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功能及建设思路

功能及建设思路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邵 威社会主义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任务。本文结合对杭州临浦镇近十年来的文化调查分析和文化活动参与,对乡镇文化形式、功能和建设进行粗浅的探讨。临浦镇今年打造“5+4”公共文化
功能及建设思路_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与理论探索

邵 威

社会主义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任务。乡镇作为我国广大农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社会基地,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过了长期的建设发展和历史积淀,形成了一个时代、一个乡镇的个性文化。充分利用和开发乡镇拥有的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是乡镇建设发展中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对杭州临浦镇近十年来的文化调查分析和文化活动参与,对乡镇文化形式、功能和建设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乡镇文化的基本形式

文化的分类根据标准不同,有多种分类。这里的分类是根据乡镇工作的实践进行的归纳,并非学理上的严格分类。

(一)节庆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节庆已经具有比较普遍的共识,举办有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市场需求的。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旅游、招商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平台载体的作用,因此各地对节庆活动日趋重视,在各地自然也形成了一种文化。

临浦镇常年开展的节庆活动有年俗节、元宵节、端午·龙舟节、七月荷灯节、果品节、越美文化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在周边地区乃至省市区均具较高的知名度。每逢活动开展时邀请在外的仁人志士、商家名流集聚家乡,看美景、品美食、建美业。通过活动平台召集乡贤,或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或推动招商引资落户发展。在年俗节上,游客、观众可向当地居民购买各种地道的“老底子”年货,旅游公司可带团来现场游玩购物。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淀,慢慢积聚成的节庆文化,正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上起着独特的作用。

(二)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挖掘和传承民俗文化,就是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展现本土民俗风情,打造特色地域文化,对增强乡镇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及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情感,进而提升乡镇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临浦横一村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马灯的故乡,该村村里的孩子到了6岁左右就开始学习走马灯,到了8岁就开始学舞龙耍狮,男女老少几乎都会舞龙、耍狮子、走马灯。村里龙舟队、花灯协会参加了世界休闲博览会、西湖博览会、浙江省农博会及全国特色广场文化展示等活动,在与外界文化不断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扩大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活动延续性和百姓认知度。

(三)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属于文化价值的范畴,是社会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对于一个乡镇来说品牌文化定源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风格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共同凝聚而成的个性文化。创建乡镇文化品牌,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分析、优化定位,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凸显优势,集中焦点,从而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品牌,使其成为一张独特的地域名片。临浦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人杰地灵,至今尚存有西施古迹群;现代历史演义家蔡东藩在此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作为城镇品牌的延伸产业,创建了“活力临浦”艺术团、“活力临浦”艺校、“美人紫葡萄”等文化品牌项目。做足“美的”系列文化项目,推出美人、美食、美景、美德、美居、美业等文化项目,让越来越多的老临浦人、新临浦人感受心灵美、文化美和生活美。此外,临浦“一村一品”文化品牌创建逐步推广,挖掘和推广了通一村的“运河人家·年俗通一”;横一村“龙马精神·礼乐横一”;通二村的“风雅通二·三月庙会”等文化品牌项目。通过品牌文化建设,使不同层面的人文历史、民俗传统、地域特色等的文化资源得到了挖掘,又使这些品牌项目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转化成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了城镇文化内涵和品牌。

(四)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是指在广场开展的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一方面包含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广场上开展的文艺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文化。

临浦镇从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出发,投入4500万元建设了镇文化体育中心,投入4000万元对峙山公园和西施文化主题公园进行扩建,形成了布点均衡的十二处文体广场,方便群众活动文化休闲。在建设文化广场的同时,该镇还注重培养广场特色文化队伍,建立了广场秧歌队、广场腰鼓队、太极拳队、轮滑队、排舞队等各类特色文艺体育队伍30多支,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不断扩大队伍,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更新形式,不断提高质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该镇2006年获得“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承办过两次全国大型广场文化展演活动,每次表演演员在4000名以上,观众3万余人。临浦借助广场文化这个有效载体,积极开展各类特色广场文化,使广场文化在凝聚全镇力量,提高群众素质,提升临浦人气和品位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乡镇文化的主要功能

文化的价值和功能,主要在于通过励志、传道、尚德、增智、怡情、养心、明理、崇义等,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与创造力,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正是在文化的浸润、引导和驱动下,才一步步地发展完善的。文化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就是“硬性”的、不可或缺的,一旦失去或弱化了文化的作用,社会就会陷入愚钝、野蛮、落后和紊乱之中,遑论进步与发展、文明与创新了。文化的“硬”作用,在于它能对人类精神世界进行有效干预和能动指导,为人们塑造灵魂、输注智慧,使人们运用文化所赋予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持续构建社会文明。

(一)从群众生活的角度,看文化功能

1.教民。教民功能也就是文化的教化功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都是先哲对文化的教化功能的深刻认识。文化环境作为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的总和,提供着人们关于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好与坏等一系列判断标准,这些标准通过社会教育和环境影响,内化为居民的正义感、审美感、羞耻感、是非感等一系列思想观念,从而形成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另一个是个人社会生活技能的教化。通过辅导或传承,前人把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传给下一代,一代人在通过自己的实践补充、发展了这些经验、知识和技能后,再传给又下一代人,使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2.乐民。乐民功能实际上就是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娱乐大众、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功能。临浦镇今年打造“5+4”公共文化圈:“5”即完善建设“文体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影视娱乐中心、标志性文化景点”;“4”即在村(社区)建设“文化广场、村级图书馆、健身点、篮球场”。现在不管集镇还是农村,在早上或晚间,在灯光球场上,在健身广场里,老百姓有打球、有走路、有跳排舞等等,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通过推进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挥文化惠民功能,让人民群众从文化发展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受得到的实惠。

3.和民。和民功能主要是文化活动沟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临浦文化站创建“活力临浦”品牌艺术总团,麾下43支艺术分团2000余名队员,周周举办文体演出,月月开展文化走亲,镇里各种大型节庆活动积极参与展演,文化活动中,不同的人群一起参与、一起娱乐,凝聚共识、保持认同、促进社会成员统一的功能,黏合着处于同一文化圈中的每个成员,维系人际情感,进而促使价值核心观念完善。同时以先进文化不断促进城镇居民向共同的建设发展目标迈进,形成统一的文化价值观向心力

(二)从地区发展的角度,看文化功能

1.兴业。文化不仅具有精神文明的特征,同时,也逐渐具有直接产生物质效益的功能。文化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临浦的文化产业还只是一个雏形,产业主导还是节庆文化。例如在越美文化节上,台湾籍乡贤金宝翔先生参与了活动,通过对临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了解和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他当即就下定了在家乡投资的意向,最后投资1亿人民币在工业园区落户。临浦镇把发展文化产业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文化、抓品牌”的发展思路,占地5亩,总计15层的临浦文创大厦也在筹建中。

2.兴城。文化在城镇发展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镇文化具有有形和无形两种特质。第一,有形文化是城镇的面孔和标识,体现了城镇发展的品位。如临浦的特色建筑、品牌广场的设计及城市雕塑、公共设施等文化产品上都有显现。临浦镇在学校、图书馆、体育馆、民俗馆设计建设上追求时代特征、临浦特色,处处体现临浦城镇文化品位;第二,无形的城市文化是一座城镇的文脉和灵魂。临浦镇在2004年成功举办了世界杯乒乓球赛,此后亚洲排球赛、中美篮球赛、全国乒超联赛、全国排球联赛等落户临浦镇举办,“小镇办大赛”成为临浦文化建设的“金名片”。不同的文化之“根”,衍生出不同的城镇特质,这就是本尼迪克特所说的“文化模式”。

3.兴区。从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软实力。临浦镇有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区域个性。临浦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享有“西施故里”“千年古镇”“小上海”等美誉,该镇先后获得了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百强镇、浙江省文化强镇等称号。目前是萧山南片浦阳江生态经济区、临浦新城的核心镇,把区域文化转化成一种无形的资源,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竞争力,2011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58亿元,镇财政总收入8.45亿元。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形成推动经济发展、吸引外资的强大优势。

因此,正确把握文化的教化功能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功能的关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信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农村基层文化,既十分重要又非常迫切。

三、文化建设几点基本思考

文化站是农村最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活跃农民群众生活的重要阵地和纽带。在文化站建设上,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建设,主动配合,积极服务,注重特色,发展壮大,培育和发展具有时代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事业。

首先,文化站工作要不断因地制宜,积极配合当地经济建设。文化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唱唱跳跳”,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类文化活动形式为城镇居民提供科学知识,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随着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以及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文化站的科技普及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发展“三农”,围绕小康社会建设,近年来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临浦镇文化站围绕“三农”发展的内在需要,从新农村建设出发,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着力点,把文化工作转为农村社会经济服务轨迹上来,成为科学技术传播器,“三农”发展的推动力。

第二,文化站工作要紧抓特色文化,不断组建文化活动团队。每个镇(街道),每片地域,因为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等多种因素的作用,都会产生属于这个地域所独有的或带有这个地域特点的文化表现形式,都会留下一些宝贵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都会出现一些出类拔萃的民间文化艺术人才。这就要求文化站能深入民间,深入群众,调查了解,及时发现和抢救那些存在于民间的文化瑰宝。作为文化站,要根据当地人才、资源状况,选准一项作为特色加以着力培育,通过开展培训,扩大队伍、提高水平,通过举办活动,不断扩大影响。

第三,文化站工作要不断加强对农村文艺人才的辅导。如今,蜻蜓点水式的“喂食”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难以满足当地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文化站要把更多精力和热情投入在“种文化”上,通过多种形式,指导、辅导农村文艺人才,将是文化站重要的日常工作。目前,临浦镇文化艺术团已经拥有各类团体50多个、成员近千人,这每一支队伍都渗透着文化站的心血,是文化站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下基层等多种途径,才带出来的。

第四,文化站工作要不断创作或策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站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阵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文化站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必须有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作为内容支撑,要精心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农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同时加强对当地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利用,组织当地的“土才子”和热心文化工作的群众.精心组织他们开展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活动,弘扬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努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城镇公共文化品牌。

第五,文化站要积极主动培育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当今世界,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闪光的亮点,前景非常看好,我们的乡镇文化站要主动做好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这篇大文章,在开展创建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工艺等方面,进行“一村一品”的专业化、规模化开发,通过组建民间艺人演唱队、民族文艺表演队、民间器乐演奏队,让乡村群众凭借自身拥有的资源条件积极参与其间,培养乡村民族文化人才,打造乡村民族文化产品品牌,力推一批具有乡村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越来越重要,乡镇文化站要不断加大创建力度,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形式文化活动,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乡镇文化,在扩大知名度的同时,不断增强百姓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驱动乡镇城市化进程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建设发展品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