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作为“大城市、小农村”和全国首善之区,有条件、有责任、有能力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2007年5月17日,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1月21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的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演变与发展_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作为“大城市、小农村”和全国首善之区,有条件、有责任、有能力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与全国一样,北京市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均衡状况同样比较突出,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还较大。

近年来,北京市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最薄弱和最迫切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制度接轨步伐,使广大农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2005年10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大对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加快郊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升首都公共服务功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在内的社会保障网络,使城乡困难群体能够及时享受到基本生活保障;着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2006年1月15日,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投入,调整存量,创新服务提供模式,加快城市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转移,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06年1月20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十一五”时期北京优先抓好的战略重点之一,提出“着力扩展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安全饮水等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公共财政覆盖范围,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亨有上的差距,提高公平性和可及性,保障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006年6月25日,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在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公共服务作了全面规划,提出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提供社会化、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衡化、社会发展水平现代化,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增加政府投入、创新服务模式和提高服务效率为手段,健全面向基层、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2007年1月26日,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促进城乡统筹为目标,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007年5月17日,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2008年1月20日,北京市代市长郭金龙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实现劳动者比较充分就业,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08年12月25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提出:把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北京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是: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并轨,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城乡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09年1月12日,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一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继续实施‘五无’工程,办好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57件重要实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民生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09年12月24日至26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正式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要求加大“大民政”建设的力度,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等化;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积极解决群众的住房需求;深化社区卫生体制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养老工作力度,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010年1月25日,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1)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2)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新农合”、“一老一小”、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3)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推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新增经费继续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4)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农村三级卫生体系,完成远郊区县医疗中心、村卫生室、健康工作室建设。

2010年8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时提出,要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

2010年11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北京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广大群众就学、就业、就医条件不断改善,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率先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郊区农村投入力度,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

2011年1月16日,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办好惠民实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1年1月21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成果共享,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安排,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市民高质量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要使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要按照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提供多样选择的原则,继续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注重硬件设施均衡配置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服务均等,在扩大服务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新的提升;要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

2011年6月3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时期,北京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见表2-3。

表2-3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内为五年累计数。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将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卡覆盖所有保障人群;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更加完善。“十二五”规划为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重要的建设蓝图和政策支持。

表2-4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