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化背景下的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的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的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邹洋,胡伟,秦文臻[摘要]工学矛盾是影响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造成在职工程硕士学习效率下降,导致教学效果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在职人员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工学矛盾,因此,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对在职工程硕士教学的要求,如何提高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各大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不断探索的重要任务之一。

信息化背景下的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邹洋,胡伟,秦文臻

[摘要]工学矛盾是影响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造成在职工程硕士学习效率下降,导致教学效果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缓解这一矛盾已经成为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信息化技术作为传统培养模式的有效补充,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将信息化技术与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缓解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加强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为提高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信息化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教育人才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工程硕士作为面向在职人员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在职人员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工学矛盾,因此,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对在职工程硕士教学的要求,如何提高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各大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不断探索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化技术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在生活、工作中得以普及。办公信息化、选课系统信息化,学籍系统信息化、成绩系统信息化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与保障。将信息化技术与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相结合,是对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又一次创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如何提高工程硕士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发展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促进科技、教育、经济的紧密结合,国内多所高等学府在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提出了推行工程硕士教育的建议。在借鉴美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于1997年开始在全国进行首次正式招生,此次共有9所学校具有招生资格,共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 500多人。在随后几年中,这一侧重于实践的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2000年初,在读工程硕士规模已过万人,且开设了34个领域。

在招收领域与生源迅速扩展的同时,除了看到社会对高层次教育的巨大需求外,也要注意到高校教学资源的紧张。由于工学硕士和在职工程硕士的同时扩招,且由于在职工程硕士学习模式的特殊性,可用于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的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同时,随着工程硕士生源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原有的教育培养方式与学生的需求矛盾逐渐显现。

(1)工、学矛盾突出。由于工程硕士多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工作、生活的地域分布零散、学习时间散碎,受到家庭、工作的影响因素较大,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同时,由于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导师与在职工程硕士的见面次数十分有限,指导时间更是无法有效保障,这是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大,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一方面,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的初期,主要招收的是来自于科研单位和企业的骨干,这一批人通常都具有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但往往理论基础较弱,希望能够通过系统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中的问题相结合,从而在技术或管理上找到新的突破。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时候往往都是针对这类人群进行的方案设定。但是,随着在职工程硕士的进一步推广,年龄结构逐渐年轻化,一部分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通过学校的学习与交流迅速地积累一定的经验,由于离开学校的时间不长,他们的基础相对较好,但现场经验却不足,因此希望能够更多的接触和学习到一些与实践结合更紧密的课程。这样两个年龄层次不同、需求不同的群体在学习的需求上就发生了冲突。另一方面,由于这一特点的逐渐显现,这就要求工程硕士的教学模式必须要结合两者的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教学成本、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在教学中,任课教师既无法保证理论课程的深入,也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先进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最优,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3)培养质量难以保证。随着在职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普及,在职工程硕士的年龄结构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了招收的在职工程硕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知识理解速度参差不齐。同时,在职工程硕士大量的时间是在工作单位和家庭,在校学习时间远低于正常的全日制研究生,因此,在职工程硕士在校期间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此外,在职工程硕士各自的学习步调不一致,学习效果通常与个人因素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导致了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效果参差不齐,培养质量下降。

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发展现状及条件

信息化在国外的教学管理及教学中已经得到全面普及,除了日常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外,国外大学还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在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都通过网络来传输,课程完成率达到98%,成效显著;密苏里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也采用全程网络教学的培养方案,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完成学业,效果也较好[1]

在国内,2000年左右教育部正式批准在清华等31所高校试办远程学历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网络在教育中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技术层面已基本无障碍。但网络在教学上主要还是应用于本科教育,对于硕士这种相对较高层面的教育还尚未普及。个别学校也试图建立面向硕士生的网络教育平台,但大多处于摸索阶段。

由于在本科网络教育上的实践,且随着网络和个人计算机的全面覆盖与普及,对于在职工程硕士这一特殊的学习群体,网络为弥补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首先,除去面授时间外,在职工程硕士的自我学习时间基本不可控制,而研究生的教育方式又对自我学习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网络上构建一个信息化平台为在职工程硕士提供远程集中的空间,同时也为分散管理异地工程硕士提供了可行性。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对在职工程硕士业余学习时间的监控;实现工程硕士与导师的定期交流;甚至可以通过网络为工程硕士提供一个知识巩固的网络课堂或视频课件,从而弥补由于在校学习时间不足导致培养质量下降的问题。

三、构建在职工程硕士信息化培养平台

在职工程硕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只是信息化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培养功能来看,平台的建设可以包含两大基本内容:一是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学生用户模块、学院管理模块以及研究生院管理模块。二是教学辅助体系。包括视频教学、在线课堂、离线对话、网络课件等功能。

1.教学管理体系

包括三大用户群体:学生、学院管理员、研究生院管理员。实现了对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制定、选课、成绩管理等事务,从而规范了管理、简化了办事流程。目前来说,基本上所有高等院校都已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而待突破的是,论文工作过程实现信息化,一方面可以解决在职工程硕士由于在校时间短而造成导师对论文的指导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在职工程硕士整个论文工作过程的监控。

2.教学辅助体系

教学辅助体系是建立在远程教学的基础上的,由于在职工程硕士的工学矛盾问题是困扰各个在职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共同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职工程硕士在校时间较短。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大的障碍就是在职工程硕士的分散性,距离问题和成本问题导致导师无法经常与学生见面。而信息化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首先构建一个能够提供在线教学、视频教学、在线和离线交流等功能的信息平台,这是实现远程教学辅助的基础。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通过网络访问信息平台,通过自己的学号登陆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教学视频、课件或者通过平台定期与导师交流等。在技术上,由于已经在本科网络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构建这一平台的技术障碍已不存在。且构建这一平台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由于在职工程硕士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还有年龄层级差异都比较大,所以短短的在校教学无法保证效果,即便在短期内记住了学到的内容,但并没有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此,信息平台的存在可以解决很多学生的问题,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调用相关课程的教学视频和课件,可以约定交流时间通过在线视频进行教学、答疑和论文指导等工作。

(2)降低教学中的成本问题

成本问题是影响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因素之一。成本问题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成本和学生的学习成本两部分。一方面,由于在职工程硕士教育没有专门的经费,教学组织的费用都是来自于学生的学费,因此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在教学资源的使用和组织上都显得十分紧张。尤其是在公共课的教学上很难做到满足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间上的要求。个别领域由于常年招生人数偏低,教学组织的运行更是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在职工程硕士由于地域分布较广,工作繁忙周期不同,也存在时间无法统一的问题,能够保证集中的学习时间已属不易,再要求其增加到校指导论文的时间,无论从成本上还是时间上都显得不够经济。因此,对网络信息化平台的需求在不断增强。

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出现,使得培养单位可以通过一种低成本且相对稳定的教学资源实现对在职工程硕士的辅助教学,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缩短了地域上的距离问题,降低了空间距离带来的成本问题。

(3)便于师生交流

交流与指导时间不够是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又一难题。虽然在我们生活中电话、邮件等通信方式已经是大家经常采用的联络手段。但正是由于其极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往往导致这些通信手段在课余的教学交流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师有其他在校的全日制研究生要指导;在职工程硕士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与导师联系的时间一推再推,久而久之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严重不足。同时,由于缺少导师平日的督导,加之远离学校,学习的主动性难以保障,这就造成了有相当一部分工程硕士无法按时进行论文工作,推迟毕业。

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学生与导师可以制定相对固定的在线教学时间和沟通时间,导师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考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给导师留言、提问,由导师定期登陆解答。从而为师生交流提供有效的途径。

在信息化平台为在职工程硕士教学管理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信息化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但由于研究生教学内容所要求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在职工程硕士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至少在现阶段信息化平台提供的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作为对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丰富了在职工程硕士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为新形势下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晓薇,郁秋亚.工程硕士的网络远程教学模式探索[J].国外丝绸,2005

[2]姜华,李家宝.中国研究生远程教育发展预测与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

[作者简介]

邹洋,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职员,讲师,硕士,成都:610031

胡伟,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成都:6100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