌皮革的成功运作经验带动全行业的整体研发、设计和品牌推动能力,实现我省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精品化发展。

3.依托产业优势,巩固提升皮革产业链

浙江皮革产业的发展,来自于制革(毛皮)、制鞋、革(裘)皮服装、箱包这几大类优势产业的坚持,未来的发展仍然需要对这些产业的执着与突破。通过优势产业的纵向一体化发展,巩固和提升浙江皮革产业集群在国内外的优势。在具体发展上,既保持现有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同时在技术、管理、销售和服务方面做精做深,努力创新,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沿着“微笑曲线”巩固提升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带动产业全面提升。

4.加快两化融合,助力皮革产业升级

加快信息化与皮革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皮革产业链各环节中的应用,围绕完善各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扩大品牌效应,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过程控制、装备信息化改造,能耗和排放监控、生产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销售流通服务和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和深度应用,通过信息化推进皮革全产业链的整体科技水平,全面助力皮革产业升级。

(三)重点发展领域

1.制革(含毛皮、裘皮革)领域

开发时尚鞋面革、服装革(裘皮革)及毛革两用产品,高档汽车坐垫革、家俱装饰革等;提高鞋里革的产品质量;

加快保毛脱毛、无氨脱灰等清洁生产技术和富铬污泥的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加强制革含铬污泥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变化的研究,以利于含铬污泥的综合处理;

进一步用改性植物栲胶鞣剂或者其他金属(无铬)复合鞣剂及其配套助剂替代传统的铬鞣剂,减少铬污染;

继续加强制革(含毛皮、裘皮革)废水氨处理、循环高效节水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2.皮革(裘皮)服装领域

根据《浙江省时尚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精神,紧跟国际时尚流行,依托我省皮革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时尚皮革(裘皮)服装,强化款式和创意设计、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功能在皮革(裘皮)服装中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深化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3.箱包及皮革制品领域

进一步研究箱包及皮革制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大力推动皮件、箱包产业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导入制品的设计和制造,提高产品性能和附加值,推动皮革制品及箱包从刚性大规模生产向柔性定制生产转变。

4.制鞋领域

大力推广水性胶粘剂在制鞋全行业上的应用;注重鞋类舒适性技术、鞋楦设计,根据人体脚型、运动机理、美学原理,并结合鞋材的性质和制造工艺等,开发舒适、功能专用的皮鞋、休闲鞋及功能鞋等。

5.皮革化工、皮革机械领域

发展清洁化、高结合能力、高吸收效果的脱毛剂、加脂剂、染色材料和具有防水、防油、防污、耐晒、耐洗、耐光、可生物降解的涂饰材料、皮化助剂;无铬鞣剂及其系列配套助剂、高吸收清洁铬鞣助剂、新型鞣剂及性能突出的复鞣剂的研制和推广;色谱齐全的安全染料以及可提高染料吸收率和增加染色牢度的染色助剂的研制。

制鞋机械可重点研发全自动无缝一体鞋面机、智能数控鞋底与鞋面喷胶机等自动化、数控化装备等。

制革机械重点向高精度、宽幅度、多功能、光机电一体化联合组及节能、节水、高效、低污染方向发展;制革污泥污染处理与处置关键技术与设备。高档合成革生产技术及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

(四)战略措施

1.进一步加强特色区域的培育和建设,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

——现有9大皮革行业产业集群提质增效,提升规划水平,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功能性建设步伐;培育产业集群中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等的引领作用。

——进一步明确各产业集群的发展定位,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智能型制造提升,成为先进制造基地;由贴牌加工为主向自主品牌运作为主转变,包括自创品牌、并购国际品牌、与国际品牌合作、企业上市等多种形式,推动生产基地品牌集群化。

——规范各皮革特色区域的发展,促进各皮革产业集群之间形成一定的差异性,由分散集群升级为协作集群,增加产业集群之间良性互动,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2.坚持名牌战略,加快自主品牌培育

——支持和帮助企业创建地方和省级品牌,推动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争创全国、省、市质量奖。

——推进企业品牌建设,加强区域品牌培育,不断培育自主品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应对综合成本上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感。

——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鼓励企业通过加强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运用现代营销方式等方式实施品牌战略。

——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国际参展、广告宣传、质量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企业实力。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各种方式,促使企业品牌效应全面提升。

3.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高行业生产制造水平

——加大先进适用的自动化及智能设备引入力度,提高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水平,实现生产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替代,车间配送、包装设施智能化,以自动化、智能化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产业对劳动力依赖,减轻劳动力成变动对生产成本的冲击。

——理顺企业内部两化融合流程,提升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响应速度,推进生产组织形式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建设满足少量多样快速实时响应的订单管理系统等,实现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4.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皮革制造业

——进一步提升行业环保水平,通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提高废水、污水末端治理水平,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减少污泥的产生量;进一步广泛推广使用水性胶,加强有机挥发物末端治理,发展行业循环经济等。

——引导行业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绿色制造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5.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机遇,打造完善的市场体系

——鼓励企业融入“互联网+”,积极开拓各种形式的线上批发及零售业务,推动实体店转型,积极开拓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形成线上线下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进一步优化出口目的地结构,扩大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继续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国际市场,积极开拓中东、俄罗斯、非洲、北欧、东南亚、西亚等新兴市场,降低产品出口的贸易风险。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自主境外营销网络和开展境外连锁经营、探索开展电商的全球市场布点等。

——继续支持专业市场发展,发挥专业市场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引领作用。

6.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加强对皮革技术、设计、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行业设计大赛、技能大赛、培训机构深造以及技能培训等,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行业人才队伍。

——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通过人文关怀、职业发展规划等,应对员工流失,稳定行业职工队伍。

——鼓励专业院校进一步完善专业培训机制,提高专业院校服务行业的能力。

7.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做好行业服务工作

——全省各级协会要团结合作,共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落实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倡导企业格守法律,阳光贸易、诚信经营。

——充分掌握行业情况,前瞻性引导行业发展,维护行业共同利益,为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配合各级政府完善行业预警机制,维护产业安全,做好行业预警工作,确保产业安全。

(五)政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成品皮革、鞋类、皮革及毛皮服装、箱包出口退税率,增强企业信心,维持甚至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行业转型升级留出更多缓冲时间。

2.继续下调生毛皮、生皮和半皮品革的进口关税,从根本上解决皮革和毛皮进口关税过高的问题,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消除关税滋生的走私情况。

3.环保标准及政策制定应科学合理,不盲目追求高标准而限制行业的健康发展,不造成质量过剩,同时也要加强监管。

4.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降低各地技术改造及机器换人的补助门槛;加大对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的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进行两化融合等方面技术改造的企业的政策支持。

5.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突出分类指导、重点培育、有序发展的原则。

6.出台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

7.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行业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根据我省皮革行业出口比例占经济总量50%以上,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常态化的特点,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总结经验,规范协会(商会)的分工、合作,建立快速、通畅、有效的预警机制。

8.加强对制革行业的正面宣传,积极同有关政府部门沟通,为行业发展争取客观的政策环境。

四、龙头骨干企业简介

(一)浙江卡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创立于1995年,现为拥有20多家控股、参股子公司的大型综合类跨国企业集团,海内外员工过万人。产业主要涉及皮革及家具制造业、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及旅游度假服务。卡森集团在皮革及家具制造业中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的地位,下有多个皮革加工厂、沙发厂、家具厂、拥有一条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家具生产的纵向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销售收入多年来稳居全国制革企业首位。卡森拥有皮革行业内首个省级技术中心和省高新技术企业,开发研制的皮革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荣誉。“卡森”品牌于2011年荣膺中国驰名商标。

(二)康奈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创办于1980年,主营“康奈”牌中高档男女皮鞋,兼营皮具、内衣、服饰等。总部位于温州中国鞋都产业园,占地140亩,现在员工4000人。集团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十大真皮领先鞋王”“全国质量奖”“亚洲品牌500牌”“最具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50强”等400多项殊荣。康奈专注于正装皮鞋、休闲皮鞋,尤其是高档固特异工艺皮鞋的设计和生产,在国内拥有2600家专卖店(柜),在欧美等10多个国家(地区)开出230多家皮鞋专卖店(柜)。

(三)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衢州市,前身是衢州制革厂,建于1965年,产品有猪皮服装革、箱包革、手套革等100多个品种,生产能力最高达500万张,系省政府列入重点培育的“小型巨人”企业、全国皮革行业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注册资金1.265亿元,员工总数2000余人,占地35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中、高档牛皮家具装饰革,年均销售收入超10亿元。公司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皮革研究所,科研开发实力雄厚,技术创新成果优异。

(四)巨一集团有限公司

巨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巨一皮鞋厂,由李爱莲创建于1988年,1995年组建为集团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近5000余名,集制鞋、房地产、对外贸易、风险投资、娱乐、网络科技于一体的无区域企业集团。公司先后获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出口免验企业、海关AA类管理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浙江省质量奖、温州市百强企业、“纳税百强”单位、鹿城区十大功勋企业等称号。“巨一”牌皮鞋先后被评为中国真皮鞋王、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等荣誉。

(五)兄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浙江兄弟化工有限公司)始建于1991年,公司位于浙江省海宁市周王庙镇联民村蔡家石桥3号,注册资金800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公司现有员工41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5名。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皮革化学品,精细化工品,维生素K3、维生素B1和维生素B3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等业务。其中,皮革化学品主要包括铬鞣剂和皮革助剂等系列产品,广泛用于皮革、毛皮的鞣制和加工;精细化工品主要包括氨基丙酸、乙酰丁内酯、磺酸、磺化油、精蜡等系列产品,在医药、饲料、食品和纺织等众多领域中广泛使用;维生素产品包括维生素K3、维生素B1和维生素B3系列产品,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2011年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

执笔:李伟娟 官敏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