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青岛市金融服务功能状况分析

年青岛市金融服务功能状况分析

时间:2022-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2012年青岛市金融服务功能状况分析(一)青岛金融服务功能发展特点1.金融服务业规模迅速发展,发展潜力逐步释放2012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效果显现的背景下,储蓄存款增势趋缓,企业存款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贷款投放增长较缓,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

一、2012年青岛市金融服务功能状况分析

(一)青岛金融服务功能发展特点

1.金融服务业规模迅速发展,发展潜力逐步释放

2012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效果显现的背景下,储蓄存款增势趋缓,企业存款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贷款投放增长较缓,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青岛市金融运行良好,银行、保险、证券三业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2012年9月末,青岛市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9589.5亿元,比年初增加688.2亿元,同比多增24.8亿元,同比增长10.2%。在计划单列市中,青岛市贷款增速高于厦门(9.6%)、宁波(11.2%)、大连(11.9%),低于深圳(14.2%),列第二位。贷款方面,信贷投放表现出恢复性较快增长的势头,2012年9月末,青岛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426.9亿元,比年初增加929亿元,增幅为12.39%,同比多增78.9亿元,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0.6个和1.1个百分点。在计划单列市中,青岛市贷款增速高于宁波(12.7%)、深圳(13.8%)、大连(15%),低于厦门(17.4%),居第二位。

2.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形成了业态完整,功能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

2012年,青岛市在金融机构的引进、培育方面实现突破,日本兴亚保险、建信产险、长江证券等9家金融机构获批筹建,而韩国现代保险公司青岛分公司业务辐射全省,目前全市分行、分公司级以上金融机构达到了170家。

2011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组建青岛农商银行后,青岛市全面做好政策制定、清产核资、原有股金规范、新股东募集等工作,由青岛农商银行对青岛市8家合作社(联社)进行了整合,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理顺了管理体制,增强了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2012年6月,新组建的青岛农商银行顺利开业,注册资本50亿元,下设334家网点,拥有5000余名员工。

3.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步伐加快,竞争力明显增强

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实现新成效。2007年启动重组的青岛海协信托投资有限公司,2011年1月,经银监会批准,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9月,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受让其余股权,两家股东分别持股71.6%和28.4%,2012年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15亿元,拟于近期增资至15亿元。注册资本30亿元、注册在青岛市的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的开业,标志着国内首家券商另类投资公司的正式运营,更增加了青岛市法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实力。

4.地方准金融机构步入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实现了突破

2009年2月青岛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青岛即墨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来,机构从无到有,至2012年9月,青岛市共批准小额贷款公司29家,已开业25家。累计发放贷款8735笔,92.4亿元,贷款余额已达到25.4亿元。而融资性担保公司已经达到78家,其中法人机构77家,分支机构1家,县域保险机构达到21家,注册资本(营运资金)达到了95.8亿元,至2012年9月,担保责任余额179.7亿元,担保户数4230户,提升了日常经营管理水平。此外,青岛市的村镇银行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2年9月,青岛崂山交银村镇银行开业,注册资本1.5亿元,交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持股51%,成为青岛市唯一一家由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村镇银行。至此青岛市村镇银行数量已达6家,在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支持本地经济发展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金融业创新试点活动全力推进,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方面,2011年底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韩元现汇对公经常项下业务,实现了人民币对韩元汇率挂牌和直接兑换。目前,韩元挂牌交易试点参与银行增至5家,韩元现汇柜台交易量达4429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跨境业务规模保持领先。青岛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试点以来,人民币已经成为青岛市对外贸易和投资第二大结算货币,业务总额稳居山东省第一位,位居全国第二批试点省市的前列。截至2012年9月底,人民币跨境结算量达到425亿元,同比增长30%。

在创新金融服务方面,青岛市政府与国开金融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设立了总额高达100亿元的蓝色经济发展基金,将主要对蓝色经济产业区、高端产业企业及项目发展进行股权投资。

6.保险业着力搭建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管理平台,以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

保险业机构规模迅速壮大,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格局。截至2012年9月末,青岛市共有保险主体52家,其中,产险28家,寿险24家;中资42家,外资10家,青岛市保险业资产总额327.7亿元,在青岛、大连、宁波三市中,青岛保费规模列第三位。

保险业服务空间不断拓展,覆盖面不断扩展,社会保障功能得以增强。2012年前9个月,青岛产险公司累计实现57.1亿元,同比增长13.2%,但产险市场集中度继续小幅下降,在青岛、大连、宁波三市中,青岛产险保费规模列第二位,保费增速列第三位。在寿险市场方面,青岛寿险保费收入保持平稳增长,2012年前9个月青岛市实现保费收入88.6亿元,同比增长5.7%,但从发展格局来看,寿险市场集中度持续降低,呈现出分红险份额继续扩大,万能险、投联险下滑,投资性资金余额大幅增加,个人代理渠道快速增长,银邮代理渠道小幅下降,赔款与给付支出大幅增长,退保风险控制较好的总体特征。

7.直接融资取得了较快发展

2012年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青岛市积极应对,企业境内外上市取得新进展。新华锦注册地迁回青岛市,海上嘉年华、英诺包装实现香港交易所借壳上市,国恩科技、国林实业、乾运高科向证监会上报首发申请材料,恒顺电气、赛轮股份再融资申请已通过证监会审核。至此,青岛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9家,累计募集资金309亿元,拟上市企业达到260家,积累和储备了充足的上市后备资源。

在债务融资方面,青岛市抓住蓝色经济区“区域集优”债券融资试点契机,推动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融资。青岛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发行企业债券的申请,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1月下发了《关于青岛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市政项目建设债券》,核准青岛城投集团发行17亿元市政建设项目建设债券,所筹资金13.6亿元用于新疆路高架快速路工程项目的建设,3.4亿元用于补充公司运营资金。至此,青岛城投集团成为青岛市第一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发行市政债券的企业,而山东省内的首支中小企业私募债和青岛市首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即将发行。在向国家发改委积极争取下,青岛市2012年以来通过企业债券共计融资达到32亿元。

“新三板”、四板试点实现稳步推进。目前,青岛市已确定开展“新三板”试点的企业33家,其中10家企业通过券商内核推荐,后备企业资源储备达到110家,备案资格券商达到24家。在四板业务方面,中信万通证券公司正在参与齐鲁股权托管中心的推荐与挂牌业务,山东环宇太阳能有限公司在齐鲁股权托管中心挂牌的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从而拓展出全新的业务空间。

8.证券业持续增长,但已经显现过度竞争的态势

2012年以来,青岛市的证券业持续得到发展,截至2012年9月末,青岛辖区证券营业部数量达到62家。共有资金账户122.74万户,A股证券账户178.47万户,青岛辖区客户总资产995.43亿元,部均客户资产16.05亿元。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国泰君安南京路营业部、长江证券山东路营业部和中信万通证券标山路营业部。

截至2012年9月底,青岛地区证券营业部营业收入达到5.17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4.62亿元,同比下降31%。利润总额仅为1.13亿元,同比下降59%。2012年9月底,青岛地区证券营业部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7764.75亿元,同比下降11%,部均交易额125.24亿元。从青岛市证券业的竞争格局而言,在青岛辖区证券营业部数量已达到62家,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各家营业部纷纷采取降低佣金、拖延办理转销户等措施,竭尽全力争取客户群,导致市场的平均佣金率由2011年的1‰下降到2012年9月底的0.9‰,2012年9月底青岛辖区亏损营业部已达25家,占40%以上。

(二)金融服务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服务业的规模偏小,与青岛市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

近年来,青岛市的金融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宁波、深圳等计划单列市相比,目前的金融服务业增加值仅占青岛市GDP的3.6%左右,仍然偏低。贷款余额占GDP的比例也有待于提高。尤其是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建设,青岛市的“三纵四横”立体交通体系、“四环两跨”环湾路港、董家口港区、世园会园区、奥帆中心再融资、铁路客运北站以及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乎所有的青岛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都需要青岛市金融服务业的资金支持。而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证券市场累计融资额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也低于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金融业的总体规模与青岛市的经济发展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存在一定的差距。

2.金融业的法人金融机构及区域性管辖机构偏少,辐射力不够强

毋庸置疑,法人金融机构是一个城市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青岛市仅有青岛银行、青岛农商银行、中信万通证券公司和青岛海协信托等四家法人金融机构,而财务公司也仅有青啤财务公司、海尔集团财务公司和海信集团财务公司等三家,地方性总部金融机构也仅有中国银行山东分行等四家,而保险类企业至今尚无总部机构;法人金融机构偏少,不仅制约了资金积累对青岛经济的支持作用,而且难以推出由法人机构完成的金融创新,同时与其他地区信贷资金往来不畅,辐射力和吸引力明显不足。

3.市场创新仍显不足,金融服务功能的深度不够

在金融服务方面,一方面,企业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不够,对金融产品的需求面较窄,如何利用金融资源满足企业多层次的需求动力不足,办法不多;另一方面,金融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业务结构规模和水平与市场需求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银行业务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特别对满足日趋旺盛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的产品结构还不够合理,中间业务发展缓慢。如青岛的担保公司,经过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范整顿,目前的数量虽然已经达到78家,注册资本达到96亿元,但政策性担保公司却仅有青岛即墨政策担保有限公司一家。由于总体上规模依然偏小,融资性担保业务责任余额172.3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在保余额149.9亿元,占87%,“三农”在保余额6.7亿元,仅占3.9%,担保规模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更无法与银行实现业务对接,在业务拓展中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特征。

4.资本市场发育不足,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的建设迟迟未能破题

从目前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进展情况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已经构建雏形,无论是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新三板、四板乃至券商OTC市场(柜台交易市场)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青岛市在股权托管市场的建设方面却迟迟未能破题,而原先以青岛产权交易所为核心,整合青岛市股份制企业股权托管中心的资源成立青岛四板市场的工作进展缓慢,中信万通证券公司的OTC市场的建设工作也受制于多种因素尚未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