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调查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调查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区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新塘街道文化站分解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人,以高标准、严要求全力配合推进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三)有较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目前,新塘街道、村(社区)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调查_以新塘街道为个案_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与理论探索

蔡成永 童 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人际关系和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引导性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台、电视台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重点文化设施,完善大中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巩固现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中西部及其他老少边穷等地广人稀地区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

二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的目的、背景及相关内容

新塘街道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中心城区,地处萧绍平原水网地带,位于杭州市钱塘江南岸。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4公里,辖区东邻衙前镇,南隔西小江与绍兴县杨汛桥镇毗邻并与所前镇接壤,西有通惠路和南门江与城厢街道、蜀山街道交界,北以长山为界与新街镇相连。境内有铁路杭州南站、区汽车东站等枢纽,104国道、03省道及东复线、杭金衢高速公路和萧甬铁路、浙赣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新塘街道建立于2011年7月,由原城厢镇城东、裘江两个办事处和新塘乡合并而成。街道现辖5个城市社区、18个转制社区、17个行政村,村级数量全区最多。区域总面积34.8平方公里,辖内常住人口约6万,流动人口近10万。

深入分析新塘街道在新形势下,群众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研究思考适应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的服务策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综合利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大力加强文化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公共文化设施,推动辖区内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浙江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把“加快构建覆盖全省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在去年10月份,萧山区顺利通过评审,被列入第二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入围单位。4月30日,萧山区召开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市场管理相关工作。根据区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新塘街道文化站分解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人,以高标准、严要求全力配合推进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力争在2015年与区级目标同步,能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结构合理、分布均衡、便捷高效、持续发展、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新塘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新塘街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设施体系也逐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仅2011年到2014年,新塘街道用于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达260余万元,目前,全街道村村建有文体活动中心,其中羽毛球场(网球场、排球场)18个,标准篮球场22个,健身点80个,乒乓球室42个。

2013年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全民文明素质工程,深化文明村镇(单位)创建,完善美德宣传展示阵地,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新塘街道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开展文化惠民和全民阅读活动,推进农村有线广播网络建设,积极创建文化示范村。

(一)有较完整的公共文化政策法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以正常运作,离不开政策法规体系作保障。建立一套规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法规,有利于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秩序,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工作者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例如按照《关于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萧山区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共萧山区委、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萧山区十大金色文化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章程和办法,新塘街道也出台了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奖励机制,2012年又补充调整文明、文化村(社区)等奖励政策,分别从文明村(社区)创建、文化村(社区)创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品牌文化广场建设、村级图书馆运作、文体活动开展、“春泥计划”实施、数字电视示范村(社区)建设等八大块内容进行奖励,规范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秩序,保证了群众的文化权利,也激发了公共文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新塘街道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有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人才管理体制

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是人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离不开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管理体制与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且整体实力较强的人才队伍。近年来新塘街道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初步建立起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管理体制,形成了街道、村(社区)两级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管理者的文化队伍网络体系,并注重在实践中予以完善和提高。

目前在各村、社区的各类基层单位,都有文化专管员,专门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街道文化站会不定期地对这些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此外,热爱公共文化服务的志愿者也接连出现,例如文体骨干、科普宣讲员、体育健身顾问青少年校外志愿辅导员等。

(三)有较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目前,新塘街道、村(社区)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街道新的文化中心正在招标,新的文化中心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建筑面积达19000平方米,该中心功能齐全,剧院、广场等各项设施集于一体。

全街道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均建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文体活动室,截至目前,18个行政村建有品牌文化广场,并建成2家文化礼堂。

2013年新塘街道不断巩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打造公益服务品牌。配合区宣传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尽可能开发现有场馆资源,包括龙舟故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德标兵的事迹展览、传统节日的乡风民俗等活动。并认真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品牌栏目。

据统计,2013年我街道实施公共图书共享连锁体系“4341”工程,目前在全街道已建成40个分馆。“农家书屋工程”完成建设,平均藏书量达2000册。农村放映数字电影480场以上。

三、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统筹协调力度不够

新塘街道位于城乡交接部,重视发展城区和周边行政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正确的,但同时要重视偏远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从我街道偏远的农村现状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滞后,设施偏少、活动单一,群众的文化需求比较强烈。

(二)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还不够

在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样面临着各种新的状况和新的挑战。而我们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的研究不够,以致在掌握规律,有针对性地有效解决问题,健全预防机制,整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就存在不足。

(三)群众需求与服务水平之间存在差距

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任务。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旺盛,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明显体现出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萧山城区是个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人群集结度比较高的地区,而新塘街道外来人口流动量大,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要以较高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来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的文化服务水平不够高,影响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就比如许多家庭妇女喜欢跳广场舞,晚饭后喜欢聚集在一起跳舞健身,但由于地域场地的限制,经常会出现与周边区域的矛盾或者阻挡进出车辆的行驶。

四、对新塘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条建议

(一)资源共享,坚持多元化统筹发展

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不同城乡居民群体的全面覆盖,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强化对偏远农村地区的扶持,加强统一规划与管理,推动资源共建共享。以公共文化机构与设施为基本阵地,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加快公共文化的普及。

(二)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

要探索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各村(社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要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推动辖区机关、学校等机构的内部文化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引进人才队伍,加强队伍建设

引进专业的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村里任职,带领村公共文化服务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上业余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使他们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资源。

(四)创新文化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构建公共文化体系的目标就是为了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文化知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服务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将有力地提高我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五、小结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配合支持,长期努力奋进。只有将这一服务体系建设好了,我区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