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3-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1.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前更好地进行自我认识与定位大学生就业“难”,首先“难”在对自我的判断与定位上。而社团活动,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学业之外从事社团活动,对于课程相对繁重的大学生来说,本身即是一种压力与挑战。综上所述,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更是培养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舞台,在大学生就业的前前后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前更好地进行自我认识与定位

大学生就业“难”,首先“难”在对自我的判断与定位上。一直生活于象牙塔中的学子,在踏入社会之前,很难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愿意从事的职业、擅长的职位作出客观的判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还没有对自己兴趣、特长、个性等有相对客观全面的认识。而社团活动,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大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更有利于挖掘自我的兴趣与特长。另一方面,学生社团虽然属于学生的自发组织,但是同样具有相当完备的制度和组织,学生社团的活动也需要由组织、宣传、外联等各方面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在社团的活动组织中,不同的尝试可以使社团的成员更好地为自己定位:到底是适合做组织策划,还是适合做文案宣传?是擅长做外联,还是擅长做后勤?

2.日益成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一个竞争优势

《南方日报》曾经报道过用人单位最不欢迎的五种大学毕业生,就包括“缺乏个性特点的人”和“只‘专’不活的人”两种。这说明了大学应该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不能培养书呆子。同时,也要求在校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学校各种资源,把自己锻炼成为个性鲜明、能够适应社会的人。与此相对应,在各类单位招聘的过程中,学生会工作、社团工作等工作经历逐渐成为人事部门关注的条件。用人单位为何偏爱有社团工作经历的大学生呢?详细分析,社团工作经历可以使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竞争优势: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更好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更加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文理交融的知识结构,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受用人单位欢迎;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政治鉴别能力。

3.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大学生将接触到比以往更加广阔的人际空间,开始向一个社会人转化。这一过程中,往往有许多人难以适应,成为大学生找到工作后的又一难关。而社团工作的经历,却能够使大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社会,对社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早一步适应环境、进入状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首先,社团工作经验中培养的与人沟通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地融入集体。当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的膨胀、经济的紧密相连,要求大学生善于沟通和团结协作。社团活动使其成员积极主动地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创造了各种交往的机遇,打破了单一狭隘的交际圈,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建立友谊,从而可以深刻地理解团结协作的力量,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因此,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后,他们也能够很好地融入集体,找到归属感。

其次,社团工作经验培养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尽快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是大学生施展才能的重要标志,更是用人单位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社团活动为大学生的创新潜力转化为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社团活动,大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了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观点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以及人格的独立性与较强的成就动机。这样的工作人员,自然能够尽快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才华,从而开辟自己的发展空间。

第三,社团工作的经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在学业之外从事社团活动,对于课程相对繁重的大学生来说,本身即是一种压力与挑战。在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在组织社团活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在经历社团工作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中,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增强,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调适与控制,使自己能够从容地面对各种外界的变化与挑战。这样的素质,正是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最需要的。

综上所述,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更是培养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舞台,在大学生就业的前前后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