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为依托的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

以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为依托的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学风,启迪思维,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以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为依托的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

阎晓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承担着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和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培养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强调,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升研究生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广而博、专而精”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金字塔形的知识结构要求研究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体现和检验标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以研究生学术科技为依托的创新教育尤其值得研究和思考。

一、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拓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研究生学术科研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良好的学术氛围是通过各类学术性制度和活动积淀形成的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其中包括学术制度氛围和学术观念氛围。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学风,启迪思维,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拓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学术团队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较好的硬件设施和创造性氛围。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发现,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大多出自重点大学或科研院所的重点学科或实验室。国际上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大师以及我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很多来自同一个研究单位,从事相近的研究。不难得出,其中的奥秘就是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优秀学术团体的熏陶和启迪可大大提高研究人员的创新性思维水平。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前沿性的研究方向、重点科研项目的支持、基本的仪器设备、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基本保证。因此,高校应着力培育优良的学术环境和文化,营造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同时要结合国家、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创新工程中心等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对相关和相近学科进行整合,搭建创新平台,引进高水平人才,对科学研究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步伐、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潜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制定配套措施,规范管理

高校要重视研究生学术氛围的营造,完善相关制度。如鼓励研究生成立学术组织、成立专家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等,对各类学术活动进行指导,定期对学院和社团的学术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形成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同时要重视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和质量,进行必要的指导。要多举办高质量的学术报告会,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研究生要充分认识学术活动的重要性,由被动参加转变为主动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要对各类学术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和活动场所,保证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

3.强化导师的创新、把关意识

研究生导师在营造学术氛围和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导师的创新意识在于能高瞻远瞩地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融合不同学科领域或同一领域不同方向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要鼓励研究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加强对导师的遴选、培训和考核工作,强化导师的创新意识,把科研工作的创新性作为导师的核心能力素质。

二、紧抓两个“有利于”,推进区域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交流与合作

区域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交流与合作是指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高校研究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组织起来,在学术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优势互补,寻求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开展区域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交流与合作可以全面加强区域高校研究生组织管理部门之间、研究生之间及两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两个“有利于”的局面,即有利于优化区域高校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孕育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学科。

1.有利于优化区域高校的资源配置

根据中国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内的综合性大学数量所占比重偏低,多数高校属于专门学科型大学,专业特色、学科界限、行业区分十分明显。为了响应国家要求国内高校培育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内地高校出现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高校合并浪潮,这些以区域高校合并为特点的合并很大地推动了区域高校在资金、设施、学科和智力资源上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区域性高校的学术科技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建立开放的智力体系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对于难以合并或合并条件还不成熟的高校,通过区域高校间学术科技交流与合作正是建立这种开放体系的有效方法和重要一环。

2.有利于孕育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学科

任一学科、专业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都是开放的、交叉的、复杂的,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可以涉及许多相关领域的方法、理论和技术。比如说,在水利学科中,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可以同时涉及材料学、力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测控学科中,生产性态的远程实时监控可以同时涉及机械学、电子学、信息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是多学科交叉应用于同一学科的问题。另外,同一技术难题可以出现在不同领域、行业中,比如说,水利、煤炭、交通等行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都可能会涉及止水隔水的问题,冻结法施工可以应用在立交地涵施工,也可以应用在煤矿建井,也可以应用在大桥建设,这是不同领域同一技术移植应用问题,只要存在不同领域学术科技的对话与碰撞,就可以产生新的思想、理论、技术和学科。

三、营造研究生学术科技创新环境,助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环境是实施创新能力无法替代的培养载体,创新环境涵盖了有利于激发和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提升的各种物质、制度、行为、精神等各方面的因素。创新能力培养的着力点是科研实践,研究生只有在研究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才能有效地养成和提高创新个性与创新能力。应当充分挖掘、利用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课外发现式的学习,鼓励学生尽早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实践研究,使他们在科研活动和科研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新。

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学术交流活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学术沙龙、讨论课和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对提高创新能力的作用。加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积极举办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激发研究生积极投身科学技术活动的热情,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频繁而活跃的学术交流、科研创新活动中给研究生群体营造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治学环境,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研究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获取学科前沿动态。学术交流活动有助于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丰富其知识储备,完善其知识结构,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学术交流活动中,不同的思路、观点发生碰撞,会激发思想的火花,成为创新的火种。研究生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开阔眼界和思路,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大力提倡开展各种校园创新型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突出创新精神导向可以帮助研究生树立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意识;以研究生为主体组织活动可以引导和培养研究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结合参加校、省、全国的各种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创新的意识。

2.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建立国际化的培养平台

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教学,而且更加需要使高水平学生脱颖而出的国际化氛围。这就包括双语教学与课堂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强化英语学习能力和科研的结合,设立研究生短期出国访学及参加国际会议资助基金,鼓励学生到国外实验室进行联合培养和合作研究,以发表高水平的英文论文等,使其具备国际视野和素养,促进在校研究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了解各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学习和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开拓视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些国际化的平台对于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3.加强校企合作,改善创新能力培养的硬件平台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大学与社会、企业的交流很少,参与国际化交流的差距较大,即使在高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也是极为有限的。这种封闭的、自成体系的格局不仅束缚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而且限制了研究生在更大范围内吸取新的思想,获得新的需求,掌握新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硬件环境有待改善,培养模式不尽合理,要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充足的科研经费、高水平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图书资料及良好的教学环境都是必备的条件。一些理工科院校使用的设备属于淘汰产品,不能满足科研要求,不得不低于实验要求,无法向研究生提供前沿性的实验条件和图书资料。因此,要加大研究生教育硬件条件的投入。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一方面可以发挥高校在理论研究、信息资料和学术队伍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发挥企业在工程技术、实验设备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改善高校的科研条件。借助企业研发环境的构想,联合其他科研机构,并充分利用高科技企事业研发环境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高校学科实验基础的不足,作为工科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以及在高校长期良性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同时要认清目前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新的方法、途径,建立长效学术活动相关机制,克服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争取学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强有力的支持,使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更加精彩丰富,更加具有组织性,也更加有利于研究生成长成才。另外,研究生也需要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术科技活动中来,把它们当成自己学术成长的机遇和舞台。

参考文献

1.赵菊扬.营建良好学术氛围 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

2.赵珊.学术氛围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0(31).

3.黄一岚,裘晓华.论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9(1).

4.张树山,刘忠宝,马国远.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综合环境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6).

5.李海波,董维春.营造学术氛围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

6.杨从印.加强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对策分析[J].理论与实践,200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