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船舶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浙江省船舶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浙江省船舶产业发展现状2015年,浙江省船舶工业经济在困境中克难前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舟山,2015年船舶工业在当前全球船市低迷的不利环境下,保持平稳增长,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一、浙江省船舶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浙江省船舶工业经济在困境中克难前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

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船舶市场低迷的影响,承接新船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下降,新船价格低位震荡,经济效益提升乏力,全行业仍处于亏损状态,船舶工业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虽然省内船舶企业面临“订单难”“交船难”“融资难”“融资贵”等种种困难,在坚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不懈努力下,仍然取得了稳增长可喜成果,且大型龙头企业和一些小型企业经营形势都亮点频闪,船舶修理逆势上扬,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我省船舶行业在国家《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国家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2015)》等政策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船舶工业呈现基本稳定、持续发展态势。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承前继后的关键时期。2015年,浙江省列入“全国船舶工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规模以上船舶企业计131家,其中造船企业110家(含分段制造及修造船企业),修船企业9家,船舶配套企业8家,游艇制造企业4家,从业人员4.07万余人。2015年,我省船舶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64.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17.7亿元,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均基本持平;利润总额亏损10.1亿元,但较上一年同期亏损额减少约3.8亿元。全年我省船舶企业累计完工553.4万载重吨,新接订单590.2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1854.4万载重吨。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手持订单占全国的份额分别达到13.3%、18.9%和15.1%。

目前我省已形成以舟山为主,宁波、台州、温州和杭嘉湖等地区为辅的船舶工业发展格局。

舟山,2015年船舶工业在当前全球船市低迷的不利环境下,保持平稳增长,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总产值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造船完工量422万载重吨、新接订单397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601万载重吨,占全省份额分别达到76.2%、67.3%和86.3%,船舶三大指标占到全国份额均在10%以上。全年全市年修理各类船舶合计3831艘,其中外轮1947艘,分别增加15.8%和49.2%,修船总量创历史最高纪录,修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明显提高。

舟山船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布局进一步集中优化,已逐步完成原有“五大船舶修造集聚区、四大船舶配套园区”向“舟山本岛北部、六横、岱山三大核心集聚区”的调整;已形成长宏国际、金海重工、舟山中远、欧华、扬帆等8家龙头企业和14家特色优势企业的企业新格局,此8家龙头企业的造船完工量已占全市的95%左右,占全省完工量的80%左右,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结构继续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升级,2015年已有5家企业跻身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共完成海工制造产值30.3亿元,占全省海工总产值比重超过60%,年内签约了一批万箱级集装箱船、7800PCTC、30万吨级矿砂船、1.97万吨海工重吊船等,高技术船舶占比进一步提高,同时,当地还大力发展修船、拆船及钢结构建造等产业,其中长宏国际形成了以船舶建造、修理、拆解及钢结构建造于一体的多元化全产业链产业结构,对我省船舶行业多元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宁波,积极发展中小型特种船舶、高附加值船舶制造产业。浙江新乐,在双相不锈钢及LNG船舶细分市场已成为颇有影响的品牌。象山博大船业,抓住“一带一路”商机,获得了印尼船东建造性能优良的节能环保集装箱船的订单,成功开拓出新的市场;同时,利用和发挥中策动力等企业在自主开发、制造大功率船用柴油机上的优势,船舶配套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成果显著;该地拥有高档、豪华游艇制造产业集群。

温台地区,在发展中小型船舶和以工程船、液货船、远洋渔船为主的特种船舶制造方面成果显著,也是省内制造甲板机械、舱室机械、船舶电器电控设备和舾装件与材料的重要地区。其中台州方圆造船,开发制造了特种工程船、客滚船、执法船和挖泥船等四大系列船舶,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中小型特种船舶制造专业船厂;浙江天时造船承接中国首艘万米级深渊科考母船“张謇号”的建造,在建造技术能力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成为了台州地区建造高技术特种船舶的中坚力量。

杭嘉湖地区是我省内河运输船舶及高速客船、工作艇等为特色的特种船舶制造地区,也是省内主要的游艇制造地区,拥有世界最大、最具竞争力的赛艇制造企业。同时,杭州地区聚集了省内万吨级船舶动力推进系统主要设备(大功率中速柴油机、齿轮箱、柴油发电机组等)的制造企业,其中民用船舶齿轮箱制造能力居全国首位。

创新研发方面我省甲级船舶设计单位--杭州现代船舶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承担了交通部及省交通厅多个科技项目,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研发出一批新能源船型(LNG、双电、混合动力)及高性能船型(敞口集装箱船、沥青船、油船),获市场青睐,后续订单充足。

二、浙江省船舶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一)整体发展基本平稳,骨干企业运转良好

综观2015年,我省船舶企业克服了众多困难和不利因素,保持行业整体发展平稳的态势。三大造船指标同比去年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新接订单降幅小于全国,当然仍然需要高度重视手持订单持续下滑对未来船企的负面影响。

表1 2013-2015年浙江省造船三大指标占全国的份额

受全省完工量同比下降的牵连,2015年出口船舶完工量也同比下降1.4%,但我省船舶企业也将产品领域拓展至高端船舶制造,诸如万箱级集装箱船、7800PCTC、30万吨级矿砂船、1.97万吨海工重吊船、3万立方LNG运输船等高端船舶产品正在逐步取代原有三大传统船舶产品,成为我省船舶企业的品牌新名片

另一方面,我省53家省重点监测企业为代表的骨干船舶企业,在新造船市场长期低迷的情况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做大做强细分市场,为我省船舶行业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海工企业遇难题,节能环保船型成新热点

2015年全省共完成海工产值55.1亿元,比上年下降33%。受海工平台市场行情疲软的影响,浙江造船作为全世界最大海工辅助船制造商,2015年完工交付船舶数量完成率只达到计划的一半,船东接船积极性不高,既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也给资金链造成不小压力。2016年企业依然对海工市场不乐观,计划转变目标市场,降低对海工辅助船产品的过度依赖。

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新型节能环保船型的研发设计和纯LNG、纯电力推进及混合动力为代表绿色节能推进方式受到普遍重视,改变着人们对船舶“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观念,2015年该领域的火热行情与传统船舶市场、海工市场的冷清惨淡已形了鲜明对比。我省部分骨干船企敏锐的抓住这个新热点,取得显著成果。例如,扬帆集团成功设计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了环保节能性能更好的7800PCTC汽车滚装运输船。同时,我省内河船舶制造行业已在大力推进LNG单/双燃料动力船舶的研发、建造。其中嘉兴制造的国内首艘内河LNG双燃料动力公务船试航成功;由中海油(杭州)交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杭州现代船舶设计、湖州港口船业有限公司三家合作的“200艘内河LNG单燃料动力36TEU集装箱船建造项目”计划在十三五期间由中海油(杭州)投资建造200艘内河LNG单燃料36TEU集装箱运输船,既填补了我省内河LNG单燃料船舶的空白,又对我省内河造船业转型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三)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制造,企业注重技术创新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化制造、“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省的骨干船舶制造企业也积极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制造,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并开始探索信息化智能化造船这一新兴模式。

浙江欧华、舟山长宏国际,已制订了机器换人和自动化生产车间的发展规划,并逐步向机联网、厂联网的方向发展。金海重工,则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修造船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建造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效果。扬帆集团,通过2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适合本集团实际情况的一套造船信息化系统,下一阶段将计划建立造船物流管理系统,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成本的目的。宁波新乐造船,作为我省民营企业的重要代表之一,企业通过多年市场和技术积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少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双相不锈钢、LNG运输船、海工辅助船等特种船舶建造企业。2014年10月起,为适应船市对企业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的新要求,企业已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科技厅“海上实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并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海洋装备实验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增强了创新能力,为提升产品质量奠定扎实基础。

(四)外轮修理业务增长明显,船配行业发展面临压力

船舶修理正在逐步成为我省船舶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船舶修理产值1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3%,营业收入完成45.1亿元,比上年增长37%,船舶修理艘数及完工吨数分别同比增长19.4%和26.4%,其中外轮修理量增幅明显,修理艘数和修理吨位数分别同比增长36.8%和38.4%。此外,船舶改装业务量近两年也有所增加,改装压载水系统、球鼻艏改造、特种船舶修理维护等较高技术要求的船舶修理业务,明显改善了我省船舶修理企业的经济状况。

我省船配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受船市低迷的影响,行业发展总体不景气,统计数据显示,省重点监测企业中8家船配企业,只有4家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显示增长,平均增幅3.1%。提升船配产

三、影响浙江省船舶产业竞争力的问题

(一)运营压力加重,成本负担持续增长

我省船舶制造企业的成本支出主要由人力成本、生产性成本、融资成本、税费成本及其他成本支出组成。由于船舶行业被列为产能过剩行业后,从银行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而融资成本、财务成本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经调查企业融资成本从2013年开始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幅度不断上升,地方商业银行向企业放贷的利率是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之上,再上浮10%—20%,这让企业原本紧张的资金力倍感压力。此外,人力成本和生产性成本近年来快速的上涨也让我省船舶企业压力陡増,这两项成本支出要占到企业年度总成本支出的75%—80%。劳动力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等客观因素更是加剧了企业成本支出被迫逐年上升的态势。同时,在国家连续出台减轻企业税负政策的大环境下,我省船舶企业尚未执行新的税费收取标准,相对较高的税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省船舶企业的经济成本。

(二)发展基础薄弱,企业亟待转型升级

近期,我省国家重点监测企业,省内为数不多的国营船舶制造企业,浙江省海运集团舟山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省内骨干企业浙江造船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等案例,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这也再一次让大家想起了之前出现类似状况的浙江金港船业、浙江正和、浙江中欧以及浙江庄吉等,这些民营企业受限于管理模式、创新能力等的相对粗放和薄弱及生产成本、融资成本的不断高涨,财务入不敷出情况的加剧,甚至因民间借高利贷导致最终企业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的发生,这些缺陷在行业发展低迷期后就被迅速放大,环环相扣从而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破产。

2015年,国际船舶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散货船需求量急速下跌,而超大型原油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等双高船型在整个市场需求结构中所占比重明显提升。虽然我省有几家骨干企业已进军高技术船舶领域,但船舶企业高技术船舶研发能力总体较为薄弱,产品研发尚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变化。

四、浙江省船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创新构架,提升创新能力

1.在舟山、台州为主的船舶工业集聚区域培育、建设省内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开发研究机构,推进杭州、宁波等地建立和完善船用低、中、高速柴油机和船舶辅机自主研发平台。推进船舶工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技术创新联盟,构筑行业创新技术共享服务新载体

2.继续推进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船舶企业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建设数字化水池、高技术船舶及重点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试验设施。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建设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用配套设备等研发中心,新增2—3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家。鼓励重点企业加快形成船型完整的设计能力。

3.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技术先进、成本经济、建造高效为目标,优化主流船型设计,降低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和污染物排放,提升船型综合技术经济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突破技术瓶颈。选择具有一定前瞻性、探索性、先导性的产品,开展前期预研和概念设计,抢占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

(二)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发挥区位优势和存量资产潜力,突出重点,特色发展,实现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延伸。着力建设舟山新区成为船舶工业产值超千亿元、造船完工量达千万载重吨的世界级重要的综合性船舶制造中心,优化以舟山为核心,宁波、台州、温州、杭嘉湖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船舶产业集群。

深入推进8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分领域突破关键船舶产品及关键技术。依托舟山船舶工业设计基地,加快培育一批集成创新能力强、成果产业化绩效明显的优秀设计公司。以舟山船舶装备高新区创建为契机,加快实施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工业设计与集成制造基地以及机联网为支撑、产学研密切合作、总装与配套深度结合的产业协同创新和制造体系,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船舶产业两化融合。

鼓励引导龙头向船舶产业链上的价值高端领域拓展,加速船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船舶贸易、船舶金融、物流和科技产业。推动设计、软件开发等专业化服务企业发展,加快物流、电子商务、市场和法律咨询、工程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展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鼓励大型造船集团有步骤地开展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培育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促进产融结合。加快骨干企业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建设。

严控新建项目,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和重点技术与产品,支持通过产业兼并重组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盲目扩大产能。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国家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根据《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2015)》政策指引,按照省里确定的目标,坚决淘汰或压缩行业过剩产能,引导已经停产、休业并且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无法突破市场需求瓶颈的企业通过转型转产退出船舶产业或从事中间产品制造,优化行业产品结构。支持重点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内部流程优化,整合一部分过剩产能。

(三)培育行业龙头,协调发展大中小企业

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支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要素,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重点扶持白名单和一级一类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争取2—3个企业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鼓励、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对外收购和控股研发设计机构,引进研发设计团队和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有效整合各类国际优质资源,加快国际化步伐。

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鼓励和引导特色优势造船企业实施“一企一品”的发展战略,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集中力量进入细分市场,积极发展特种船舶、内河船舶、游艇、公务艇和玻璃钢渔船等制造,逐步培育成为专门产品领域的行业“小巨人”,形成以大型骨干造船企业为主导,大中小造船企业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鼓励中小型造船企业面向骨干造船企业发展专业化船舶中间产品制造,融入骨干企业的生产体系。

(四)推进“互联网+”,提升现代造船模式

加大船舶工业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软件投入。引导企业依托信息技术提升工艺流程的改造,建立设计、建造、管理、供应链等信息化共享系统,并推广“整船采购、分段配送”的船板(材)配送模式。骨干企业普遍建立船舶建造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和分析系统,龙头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应达到80%以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应达到75%以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应达到70%以上。

积极推进“互联网+造船”行动。在强化两化融合建设和积极稳步发展“机器换人”的基础上,推进造船模式升级版形成和完善,利用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促进船舶制造更紧密地集成、协同,提升造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挥舟山船舶工业设计基地云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快形成造船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发展敏捷造船新模式。

利用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机,加快实施船舶行业的“互联网+”工程,有效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造船模式,大力推广“机器换人”和“全自动制造车间”,依托现有各类专业科研院所、技术创新平台、国家级省级科研实验室的学术人才优势,以研发带动创新,以创新带动转型,以转型带动产业升级,加快实现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变。尽快培养出一支掌握较强专业学术理论知识,拥有匹配其工作年限实操经验的造船技术人才团队,并将关键技术、关键点的知识产权争取完全自主化、国产化,真正将产业命脉握在自己手中。

同时,加强和完善贯穿“设计—研发—制造—配套—航运—售后”的全产业链体系环境建设,打造出拥有特色的自身品牌。其中重点提高船舶设计、配套工业水平,培育出一批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到位的骨干企业重点品牌。

(五)大力发展配套,促进协调发展

依托现有骨干配套企业与总装型造船企业,突破船舶大型设备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薄弱环节,提升技术集成和设备成套化水平;大力引进核心设备国外知名品牌;支持骨干船配企业加大对船用主机、船用发电设备、甲板机械、舱室设备、船舶电子等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组织力量开发船舶降噪材料、设备,压载水处理系统以及各类减污降耗、清洁能源动力系统相关的设备、装置;支持通过合资合作、许可证方式、联合设计等途径,引导行业外特色企业参与船舶配套产业发展。

推进船舶产业集聚区建设。舟山发挥国家船舶舾装产品及材料质检中心落户的优势,加快船舶配套产业向三大船舶工业集聚区块集中;杭州和宁波依托大功率船用柴油机骨干企业,加快推进大型铸锻件、增压器、曲轴、电控模块等关键零部件开发,推进配套基地建设。发挥杭州齿轮箱、轴系、特种推进装置和自动化设备等产品制造的优势,推进船舶动力装置技术集成和设备成套化供应;台州重点发展甲板机械、舱室设备、船舶涂料等优势配套产品;温州重点发展船舶小型高速机和推进系统、仪器仪表、船舶照明、泵阀类产品等,鼓励重点骨干配套企业加快掌握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单一设备供应向系统集成供货转变。

(六)推行绿色制造,高效环保安全

1.建立绿色船舶制造体系

加大船舶工业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船舶工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安全的绿色船舶制造体系。

2.提高绿色造修船水平

围绕船舶设计、建造重点环节,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技术研究,推广应用低能耗、低物耗、高效自动化装备以及环境友好型防污漆等材料,努力构建绿色环保、高效节约的先进制造体系,PSPC船舶的建造水平、设计建造船舶的EEDI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面改进修船厂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强喷砂除锈粉尘污染、涂装废气和废水治理以及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改进。强化修船职业健康理念,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修船生产安全制度与生产过程安全保障措施。

3.发展循环经济,树立绿色拆船标杆

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在部分条件合适的船舶工业集聚区发展绿色拆船业支持拆船企业不断提高绿色拆船技术和安全生产条件,鼓励省内拆船龙头企业创新有特色的绿色拆船方法和工艺,成为世界绿色拆船标杆企业。引导拆船企业扩大业务范围,开展物流配送、拆船物资以及其他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制造研发。

五、龙头骨干企业简介

2015年,浙江省船舶产业的主要骨干造船企业继续起到龙头作用,引领我省广大船舶企业走出困境,减小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大型现代化造船企业。企业目前正处于产品结构调整和发展思路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传统三大主流船型市场为主向特种船市场和海工市场进行转向,企业首制7000m3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开工建造是公司继32万吨原油轮、90米海工平台、万箱集装箱船等船型后,推出的又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型船舶,更是很好的发挥了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7.4亿元,完工船舶88.0万载重吨,新接船舶订单245.3万载重吨。

(二)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造船及船舶产品出口企业之一,是集造船和船配制造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总造船能力为200万载重吨以上。企业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生产流程和合理的工艺布局。公司采用国际一流的TRIBON软件进行船舶设计,按照现代集成CIMS系统组织生产,推行精度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在出口额及自主创新能力上,列全国造船行业前十强。2015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6亿元,完工船舶95.8万载重吨,新接订单66.2万载重吨。

(三)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公司是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2014年首批列入工信部国家船舶行业“白名单”和舟山市“船舶特色企业”。公司通过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能源管理等多体系认证。公司拥有高素质的船舶设计和生产管理团队,通过省级船舶设计单位甲级资质认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公司具有30万吨级和8万级吨干船坞,3万吨举力浮船坞,15万吨级水平船台,900吨龙门吊和500吨龙门吊。年造船252万载重吨,具备建造、修理国内外各类大中型船舶的条件和能力。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2.0亿元,完工船舶15.7万载重吨,新接船舶订单24.9万载重吨。

(四)浙江欧华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浙江省造船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按照现代造船模式进行规划设计,整体布局合理,造船设备设施齐全。公司拥有10万吨级船坞、3万吨级船坞,形成了年造船150万载重吨的生产力。公司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受到权威的英国劳氏认证公司的一致认可。公司曾先后获得中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综合竞争力50强等诸多殊荣。公司以欧之星船舶设计公司和现代造船技术研究院为依托,自主研发、制造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舶,公司研制的5300TEU集装箱船,是当时浙江省承接建造的最多箱位的集装箱船。以该系列船为基础承担的建造巴拿马极限型集装箱船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开发项目,被浙江省科技厅列入重大科技专项。

(五)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于2012年4月顺利通过美国船级社ISO9001:2008和OHSAS 18001:2007的认证。船厂拥有两座大型船坞,能承接不同大小、类型的船舶。企业配置有重型门座式起重机和龙门吊以便提供更广泛的制造服务。公司可以设计,制造,改装销售各类船舶及海洋工程产品包括不同类型的海洋工程钻井平台。对于新造船升级、改装、延长使用寿命,维修各类船舶包括:各类ULCC,VLCC,VLOC油轮、集装箱船、散货船等;海洋工程钻井船舶、挖泥船、铺管船;浮式生产和浮式生产储油轮、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

(六)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主要经营十万吨级以下各种船舶的制造。目前公司拥有8万吨级的船台,8万吨级的干船坞,8万吨级船舶舾装码头,3千吨级进出货码头,公司于2009年初先后投入了一艘3000吨的浮吊,700吨龙门吊2台。工厂年可生产5万—8万吨级各类船舶25艘左右。同时还将进一步研究开发节能环保型船舶,以及附加值极高的豪华游轮,汽车管滚装船等。公司力争成为中国国内乃至世界极具竞争力的造船企业之一。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9.1亿元,完工船舶102.5万载重吨,新接订单121.3万载重吨。

(七)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

公司是首批列入工信部国家船舶行业“白名单”企业。公司拥有10万、3万吨级船台;配有700吨、300吨龙门吊机;具备年制造10万吨级以下各类船舶8—10艘、加工分段11万吨的生产能力。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以“科技兴企”为宗旨,通过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开发特色船型,提高船舶的技术含量,以优质的特种船建造立足于船舶行业领域;被舟山市经信委评为船舶行业特色优势企业。公司通过了中国船级社整船建造质量管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国家农业部认可的建造各尺度钢质渔业船舶资质、浙江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认证,以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八)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8日,是一家处于快速转型发展的船舶及海工产品造修企业。2013年工业产值58亿,2014年目标完成60亿。从2006年初开始全面启动制造系统建设,加快发展制造产品,明确了制造产品定位。2013年,舟山中远船务承接并开始建造PSV、FPSO、160米下水驳、150米铺管驳、152K穿梭油轮等系列海工产品,全面进军海工领域,企业积极推行造船建模,造船KPS管理,推行以中间产品为导向、壳舾涂一体化、总组造船、托盘管理、单元组装等先进技术和现代造船模式,提速提效,树立制造品牌。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9.4亿元,完工船舶57.2万载重吨,新接订单43.3万载重吨。

(九)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

公司集船舶设计、研发、制造、维修、贸易,以及机械加工、海运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有200米长的舾装码头,3万吨级船台,5万吨级船台,建有现代化的数控加工车间和5万平方米的分段制作车间,总装平台约1.5万平方米,安装有二喷二涂的先进喷涂设备4个车间,约8000平方米。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SO18000、ISO50001等国际体系认证,取得中国船级社(CCS)、法国船级社(BV)、德国船级社(GL)、英国劳氏船级社(LR)等多国权威认证,先后成功开发建造了集装箱船、成品油船、化学品船和散货船等多品种、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远洋船舶50多艘。2015年,完工船舶18.8万载重吨。

(十)宁波新乐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船舶修造企业。集团下属5家子公司,业务涵盖造船、航运和现代服务业等。集团公司多次被评为高新区重点骨干企业、宁波市制造业百强企业,被评为宁波工业风云榜“成长明星”、宁波市“发展潜力明星”、宁波高新区“高新之星”。近年来,公司形成了3600吨级、7500吨级、16500吨级Ⅱ类化学品船系列和国内首制19900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系列产品。公司于2013年4月开工建造了国内第一艘双燃料机3万方LNG船。该船舶的成功建造开了国内小型LNG船的先河,在浙江中小型造船企业中独树一帜。目前,公司年船舶制造能力能达到20万载重吨。公司所建船舶技术含量高、设计先进,先后入级中国CCS,日本NK、法国BV等船级社,并在国内外用户中赢得了良好信誉。公司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中小型造船企业灵活、高效的优势,努力把新乐造船集团打造成国内中小型造船行业的优秀企业。

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

执笔:陈嘉海方新康

【注释】

[1]本文所列各项数据,除指明引用出处者外,均采自“工业和信息化部船舶工业统计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