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机制研究

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机制研究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基础上,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队伍进行奖励,把文化志愿者活动纳入乡镇考核范围,确保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开展。这就会导致文化志愿服务行为呈现短期性,短期的志愿行动或临时组织的大规模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所产生的效应短暂,难以深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在现阶段,文化志愿服务组织一般都由文化部门组织设立并指导,并依托文化部门建
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机制研究_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与理论探索

叶梦飞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很少有物质报酬甚至完全没有报酬的前提下,为推进社会文明和进步而提供的服务。我们国家的志愿服务,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群众文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让文化志愿活动,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曾经首次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也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构建省、市、区、镇(街)四级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在文化站工作多年的基层服务人员,我深深地感受到,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为此,对这一机制的建设提出一些浅显的思考。

一、无限春光在萧山

萧山,一直走在基层群众文艺的前列。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个群众文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萧山走过了一条从国有集体文艺体制的解体,到群众文艺萌芽、发展、繁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区政府对群众文艺的推动,起到了引导和航灯的作用。多年前,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对区群众文艺发展,出台过许多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倡导下,到今天,萧山的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得到了大力发展,有的甚至走出萧山,走到杭州,甚至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如由沈文化、张亚萍带队的街道夕阳红舞蹈队已多次走进中央电视台,还赴台湾参加过演出,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纵横结合建平台

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必然带来文化发展的需要。十多年来,我们亲眼见证了群众文艺不断发展的过程。戏曲、舞蹈、器乐、摄影、绘画、书法……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如今的萧山区经常参加文化志愿服务的人员,不下两三千人。年龄层次分布宽广,既有各级文化、教育、宣传部门的从业人员,也有企事业单位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民间艺人等,更有很多退休干部和社区热心群众,他们虽然没有固定的场地和活动经费,但总是想尽办法,自己解决排练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常年活跃在基层文化领域,为发展基层群众文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通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基层群众文艺已经形成了区委宣传部牵头,镇乡社区各级文化部门联动,志愿服务人员广泛参与,上下贯通、紧密协作的运行模式,正在向“纵向贯通、条块结合”服务体系迈进。“纵向贯通”是指区委宣传部协调管理,各单位、社区、企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协调运作的具体工作。“条块结合”是指按业务和文化服务内容进行分类编排,根据志愿者的文化专长和志向进行分组,设立专业服务队。呈现出主枝分明、根深叶茂、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深耕细播出成果

群众文艺的发展,离不开文艺积极分子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志愿服务队伍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了让失地进城的农民和社区居民有更加丰富的业余生活,区文广新局广泛宣传,调动群众文艺的积极分子到区文化馆培训排舞,推广排舞的过程。从每个镇(街)2人的排舞学习,到如今遍地开花的繁荣场景和省市比赛摘金夺银的荣誉,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群众文艺“深耕播种”的必要性。如我们街道由志愿者李建华带队的育才东苑排舞队已多次参加省、市、区比赛,几乎每周都自发地在萧山博物馆广场排练,节目《吉祥》《好日子》等多次获较高奖项。排舞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而已。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组织坚持了多年的文艺下乡活动,周末剧场和广场文艺,纳凉晚会等常规性活动,更是让群众文艺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和坚实的基础。今天,一大批富有服务热忱、综合素质较高的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区镇(街)各种群众文艺活动的筹备、宣传、后勤中,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展示了文化志愿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大力推动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完善制度成常规

文艺志愿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参与性广泛,热闹但略显散漫,有时候,为了一场文艺演出,组织者甚至会为节目的过于丰富而“头疼”。所以说,用比较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规范文艺志愿者的活动,就显示出一定的必要性。近年来,区级宣传部门不仅对群众文艺的志愿活动进行了有效指导和引导,还根据上级精神和原则,出台了不少群众文艺的暂行管理办法,在人员吸纳、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规范。并通过对志愿者队伍的服务概率和服务水平加以考察,根据文化志愿者居住的所属社区和志愿者队伍的特长,采用了“鼓励先进,促进后进”的评选制度,进一步调动了志愿者队伍的积极性。通过评审和相互交流,使群众文艺得到了更好地开展。在这个基础上,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队伍进行奖励,把文化志愿者活动纳入乡镇考核范围,确保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开展。

二、热情如夏添清凉

文化志愿服务所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合,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同时,文化志愿服务者队伍的建立,对于解决基层普遍存在的文化人才短缺、文化内容供给不足等问题具有实际效用,值得大力推广。但是,我们发现,当前文化志愿服务虽然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但存在困难和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主要表现在:

(一)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

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志愿者队伍是发展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条件。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呈现以老年人、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文联协会会员为主的特征,还没有真正把社会各界的文化热心人士充实进来。同时,由于对文化志愿者的培训力度不够,部分志愿者社会实践能力不太强,服务成效不明显。

(二)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

文化志愿者的注册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表彰制度、奖励制度和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等制度,虽然已经逐步建立健全,但发挥作用还不够明显,未能为推动文化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这就会导致文化志愿服务行为呈现短期性,短期的志愿行动或临时组织的大规模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所产生的效应短暂,难以深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

(三)资金保障还不够有力

和其他志愿服务一样,经费短缺是制约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在现阶段,文化志愿服务组织一般都由文化部门组织设立并指导,并依托文化部门建立服务组织网络,但由于文化部门自身的经济实力相当有限,文化志愿服务在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活动等方面都无不饱受资金短缺的制约,“无米之炊”的现象相当普遍,需要以更强有力的形式加以规定和保障。

(四)社会宣传还需要加强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开展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虽然得到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的鼓励和支持,也做了一些社会宣传,但缺乏广度和深度,普遍存在资源整合不够、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大、社会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群众对文化志愿者存在误解,认为志愿者所做的努力是杯水车薪,于社会无大益处,甚至产生不配合、抵触的心态和行为,志愿文化有待进一步倡导和普及。

三、靓丽风景更秋收

时代的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普遍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意愿空前普遍和强烈,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资源越来越丰富。作为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志愿服务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认为:健全的人才队伍、完善的服务网络、科学的服务机制是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有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完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要以文化志愿者注册工作为切入点,推动文化志愿者协会等各级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的建立和调整充实,健全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等基层组织。尤其要规范、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文化志愿者组织,探索新型文化志愿者组织自身建设发展的载体和途径。要以发展文化志愿者骨干队伍为着力点,努力建设以注册文化志愿者为主、管理型文化志愿者为核心的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文化志愿者队伍,重点要加大对团体文化志愿队员的招募,尤其要吸纳一些基层涌现出来的业余文化团队。充分发挥团体文化志愿队员“人数多、组织性好、活动能力强”等优点,着力提升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规模。要积极吸纳有文化特长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及社区青少年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壮大学校、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注重发挥好他们在文化志愿服务中的骨干带动作用,进而带动更多的青年和社会公众参与文化志愿服务。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各界文化志愿人员的比例,积极吸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文艺爱好者、文化娱乐业经营者、各民主党派人士等社会各界群众,使文化志愿事业走上社会化的发展轨道。

二是要深化文化志愿服务品牌。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在服务项目、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上推陈出新,在探索创新中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社会影响。依托公益文化的平台,继续打响文化志愿公益品牌,建立健全文化公益培训长效机制,让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深入人心,积极拓宽渠道,开设门类众多、紧密贴合群众需求的培训项目,定向到企业、学校、机关、乡镇(街道)进行各门类艺术的公益培训辅导,真正使公益文化的培训活动规范化、长期化、系统化。要紧密结合文化下乡、慰问演出、文体辅导、“种文化”、主题文化活动、城乡文化结对、文明创建、社区艺术节、乡镇(街道)节庆文化、特色文化社区创建等活动载体,以专项行动、特色项目为带动,着力开发推广更多适应基层实际、利于普遍开展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努力在提升服务质量、层次、规模上求突破、见实效。作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一个街道,我们成立专门的服务小分队,定时、定点、定员地进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专业特长、挖掘民间民俗文化,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我们街道33个社区根据每个社区的不同文化特色,打造了各自的品牌。如街道俊良社区我们以爱心作为他们的特色,命名为“情满社区,爱溢俊良”。我们的志愿者们配合团区委在江寺公园设立爱心服务点,志愿者轮流在江寺公园进行值班。同时扎实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创作一些来源于现实生活、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提供适合不同群体口味的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提高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不断推进大型节庆活动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如街道珍珍志愿者团队每年都会创作节目无偿参加各地的演出,自2007年成立以来志愿者曾吾珍已自掏腰包二十多万元,演出将近450场次,在2014被评为杭州市群众文化四星级示范团队和萧山区群众文化五星级团队。志愿服务工作,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选拔、集中培训、统一管理的原则,采取组织招募与社会招募相结合的方式,招募专业和通用两类文化志愿者队伍,为大型节庆活动提供文化服务,探索建立大型节庆活动文化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是健全文化志愿服务机制。要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有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采取定期与临时相结合的办法,围绕服务理念、相关制度、服务纪律及经验技巧等内容,对文化志愿者开展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文化志愿者的个人综合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要深入开展文化志愿者沙龙活动,按地域分组或专业分组,开展特长展示、集体采风、交流言谈、文化娱乐等互动活动,促进交流学习,增强相互了解,积极营造文化志愿者大家庭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健全文化志愿服务评价、激励机制,对文化志愿者工作完成情况实施量化评价,对优秀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和文化志愿者个人开展评选表彰、星级认定和志愿服务奖章颁授活动,通过对在服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文化志愿者大力表彰,形成人人争做文化志愿者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念,争取党政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完善“财政拨款+基金资助+社会赞助”的资金筹措机制。对各服务支队要做好发动、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把各支队的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设立单项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各服务支队要充分发挥自主作用,根据总队的总体安排,结合本乡镇、街道(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服务活动计划,创新工作载体,使文化志愿者活动系统化、长期化,得以深入开展。

文化志愿者服务,是新时代群众文艺自我要求的体现,在创建和谐社会,发展精神文明的今天,只要我们积极营造这样的气氛,弘扬文化志愿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把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地宣扬开去,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志愿行动、参与到志愿行动中来。以多维立体化的交流平台,密切志愿者之间、志愿者团队之间的联系,向全社会展现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工作动态和充沛活力,吸引更多群众关注文化、关注公益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文化志愿者活动成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志愿服务精神的践行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