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就业信息的筛选与运用

就业信息的筛选与运用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就业信息的整理是就业信息全部工作的核心, 求职者在广泛收集求职信息的基础上,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依据国家、 地区的政策和法规, 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有目的、 有针对性的归纳, 再进行整理、 分析和选择。

就业信息的整理是就业信息全部工作的核心, 求职者在广泛收集求职信息的基础上,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依据国家、 地区的政策和法规, 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有目的、 有针对性的归纳, 再进行整理、 分析和选择。 在全面、 客观、 公正地了解自己、 了解用人单位的前提下, 筛选出适合自己需求的有用信息, 作为求职的重要依据和基本前提, 更好地为自己求职择业服务。

一、 充分了解用人单位

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 有这样一种现象: 学生们看重择业, 很费力地到处搜寻就业信息, 却很少认真分析自己通过就业信息选定的将去应聘单位的情况, 对应聘单位的了解大多是 “皮毛”, 这反映出毕业生择业的 “盲目” “浮躁” 或者说 “急功近利” 的心态。

事实上对应聘单位不了解, 不仅影响择业的成功, 而且更可能给未来的工作带来负面效应。 把自己 “交付” 给一家自己知之甚少的单位, 与它风雨同舟, 你是否觉得太 “草率”?事先搜集用人单位信息, 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做一番模拟, 可以增添你应聘的信心, 同时建立起与用人单位的良好沟通, 准确地将对方需要的信息传递给对方。

因此, 在应聘面试前除获取的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外, 还需要具体了解用人单位的其他信息:

(1) 用人单位的经营业务范围、 产品或服务内容与类别;

(2) 用人单位的组织结构、 规模 (员工数量) 与行政结构;

(3) 用人单位的发展历史与最新动态、 客户类型与规模、 竞争对手的类型与规模;

(4) 用人单位的文化背景、 工作环境、 单位领导的有关信息、 员工的办事方式和思维方式;

(5) 用人单位的发展目标、 实力 (包括规模、 效益)、 远景规划, 在整个行业中的排名或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6) 用人单位总部及分支机构的业务范围与地理分布;

(7) 用人单位的财政状况及绩效考核体系、 培训体系和薪酬体系 (工资、 福利、 住房、奖金等), 以及为员工培训和发展所提供的空间等。

每个用人单位都和人一样, 有自己的个性, 有着不同的理念和用人标准。 例如, 硅谷中很多小公司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 员工可以穿着短裤、 拖鞋在没有多少办公家具、 乱糟糟的办公室里到处溜达。 在这里, 所有的传统都被轻蔑地唾弃, 昨天的发明是明天的垃圾。 在这里, 创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公司员工崇尚的是职业素养、 团队精神和努力工作, 与之相伴的是穿着讲究、 优雅舒适的生活方式。

因此, 毕业生首先了解用人单位的个性, 可以使择业的目标更为清晰, 更为准确, 更能把握主动权。 其次, 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与个性, 也有助于你充分展示与这一单位择才标准吻合的优势和特长, 做到扬长避短。 最后, 如果你能在谈话时自如地谈及对该单位的了解,容易引起对方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同时也向对方展示了应聘该单位的诚意, 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对一个用人单位一无所知就去应聘, 是不可能有高的成功率的。 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毕业生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用人单位, 所以毕业生应该事先确定自己的择业范围, 然后尽一切可能去全面地收集上述用人单位的有关信息。 等你在以后面试中取得成功后, 你会发现花点时间了解一下用人单位是值得的。

作为用人单位, 在人才交流活动中往往是宣扬自身的优势, 少讲或不讲难言的 “家丑”, 这就需要毕业生事先对用人单位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否则, 事后违约, 不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 也会给自己带来时间、 名誉、 精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损失, 甚至耽误求职时间。

总之, 毕业生要学会全面了解就业信息的内容, 通过能利用的信息渠道、 社会关系尽可能多地了解与求职择业相关的各种信息, 合理使用有价值的就业信息。

二、 就业信息的筛选

信息处理过程中, 要特别注重对信息真实性、 可信性进行辨别和判断, 要当心招聘单位发布的虚假信息, 要警惕花样翻新的 “就业骗局”。 在就业实践中, 经常碰到一些大学生兴高采烈地去面试, 过后却大呼上当的情况, 轻者求职未成, 重者人财两空, 错过就业黄金时段, 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 善于对比, 发挥优势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的就业信息可能会杂乱无序, 这就需要科学地排序。 首先, 需要核实信息的可靠性和实效性。 剔除那些内容相同、 重复的信息, 剔除过时的、 虚假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 从学校、 主管部门和亲友处获取的信息较为准确可靠, 应多予重视。 对收集到的信息, 可进一步通过电话、 电子邮件向信息发布者直接咨询, 或向其主管部门、 协作单位查询, 对不真实或严重夸大其词的招聘信息坚决剔除。 其次, 将与自己的专业与兴趣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将与专业、 兴趣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排到一边。 选出有用的招聘信息, 以减少其他环节的无效劳动。

2. 分清主次, 重点了解

把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按重要程度排队, 标明并注意留存, 一般的信息则仅供参考。 对同类信息选择发展空间大、 知名度高、 培训机会多的优先考虑, 对刚注册的小公司、 管理运作一般的企业、 产品占领市场份额不足的企业慎重考虑。 对重要的信息要顺藤摸瓜、 寻根究底, 务求了解透彻, 全面掌握情况, 以便决策。

3. 对照衡量, 人职匹配

避免盲目从众, 不是所有信息都适合于自己。 在信息选择时, 要把握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原则,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等条件, 决定自己能够适应和胜任的职业, 不要好高骛远地去挑选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切实际地对号入座, 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相差太远, 或是招聘条件太高, 会误导自己、 迷失自我。 不顾自己的专长, 以待遇、 地点作为首选原则的毕业生, 即使侥幸在求职中获得成功, 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逐渐暴露出自己的弱势,发展后劲也不足。 也要注意大批招聘同一专业人员的企业是否存在欠缺发展后劲或恶性竞争、 压榨劳动力的问题。

4. 早做抉择, 及时输出

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 过期不用等于零。 因为较好的职业总会吸引许多求职择业者, 而岗位的录用指标是有限的。 如果延迟抉择, 不及时反馈信息, 就会错失良机。 谁赢得时间,谁就可能抢占主动, 首先成功。 同时在筛选时有些信息对自己不一定有用, 可是对他人十分有用, 此时主动输出对他人有用的信息, 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 也充分利用了那些可靠的信息, 达到了千方百计搜集和筛选信息的目的。 说不定你也会从别人手中获得对自己十分有益的信息呢!

三、 就业信息的运用

信息的特点在于它的流动性、 堆积性。 往往旧的信息没处理完, 新的信息又收集了许多。 为了更好地使用就业信息, 在经过分类处理、 筛选就业信息以后还要做一件事: 就是对有用信息进行登记、 归类, 这样既方便查找又有利于及时更新。 可以建立个人就业信息管理库或专门信息库, 如表2-2、 表2-3所示。

表2-2 个人信息管理库

表2-3 供需见面会信息管理库

在运用求职信息时, 无论个人的愿望如何, 在实际操作时则要面对现实。 不能图虚荣、爱面子, 好高骛远, 要量力而行, 量 “能” 择业, 即把所有的求职信息都对照衡量, 看是否适合自己, 尤其要选择适合自己性格、 气质和有利于发挥特长的单位和工作岗位。 及时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是收集和筛选就业信息的最终目的。

1. 在政策范围内择业

使用就业信息时, 要把个人意愿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 并根据社会需要与自己的能力、愿望做出职业选择。 每一个就业信息的运用都是经过求职者理解并加工就业信息后的一个转换过程, 即依据信息进行择业的过程。 毕业生要学会合理、 充分地利用这些有效信息。

2. 发现不足, 加强能力培养

根据筛选出来的就业信息, 对照个人的情况, 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并据此及时调整个人的知识结构, 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 如果发现自己哪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 基础不牢, 应主动地加强学习, 尽量较早、 较快地弥补原来的不足。

3. 及时准备

就业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 又为众多求职者所共有, 因此需求信息一旦选定, 就要及时主动与用人单位主管人员联系, 不要犹豫不决, 更不能守株待兔, 否则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应主动询问相关考试的方式、 时间、 地点和要求, 并做好一套自己完整的求职材料, 使需求信息尽早变成供需双方深度沟通的重要桥梁。 根据筛选出的需求信息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 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即使时间上有仓促, 也应尽量做好各项工作。

4. 应用求职信息时应注意的问题

(1) 从众行为。 即缺乏主见, 人云亦云。 别人说哪里好, 就往哪里跑; 别人往哪里走,就往哪里凑热闹。

(2) 轻信行为。 即一味盲从, 认为亲友告诉的信息就一定可靠, 报刊上的信息就是百分之百的准确, 因而不做筛选就做选择。

(3) 模棱两可, 举棋不定。 即陷入大量信息的旋涡中不能自拔, 在眼花缭乱的信息面前, 左思右想, 犹犹豫豫, 拿不定主意, 其结果是落得个 “竹篮打水一场空”。

(4) 急于求成。 有的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 真正到了人才市场就心慌意乱; 有的自感择业条件不如人, 怕找不到单位, 因而一旦抓住信息, 不经深思熟虑, 就匆忙做决定; 有的不够慎重, 在没进行广泛收集信息时便做决定, 而当获取新的信息后, 便又推翻已做的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