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

年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

时间:2022-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市总部经济总体发展态势稳中向好。服务业总部经济潜力较为明显。与同类城市比较,青岛市制造业总部经济发展较好,而综合性总部和现代服务经济尚有差距,说明青岛市的总部经济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

一、2012年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

(一)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承接国际产业高端环节的转移,提升城市经济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环境,增强经济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这是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经济发展必然面临的历史选择。

在蓝色经济核心区和幸福宜居国际化城市建设战略推动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山东半岛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和较为优越的投资环境,青岛总部经济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全市大型以上总部企业350家,实现增加值840亿元,占GDP比重28%,同比增长8%;完成税收181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地方税收73.5亿元,同比增长32.8%。全市总部经济总体发展态势稳中向好。概括起来,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制造业规模效益较为突出,制造业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约540亿元,占总部企业完成量的64%;服务业总部企业实现地方税收35亿元,占总部企业纳税总量的47%。,已成产业调整转型的重要力量。服务业总部经济潜力较为明显。服务业总部经济聚集发展已涉足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房地产、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等全市九大重点服务产业。与同类城市比较,青岛市制造业总部经济发展较好,而综合性总部和现代服务经济尚有差距,说明青岛市的总部经济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

2.总部企业已成全市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支撑

350家总部企业仅占全市规模(限额)以上企业总数的5%,实现增加值840亿元,占GDP比重28%,同比增长8%;完成税收181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地方税收73.5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本地企业集团总部122家,实现地方税收41.65亿元。外来驻青总部企业151家,实现地方税收55.24亿元。2012年上半年,全市新引进富士电机、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等国内外大企业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总部项目35个。其中,跨国公司总部项目有17个,国内500强项目5个。总部项目总投资额169.94亿元,预计可实现税收7.94亿元。同时,中冶煤层气总部项目、蓝色总部基地、哈工大海洋装备研究院等27个在谈总部项目正抓紧推进。但与国外中心城市比较,青岛市缺少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公司。

3.集聚发展效应日益突出

全市总部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南、市北、崂山和黄岛等区域。其中,市南区129家,占总数的47.25%;市北区16家,占5.86%;崂山区21家,占7.69%;黄岛区23家,占8.42%;四方、李沧、城阳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平度、莱西市合计84家,占30.78%。全市7个总部商务区,总计划建设面积为3000万平方米。总部经济园区集聚效应增强。多极与梯度发展显现,城区正形成以高科技企业总部、企业研发中心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为特色的新型总部经济集聚区;郊区已涌现出以制造业总部及配套企业为特征的总部经济产业园区。市南金融商务区内聚集大型总部企业达101家,约占全区总部企业的78%,全年预计实现全口径税收36亿元。崂山区生物产业园落户总部企业13家,企业拥有和正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270余件,聚集科研人员1200余人。

2012年上半年,青岛市总部商务区项目开工及完成77个,其中,四方欢乐滨海城、城阳总部商务区、青岛中央商务区完成建设83万平方米,承载建设项目25个。全市总部经济集聚区由混合产业为主开始向特色产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展;从前期市场主导型逐步向政府引导型布局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加快向重点服务业聚集发展延伸。但从总部经济发展的规律看,还需要进一步相对集中和提高配套服务水平。

4.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开始向世界拓展

青岛市一批总部企业经过引资嫁接改造,其技术、设备、管理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已有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系列,有初步适应国际市场环境的销售和技术平台,形成了全市利用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础实力。截至2012年6月,新核准境外营销网络21个,投资2.5亿美元,同比增长90.7%;海尔集团投资1.8亿美元并购三洋洗衣机和冰箱研发制造项目,成为青岛市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人民币境外投资项目新批3个,投资额3.2亿元人民币,其中,青岛瑞泰房地产开发公司一次性投资人民币3亿元在香港设立璞瑞国际投资公司,成为新亮点。全市境外投资过千万美元大项目12个,同比增加7个,投资额6.7亿美元,占全市对外投资总额的95.7%。金王集团与美国里奇兰资源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达4亿美元的页岩油气核心技术合作项目,是青岛市一次性签约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青岛市总部企业主要投资领域为家电、轻工、纺织、食品、物流等,项目分布在中国香港、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越南、澳大利亚、德国、阿联酋、新加坡等65个国家与地区。由以设立贸易公司、办事处(机构)为主,逐步拓展到能源资源开发、农业资源合作开发,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研发中心,收购品牌等领域。已初步形成境外生产加工、境外资源开发、境外农业合作、境外研发、境外营销等多种形式互动发展的境外投资格局。但从人均GDP和人均GNP的水平看,目前还处于国际化和开放型经济的起步阶段。

5.关联性强,有力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按服务支出约占总部企业年营业收入的1/10测算,全市273家大型总部企业对所需各类服务业支出约为653亿元,涵盖利息支付、交际应酬、广告会展、会计审计以及信息技术等诸多知识型服务业,直接产生强大的服务业市场需求。同时,总部企业运营中的主要需求,则带动金融服务、会计法律、信息广告等高端服务业,以及咨询策划和调查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总部企业与中介组织发展是相互依赖关系,从青岛目前的水平看,中介组织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国际大公司和区域性总部的要求。

楼宇经济效应初显。截至2012年6月,全市共有1万平方米以上的运营商务楼宇193座,总建筑面积超过748万平方米,空置面积3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9996家,其中,总部企业207家,实现全口径税收96.6亿元。全市纳税1亿元商务楼宇23座。在建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89座,总建筑面积达到918万平方米。商务楼宇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二)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分析

从全国同类城市发展看,未来5年都把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而且都加大引进综合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的力度,因此,必须正确估计青岛的优势,查找存在的问题。青岛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2011~2012年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综合排名和能级评价,青岛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天津、成都、武汉之后位列第十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七位。在《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青岛列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第十位;在2010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500强企业十大总部所在城市”排名中青岛列第八位。与同类城市比较,青岛市的比较优势在于以下几方面。

1.区位优势明显

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北接环渤海经济圈,南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靠人口、资源丰富的华北、华中地区,是中国北方最具发展潜力的港口城市,与香港、上海构成中国黄金海岸的三大经济战略中心;毗邻日、韩,形成了以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黄流域经济带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陆向腹地;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西海岸的黄岛开发区工业园区吸引了众多国内与海外的投资商。开发区的滨海地带和相连的腹地,有着展开大工业的极为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引进国内外跨国公司总部,青岛海港是中国少有的深水大港,港口腹地广阔,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青岛港已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矿石码头;“十二五”期间青岛将建设现代化国际新机场和董家口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利和发展载体,有利于引进物流产业总部和保险、交易所、律师事务所等分支机构和中介组织。

2.工业基础良好,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青岛市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新型家电、食品饮料、车辆船舶、电气机械等领域,是全国工业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高起点引进与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保持了青岛企业的技术领先水平。从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全市拥有各类科技机构458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达到4000多位。已拥有独立自然科研机构50个。其中,海洋科技是青岛最大的科研优势,这为青岛市培育特色总部经济奠定了基础,依托海洋优势,借助蓝色经济,能较快引进、培育海水淡化、海洋生物等科技转化产业领域的总部企业。

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看,服务业比重由1978年的24.6%调整为2011年的47.8%,成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按照初步现代化的产业比例指标,农业产值占比低于10%,这一点青岛市已经实现,第三产业占比应超过60%,这一点青岛市尚存在差距。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青岛市流通部门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主体,其他服务业并存的第三产业体系。从经济结构看,最近3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这为总部经济培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配套服务条件相对完善,区域相对集中

近年来,青岛市市场中介组织快速发展,为总部企业提供了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从事了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作为政府职能转变后所剥离职能的有效承接者,在协调平衡市场主体利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青岛市品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岛市现有47家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1500余人,许多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较大、综合性强,除具备传统的审计业务资格外,还具备资产评估、税务代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业务资格。有82家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2000余人,除传统的民事、刑事等诉讼业务以外,各事务所纷纷开展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非诉讼业务,积极开展国际贸易与投资、反倾销等涉外法律业务。截至2012年9月,青岛市的行业协会已经发展到230个,专职人员2000余人。覆盖了商贸、餐旅、服务、交通、机械、纺织等传统行业,也扩展到金融、通信、软件、咨询等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产业,在为总部企业服务、市场开拓、行业调查统计、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区域相对集中。全市总部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南、市北、崂山和黄岛等区域。区内投入使用的写字楼汇聚了众多金融、物流、软件、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企业以及大量国内外著名企业各级总部和高端机构。

4.开放度高,创新活力强

从国际开放度看,对外开放是青岛的最大优势,是青岛发展的“根和魂”。最近几年,青岛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大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过去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是改革开放30年总量的60%。先后与世界21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或友好关系城市,成功承办“金砖国家”城市会议和环黄海中日韩十城市等重要国际会议,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推动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推动了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从国内区域发展看,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的深入,为推进胶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青潍日一体化发展和烟威的紧密合作为推进胶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基础,又适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升为新的国家战略这一最有利时机。青岛也是半岛地区高级人才流动的首选城市,半岛地区企业销售产品、收集信息的目的城市,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半岛中心城市。据调查,约有80%的企业有在青岛设立办事处的愿望。

5.气候条件和创业环境好,便于引进高级人才

从自然发展的环境看,青岛市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每年超过30℃平均只有9天,从创业发展的环境看,青岛市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政策体系,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扶持引导,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是国内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尤其重要的是,近年来,青岛市把人力资源的集聚作为主攻方向。注重塑造人才聚集环境、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效能评价体系,建设人才高地,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6.独特的城市历史,良好的社会氛围

工业经济时代,青岛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迅速,仅100多年的历史,青岛和青岛产品就蜚声海外。改革后,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国家计划单列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独特的城市发展史,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青岛处在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以儒家为主,道、佛教等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刻,同样有着丰厚的底蕴,更由于近现代青岛特殊的发展历史,形成了青岛特有的文化特色,最终产生出富有生命力的总部企业。从世界各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看,青岛市这种开放性的城市品质是吸引总部企业入驻的最好文化环境,尤其是有利于引进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