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就业信息的内容与获取渠道,就业信息的筛选

就业信息的内容与获取渠道,就业信息的筛选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就业信息的收集一、就业信息的内容与获取渠道1.就业信息的内容。就业信息关系到求职的成功与失败。就业信息可划分为广义信息和狭义信息,或称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为了对广大毕业生负责,在把用人单位给学校的需求信息公布给学生之前,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要先对就业信息进行审核,因此信息是可靠的。

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

一、就业信息的内容与获取渠道

1.就业信息的内容。就业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政策、就业机构、经济发展形势与趋势、就业岗位供需情况、国民经济计划、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就业制度、近期失业率以及就业培训、毕业生资源等等。就业信息关系到求职的成功与失败。就业信息不仅帮助毕业生了解政策、掌握和运用好政策,而且帮助毕业生了解市场、了解需求,大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就业信息可划分为广义信息和狭义信息,或称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1)宏观就业信息包括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形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就业政策、就业活动等信息。

(2)微观就业信息是指具体用人信息,即哪些单位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准确名称、具体地址、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② 用人单位的性质。一般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

③ 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包括人事部门联系人的姓名、职务、电话、传真、通信地址、邮编、电子信箱地址、网址等。

④ 用人单位的发展历史、成长历程及发展前景。包括该单位的注册资产、规模效益、员工人数、占地面积、品牌、主要产品、用户类型、市场占有率、行业排行、营销策略等。

⑤ 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所在城市或地区对非本地生源毕业生接收的相关条件、要求和程序。

⑥ 用人单位招聘的具体职位、职数、工作岗位以及相应的职责。用人单位的人才战略、人才选聘理念、组织结构、升迁机制、发展机会等。

⑦ 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标准与具体要求。包括学历、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健康状况等。

⑧ 用人单位的薪酬福利体系。包括实习期间的待遇,应聘岗位的工资、奖金、职务津贴、福利保险、医疗、住房以及相应的劳动保障制度。

2.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由于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应接不暇,怎样在林林总总的信息中获取有效、可靠和准确的就业信息?信息获取的渠道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校或院系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学校或院系就业指导机构,是高校学生毕业就业工作的管理部门,直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当前,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或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是大学生获取用人单位信息的主渠道,他们提供的信息是经过求证以后确保准确无误才向大学生公布的,而且他们提供的信息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① 针对性强。一般用人单位是在掌握了该校的专业设置、生源情况、教学质量等信息后,才向学校发出需求信息的,这些信息是完全针对该校应届毕业生的,针对性强。

可靠性高。为了对广大毕业生负责,在把用人单位给学校的需求信息公布给学生之前,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要先对就业信息进行审核,因此信息是可靠的。

③ 成功率大。用人单位到学校来招聘前,一般招聘的数量和标准是事前确定的,而学校推荐给用人单位面试的学生是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的,针对性强,因而参加面试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并善于把握好自己,供需双方面谈合适,签约的成功率较大。

(2)人才市场。目前各地方政府都有固定的人才市场,一般是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中心,或劳动保障部门办的人才市场,一般有固定的场所和明确的开放时间,毕业生可以由此了解到就业形势、薪资行情,并可收集到大量的就业信息。但这类人才市场所提供的岗位一般是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不一定适合应届毕业生。毕业生还要多参加面向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包括全国性的、省级的、市级的、行业性的。毕业生参加这种供需见面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用人单位数量较多,可以提供很多的工作岗位;二是这些单位和岗位都欢迎应届高校毕业生;三是这些用人单位大多具备一定的资质,提供的岗位信息比较真实、有效。四是为毕业生提供了一次极好的锻炼面试技能和提高自信心的机会。

(3)大众传媒。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传媒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广泛受到招聘机构和求职者的青睐,像江苏的《扬子晚报》、《南京晨报》以及各地的地方晚报几乎每周都有人才需求板块和招聘专栏。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和招聘信息,毕业生也可以从中获得感兴趣的或有用的内容。目前许多广播、电视节目也开设了一些介绍求职信息的栏目,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招聘信息,而且还可以学到应聘技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求职者通过网络可以迅速得到大量信息,方便快捷地了解用人单位的背景资料、营运状况等,也可以发布个人求职信息,还可以直接通过电子邮件将求职信、履历表等个人资料寄给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进行远程面试,可谓集省时、省钱、省力、方便、快捷、高效等优势于一身。大学毕业生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泛搜寻求职信息。当然,计算机网络中也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甚至有害信息,大学毕业生应当加强防范意识,在充分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谨防虚假信息的陷阱。

(4)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将所学的知识直接应用于生产、为社会服务,而且可以扩大社会的接触面,有意识地了解到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对所需人员的素质要求等,这种亲自了解到的情况往往是最真实的。因此,大学生毕业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在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培养自己的工作经历,丰富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培养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做一个收集就业信息的有心人,从而拓宽就业渠道。

(5)社会关系。在寻找就业信息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周围的亲戚、朋友、同学、校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也许他们会给你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和机会。实际上大多数国内用人单位更愿意录用经人介绍和推荐进来的求职者,他们认为这样录用进来的人比较可靠,如果你有这种机会最好不要放过。可以为你提供就业信息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 亲友。亲友提供的就业信息主要来源于其个人的社会关系,相对固定,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一般不反映职业市场的实际供求状况,也往往不太适合那些专业比较特殊、学生本人就业个性比较强或具有某些竞争优势的毕业生,但信息的可靠性比较大,传递到毕业生本人的职业信息,一旦被接受,转变为就业岗位的可能性比较大。

② 老师。由于本专业的教师,比一般人更了解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就业的方向和范围,在与校外的研究所、企业、公司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和教学活动中,对一些对口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得比较详细。毕业生可以通过专业教师获得有关这些企业的用人信息,从而来不断补充自己的信息库,而且可以直接找他们作为推荐人或引荐人。

③ 校友。校友提供的职业信息的最大特点是比较接近本校,尤其是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及其在具体行业中的实际工作、发展状况,近几年毕业的校友更有着对职业信息的获取、比较、选择、处理的经验和竞争择业的亲身体会,这比一般纯粹的职业信息更有参考和利用价值。

二、就业信息的筛选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无论有多少就业机会、多少种选择,一个人一次都只能选择一个职业岗位,信息过多也会让人无所适从。所以,毕业生对于收集到的就业信息,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梳理和分析,保留准确、有效、适合自已求职意向的可靠信息,更好地为自己的求职服务。

1.信息筛选的原则。搜集就业信息应力求做到“早”、“广”、“实”、“准”。

(1)“早”。及时、尽早地搜集信息,提早做好准备,切忌临阵磨枪。

(2)“广”。毕业生对于信息的搜集不应存在局限,而应广泛搜集不同方面、各种层次的就业信息。求职者如果只根据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搜集相关地区、行业和单位的就业信息,而放弃或忽视了大量的“备用”信息,则可能在求职不利时就会不知所措。

(3)“实”。信息的搜集要尽量详尽,尽可能详细具体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地点、环境、人员构成、生活待遇、发展前景、对新进人员的基本要求、联系电话等各方面信息。

(4)“准”。对于所获得的信息应力保准确无误。一方面,对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人才,在性别、相貌、外语水平等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等,要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针对用人信息时效性强的特点,及时获取信息,招聘单位是否已经物色到了合适人选,要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要确保掌握的信息不过期。

2.信息筛选的步骤。就业信息的筛选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求职决策过程,是择业的关键。信息的不同来源和多元化的获取方式,会导致内容的庞杂,有时还互相矛盾,也难免虚假不实。因此,求职者应在广泛搜集就业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选择。一般来说,信息筛选分以下步骤:

(1)鉴别获取的信息。鉴别信息,首先要确定信息的可靠程度,对于不可靠和心里不踏实的信息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知情人士去打听证实;其次,要鉴别信息的内容是否齐全,特别是发现没有自己所想知道的细节时,要抓紧时间进行一番实际考察,旁敲侧击地询问一些情况,或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还可以在应聘时向主聘人提出。总之,要等信息基本准确之后再作决定。这步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随后的工作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相反,这步工作判断错误,则会让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应付,对自己的求职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把握重点,理顺信息。在信息加工之前,给自己草拟一个职业选择思路,确定择业标准;再按照标准进行初选,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剩下的信息要进行再一次的分析和处理。因为,即使真实的信息,也不是每条都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确定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与何种岗位匹配,然后哪个单位有符合自己意向的岗位,根据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从中选出几个重点单位。重点单位的内部信息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分析它需要的人才的特点,它对人才使用的方向,以及该单位未来发展的前景等等。在把握这些情况以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应聘材料,从而提高应聘的效果。

(3)挖掘潜在信息。许多信息的价值往往不是浮在表面上的,必须经过深入挖掘才能发现。比如,根据有些单位的现状,可能还难以判断、预测单位和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些单位虽然目前可能条件差一些,但从长远看是有前途的,能够给人才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站在高处,从长远的、大局的方向看职业和单位的趋势;又要留意信息的细枝末节,由表及里地挖掘信息的内涵价值。譬如从单位历年的招聘岗位和人数的变化了解它的经营方向变化;甚至从单位招聘的过程和方式,如笔试的内容、面试的问题、联系的方式等方面都可看出其是否与自己的预期判断相吻合。

(4)反馈信息。信息时代瞬息万变,就业信息由于其传播速度快,共享程度高,我们得到的信息仅仅代表着一种可能的机会,而且充满着竞争。机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获取信息后,一定要尽快分析处理并向信息发布单位反馈信息。一旦获得了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就要及早准备,尽快出击,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询问应聘的方式、时间、地点和具体要求,并送上自己的求职材料。有时还要根据筛选出来需求信息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存在的差距,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弥补不足。

3.用人单位信息分析。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用人单位的文化背景、经营方式、行业特征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可以帮助毕业生发出有效的求职信息,使我们在面试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地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了打好这场“有准备之战”,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各项关键信息:

(1)公司的社会形象。公司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公司在当地或者在全国是否享有盛名,能否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和认可,它的竞争同业和新闻媒体对其评价如何,是否有好的社会效益等。

(2)公司的主要产品。可以通过公司的宣传册、广告、网站和其他传播途径了解到公司在过去、现在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看看这个行业是不是你所感兴趣的领域。通过对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了解,可以对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是否适合该公司的要求做出相应客观的评判。

(3)公司的竞争力与发展前景。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规模和发展变化状况,其主要产品或服务是否适合社会需要,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核心竞争力何在,公司产品主要针对的人群或产业,销售地区分布,它在同业间的竞争优势,公司的发展前景。

(4)公司的发展策略与企业文化。公司可能会发展何种新的产品线、新的投资方向、新的产业等,该组织是处于开创期、成长期、巩固期还是停滞期,所在行业的发展态势,社会需求的变化状况,其发展战略规划以及经营理念,其企业文化能否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它的管理水平和管理风格等等。

◆阅读延伸◆

谨防“招聘”圈套

21岁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的小王,今年7月刚从某学院毕业,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已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自己几个月来却一直还是处于择业状态,心中十分着急。应聘了多家单位,单位均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而婉拒他。他总觉得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常有“矮人一截”的感觉。

上个月,他看到了某网络公司招聘网络管理员岗位,并在介绍中说明“无经验也可”,小赵不假思索就到这家公司填写了登记表,并对招聘公司的背景一概不问,面试人员跟他说什么他都答应,面试人员在面试过程中便提出要收取报名费、培训费等一系列费用,小赵由于急于想得到这份工作,便交了钱,也没留下任何票据,听从面试人员的话语,回家等消息。

但等了一个月该公司仍然没有给他任何回音,他来到公司要求退钱,但由于拿不出任何凭据,只能无奈走人,工作没找到,连钱也被骗去了不少。

在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旺季,不少学生求职心切,疯狂“海投”简历,对于所应聘单位的背景资料也不详加了解,就盲目前往;甚至不少学生为了表示自己应聘的诚意,对企业提出的一些近乎苛刻的要求也照单全收。一些不法企业正是利用了应届毕业生这种心理,设下种种圈套。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免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