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纳入继续教育范畴的可行性分析

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纳入继续教育范畴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纳入继续教育范畴的可行性分析史振华湛少锋周翠芳摘要:在职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职人士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归属于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门管理。

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纳入继续教育范畴的可行性分析

史振华 湛少锋 周翠芳

摘 要:在职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职人士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归属于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门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职工程硕士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培养质量仍觉差强人意,无法满足企业或个人成长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瓶颈,我们需要对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进行重新定位。通过对在职工程硕士的生源特点、课程学习、论文指导、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职工程硕士培养很好地契合了继续教育在职培养的生源理念、自主灵活的管理理念、校企联合的办学宗旨、终身教育的培养宗旨。因此,为了更好地拓宽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发展前景,建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从高校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门)剥离出来,归口继续教育学院管理,成为继续教育领域的最高学位教育,丰富、发展和完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

关键词: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继续教育 研究生教育

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纳入高校研究生教育范畴,目前归属于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门管理。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目前已成为我国高层次工程人才重要的成长途径之一,成为在职人士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职工程硕士培养在目前的管理机制下无论是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出现了很多瓶颈性问题,为了更好地拓宽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发展前景,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这一新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需要进一步合理定位,从高校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门)剥离出来,归口继续教育学院管理,成为继续教育领域的最高学位教育,以保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拓宽广度,拓展深度,丰富、发展和完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

一、在职工程硕士生源特点契合了继续教育在职培养的生源理念

我国的在职工程硕士教育正式开设始于1997年,当时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改变工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特在我国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学生来源于国防、科研、生产、各级管理部门的第一线,他们既要入学又不能离开岗位,只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工程硕士的有关课程。课程的安排是学分制,学制是三至五年。学员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培养计划,在工作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提出申请修改自己的培养计划。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其目标是为大中型企业、机关、学校等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正式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职工程硕士只有学位证没有学历证,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从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及学位颁发特点来看,工程硕士教育方式属于在职教育,是非全日制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不大类似于高校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侧重理论学术、毕业时既有毕业证也获得学位证的培养机制,而是与继续教育侧重应用、在职培养、非全日制教育等特点更为接近。

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在目前的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参看各高校研究生院制定的培养方案,通常要求工程硕士最多在入学两年内完成课程学习,然而,工程硕士生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缺课和无法参加考试的现象时常发生,以至于影响到论文研究和撰写,甚至失去申请学位的机会。考虑到工程硕士培养也属于非全日制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一些共同特点,我们可以考虑将在职工程硕士纳入继续教育范畴,与自学考试性质类似,比如对工程硕士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操作可行的前提下要求其在四年内完成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提交学位论文。由于延长了学习期限,学习时间和考试时间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工程硕士生可以较灵活地安排他的工作和学习,应该能有效地缓解在职人员工学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促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

二、在职工程硕士课程学习契合了继续教育自主灵活的管理理念

工程硕士教育是学校教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引导性的,而自主学习是主导性的。工程硕士来自于生产第一线或重要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从事企业生产、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积累了长期的工作经验,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较深的社会阅历。因此,工程硕士队伍是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队伍。

在职工程硕士带着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有很强的学习目的的。强烈的求知愿望使他们在学习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工程硕士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企业将技术和管理骨干送到高校进行工程硕士教育培养,希望培养出的工程硕士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对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管理能力,能够解决企业中目前和未来的实际难题,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由于目前归口高校研究生院管理,我们在工程硕士的教学上,基本是沿用工学硕士的教材,或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做一些修补,很少有单位组织专家针对工程硕士的特点开展研究,研究如何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出发,选择专业基础、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究如何保证工程硕士能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手段。从已获得学位的工程硕士反映来看,对课程学习的意见较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授课方式采用的是单课独进,“填鸭式教学”,没有给学生吸收消化的时间。另一方面是有的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脱离或知识陈旧,学生修完该课程,觉得“吃不饱、不解渴”,收获不大。上述反映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和社会美誉度,与设置在职工程硕士的初衷不符,成为工程硕士培养中最薄弱的环节。

继续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机动灵活的授课方式。在继续教育培养中,处处体现为企业服务,在课程进度上,尽量满足企业工作需求,如开学日期各企业是不同的,在保证继续教育学生的进校学习时间的情况下,上课地点尽量在企业进行,上课时间尽量安排在企业的生产间隙阶段或双休日进行,等等,具有一套相对成熟且稳定的课程学习模式。针对学员“进校不离岗”,所选课程分散,缺少完整学习时间等特点,学校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尽量结合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更多地采用电化教学、远程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员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适用的课件建设,以方便学员的自学和复习。在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案中需充分体现“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一些基础性课程采用集中授课,而一些专业课程采用分散教学的方法,适当进行强化教学,协调“分散”与“集中”带来的矛盾。

将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纳入继续教育管理范畴,就能更好地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在教学方式上,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可根据工程硕士“进校不离岗”的特点,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配合,以保证工程硕士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工程硕士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合,可使培养计划更加合理,教学方式更加有效。在制定工程硕士的培养计划时,学校和企业可积极主动地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根据企业的技术攻关的需要开设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确定培养计划,既要体现该领域对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质量的总体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实际生产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中强调理论结合实际,将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以讲座的形式列入培养方案,处理好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的关系,通过课程教学充实理论基础,扩充前沿知识,加强信息资料获取与综合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保证工程硕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符合其培养的目标。

三、在职工程硕士论文指导“双导师制”契合了继续教育校企联合的办学宗旨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工程硕士培养执行双导师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是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完成的,学校的导师主要对其论文选题和论文工作结果的水平负责,企业导师也是硕士生课题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学校导师虽然有着指导工学硕士的丰富经验,但缺乏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对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难于指导工程硕士完成高质量的结合研究生单位实际技术水平的应用型学位论文,而工程硕士生单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不仅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且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十分了解,二者的有机结合,对指导工程硕士按培养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将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目前的工程硕士论文指导虽然实行的是双导师制,但由于研究生管理部门一直沿袭的是工学硕士论文管理模式,与企业的联系基本上很松散,出现重学校导师,轻企业导师的现象,加之工程硕士管理人员人数较少,更熟悉的是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因此,工程硕士论文要求标准更类似于工学硕士论文。但是,工程硕士论文不同于工学硕士论文,应避免用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工程硕士生的第一线工作,论文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高校培养出的工程硕士生质量好坏直接体现在硕士生所作的学位论文是否为企业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是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否在几年的培养过程中提高了工程硕士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工程硕士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攻克科学技术难关的能力,论文研究过程特别需要学校和企业尤其是两位指导教师间的密切配合。

将工程硕士教育纳入继续教育范畴后,由于继续教育自身与企业联系的广泛性、深入性以及长期性,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联系更为紧密,配合更为默契,那么指导出的学位论文也就更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学校导师主要把握好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理论深度,着重从专业理论的高度提升论文的水平,规范学位论文的写作,使学生的论文符合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企业导师主要把好应用关,利用自己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引导和帮助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密切结合,使论文工作完成后能得到实际应用或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为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作出贡献。学校和企业的这种双导师能互相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有效互动,有利于工程硕士生作出较高水平和较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四、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契合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培养宗旨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普及规模大,适用人群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个人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就业能力。目前,继续教育培养层次局限于专科、本科层次,学士学位是他们能获得的最高学位,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大大打击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正是适应了中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需求的需要,是一种满足全体公民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位教育。工程硕士培养应定位为继续教育领域的最高学位教育,从而形成从专科、本科到硕士一套完整的学科结构层级,更好地体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培养宗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件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景元,等.浅析“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落实情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

[3]谢发勤,等.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

[4]陈皓明.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

[5]汪劲松.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复合式应用型工程硕士——清华大学工程硕士教育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