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节事活动的特点及功能

节事活动的特点及功能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节事活动的特点及功能一、节事活动的特点了解节事活动的特点,是策划和组织节事活动以及开发节事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节事活动就是这样一种参与性极强的活动。任何节事活动的主办方都希望吸引到足够多的参与者。

第三节 节事活动的特点及功能

一、节事活动的特点

了解节事活动的特点,是策划和组织节事活动以及开发节事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总的来说,节事活动有以下特点:

1.文化

节事活动的举办无疑会受到主办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影响,这一点使其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文化性。随着节事活动的发展,组织者将当地的文化传统进一步融合、利用并加以创造,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的活动传统,这也是节事活动之所以能够吸引全球各地观众的原因之一。文化性增加了节事活动主办地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魅力。

诺丁山狂欢节

诺丁山狂欢节是欧洲规模最大的街头文化艺术节,每年8月底的最后一个周末在英国伦敦西区诺丁山地区举行,以非洲和加勒比地区文化为主题。因为诺丁山区的黑人居民多半不是来自非洲,而是来自加勒比海或拉美其他地区。正是诺丁山的移民文化孕育了诺丁山狂欢节。20世纪60年代,聚居在诺丁山地区的西印度群岛移民因思乡情重而举办狂欢节,当时不过只有一小群人穿着民族服装,敲着钢鼓在街上走一圈而已。几十年后,它发展成为规模盛大的多元文化节日和伦敦最炙手可热的旅游项目之一。

英国人克劳迪亚·琼斯1915年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的英国殖民地特立尼达,9岁时去美国与父母团聚。她于1936年加入美国共产党。在二战后的麦卡锡主义盛行期间,琼斯曾屡次入狱,并于1955年被美国驱逐,之后移居伦敦西部加勒比移民聚居的诺丁山区。

1958年,琼斯创办《西印度群岛报》,号召殖民地人民团结起来争取独立、实现种族平等与世界和平。次年,诺丁山区出现针对黑人的种族暴力事件,琼斯为此在当地组织了一次步行活动,宣扬加勒比地区的优秀文化,并于当年8月发起了英国第一届室内加勒比狂欢节,倡导种族之间的融合与团结。1964年琼斯去世后这一活动演变成街头狂欢,即后来在欧洲家喻户晓的诺丁山狂欢节。

连续三天的狂欢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天是特有的钢鼓乐队展示与比赛。使用的乐器都是用汽油桶制作的钢鼓,其目的就是吸引当地的加勒比移民出来狂欢,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第二天则是儿童日。社区组织少年儿童们打扮得漂漂亮亮,脸上涂上油彩图案,让孩子们度过一个美好的日子。第三天时,狂欢活动达到高潮,参加游行的队伍在诺丁山的几条街道上载歌载舞,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捧场。来自英国甚至世界各地的DJ们在车载调音台上尽情演绎加力索、索卡、桑巴等各种音乐。

在活动期间,狂欢的人群向诺丁山地区各主要街道聚集,让该地区成为欢乐与喜庆的海洋。诺丁山狂欢节一向以浓郁的加勒比海情调著称。论服装和面具,诺丁山狂欢节如同一场奇异华丽的化妆舞会;论音乐,钢鼓乐队、卡里普索歌曲、索加音乐则是诺丁山狂欢节的灵魂。钢鼓的强烈节奏足以令心跳立即合着节拍提速;卡里普索歌曲每每根据最新时政和社会热点即兴改动歌词,唯有词曲幽默讽刺的本色不变。

伴随着欢快的拉丁舞曲节奏,狂欢人群开始向诺丁山地区各主要街道聚集,不同肤色的孩子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服装,脸上涂着各色颜料,载歌载舞,成为狂欢节彩车游行队伍中的最大亮点。大约100多万狂欢者涌上伦敦西区的诺丁山街头,庆祝这个欧洲规模最大的街头文化艺术盛会。

除了欣赏音乐,品尝美食也是诺丁山狂欢节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年这个时候,组委会都会提前发出通知,让有意提供饮食的摊主们早早报名,多多预备食品。摊主们提供的食品主要是加勒比风味的烤鸡和咖喱羊肉等等。诺丁山各条街道边上都炊烟滚滚,香味四溢。

(资料来源:新华网,新华资料)

2.丰富性

从节事活动的定义可以得出,节事活动的内涵相当广泛,任何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的因素,都可以被用来开发成为活动的组成部分。因而,节事活动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也通常呈现出丰富性的特点。节事活动的主题可以是纪念某个历史事件或著名人物,也可以是传统庆典和仪式,还可以是当代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的表现形式可以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服装展示、书画展示、特产展销、竞技体育、狂欢游行、宴会庆典等。以2012年第十四届杭州西湖博览会为例,博览会项目的安排围绕“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品牌和全球化、新经济的要求,打造了一系列专业性展览、会议和活动,涵盖了商贸营销、休闲旅游、文化艺术、体育狂欢、科技医疗、庆典活动等板块,一百多项活动有机结合成的一个综合性博览会(表1-2)。节事活动的丰富性确保了观众可以各取所需。

表1-2 2012年第十四届杭州西博会项目安排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官方网站)

3.参与性

活动离不开人。尤其近年来,观众越来越重视活动的参与性,亲身体验成了他们的重要诉求。节事活动就是这样一种参与性极强的活动。几乎所有的节事活动主办者都在致力于拉近活动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如杭州国际动漫节不仅提供了平台使许多漫画作者和动漫企业可以直接与观众和买方交流,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给了动漫爱好者展示自我的机会,还举办了儿童漫画大赛激发未来一代对该产业的热情,更是为动漫周边产品生产商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经贸洽谈的氛围。这些无不体现了动漫节的广泛参与性。

节事活动的参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参与者可以通过节事活动充分接触自然和人文资源,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和不同文化的迷人气质。而通过参与各种节事能使观众获得前所未有的、与众不同的经历与尝试,这更表明了参与节事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节事活动的举办依赖于举办地政府、居民、相关企业、民间社团组织、媒体报道人员等的广泛参与。通过多方参与,节事活动的决策与管理得以更加科学、民主,也得以最大化地激发当地居民的热情,更好地促进主办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要衡量节事活动参与度高低与否,最直观的方法是看其参与人数的多少,这也是衡量节事活动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任何节事活动的主办方都希望吸引到足够多的参与者。一方面可以最大化满足其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如赞助商希望更多的观众看到他们的广告标识;另一方面参与者越多就越能够提升活动的知名度。世博会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在于它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是一项参与度极高的全球性活动(表1-3)。

表1-3 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TOP10世博会

(资料来源:国际展览局官方网站,www.bie-paris.org)

4.地方性

节事活动往往带有很浓烈的地方色彩,它是主办地文化的折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节事活动能成为举办地代名词的原因。一年一度的青岛啤酒节是其在国际上推广城市品牌的重要活动,而帆船节更是展现了青岛作为海滨城市的热情与大气,充分体现城市形象的地方性。威尼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镇,数百年的积淀使这个城市充满了艺术气息,也正因此酝酿而生了世界上最富盛名的艺术类节事——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同时,“水上都市”是威尼斯的另一张名片。每年,大量的水上活动在这个城市举办,如威尼斯贡多拉节、水上巴士节等。少数民族的节事活动更是独具地方性。那达慕大会总是让人联想到彪悍的蒙古壮汉,而泼水节也总是与傣族联系在一起。另外,在信奉宗教的地区,各种与宗教相关的节日也往往会举办大型的节事活动。如麦加的宰牲节和台湾的妈祖诞辰日,已然成为了当地每年最隆重的活动。

5.计划性

节事活动的时间不是随意定的,它往往要在仔细分析过举办地的气候情况、旅游淡旺季、交通情况、主题的现实性等一系列条件后,才能制订出详尽可行的计划。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组委会研究了北京过去50年、20年、10年、5年、3年内七八月间每一天的平均降水率并对当年七八月每一天的降水率进行预测,最终选定8月8日作为开幕式的确切日期。除了天气,举办地当地旅游市场的情况也对节事活动安排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某城市的旅游旺季是在五六月份,在这期间当地的自然风景和其他原有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城市的接待率已经饱和。而这时如果再举办节事活动,就会增加当地旅游业的负担,来参加节事活动的游客可能没法获得较好的服务,这样很有可能影响节事活动的美誉度。所以节事活动的时间应尽量避开举办地的旅游高峰期。总之,节事活动有很强的计划性。

二、节事活动的功能

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能给全社会和各利益主体带来太多的好处。节事活动能够吸引游客和媒体,能满足赞助商和承包商的利益,同时又能带给主办地一系列的综合效应。一方面,节事活动促进了举办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很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节事活动能帮助城市清晰自己的文化定位,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素质,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有助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因而节事活动对举办国、地区或城市都会产生无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一)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1.直接经济效益显著

节事活动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以奥运会为例,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依靠自己的有效经营一举扭转了奥运会长期亏损的局面,第一次盈利,为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9.2亿美元的收入;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为加泰罗尼亚地区创收260.48亿美元;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乔治亚州获得了5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给新南威尔士州带去了63亿美元的利润;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直接收入也高达213亿美元。除了奥运会,世界杯的吸金能力也超强。因此,节事活动的经济影响力可见一斑。

世界杯:一针兴奋剂

自从1988年的洛杉矶神话以来,举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一下子从单纯的政治账变成了必须兼顾政治、文化、经济的复杂课题,历届主办国几乎无不绞尽脑汁赚钱。

世界杯的赛期是奥运会的两倍,观赛人数大约为奥运会的三倍,筹办经费却只有奥运会的2/3。显然,这是笔更赚钱的买卖,而历届世界杯主办国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时,西班牙造船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整个国家陷入经济疲软。但是世界杯的举办使西班牙的旅游业成为国内股市上的亮点,直接带动了西班牙经济的复苏。那一届世界杯光是旅游收入就达到63亿美元,此后西班牙的旅游业持续高度开发,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旅游收入达到了204亿美元。同时,阿利坎特地区的制鞋业从世界杯中获益最大,外国球迷以及电视转播使得它们名声暴涨。制鞋业股价上升了5.4%。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拖累了整个世界经济,次年的世界杯花落法国。

那个夏天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在世界杯的东风下,巴黎的时装业直上青云,圣洛朗、夏奈尔一系列品牌成功将足球激情引入衰疲的时尚业。在世界杯赛场上,300名身着YSL时装的模特上演了世界杯史上最惊艳的一幕,当时为超模的卡拉·布吕尼身着YSL时装,笑容甜美的形象定格在世人心中。

1998年世界杯,法国获得的直接经济利益约为80亿法郎,还创造了27.5万个就业机会,当年的经济增长率提高到3%,这也是法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而在1988年世界杯之前,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负值。

2002年日韩世界杯也许可以算最昂贵的一届,大量造价高昂而利用率不高的运动场见证了两国互相攀比的浮夸。韩国共投入25亿美元兴建比赛场馆,而日本在建设方面丝毫不愿落后于韩国,共投入40亿美元建设体育场。即使一掷千金,那一届世界杯总收益仍然高于总投资。日韩世界杯总收益165亿美元,远高于此前的几届。

2002年韩日世界杯结束后,韩国统计,世界杯至少在投资和消费方面带来了41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相当于2001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74%,有力地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回升。再加上可能带来的出口潮、旅游潮以及一些附带机遇,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有三倍多。

2006年世界杯,主办方德国下了大本钱。世界杯期间,柏林地标电视信号发射塔,顶端的圆球穿上了一件黑白相间的外衣,看起来像一个足球。海报中、公共汽车上,甚至整栋建筑的侧面……足球无处不在。德国一份日报开玩笑说,如果德国商业部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他们会把月球涂成足球的样子。默克尔说:“世界上一次如此关注德国还是16年前,拆除柏林墙的时候。”

德国对世界杯的总投入达到了70亿欧元,其中用于体育场扩建和交通设施改造的投入就达到40亿欧元。另外,德国世界杯组织竞赛预算经费达到4.5亿欧元,未包括国际足联向德国世界杯组委会提供的1.62亿欧元的承办启动经费。

当然,这些钱没有白花,德国通过世界杯赚了个盆满钵满,根据官方统计,世界杯给德国带来的总体经济效益在110亿美元到120亿美元之间。

游客和广告赞助等世界杯间接收入也不可小觑。据赛后统计,在世界杯举行的一个月内,超过200万游客在德国捧着啤酒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加油。德国官方统计出这一个月期间德国旅游业直接收入约40亿欧元。“跟足球沾边的东西都好卖,从帽子到避孕套,只要有世界杯标志的商品就有人买。”德国BAG零售协会经理潘格尔斯曾表示,世界杯带动德国国内私人消费,促进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新民晚报)

2.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壮大

节事活动的举办往往涉及多个行业。它总能为其他行业提供大量的商机。通常,节事活动牵涉到建筑业、通信业、运输业、当地服务业等,几乎涵盖了整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下的全部行业。如每一届的中国电子游戏展(China Joy),都会迎来大量的海内外游戏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期间各类表演、产品发布会、展览会、洽谈会等各种活动,能够大大激发上海本土游戏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创造性,为其提供良好的商贸交流平台。同时,China Joy举办期间,当地的酒店入住率、公共交通乘坐率和餐饮收入也大幅度提升,酒店业和运输业从中获益良多。由于中国电子游戏展的举办,上海的游戏产品交易与投资与日俱增,创造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本地旅游业、会展业、商贸服务业、游戏娱乐业的发展。文化、风俗类的节事活动还能推动当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带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如潍坊风筝节和双溪花灯节。

3.完善和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一个活动改变了一座城市。”这句话正是对节事在改善主办地基础建设上所发挥的作用的最好诠释。节事活动的举办能够大大地加快主办城市的城建、交通、通信、绿化、水力电力、环境等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脚步。海南的博鳌以前是个落后破旧的小城镇,当中央政府决定将以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为主要议题的高端论坛落户博鳌后,一切发生了改变。在短短的四年间,国家调拨巨额资金投入道路交通、生态改善、信息管理、场馆建造等方面,使博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20年,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先进的、现代化的、生态和谐的标志型城市。2002年上海APEC会议前,当地政府将大量景观、道路和建筑进行“整容美化”,面积多达300多万平方米,从而使上海的市容市貌达到历史最佳状态,迎接国内外贵宾的到来。为了成功举办第十届全运会,南京在开幕之前完成了包括地铁在内的20余项重点建设工程。南京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绿化工作小组,斥资千万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绿化改善工作:重新种植了花卉和树木、统一了绿化区域的围护和加固设施以及改善了土壤质量。

(二)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增加旅游收入

1.平衡旅游淡旺季

旅游业一直饱受季节性的困扰。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假期长短等构成了影响游客选择何时去旅游目的地的季节性因素。游客通常更愿意在旅游目的地气候宜人、景色优美、特产丰富的时候去游玩。这就容易导致一个尴尬局面:旅游旺季时游人如织,淡季的时候门可罗雀。而随着节事活动的兴盛,目前许多旅游目的地城市已经通过在淡季举办各式活动的方法来吸引游客,从而很好地改善了淡、旺季时期旅游业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状况。

北京旅游的传统旺季是秋季,而夏季和冬季游则不那么受到追捧。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京市旅游局和各区政府合作,通过对本地旅游资源、民俗风情、重大事件等元素的优化组合,打造出一系列在非旺季举办的别出心裁的、富有亮点和卖点的节事活动,收效巨甚(表1-4)。一方面优化了城市旅游资源结构,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开创了新的机遇,也较好地解决了淡季旅游市场需求过少的难题;另一方面也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旅游选择。“节事游”的热度逐渐攀升,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专门的线路。

表1-4 2012年北京海淀区全年重点旅游活动手册(除9—11月)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

2.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

传统的旅游活动针对的主要是休闲旅游市场,而节事活动的产生既能吸引休闲旅游者,又能吸引以商务为根本目的的旅游者。节事范畴中的会议、展览活动能够很好地满足商务旅游者的需求。也正因此,节事旅游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以世博会为例,它不仅仅是国际展览界的盛会,也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全球盛事。它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的不仅是海内外观众,也吸引着主办国、各参展国的官员,更吸引着各类供应商和赞助商。事实证明,世博会的举办能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契机和深远的影响力。节事活动除了能在短期内吸引大量的游客,更能在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内为主办地带来源源不断的旅游收入。据官方统计,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在184天的举办期内共迎来了海内外游客共计835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3亿人民币。截至当年10月底,世园会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42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占95%,总计895万人次;国外游客48万人次,占参观总人数的5%。到了2000年,仅前两个季度昆明的入境旅游者就达到了500万人次,远远超过世园会举办的前一年,即1998年全年的420万人次。而2001年和2002年,每年来昆明旅游的海外游客数量都有12%以上的增速。

(三)振奋当地社区精神,给予参与者快乐和知识

1.加强社区荣誉感,提升居民素质

节事活动,尤其是大型的节事活动是一个动员全民、提振人心的好机会。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主办的大型赛事活动。这届赛事的举办极大地凝聚了全体中国人,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在筹备期间,组委会向全社会征集会徽、口号、吉祥物和其他种种意见建议,得到了广泛响应(图1-2)。同时,北京居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大家纷纷表示要当好“主人”,向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展现中国人民的良好风貌。大量的本地居民、学生主动要求成为亚运会的志愿者,各行各业积极为亚运作准备。全北京掀起了学习外语的热潮,从八旬老人到五岁小孩,从商场服务人员到出租车司机,都积极学讲外语,自发开展了“市民讲英语活动”。外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国际间民间文化交流的加强。除了文化素养的提高,节事活动还能带来其他许多好处。一方面,它开阔了当地居民的国际视野,增长了人们的见识;另一方面,节事活动的举办强化了社区荣誉感与自豪感,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能自发自觉地形成一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最终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图1-2 1990年北京亚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熊猫盼盼

2.给予参与者新的知识,使观众获得快乐的体验

参与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节事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许多“前所未知”的事物、理念,还能掌握许多“前所未有”的知识。以上海世博会为例,首先,参观世博园内的各个国家馆,观众可以领略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历史、风景和最好最新的理念。其次,“科技世博”、“绿色世博”让我们看到了很多行业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各国在保护生态、节约能源方面下的工夫。另外,观众还能在世博会上看到各个国家对未来城市的设计规划理念和模拟。对于观众而言,这些令人欣喜的崭新的知识让他们受益匪浅。

人们对过节最原始的期望就是获得快乐。古希腊的先哲曾说过:“过节没有别的,就是欢乐。”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参与节事活动是日常忙碌工作与生活后的一种休闲方式,是一种放松和享受。首先,节事活动的根源是热情。它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热爱真善美,因此它是精神生活富裕的象征和社会的浓缩,能带给人快乐。其次,人们在节事活动中可以抛却世俗的烦恼,采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宣泄自己的感情。在经历过节事的尽情狂欢后,参与者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当回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后,这种愉悦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积极地投入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有“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之称。每年2月的中旬或下旬举行三天。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

在狂欢节的游行队伍里,不分贫穷和富有,尊贵或卑贱,从白天跳到黑夜,快乐可以传染,不满得以宣泄。狂欢节期间,数不清的罗曼史在发生,点亮人们平庸的日常生活。你有权期待浪漫,期待激情,你有权发泄不满,表达抗议,一切都那么爽,于是你笑了。环顾四周,载歌载舞的游行队伍中,桑巴舞小姐多么美,阳光多么好,开心最重要。

规模盛大的桑巴舞游行中,一辆辆车身长达10米的彩车打头阵,车上装着高音喇叭,车顶上七八名鼓手敲出震耳欲聋的欢乐鼓点,歌手引吭高歌,桑巴舞小姐高高在上,扭动腰肢,跳着欢快的桑巴舞。成千上万的人簇拥在彩车前后,一边和歌手一起歌唱,一边随着节奏跳着桑巴舞。

由于沿途不断有人加入,游行队伍越来越长。人们极尽想象,把自己打扮得千奇百怪,以吸引路人的眼光,参加游行的人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坐在父亲肩头的儿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都在唱,个个都在跳。烈日炎炎,虽然人人脸上都淌着汗水,但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里约热内卢的海滩,随处可见上身赤裸的女性,以致于游客也开始脱衣服。

狂欢节给巴西人带来了欢乐,并吸引了众多游客,促进了旅游业,刺激了经济,已成为巴西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年比一年更热闹。桑巴舞、狂欢节同足球一样,已成为巴西的象征。

(资料来源:新华网,新华资料)

(四)弘扬传统文化,展示当代文化内涵

1.继承传统,弘扬历史优秀文化

节事活动有文化性的特点,它的产生立足于当地的传统文化,而同时节事活动的举办又能够很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向世人展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个性。山东曲阜的孔子文化节就是源于当地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当地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办了该节。而随着孔子文化节的声名远播,这些历史遗迹被进一步地保护和开发,使更多的游客看到、感受到曲阜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至2011年,西安民间手工艺节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它不仅把潜藏在民间的艺术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也聚焦了社会对民间传统技艺的关注并有效延续了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同时从民间艺人的精湛手工艺作品中,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以及包容和谐、繁荣发展的时代气息。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3~4天。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护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蘸水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

泼水节不仅使傣族人民更加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使国内外游客体会到了他们的热情友好。

(资料来源:新华网,新华资料)

2.凝炼特色,展现当代文化内涵

节事活动的举办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基础,但它的核心是人文活动,而文化性是一切人文活动所强调的重点。不同的节事活动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其主办地当代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以宁波国际服装节为例,每年的服装节期间人们都能从一场场秀和一次次展中感受到服饰文化、演出文化和展览文化。而这背后蕴涵着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中西文化完美融合、时尚文化大步前行。这恰恰张扬了宁波开放大气、和谐包容、时尚活力的城市文化特色。因此,节事活动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帮助城市宣传了当代文化特色。

(五)提高主办地知名度,塑造城市形象

1.扩大影响,提升主办地知名度

成功的节事活动往往能够成为城市形象的代名词。在认识到这点后,各国各地都想方设法主办大型的活动或盛事,希望借节事活动提高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内,一提到斗牛节,就会联想到西班牙;一提到啤酒节,就会联想起慕尼黑。而在中国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一说到风筝节,就会想起潍坊;而一讲到牡丹节,就会想起洛阳。这些成功案例无不说明,节事活动与其主办地之间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对应关系,影响力大的节事活动更能迅速使主办城市为世人所知。瑞士达沃斯原来是个宁静且不为人知的欧洲小镇,达沃斯夏季经济论坛使其名声大噪。而在初尝甜头之后,当地政府进一步建成了大规模的国际会议中心和各式展馆,以其和谐的生态、优美的风景和良好的人文治安环境赢得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的青睐,会展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一个城市的名字,凭借着一场重要的节事活动而家喻户晓。

2.以小搏大,塑造主办地形象

城市形象的塑造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然而,节事活动,尤其是大型的节事活动对主办地形象的塑造和改善功效是十分明显的,它是一种最好的城市品牌营销手段。良好的形象,是一个国家或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推广,通过举办大型国际公关活动、促进文化交流机构在海外的建设、推广国家形象宣传片登陆海外媒体等方式,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崭新面貌。然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年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才真正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成功展现了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国家形象,智慧、美丽、勇敢、有才能、财富的中国人形象以及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又比如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德国通过积极和完美的表现一举扭转了其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所遗留的不良形象,重新打造了热爱和平友好、摈除种族偏见、甘为世界奉献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因而,每届奥运会或者世界杯之类的大型活动的主办权竞争都异常激烈。无论申办成功与否,申办地都能获得机会塑造和推广自己的城市形象。可见,节事活动在改善和提升主办地形象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