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李 荣 肖 岗 段文书
(重庆师范大学)
摘 要:教育硕士招生工作是教育硕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工作,其生源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从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近3年的招生情况着手,试分析招生质量情况并提出保障招生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育硕士;招生;质量分析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之际,随着教育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招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硕士生源质量是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如何求得优质生源,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是各师范院校教育硕士招生关注的重要目标。本文从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近3年的招生情况着手,试分析招生质量情况并提出保障招生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教育硕士招生质量情况分析
1.报考人数
即重庆师范大学当年报考教育硕士的报名人数。重庆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标准为国家划定的国家A类地区分数线。近3年报考情况和录取情况分别如下:2012年,报考123 人,录取83人,录取率为67.5%;2013年,报考221人,录取96人,录取率为43.4%;2014 年,报考381人,录取130人,录取率为34.1%。从近3年报考人数及录取人数看,录取人数逐年增加,报考人数也逐年增加,在2014年相对增加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我校申博工作宣传力度较大。
2.生源结构
即报考教育硕士考生的毕业院校。考生的毕业院校通常分为“985”院校、“211”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从近3年报考及录取数据显示,“985”和“211”院校学生报考我校教育硕士专业的很少,普通院校考生占绝大部分。从生源地区分析,近3年报考我校考生,东部地区大致占14.2%,中部地区大致占18.3%,西部地区大致占67.5%,从以上统计数据看,我校教育硕士生源结构比较窄,基本集中在西部地区。生源质量单一化程度较高,影响了招生质量。
3.录取情况
我校属于教育部划分的A类地区,执行A类地区的分数线。我校近3年录取人数与第一志愿录取人数比较见表1。
表1 近3年录取人数与第一志愿录取人数比较
近3年我校调剂考生占录取总数的53.7%左右,每年调剂任务较为繁重,调剂生的生源质量也是影响招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4.学历层次
从学历层次来看,教育硕士近3年录取同等学力考生比例变化不大。2012年,同等学力考生为9人;2013年,同等学力考生为14人;2014年,同等学力考生为12人。在调剂生生源充足的条件下,我校一般不考虑同等学力考生。
二、提升教育硕士招生质量的对策
1.加强招生宣传是途径
地方师范院校要制订针对性强的阶段性和中长期研究生招生宣传计划。通过网络、咨询会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扩大辐射面,传递招生信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1]。加强招生宣传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在招生工作中的作用。教育硕士招生工作复杂琐碎,而网络在招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招生考试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能使广大考生便利、快捷地了解招生情况,既扩大招生宣传的范围,又能减少一部分的解释咨询量。二是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虽然传统媒体如电话、电视、报纸、杂志等没有网络宣传的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但能更加直观地起到宣传作用。很多考生往往喜欢直接打电话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咨询。
2.提高培养质量是根本
优秀生源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前提和基础。为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学校应加强自身学科建设、提高培养质量,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和科研梯队建设。抓住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个中心不放松,确保研究生毕业后具有高水平的发展潜力,由此带动优质生源的增加[2]。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强化导师的遴选,尽量选择科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品德高尚的老师担任导师。因为德高望重的教师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也是某些学生将来发展的目标;导师也必应注重在科研、教学及与学生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二是优选教育实习学校和实践指导教师。教育硕士都需要参加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实习学校和指导教师的选择非常重要,应尽量选择教育教学水平高的一流学校和经验丰富、品学兼优的中学教师进行指导。三是加强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强化其科研能力。
3.规范招生录取管理是保障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录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执行,保证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规范程序、强化管理、信息透明。整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和录取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具体、明确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招生工作环节多和周期长而带来不规范的可能,对招生、命题、评阅、复试等各项工作都应制定具体而可操作的系列管理规定。二是全程处于上级主管部门、社会、纪检委等机构的共同监督指导下。从命制试题到最后录取,全程邀请纪检部门通知参与,将整个工作流程在学院网站上予以公布,整个过程接受广大考生的监督。二是在复试开始前,及时在网站上公开复试信息,包括复试的办法、监督电话、复试流程等,保障复试网络的通畅,严格进行复试考生的筛选,发掘具有培养潜质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生源。在复试过程中,统一标准、严格要求、规范管理。
4.提升研招人员素质是关键
教育硕士招生工作环节多、周期长,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研招人员的素质修养对于招生工作的成败起着很大作用。提升研招人员素质,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研招人员的业务能力学习,多给其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促使其通过不同途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二是强化研招人员意识培养,端正态度,要求从事教育硕士招生的相关人员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重视教育硕士的招生工作,认真对待招生的各个环节,从招生工作一开始就把好质量关。三是进行各种层面、各种级别的培训,进一步加强硕士招生管理人员、监考人员、命题人员、复试人员、录取人员等队伍的培训工作,加大对院系研招工作人员的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加强队伍自律,严肃工作纪律。
参考文献
[1]李近瑶,钱旅扬,陈勇.南京医科大学1978—2004年研究生生源情况分析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41-245.
[2]郝高宇,吴栋.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提高的对策与方法[J].黑龙江科教信息, 2011(28):193-195.
[3]文洁,李恩.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151-153.
[4]赵丹.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质量分析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28(3):42-43.
[5]查远莉,蒋秋静.生源质量与研究生招生宣传方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2):128-130.
[6]常娟.地方性综合大学研究生招生质量分析——以宁夏大学为例[J].榆林学院学报, 2013,23(2):86-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