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搜集就业信息

搜集就业信息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一男生宿舍里,住着即将毕业的孙明、王刚、张强、陈皓4名大学生。但是把握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时,还应注意精加工和细整理。因此,拓宽就业信息获取的渠道,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基础。同时,许多高校也非常注重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主动收集就业信息,并及时发布给毕业生。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所辖区域的毕业生就业政策、交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供求信

拟实现的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搜集就业信息;

2.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地筛选整理信息,做出正确的处理。

知识目标:

1.掌握就业信息的主要内容;

2.熟悉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

3.了解就业信息搜集的原则。

素质目标:

谨防就业上当受骗,增强自我就业保护意识。

任务情境

没有单位地址和联系电话的招聘启事

2014年元旦前夕,某粮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一家知名报纸“人才求职”专版上刊出了招聘4名市场营销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启事,招聘启事里明确规定了应聘条件、工资待遇和笔试面试的时间等内容,可是启事从头到尾,就是找不到招聘单位的地址和联系电话。这是一件怪事!到底是招聘单位疏忽还是报纸排版发生了错误?

在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一男生宿舍里,住着即将毕业的孙明、王刚、张强、陈皓4名大学生。都是学市场专业,他们对这则招聘启事十分关注,都积极采取了不同办法和途径搜寻该公司的地址和电话。

孙明又称“网络大侠”,他在搜狐搜索引擎上输入公司名称,十分轻松地知道了该公司的地址、电话和其他信息;王刚拨通了114,一下就查出了该公司的电话号码,他给公司打了一个电话,马上就知道了该公司的地址;张强又称“小金猴”,拿着报纸发呆,忽然,张强一拍大腿,“真巧,前几天去超市买东西,看过这家种子公司的商品广告牌,广告牌上一定有地址和电话。”于是,张强直奔超市,找到那个广告牌,上面地址、电话和邮编等一应俱全;陈皓则经一位叔叔介绍去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登记处查了企业名录,很快就找到了这家公司的名称,接着便查到了公司的电话和地址。

在该公司招聘启事刊登出事后的第三天,公司人事部收到了4封求职信。公司人事部通知预约这4名大学生前去面试。经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后,老总决定给这4名大学生办理签约和录用手续。

“老总,招聘启事中不是说还要考试吗?”张强奇怪地问。

“你们不是已经考完了吗?”老总笑着回答。

“考完了?您还没有给我们出试题呢?”4名应聘者都觉得莫名其妙。

老总说:“其实,考试的题目就藏在招聘启事之中,但是很多大学生没有很好地动脑子,他们不是认为招聘启事弄错了,就是认为报纸疏忽了,结果错过了求职的机会。作为一名现代市场营销人员,就是要思路开阔,举一反三,这是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你们4位同学机智灵活,在短时间内找到本公司的地址和电话,这就说明你们已经出色地完成了我们公司出的试题。”

此时此刻,4名年轻幼稚的大学生才恍然大悟!

【话题讨论】

1.这个案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在求职前我们该搜集哪些就业信息?

3.如何搜集就业信息?

4.对搜集到的就业信息该如何整理和甄别?

【案例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犹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是把握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时,还应注意精加工和细整理。这4名大学生机智灵活,应用多种办法和各种渠道,想方设法找到了招聘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终于与该公司取得了联系,抓住了择业的机会,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

项目支撑知识

一、就业信息搜集的内容

就业信息的内容十分广泛,作为初次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应主要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就业信息:

(一)就业政策

1.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就业政策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依据,是不能违背的。

2.了解相关的就业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不仅可以取得合法权益,而且可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必须清楚地了解就业法规、法令,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目前已出台和施行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合同法》等。

3.地方的用人政策。各地区、各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对毕业生的引进、安排、使用、晋升、工资、待遇等制定了一系列更为具体的规定。不少地区为了吸引人才,还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这是大学毕业生应该了解的。

4.学校的有关规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毕业生就业的顺利进行,学校一般会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制定若干补充规定,这也是毕业生应该了解和遵守的。

(二)就业方法

1.就业体制。毕业生应该清楚毕业生的就业是由地方、学校哪个部门或哪个机构来负责管理指导,这样,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时,就可以随时向有关的机构咨询。

2.就业程序。什么时间开始和终止;签订就业协议必须履行哪些手续;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户口和档案将转到何处;调整改派的程序和手续等等问题,毕业生都要搞清楚。

(三)供求信息

1.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方针、任务和发展战略,了解产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随着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趋势;了解职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该职业发展的趋势,使自己总揽全局,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2.当年毕业生总的供求形势,即:与自己同时毕业的学生全国有多少,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多少,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或者两者基本平衡,哪些专业紧俏,哪些专业供大于求。

3.本专业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就业范围、对口单位的情况。

4.同自己专业直接对口或相关的行业、部门和单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用人单位的信息。在大学生选择单位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对用人单位情况不甚了解,又没有一定的对比,于是在择业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只挑选大城市而不问用人单位的性质、业务范围;盯着有“关系”的单位,企图靠“关系”得到提拔和重用,还有的只图单位名称好听就盲目拍板等等,这些都是片面的。那么如何避免一些假象,做到对用人单位有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关键在于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一般来说,毕业生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用人单位的准确全称、隶属关系、联系办法、所有制性质、需要的具体工作岗位、对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用人单位的规模、发展前景、地理环境、经营范围和种类等等、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包括工资、福利、奖金、住房等)。对用人单位的信息掌握多一点,求职的选择机会就多一点,对招聘单位了解多一点,求职的成功希望则会多一点。掌握和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量越大,判断准确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所以说,能否很好地收集、分析和活用用人单位信息,是对一个毕业生大学生活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验。

二、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

信息渠道越多,信息的数量就越多,毕业生就业的选择余地也就越大;信息渠道越可靠,信息的可信度就越高,毕业生职业选择的效果也就越好。因此,拓宽就业信息获取的渠道,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基础。

(一)学校的主管部门

各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或就业指导中心,是学校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常设机构。在长期的工作交往中,他们与其上级主管部门、各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级就业指导机构以及用人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国家有关就业政策规定、地方的有关政策、各地举办“双选”活动的信息、有关用人单位简介材料及需求信息等,一般都能及时掌握。同时,许多高校也非常注重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主动收集就业信息,并及时发布给毕业生。他们所提供的就业信息数量既大又全,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强。因此,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

(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

为了适应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多数都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许多行业的主管部门也设有专门机构负责人才的引进和毕业生的推荐工作。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所辖区域的毕业生就业政策、交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供求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各种信息交流、就业咨询、人事代理等服务。他们提供的就业信息广,可靠性强。因此,这也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

(三)各级各类“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

各地方、学校或用人单位举办的规模不等、形式多样的“双向选择”、“供需见面”活动或招聘会,尤其是以学校为主体举办的招聘活动,往往具有时间集中、信息量大、专业对口、针对性强、双方了解更直接的特点,是毕业生了解信息、成功择业的难得的机会。许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甚至可以当场拍板,签订协议,比较简捷有效。但这类信息的时效性较强,且影响因素比较多。有些外地的或者临时有特殊困难的毕业生无法参加此类活动。

(四)社会上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目前,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人才中介机构,如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猎头公司、再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他们一方面为在职人员的人才流动服务,同时也为高校毕业生进行服务,他们的手上也有许多高校毕业生所需要的就业信息,也可以成为高校毕业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但由于管理体制、企业运作机制、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原因,毕业生对待这类信息要非常慎重。

(五)社会关系

许多家长或亲友在多年的工作与社会交往中,与社会方方面面有着广泛的联系,由于家长、亲友与毕业生的特殊亲情关系,在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信息或推荐就业时会积极主动、不遗余力,毕业生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获取就业信息。同时,师长和校友也是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他们对相关专业的就业单位比较熟悉或在相关专业的单位工作,对毕业生的了解也会更多,他们提供的信息往往更具准确性,通过他们的推荐往往可信度更强,成功率也较高。但许多高校毕业生恰恰容易忽视这一途径。值得一提的是,毕业生可充分利用这一途径获取就业信息,但不能完全依赖他们而失去自我。

(六)社会实践活动

毕业生的参观、实习、毕业设计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的一个绝好的机会。在这种社会实践过程中,毕业生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知识直接应用于生产,为社会服务,开阔视野;而且,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毕业生了解了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了解了毕业生。因此,毕业生在参加此类社会实践活动时,既要想方设法借此机会了解该单位的用人信息,更应该力求做到与就业挂钩。同时注意在实习中兢兢业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你的毕业设计为用人单位解决了技术难题,那么你同时也就获得了择业成功的机遇。此种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专业对口,相互间了解较深,但毕业生对此的重视程度特别不够。

(七)新闻媒体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计算机网络等新闻媒体也是高校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之一。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经常会介绍各地的人才市场举办情况、各种就业主管机构制定的政策、法规等就业信息;报纸、杂志等媒体上经常会介绍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详细情况及其需求信息等,有些甚至开辟了毕业生就业专栏;现在最热门的新闻媒体,当首推计算机网络了,应该说,目前绝大多数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都在其网站上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专栏,及时发布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信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点多、涉及面广,建议广大毕业生充分利用好新的获取信息的工具,但对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合理安排,对其准确性、可信度等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八)通过“自荐”获取就业信息

毕业生可以在国家就业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在学校允许择业的范围内,通过信函、电话、登门拜访等“自荐”的方式与用人单位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就业信息。但此种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且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甚至经济成本都比较大,因而命中率比较低。

三、就业信息搜集的原则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就业信息收集的前提条件,要求收集的信息反映的情况必须真实可信,毕业生才能据此作出准确的选择。虚假的就业信息不仅使毕业生判断失误,还会浪费掉大量的宝贵时间和钱财,甚至会带来人身的伤害。社会上存在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他们打着提供招聘信息的幌子,骗取中介介绍费。也有一些单位借着招聘为名骗取报名费、培训费以及风险抵押金等。还有一些非法传销组织以招聘为借口骗取学生的信任,毕业生一旦陷进这样的传销组织,人身财物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必须加以警惕。

(二)针对性

网络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长,面对海量的就业信息,毕业生往往难以取舍。毕业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甄别和选择相关的就业信息。

(三)计划性

搜集就业信息并不是等到毕业时需要了才去收集,提前要有计划。首先要进行职业规划,自我认识,选定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其次是确定信息搜集的方向、途径、范围和内容;再次是进行信息搜集;最后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剔除一些价值不大的信息。

(四)时效性

时效性是信息本身的重要特性之一,只有在规定时间内有效。而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则更强,即在就业信息发布的有效期限内,如果招聘单位完成了招聘,已经与应聘者达成协议,那么就业信息就自然失效了。因此,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要随时注意汇集的信息是否过期,信息是否已被他用。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五)全面性

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的就业信息并不是完整、全面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信息往往是以分散的形式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充分搜集与我们制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相关的信息,在经过分析整理后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就业信息。

四、就业信息的分析整理

就业信息的分析整理就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通过对各种信息分析、综合、归类,使信息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自己择业服务。在进行就业信息的筛选和处理的方法上可把握以下几点。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选择

把那些从“小道”得来或几经转达而未经证实的信息与有根有据的信息区别开来。前者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后者则可以作为自己择业的参考依据。当然,在对信息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来分析,看看自己与哪些信息更吻合,哪个单位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利等。

(二)对有关信息按不同内容进行整理分类

就业信息不仅仅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有的是关于就业方针、政策方面的信息,有的是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信息,有的是关于需要人员的素质要求方面的信息等等。

(三)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一是要识别真假,做可信程度的分析。就业信息是否准确,是择业人员做出决断的关键环节。信息不准,会给择业工作带来决策上的失误。例如,海南建省前夕,内地得到海南特区需要大量人才的信息,于是许多大学生纷纷前往,掀起了“百万大军下海南”的高潮。其实这种信息是不准确的。因为海南建设伊始,许多工作还未开展,所需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专业上都是有限度的。由于信息不准确、不全面,大部分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一般来说,学校毕业生就业机构提供的信息可信度比较高,因为用人单位向学校提供的信息都有一定的可信度。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因为受时间性或广泛性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核实,才能判断可信程度。

二是要对信息的可用性进行鉴别。要看这条信息能否为我所用,比如: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是否是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的、信息中所反映的对所需生源状况及人的素质要求等。

三是信息的内涵分析。信息的内涵包括用人单位的性质、要求以及限定条件等。

(四)及时反馈

当你收集到一条或更多的信息后,一定要赶快分析处理并及时向信息发出者反馈信息。只有及早准备,尽快出击,才能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真可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就业信息对毕业生来说十分宝贵,当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后若能及时进行分析,则有助于在择业中做出正确选择。

五、就业信息真伪的辨别

(一)虚假就业信息的基本特征

1.公交车站、大马路、广场等一些公共场合粘贴的招聘小广告。

2.门槛低、薪酬高、设置责任底薪,必须完成规定业务额。

3.莫名而来的就业机会。

4.要求毕业生交纳数额不菲的工作保证金。

5.不透露公司的名字或者名字像化名,公司的基本资料不完整,找不到地址等。

(二)就业“陷阱”的形式

1.以招聘为名骗取钱财:以招聘方式收取报名费、抵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钱骗到手,就人去楼空。

2.以招聘为名盗取信息:以此骗取求职者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号、银行账号、照片等,倒卖个人隐私。

3.以招聘为名获得劳动力:通过高职、高薪等条件来诱骗劳动力。

4.以试用期为名榨取劳动力:利用试用期与签约时间的时间差,来榨取劳动力。

5.以“霸王条款”克扣毕业生工资:用人单位通过苛刻的条件来剥夺毕业生的既得利益。

6.以“培训”为名骗取培训费:以高薪就业、保证就业诱惑求职者参加岗前培训,但培训结束仍然不能工作,或者安排的工作根本不适合大学生,逼迫自己违约。

(三)如何应对招聘骗术

1.应该进入信誉度高的专业人才网站应聘,如各教育部门的官方网站。

2.拒交各种名义费用。凡是附加了报名费、考试费等条件的招聘信息,一定要高度警惕。

3.不要随意公开重要信息,求职者在填写网络求职登记表时,不要到处填写自己的求职信息,更不要轻易公开个人的重要信息,尽可能做一些必要的保留,特别是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庭电话最好不要填写,只留电子信箱联系即可。

4.不轻易许诺马上去外地工作,不论其待遇多么好。只有掌握了这家单位的真实情况,证明其可信之后,才可以去工作。

5.不要将重要证件作抵押,尤其是身份证、毕业证等。

6.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注意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

7.签订“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或者“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明双方谈妥的福利、保险、食宿条件等,毕业生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要“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名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方式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

8.接到陌生单位打来的电话时,要详细了解对方的情况,如对方名称、经营范围等,进行核实后再作决断。

拓展阅读

获取就业信息时常见的招聘陷阱

大学毕业生在获取就业信息时要加以辨别,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可信性,谨防招聘陷阱。招聘陷阱仅举5例:

1.“高薪”诱你搞传销。“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面对这样的诱惑,你会动心吗?有毕业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活动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回来。

2.收保证金哄你买东西。有两名毕业生遭遇了这样的求职经历:他们经一家职介所介绍后,到成都市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一职,经过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3个月,让他们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每人交了150元信誉保证金,但没有拿到收据。经过实践,他们发现这些产品根本无法推销;后来他们在一家大型商场了解到,这套化妆品的销售价格是70元到80元不等。原来,这家公司采用这种“招聘”办法,变相地向求职者卖化妆品。

3.“没经验也可”引你入“套”。据了解,由于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这样将一些应届大学生挡在了“门”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常有“矮一截”的感觉。因此,当应届大学生在广告上看到“无经验也可”等字眼时,就会眼前一亮,不假思索地争着填写招聘表格,对招聘公司的背景一概不问,最后可能吃亏。一名大学生填了表后,对方要求收取100元的保证金,屡次找工作受挫的他,毫不犹豫地交了这笔钱。半个月后,他被解雇,要求退还保证金,他却拿不出凭据。

4.粉饰工种逼你辞职。有多名毕业生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让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一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一个月下来,他们中没有一个完成任务,自然被辞退了,不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还交了中介费。后来他们通过明察暗访,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就是职介所的员工开设的,专门用来骗人的。

5.骗了培训费就“炒”你。一名毕业生经职介所介绍,应聘到一家保健品公司,在与公司签订合同时,公司提出为了提高其工作业绩,公司将对所有新进人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公司将邀请某某大学知名教授来讲课,因此这笔培训费用将由个人承担。当该同学犹豫不决时,对方工作人员劝说:“培训后,你终身受益,这笔钱出得值得。”听这么一说,该同学想通了,便交了培训费,结果讲课的并非知名教授。当培训活动结束时,公司通知他:培训不合格,你被辞退了。

诸如此类的招聘陷阱数不胜数,希望广大毕业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真假招聘信息的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取得面试资格,切记一时求职心切而上当受骗,以免落入形形色色的陷阱中。

拓展训练

1.确定就业目标后,请按不同途径搜集相关就业信息,并列出表格以备查询。

2.将就业信息搜集完毕后,请按不同分类加以存储。

3.结合自己实际,对所搜集的就业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尝试向心仪目标投递一份简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