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品种、数量的迅猛增加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各高校图书馆纷纷将电子资源列入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不断增长,因此在购买新资源时,要对原有资源有清楚的了解,尤其是全文数据库,必须将试用库的全文期刊收录情况与已购全文期刊进行比较,一般情况重复不能超过30%,如果重复过多,购买时就要慎重。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

毛 欢

【摘 要】当前,电子资源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得到广泛共识。那么如何对电子资源进行评价、采访,以及利用电子资源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电子资源 评价 服务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品种、数量的迅猛增加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各高校图书馆纷纷将电子资源列入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图书馆截至2004年底已有清华同方《CNKI数字图书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PQDD博硕士论文库》、《国际表演艺术期刊索引与全文数据库》、《INSPEC(科学文摘)数据库》等十几种中外文数据库,2004年购入经费已占全年图书总经费的21.77%。毋庸置疑,电子资源以其功能全面、可供多地点远程检索、网上传播即时性等优势而为图书馆和读者所青睐,它为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不断扩大的需要、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电子资源也给图书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地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电子资源及其特点

电子资源又称电子出版物,比较通行的看法,主要是指由出版商或数据库商生产发行的、商业化的正式出版物,有数据库、全文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等,其中数据库又包括参考数据库(书目、文摘、索引)、全文数据库和事实数据库。电子资源的特点:(1)数据量大、增长迅速、更新速度快;(2)品种齐全、内容丰富;(3)使用便捷、无时空限制;(4)数据标准、规范、多元; (5)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强;(6)检索结果的显示与输出灵活、多样。

电子资源的评价

图书馆在采购电子资源之前要对其进行全面考察,确定收录内容是否全面、准确、权威,检索功能是否完备,是否符合本馆馆藏需求,试用后注意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为采购和续订电子资源提供可靠依据。评价项目主要包括:

1.收录内容

(1)学科范围。要了解数据库覆盖的学科范围,如果是专业性数据库,要确定是否与本校学科基本吻合;如果是综合性数据库,要了解学科的分布情况,看是否与我校设置的专业存在较大偏差。

(2)数据库规模。主要是指收录的资源类型及其数量,包含的时限范围。如:以收录期刊和会议录为主的全文期刊数据库,就要明确列出它含有多少种期刊和会议录、涵盖的年代范围等。一般来说,内容越多、年限越长,数据库的规模也越大。

(3)权威出版物和全文出版物收录情况。收录的核心期刊,通常是以超过30%为佳;如果是全文数据库,则包含的全文出版物应不低于50%。目前,对数据库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看其是否提供全文,所有的读者都希望可以直接下载全文,否则,费时费钱,其受欢迎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4)数据库的更新与滞后。数据库的更新频率越高,内容的时效性就越强,当然是以每日更新或每周更新为最佳。但由于目前数据库(参考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部分事实数据库)收录的内容仍以印刷型出版物为主,也就存在着时滞,即出版物被收录进数据库的时间与印刷型出版物的出版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时滞过长(两个月以上),就会影响数据库的时效性和质量。

(5)与现有资源的重复状况。由于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不断增长,因此在购买新资源时,要对原有资源有清楚的了解,尤其是全文数据库,必须将试用库的全文期刊收录情况与已购全文期刊进行比较,一般情况重复不能超过30%,如果重复过多,购买时就要慎重。

2.检索系统及功能

(1)检索功能主要是指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各种检索途径和检索入口。如果电子资源的内容很丰富,但缺乏完善的检索功能,总体质量势必要受影响,是否具有完善的检索功能将直接关系到电子资源的使用。从使用的角度看,数据库除应具备基本检索功能外,最好还能提供高级检索,并提供多种检索字段,如:作者、文献篇名、出版物名称、文摘、主题/关键词、机构名称等。可供选择的越多,相对用户就越方便。

(2)检索结果。即用户是否得到了内容准确全面的命中记录。在输出格式上是否提供了存盘、打印、在线阅读、E-mail发送等多种功能;检索结果与其他资源之间是否有超链接,为用户提供查找到其他资源的捷径;输出记录是否能按时间、重要性进行排序;翻页浏览检索结果时是否可以标记记录等。

(3)用户服务。考虑到用户层次的差异性,系统还应当为用户提供完整、详细、易查的帮助文件;提供必要的词表、名录等常用参考工具,以备随时查阅;另外,系统投入使用时是否提供用户培训、允许用户对检索界面作适当调整、提供检索史供参考、文献传递服务等项目都是评价用户服务水平的依据。

(4)网络传输速度和上网费用是否令人满意。网络通信费是影响数据库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尽量选择设立镜像站点、设代理服务器或通过专线访问的方式,这样不仅可免去国际网络通信费,还可减少数据传输时间,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和使用。

3.电子资源运作方式

了解电子资源运作方式,对采购电子资源有很大帮助。以电子期刊数据库的运作方式为例:

(1)出版社和学会自己提供网上电子期刊的。大型科技出版社和学会是推动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主要力量。许多大型出版社和学会都是自己通过互联网直接向订户提供网上电子期刊。这种方式可以使出版社对其电子期刊进行完全掌控。例如:美国IEEE学会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就有150多种期刊、5600多种会议录的全文信息。

(2)期刊代理商和中间商提供门户服务。有些出版社不负责发行电子期刊而是委托期刊代理商或中间商来提供其网上电子期刊,这样做一方面出版社不用建立和维护各自的系统,可节约一系列软件和硬件费用;另一方面来自不同出版社的不同期刊可以以统一界面出现在同一检索系统中,便于读者使用。例如:国内的清华同方、重庆维普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国外EBSCO的ASP&BSP。

(3)深入调查可免费使用的电子期刊数据库,避免重复订购。很多学术期刊出版社或学会对订购了印刷型期刊的用户免费提供其电子版。但这种免费电子期刊多数只限于单用户或单机使用,一般没有并发用户。除此之外,在订购电子期刊数据库前还须调查目前哪些电子期刊可免费访问,如《科学在线》就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联合引进,供国内用户免费使用的电子期刊数据库。还有国外的一些免费学术期刊数据库。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提供部分电子期刊的免费查阅,休斯顿大学图书馆的200多种可免费访问的学术电子期刊,等等。

(4)电子期刊数据库采购前要争取较长时间的免费试用期,通常为三个月左右。由于电子期刊采购费用逐年增长,为了避免盲目订购,必须让读者,特别是相关学科的读者参加试用,并进行试用统计,以此了解读者对该数据库的反馈意见,便于分析、了解用户需求,为今后正式购买和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子资源的采购

我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等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点,68个学士专业。学校未来发展的总目标是:从现在起,争取用20年时间,把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传播大学,成为传媒界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信息交流中心、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中心、节目制作与节目交流中心、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与发散中心。

根据以上学校的性质、专业设置及今后发展方向,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采购原则我认为应遵循以下标准:

(1)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订购电子资源;如果只能购买少量数据库,则要考虑该数据库是否能满足我校重点学科人员的需求。

(2)系统性原则:订购的电子资源要形成系统,形成馆藏特色。

(3)实用性原则:订购的电子资源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4)获取途径便捷性原则:电子资源数据库订购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设立镜像站点或通过专线访问方式,以方便读者获取。

(5)实时共享性原则:电子资源数据库订购过程中,应考虑数据库可被多个用户同时检索,同一篇文献可供多个用户同时浏览、下载,体现数据库特有的实时共享性。

电子资源的服务

图书馆建设电子资源的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快速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如果图书馆不能以采购的电子资源向读者提供服务,那么电子资源就形同虚设。

1.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

网络环境下,在个人智力因素基本相同时,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教学效果、科研能力取决于他所具备的信息素质和能力,信息素质和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科技工作者,他们在当今信息时代,有效地、快捷地查找和获取与自己学科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素质。而他们使用电子资源的过程,也正是提高信息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2.大力宣传馆藏电子资源

图书馆使用电子资源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读者对馆藏电子资源不太了解,有些读者甚至都不知道图书馆有电子资源,更别提使用了。所以,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让读者充分了解电子资源,从而吸引他们使用。宣传的内容应该包括: (1)电子资源的特点以及与印刷型文献比较所具有的优越性;(2)本馆电子资源简介(包括数据库名称、文种、文献类型、数据类型等);(3)数据库使用说明,检索步骤和方法,检索结果如何打印、下载等;(4)及时报导新增的电子资源。其次,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对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宣传的广度和力度。不仅要充分利用本馆主页、数据库使用指南等途径宣传电子资源;还要在校园网主页上通报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在校报上发表系列电子信息资源的介绍性文章;在各院系公告栏张贴宣传材料;学科馆员利用电子邮件直接向对口院系教师通报、介绍相关数据库等,让全校教学科研人员都能及时掌握图书馆电子资源最新信息,使他们无处不感受和接受到图书馆的现代化信息服务。

3.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

我馆现有电子资源涉及内容广、技术性强且操作界面多样化,需要读者本身具备一定的检索知识和计算机技能,才能较熟练使用。因此,图书馆应该创造条件为读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的机会。培训形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培训班

图书馆定期举办培训班,主要针对初次使用电子资源的读者。培训内容可包括:电子资源介绍,读者使用电子资源需要配置的基本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通讯设备,需要下载安装的网络软件,计算机检索的步骤,检索结果的处理等。这些内容应打印成册,既可作为培训教材,也可用于读者自学。培训时最好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库边演示边讲解,重点在检索界面的介绍和操作上,最后为学员提供上机实习的机会,并安排馆员现场指导,学习时间以半天为好。

(2)专题讲座

采取集体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数据库使用方法和基本信息检索方法的培训,逐步使广大教师尽快掌握电子资源的检索技能。在对各院系教师集体培训的基础上,由学科馆员分别深入到对口院系教师的办公室或实验室中,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部分年龄大的教师还可重点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知识及常用软件的辅导培训,使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更多的了解,逐步提高他们适应图书馆数字化的能力。

(3)文献检索课

文献检索课是图书馆开展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正规化课程。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专业设置有249种,其中有218种专业明确规定要求“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占专业总数的87.55%。这标志着作为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技能的文献检索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大学生通过选修文献检索课,不仅可以学习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可以学习如何熟练地选择和使用各种信息资源,其中包括电子资源的利用。

(4)自主学习和在线帮助

与传统图书馆面对面的读者培训比较,读者网上自主学习和由馆员提供在线帮助,是一种有效的读者教育新方式。将电子资源培训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放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给读者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让读者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减轻图书馆读者培训的压力。设立咨询电子邮箱,为读者提供在线帮助;在图书馆设立咨询台和咨询电话,为读者提供及时、个别的辅导。这些都是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已开展的、读者普遍反映良好的培训方式。

4.建立统一检索系统

图书馆目前引进的电子资源数据库不仅内容不同、学科不同,而且还有着各自的数据存储格式、访问方法和检索界面,读者为了查询相关主题的文献,需要使用多个数据库,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极大地浪费了网络资源。统一检索系统正是基于对这些大量数据库的分析,将分布在本地和异地的各种异构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读者一个统一检索平台、一次性用户认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完整的服务体系。从而使读者一次检索,就可以将馆藏各类文献查找完毕,输出全部检索结果,读者感受到的是统一的馆藏体系。

5.读者问卷调查

图书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读者问卷调查,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既可使图书馆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满意度,也可使读者了解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和服务内容,调查的有关数据和结果也为图书馆合理的决策和工作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结 语

随着我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电子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要求亦将越来越高。而电子资源的采购,读者培训环境的改善,网络设施的维护与升级换代等图书馆现代化的软/硬件建设,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有在学校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图书馆真正达到学校要求的“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与发散中心”这一远景目标。

[参考文献]

1.肖珑,张宇红:《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初探》,《大学图书馆学报》。

2.林葵:《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培训与服务》,《图书馆界》,2003年第6期。

3.王乐:《网络资源购前试用与评价体系初探》,《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第12期。

4.李军英:《电子期刊数据库订购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情报科学》,2003年第6期。

5.应峻,徐一新:《如何提高图书馆网络全文电子资源利用率》,《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