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现状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现状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以基础教育、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为重点,考察和分析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展情况。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现状_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近年来,北京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服务资源人均拥有量和保障水平在全国领先,一些指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同时,北京市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服务资源城乡一体化配置,集中力量实施了一批覆盖城乡的民生工程,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建立了职工和居民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整合了“一老一小”、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和政策扶持体系,实行了多项帮扶困难企业和职工稳定就业岗位的政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扩面提标,经费保障机制进步完善。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结构逐步改善。中心城区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向郊区(县)、新城地区转移。

当然,北京市公共服务也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供给和分布不均衡、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本研究以基础教育、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为重点,考察和分析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展情况。

1.基础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育发展区县间不平衡

从人均教育支出看,北京各区县不均衡也较明显。核心区最高,其次是生态涵养区,再次是拓展区,发展新区最低。从这种差距可以发现,区县间的不平衡既内含城乡间的不均等,又不完全是城乡间的不均等。从小学和中学的生师比看,各区县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反映出基础教育的不均衡状况。

(1)财政投入持续增加,教育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到2011年,北京各功能区、各区县教育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以及人均教育支出均呈增长趋势。2011年,北京市教育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占财政总支出的16.03%,人均教育支出为2576.43元。区县教育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最大的是延庆县,为988%,最小的是海淀区,为1.4%,前者是后者的7.1倍;区县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最大的是朝阳区,为21.88%,最小的是怀柔区,为12.14%,前者是后者的1.8倍;人均教育支出最多的是东城区,为3167.23元,最少的是海淀区,为721.8元,前者是后者的4.4倍。

表3-4 2009—2011年北京各区县教育财政支出情况

2009年以来,北京市教育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占财政支出比重以及人均教育支出逐步提高。2010年、2011年,教育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比上年增长0.18和0.01个百分点;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2010年比2009年增长08个百分点,2011年比2010年下降0.54个百分点;人均教育支出2010年比2009年增长211元,2011年比200年增长282元。

表3-5 2009—2011年北京各区县小学教育基本情况

注:自2011年起,教育部实行主体校统计原则,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均统计在本校最高层次学校内,故2011年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与2010年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不可比。

(2)小学生师比呈增大趋势,区县差距较大。北京市小学生师比2009年以来逐步增大,每千名学生拥有的学校数量逐步降低。主要原因是2009年以来小学数量、小学教师有所减少,而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2011年,全市共有1090所小学,小学生师比为14.9,每千名学生拥有小学1.6所。其中,小学数量最多的是朝阳区,为134所,最少的是怀柔区,为26所,前者是后者的5.2倍;小学生师比最高的是海淀区,为19.8,最小的是平谷区,为8.6,前者是后者的2.3倍;每千名学生拥有小学最多的是延庆县,为35所,最少的是海淀区,为0.83所,前者是后者的4.2倍。

北京市小学数量2009年以来逐年减少,从2009年的1160所减少到2010年的1104所、2011年的1090所,分别比上年减少56所和14所;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从2009年的647101人增加到2010年的653255人、2011年的680457人,分别比上年增加6154人和27202人;小学专任教师数量逐步减少,从2009年的49257人增加到2010年的49480人,又减少到2011年的45684人,2011年比2009年减少3573人。

(3)中学生师比呈减小趋势,区县差距较大。北京市中学生师比2009年以来逐步减小,每千名学生拥有的学校数量逐步增加在学校数量略有减少的情况下,学生数量逐年减少是生师比减小的重要原因。

2011年,全市共有632所中学,中学生师比为8.9,每千名学生拥有中学1.27所。其中,中学数量最多的是海淀区,为75所,最少的是门头沟区,为17所,前者是后者的4.4倍;中学生师比最大的是海淀区,为11.3,最小的是昌平区,为6.8,前者是后者的1.7倍;每千名学生拥有中学最多的是门头沟区,为2.24所,最少的是海淀区,为075所,前者是后者的3倍。

2009年以来北京市中学数量逐年减少,从2009年的647所减少到2010年的634所、2011年的632所,分别比上年减少13所和2所;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减少,从2009年的522351人减少到2010年的508327人、2011年的497341人,分别比上年减少14024人和10986人;中学专任教师数量增加,从2009年的50237人减少到2010年的49873人,又增加到201年的56039人,2010年比2009年减少364人,2011年比2010年增加6166人。

表3-6 2009—2011年北京各区县中学教育基本情况表

注:自2011年起,教育部实行主体校统计原则,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均统计在本校最高层次学校内,故2011年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与2010年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不可比。

2.社会保险覆盖率扩大,区县间发展不平衡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建立了职工和居民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整合了“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北京市社会保险自2009年以来,处于持续改善之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障、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覆盖率均逐年增长。同时,社会保险的区县差距明显,区县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城乡差距,核心区社会保险发展完备,而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等远郊区则相对落后。

2011年,北京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8882116人,养老保障覆盖率为44%。其中,养老保险覆盖率最高的是东城区,为97.5%,最低的是延庆县,为17.1%,前者是后者的5.7倍;这一比例差距与东城区城市人口比例最高、延庆县城市人口比例最低相关,也反映出城乡养老保险的体制差距。

2011年,北京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8810357人,失业保险覆盖率为43.6%。其中,失业保险覆盖率最高的是西城区,为102.8%[4],最低的是昌平区,为15.8%,前者是后者的6.5倍;同样,这一比例差距与西城区城市人口比例最高、昌平区城市人口比例较低相关,而农民是没有失业保险的。

2011年,北京市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9551917人,医疗保险覆盖率为47.3%。考虑到农村人口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因此,如果排除农村人口,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与城镇人口比较,则医疗保险覆盖率为54.9%。其中,按常住人口计算,医疗保险覆盖率最高的是东城区,为115.1%,最低的是昌平区,为17%,前者是后者的6.8倍;如果按城镇人口计算,医疗保险覆盖率最高的是东城区,为115.1%,最低的是昌平区,为21.2%,前者是后者的5.4倍。同样,这一比例差距与城市人口比例分布相关,更多的则是区县间的差距,核心区医疗保险发展完备,而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等远郊区则相对落后。

北京市社会保险覆盖率逐年上升。养老保险覆盖率从2009年的36.4%增加到2010年的40.1%、2011年的44%,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3.9%;头业保险覆盖率从2009年的38.5%增加到2010年的39.5%、2011年的43.6%,分别比上年增长1%和4.2%;医疗保险覆盖率从2009年的42.5%增加到2010年的43.2%、2011年的47.3%,分别比上年增长0.7%和4.1%。

表3-7 北京各区县养老、失业保险情况 单位:%

表3-8 2009—2011年北京市各区县医疗保险情况 单位:%

3.基本医疗卫生取得新进展,新农合基本全面覆盖,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差距扩大

自北京市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参合人数、参合率快速增长。2011年,北京市共有276.8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7%。从各区县看,参合比率大多在90%以上,只有朝阳区、门头沟区参合比率不到90%。

表3-9 2011年北京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2011年,北京市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其生产总值的1.39%,占财政总支出的6.95%,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为1117.04元。其中,区县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最大的是密云县,为582%,最小的是海淀区,为0.45%,前者是后者的13.1倍;区县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最大的是密云县,为13.42%,最小的是门头沟区,为4.26%,前者是后者的32倍;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最多的是怀柔区,为2160.51元,最少的是昌平区,为343.12元,前者是后者的6.3倍。

自2009年以来,北京市医疗卫生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略有提高,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略有下降,但医疗卫生人均支出仍逐年提高。2011年,医疗卫生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9年增长0.02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比2009年下降0.24个百分点;人均医疗卫生支出2010年比2009年增长368元,2011年比2010年增长279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费用全距从2009年的793.1元扩大到2011年的1817.4元,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从2009年的3.5倍扩大到2011年的6.3倍。这表明医疗卫生费用支出离均等化的目标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表3-10 2009—2011年北京市各区县医疗卫生支出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