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方法研究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方法研究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及企事业单位服务已经非常普遍。目前日本面向社会服务的大学图书馆已占80%。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及其馆藏信息资源优势决定了面向社会开放的趋势。2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必要性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既是高校图书馆自身的职责所决定,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具体内容。

许毅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四川成都 611731)

【摘 要】 本文首先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梳理;然后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存在观念、资源、著作及知识产权保障方面的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有效开展面向社会服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图书馆服务

1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现状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全球信息化的迅速普及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国民经济健康、稳定、高速发展离不开信息这一重要因素,并且,它将会在整个社会的经济体系中起决定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受这些因素及环境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将产生本质性的变革——由仅限于校内服务逐步面向社会服务。

1.1 国外现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开始了。目前,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及企事业单位服务已经非常普遍。日本文部省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大学图书馆向社会服务的报告,指出要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基地,为此,日本大多数的大学图书馆在优先满足本校师生图书信息资料需求的前提下,主动向所在地的居民开放,部分“被动式”的高校图书馆也应学校所在地政府或社会团体的要求而逐步采取开放措施,并收取适量的手续费。目前日本面向社会服务的大学图书馆已占80%。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图书馆,校外读者可以通过申请,以获准在该馆借阅书刊资料。在美国,绝大多数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市民只要持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办理有关手续,就可以进入馆内查阅各类信息资源。

1.2 国内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物质和精神文明仍在一定程度上欠发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存在。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及其馆藏信息资源优势决定了面向社会开放的趋势。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高校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成立了“读者文献服务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展了技术服务、情报服务和借阅服务;四川南充师范学院图书馆为协助自然保护区抢救大熊猫进行定题服务,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好评[1]。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一些高校图书馆,以与当地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向社会开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挂有两块牌子,既是校区图书馆,又是珠海市图书馆[2]

2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既是高校图书馆自身的职责所决定,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1 图书馆的公共性决定了其面向社会服务的趋势

虽然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办馆规模、效益、整体素质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均属于非营利性和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所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公民素质,提高社会效益。图书馆的职能主要包括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修订公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完全以公家经费支付,并不允许向其为之服务的任何人收取直接费用。为了达到其目的,它的大门应当向一切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开放,而不管他们的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教育程度。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也指出:图书馆必须向公众免费提供因特网的检索服务,使所有的人不管经济状况如何,都可以使用电子载体的信息。世界各国的公共图书馆都是根据这一规定开展服务的,如美国的图书馆主要由联邦和州政府的税收支持;新加坡则规定,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均免费向读者开放。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图书馆更应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偿服务[3]

2.2 高校图书馆具备较公共馆更多的特色优势

高等学校是国家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中的一支中坚力量。在中国,由于国家对教育事业投资的保障,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构建了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甚至地方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体系。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一千多所高校拥有藏书6亿多册,公共馆仅为4亿册;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公共馆仅为28.6%;高校馆拥有联机数据库为30%,而公共馆仅为2.9%[4]。而且高校图书馆服务相对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而言,最明显的优势主要有技术手段、设备资源以及人才资源等。

2.3 社会化服务是高校的社会职能的具体化表现

当今高校如何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已引起了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具体内容。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指出了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等[5]。在当前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号召下,湖南高校积极响应并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如中南大学制定了《“十一五”科教兴湘行动纲要》,湖南大学专门成立了“地方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湘潭大学出台了《关于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见》,等等。因此目前研究如何整合和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而有特色的信息资源,为高校全面融入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提供信息保障和社会化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

3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遇到的障碍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问题,由50多家大学图书馆馆长共同签署的“支持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和社会共享”的《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7],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然而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发展不平衡,进展仍然缓慢。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较低,发挥不出高校信息资源在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体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传统观念阻碍

传统观念认为,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教辅部门,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保障服务是其首要的职能,而且一定数量高校师生乃至管理者具有较强的优越感,这在潜意识中促使他们认为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只能是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本校师生服务。学校如果将有限的资源对社会开放,将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同时,也存在这样一些观念,认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少而日常事务较多,如果对社会开放,必定会增加工作量,而成效却难以显现,因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观念存在,导致有的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度不高甚至不愿对社会开放。

3.2 缺乏相应资源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会使得原本有限的资源更加匮乏。首先是人力资源,虽然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大量的扩招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特别是处于教育科研之外的图书馆,更是只能采取人员不足临工补的办法。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虽然有68位正式在编职工,但学校发展方针决定了图书馆将来会主要通过外聘方式引进人员,且该比例呈上升趋势,这就会使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客观层面来看,多数高校图书馆目前处于维持现有局面,尚不具备向社会开放服务所需的人力资源的条件。

在物力资源上,主要是场馆的建设方面,各高校图书馆虽然都有所扩建,但其阅览座位也仅勉强满足本校师生的需要,一旦遇到考研及期末复习高峰,甚至会出现座位不足的现象,因此要若让校外读者进入,则会加重这种现象的产生,导致读者体验下降。

3.3 知识产权、著作权等方面的保护问题

由于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或者为学校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而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合理使用,但这种使用(包括复制、表演、播放、展览、出版、摄制电影电视录像作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整理)必须是少量的,仅限于教学和科研人员使用,不得出版发行,即不能有营利行为,否则就构成侵权。而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后,对社会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目的性难以区分,不排除有些社会读者通过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产生了赢利性行为,同时,图书馆利用尚在保护期内的专利为社会人员开展定题服务,为社会人员的工作带来赢利性结果。因此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所包括的上述一些行为很容易会产生侵权行为。

4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有效方法

对于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自身的社会职能以便更好地为当前社会服务的问题,国内尚未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还有待于从理论上、实践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社会服务。

4.1 充分利用新兴的IT技术面向社会服务

近年来,以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为主导的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在借还书的环节上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移动图书馆以及24小时还书机的应用,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以我馆为例,在学校行政主楼安置的移动图书馆,可以使老师们无须前往图书馆即可自行借阅感兴趣的图书,即便在图书馆主页查询到的书不在移动图书馆内,仍然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经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定期将预约的图书运至移动图书馆中实现借阅。进而可以考虑将移动图书馆拓展至校外的居民区,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建筑内,为他们提供借阅服务。

4.2 根据社会用户的属性,提供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服务

为社会用户办理借阅证件时,可对社会用户的需求进行细分,相应地,为社会用户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服务,分别是:普通借阅服务,主要是面向在周边生活的居民,满足他们日常基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信息服务,主要是为当地的政府、企事业单位以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或者建立各种专题及定题服务数据库等方式来提供服务;知识服务,主要是以用户目标为导向,集成各种信息资源,面向知识内容的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协助社会用户找到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8]

4.3 强化法制意识,注重知识产权、著作权保护

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时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对馆员法制意识的强化,同时实行著作权集体管理,即著作权人、邻接权人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管理他们的作品的权利,包括监视作品的使用、与未来作品使用者洽谈使用条件、发放作品使用许可证、在适当的条件下收取使用费并在著作权人之间进行分配。版权所有者或者作者要实现他的权利,数字图书馆要方便高效地使用作品只能通过版权集体管理机构推行法定许可制度[9]

在信息社会时代,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就必须得改变传统封闭式的管理思想和只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本馆特色的信息资源优势,对原先只适于高校的信息服务的相关政策进行积极调整,加强面向社会服务开放的馆内相关制度建设,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以便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实现高校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靖莉.自主创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10):18.

[2]王美缄.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对策研究[J].学理论,2009(31):96.

[3]侯世风.浅析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J].科技信息,2009(5):212.

[4]千万图书闲置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卡在哪儿[EB/OL].[2007-06-21].http://edu.people.com.cn/GB/5894718.html.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EB/OL].[2007-06-2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86/201010/xxgk_110215.html.

[6]周永,红吕莉,刘欢.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难点及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0(2):52.

[7]张勇,张扬.图书馆公共精神:读《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有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22~23.

[8]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4.

[9]柳进成.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4):297.

【注释】

[1]本文系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