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特征及功能和作用

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特征及功能和作用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社团的会员应当是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学生社团不得从事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学生社团的活动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

第一节 大学生社团活动

一社团简介

学生社团,是指由学院登记管理机构批准成立的,由本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学生自愿组成,为发展成员共同兴趣爱好,实现共同志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校内群众性学生组织。

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它必须自觉接受学校团委、各院系团委的领导,必须遵守宪法、法律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社团活动不得妨碍学校各类正常工作和教学、生活秩序。学生社团的会员应当是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学生社团不得从事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的活动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

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具有很多鲜明的特征:

·组织形式的自发性。学生社团是在学校管理部门的许可下,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组织。

·群体目标的整合性。社团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同道合,彼此能从交往和共处中受益,社团凝聚力强,大家都能为共同的社团目标努力。

·活动的灵活性。由于社团类型差异很大,社团成员多才多艺,社团活动规模大小不一、时间不定、形式自由、灵活多样,因而吸引了众多参与者。

·体制结构的松散性。作为一种群众组织形式,一般都有组织结构松散的特点,其加入手续简单、退出自由,不管是组织形式、社团成员,还是活动主题等都容易变动。

·成员的广泛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到社团活动中,一些大型社团开展的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和热心者。

在当今高校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社团以及社团活动不仅是建设“健康、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更成为了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新形势下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社团是正式课程之外的课外活动之一,其功能不仅是课堂外的活动而已,还具有联课活动的功能,即将各项学科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社团中得以展现。还有许多学生在课业上或课堂上无法发挥施展的才智能力,却在社团中得以实现其潜能;在发表和创造中获得自我肯定;在领导和被领导中学到对民主和议事的认知与能力;在服务与被服务中学到与人相处之道;在观摩和访问活动中,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生社团因而具有观摩、发表、激励、领导和创造的各项作用,是通识教育的具体表征,同时也使学生对生活与生命有另一番真切而深刻的体验。

校园文化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社团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的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加强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功能,有益于学生在满足自我需要的同时,通过广泛的渠道来锻炼才干、增长知识、活跃思想、启迪思维、调节情绪、发展个性、实现价值,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各类社团的特色

本校的社团大体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实践类、专业类、学术类、体育类、文娱类,满足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学生对社团活动的不同要求。随着创校的时间越来越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本校的社团也犹如雨后春笋,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团齐鸣”的繁荣景象。

实践类社团是由本校大学生自发组建的实践性学术团体。社团以创业培训指导和创业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并在平时以各种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知识,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职业观、创业观的同时,带领他们逐步熟悉、了解、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为他们在校创业或毕业后就业及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业类社团以培养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爱好为目标,向大学生宣传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加深他们对学科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知识讲座、作品交流、参观考察、竞赛、义务服务等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不断强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活动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养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好习惯。在活动中,还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从而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效果。

学术类社团以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在学术的研讨和交流当中碰撞出智慧的花火。大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有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中,学术类社团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肩负着积极营造学术氛围的重任。学术类社团通过传播、举办和策划活动等途径,给众多学生提供一个体现自我价值,挖掘自我潜力,增长学识的平台,也让大家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我和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文娱类社团,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当然少不了文娱类社团的参与。本校的文娱类社团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为重点,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不断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大家的校园文化生活。这里有挥洒青春的热舞,激情洋溢的高歌,兴奋激昂的呐喊。在文娱比赛和表演上,为多才多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绚丽的舞台,许多精彩绝伦的表演是视觉的一大盛宴,精神的一大享受。

体育类社团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建设群众性的运动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生命在于运动,体育类社团主要是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体育竞技平台,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舞台。体育类社团为了发扬体育文化精神,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丰富社团课余文化生活,会定期举行球类等各类运动比赛。这类特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加强了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运动得到了快乐。

三社团的功能和作用

学生社团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生”之间的交往,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学生社团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简单的学生群体,它越来越趋近校园文化的中心,也不再是校园文化的附属品,而成为其建设的主力军。其自我教育的功能在校园文化中突现出来,越来越成为学生自我教育、适应竞争社会、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载体。具体来说,社团在本院文化建设中具有下列功能和作用:

(1)社团在本院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具有较好的教育、导向、凝聚、娱乐和参与功能,校园文化营造一种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文化精髓转化为风格、习惯、观念、精神。校园文化的形成与本院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的、最经常的组织者是社团。

(2)社团对本院校园文化的创造功能

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创造功能。特色校园文化需要建立有特色的社团和社团活动。

(3)社团对本院校园文化的承载功能

社团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社团成员的群众性决定了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而其产生的自发自愿性则要求社团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4)社团还可以促进本院的校风建设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式。目前,本院学生社团的发展非常迅速,社团数量的增加和社团成员的增多,给本院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和广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给本院的校园文化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对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对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校园文化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社团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个人的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加强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功能,有益于学生在满足自我需要的同时,通过广泛的渠道来锻炼才干、增长知识、活跃思想、启迪思维、调节情绪、发展个性、实现价值、促进全面价值的提高。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思想品德是决定一个人政治方向和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通过健康向上的社团群体组织的一系列人生价值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话题,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增强时代责任感,自觉地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和集体的力量,从而能增强集体荣誉感,进一步认清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树立全局、集体的观念。通过认可社团的章程,能使大学生自觉地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培养公德意识、领悟做人道理,从而促进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知识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

根据专业特点组建的学生社团,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如英语俱乐部、金融协会、会计协会、无线电协会、计算机协会等社团。通过知识讲座、作品交流、参观考察、竞赛和义务服务等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强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养成了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好习惯。在社团中,大学生还可以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从而起到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效果。

(3)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当今大学生,根据其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亟待提高。尤其是大一新生正处于从高中向大学的过渡期,入学前他们踌躇满志,深感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入校后,发现尖子荟萃,发现比自己强的大有人在,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心理障碍,依靠班集体是他们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而参加社团组织也为他们表现自我、发展个性创造了良机。社团内部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社团成员间的交流、接触,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所以,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能促进大学生政治上的进步、思想上的成熟、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

(4)有利于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训练,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生社团以其具有的群众性、民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使其在成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大学生要做到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社团为我院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更加的发奋学习。

四社团的管理

本院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指导思想到相关政策,一直都支持和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为社团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院团委在学生活动场地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为学生社团安排活动场地,如书法协会、计算机协会、无线电协会、零距离戏剧社等许多协会都拥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办公场地,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社团的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各社团的作用,理顺相互间的关系,院团委成立了专门的社团联合会对本院社团进行宏观管理。社团联合会为院团委领导下全院社团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也是学生社团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建立一个民主化、规范化、效率化的社联领导机制对社团活动发展至关重要。社联始终坚持院团委的正确领导,始终坚持服务、引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社团活动健康开展并服务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社联下设秘书处、监督管理部、策划部、宣传部、网络编辑部、公关部等部门为社团服务,加强对社团日常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社团联合会章程、管理条理、财务制度等规定,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和财务监督,定期查账等。同时也执行了一系列制度:社团注册、活动、注销等全程服务;社团活动资金来源、使用等全程监督;完善社团和社员评优评先机制,使社团的工作目标明确、有章可循。以“活动立项,评比奖励”的方式,相应的给社团以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借此推动社团工作向前发展。通过机构的健全和制度的完善最大限度的保护社员利益,最大可能的为社团服务,帮助社团的成长,使社联成为“社团之家”,这些都推动社团建设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在院团委、社团联合会的管理、帮助和监督下,本院的学生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迹象。

五社团的未来发展动态

(一)社团良性发展机制的确立

各社团之间,尤其是性质相同的社团之间要形成观念和意识行为上的联盟,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为社团活动造势。要强调社团本位文化的建立,并以此为依托,打造本社团知名品牌形象,使社团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与宣传力。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社团与社会逐步接轨,创造社员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外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真正意义上有所提高。

(二)管理阶层的培养

社团的发展与社团的管理人员密切相关。21世纪是人才激烈竞争的社会,科教兴国经济现代化都与人才有关。社团的干部是社团的核心,直接关系到社团的兴衰,是社团的“灵魂”。通过社团工作的锻炼,社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们在政治上较成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群众观念,具有较强的民主与法制观念,务实肯干,创新进取,管理和综合能力强。

社团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政策和理论的修养与必备的基本技能。如戏剧社要对干部和社员做演技培训、指导;交际礼仪协会要学习各种交际知识、礼仪等。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社团要有水平,需要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社团干部、社员。要加强社员之间与社会各界的人士之间的联系,增加友谊和沟通。在坚持校里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组织各项联谊活动,建立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只有“走出去,引进来”,才能提高社团的组织领导能力,扩大社团领导人的视野,才能为社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三)理念创新,科技武装

社团活动是社团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从理念到具体操作层面的创新。社团发展必须创出品牌。发展社团文化也要将它作为长期品牌来推广。应当从对内丰富内涵,对外走向社会,不断扩大宣传努力。社团可以拥有自己定期出版的报纸和时常更新的网站,成为社团规范化,信息化重要指标。网站是会员了解社团发展的窗口,也是社团对外宣传、外界了解社团的途径。在网络深入发展的今天,大学校园作为时代引领者更不应离开它,而应当积极利用它。用先进科技武装社团,使之成为会员与会员交流,会员与社团沟通,社团与社团交流的新平台。

(四)以人为本的社员机制

学校为育人机构,社团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它体现人文化的管理模式,将素质教育摆在首位。

(1)采用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奖惩方式

社团要求利益的最大化,会员不可避免的有物质方面的追求。如对于好的方面要通报表扬,发荣誉证书和升职的奖励。对于做得不好的,要对其批评和改正,或者进行降职、改组等严格惩罚,使社员的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2)重视情感作用

组织管理者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感情色彩,而社团成员的情感是社团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利用情感政策使社员真正与社团容为一体,全心全意为社团发展谋利。社团干部要与社员多交流,制定多方面社员发展的政策和计划,使社员感受到社团大家庭的温暖无形中形成一种归属感。

(3)重视德育

社团担任着校园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力求在活动的参与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如社团文化节的举行就是良好的例子。当然,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如果要从上网、逛街等方面脱离出来,把精力集中在社团生活中是需要时间和恰当的方法的。要正确引导社团及社团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防止社团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增加文化育人的功能,社团团建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社团部与团部关系密切,举行活动更能以社团的基层组织为蓝本,通力合作,不仅推动社团的整体发展,也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体来说,学生社团是学院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及志向的学生组成的学科学、学技术、学知识、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团体。学生社团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类社团因为有它自身的类型特点,对于学生培养等方面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是高校活力的表现,是大学生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也是增长知识才干的课堂。它对于形成学校的人文环境,提升学生的品位,构筑学校的历史传统,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都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那么,每个社团就是这个小社会中的一个小型“企业”。在这样特别的“企业”里,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养,而这些素养也许是在书本里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一个社团就是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就能成就一批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