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应 晶各位专家与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感谢浙江农林大学给我提供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这些平台资源包括校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专业实践平台、交叉复合特色平台、创业教育学院、校内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二是我们设立了创业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

应 晶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院长、教授)

各位专家与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

感谢浙江农林大学给我提供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前面五位教授的发言,使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分管教学,因此,在我看来,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落地、如何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主要是从创新创业的角度,谈谈关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一些思考。主要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内涵

创业可以学,也可以教。创业教育实际上经过了这么三个阶段:首先,成为一个独立课程群;其次,企业家高度的介入,着重进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进行社会责任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那是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思考,怎样能够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来培养他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KAQ)。在我们看来,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有迁移价值的能力和态度,进而能够让学生在瞬息万变之未来具备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核心价值教育。

在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的思考上,第一,创业教育凸显了一种专业精神,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专业的精神和能力;第二,在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的专业教育中,应该强调怎样适应未来创业的需求;第三,最关键的就是有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现在看来,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它关注人才培养的规格。当前,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纬度,是从专业角度来考察的。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从创业的潜质与能力来考察,看创业教育是不是在凸显另一个纬度的教学目标。因此,对教学领域来讲,我们有必要把这两者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二、实践

目前,城市学院进行了一些探索。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

两个面向: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遍性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特定学生开展特殊性创新创业教育。

两个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创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紧密结合。

“三创”训练:创意训练、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强调的是创新的训练,再加上从创业孵化向创业园、企业入驻三个方面来进行。

四个环节:融入专业、建好课程、强化实训、项目孵化。在教学环节中融入专业,建设一批课程,强化创业实训的环节,一直贯穿到项目的孵化。

“五化”模式:以“项目化”训练学生创意与做事“套路”;以“团队化”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以“成果化”加强导引激发学生成就动机;以“学分化”激励自觉强化学生学习动力;以“系统化”加强统筹协调服务学生发展。以团队化来培养学生,尤其重视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交叉团队的形成。在我们本科的教学计划中,能够把这样的环节真正地学分化,最终形成一种系统化的推进思路。

五类基地:第一类就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开展自主设计的专业实验室;第二类是校内的综合性创业实训基地,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第三类是优质的长时间实习的校外示范性基地,这是一批集实习、科研、就业功能于一体的校外示范性实践基地;第四类是在院内建设的少数两到三个但能起到多学科交叉复合作用的一种实训设计中心;第五类就是加强校内多功能的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三支队伍:建设一支以商学院创业管理专业方向教师为核心的学科队伍;建设一支以创业教育学院师资和辅导员为主体的课程教学队伍;建设一支以社会企业家和成功人士为主体的创业导师队伍。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涵盖了两个重要环节:第一就是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就是创业教育。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实践教育+创业教育。在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它的核心就是每个专业有核心课程群,有特色专业方向,有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和资源。也就是说,这个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核心课程群+特色专业方向+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在创业教育体系上,目前我们初步形成了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及孵化体系,同时能够依托院内比较丰富、充分的实践教学平台资源。也就是说,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孵化体系。同时,这些平台资源包括校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专业实践平台、交叉复合特色平台、创业教育学院、校内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

在创业型大学建设的试点中,我觉得前面几位专家给了我诸多启发,而这些也是我们接下来要付出更多精力学习和推动的要点,包括产学研合作、技术转化、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另一方面,我们有一个愿景,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建设,形成一些技术型的创业综合体。例如,学生团队中有专业导师,有创业导师,有本专业毕业生的引领,有在校生,再结合“青蓝计划”等政府推动的政策,是不是能形成一些真正的技术型创业综合体。

从现有的实践来讲,我们在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积累。

一是去年正式启动了创业管理专业方向的建设。在这个方向的建设中,我们结合社会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家族的影响、二代的传承及自主的创业,然后以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能力为主导,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特色课程上,在创业基础、创业事务和创业素质上,在我们的学科和研究上,都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例如我们的省级教改课题、省重点学科、每年的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家族企业研究所及每年的创业教育课题群等,都是这方面的尝试。

二是我们设立了创业教育学院。现在正在积极推动,争取由创业教育学院来引导全院的学生,通过注册准入的机制,实现有创业导师的选择,在培养方案中有创业教育模块的选择,有过关式创业实践课程的设立,然后在院内有创业孵化基地及创业教育基金。在2014—2017新一轮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已经把创业教育的特殊模块嵌入到所有学生的培养方案中,进而依托创业教育学院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因此,除了创业管理专业方向的师资队伍外,我们还有把创业教育设立为全院必修课程的一个课程组,希望这批老师深刻领会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真正融合,担负起创业教育的使命,也使得每个专业老师能够把创业教育的背景以及他们的责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是将创新实践机制和平台结合起来。针对每一个专业,我们提出:“你有没有专业教育的优势,就在于你能不能在以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教育过程中,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有量的保证、有质的保证,而且能够对这样的创新实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考核。”因此,这一定是一种先破后立的专业培养格局。目前,我们准备在院内建设两个交叉复合的创新实践综合平台:一是围绕会展特色专业,把会展、经济管理、工艺设计、信息等学科结合到这个平台上,建设会展特色平台;二是以工艺中心为平台,这也是一个跨专业的平台。

四是专业教育体系。我们希望能够形成一种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求每一个毕业生的核心课程都能够过关,具备强化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经历过特色化的创意课程教育以及创业实践,加上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训练、海外交流学习经历,再有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教育价值,就是在我们学校,能够让最好的师资提供最核心的课程教育,能够真正为全体学生创造一种充分的高质量的创新实践机会。

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而言,我们有创业教育方面的优势。例如,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我们的学生群体是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适合于创新创业教育;同时,目前从政府、大学、企业、园区来讲,也是一种优质的区域创新生态。因此,从2004年开始,我们就设立了第一个创业孵化班,当时还引起了一些轰动,被媒体称之为“少帅班”,就是培养有家族企业背景的二代接班人的学生的创业教育。2005年,设立院内创新实践的平台。2008年,整合全院资源,开设KAB、SYB等课程。2010年,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2011年,设立了创业管理专业方向。2012年,我校被列入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单位。2013年,正式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整个创新实践及创业教育领域的各种活动,进而起到推动作用。

在教育模式上,我们针对全体学生设立《创业基础》《创业学导论》《创业实践》三门主导课程,在中间环节能够给予一个厚实的专业教育。对于创业管理专业方向或者创业教育模块,我们以九门课程为核心来推动。在末端,我们通过创业实践基地的团队、项目孵化最后到入驻创业园来开展,形成一种主线贯穿、同时以创业教育学院及商学院来支撑引领的专业学科建设,进而能够形成面向专业的基于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模式,也就是希望有一种“X+创业”的模式。

三、思考:打造优质创业教育环境

如何进一步打造一种优质的创业教育环境,我们希望是建立在若干个主体之上,比如“学生技术性项目+专业教师指导+创业导师引导+社会资本推动”和“创业普识课程+注册准入制+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创业实践孵化”及“成长型企业与创业导师+校企合作的创业孵化体系+院内技术创业孵化基地+院外大学生创业园”。

第一,在深化创业导师的基础上,我们希望建立一种创业导师常规指导机制,也就是一种紧密型介入,以讲座、考核、竞赛、交流、项目指导等方式,使创业导师以指导任务书为切入点,真正对学生起到教学作用。

第二点强调的就是二次创业。毕业生创业,并不是说毕业以后就有自主创业行为。这可能是一种广义的创业,或许在未来某个阶段有一种二次创业。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形态和规律。因此,除了在校进行创业实践教育活动,我们还要通过校友的一些创业实践,关注学生毕业以后在就业一个阶段之后的创业能力。

第三就是以校友的成功创业来引领院内学生的创业教育。目前的做法之一就是校友担任导师,成立校友企业家协会,挖掘校友的资源。

第四就是我们需要开拓更多的创业教育“源”。也就是说,在校内是不是有充足的创业实践的项目团队,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这也是从团队实践延伸到创业实践的一个通道。

综合起来,我们希望有学院牵头来推动这项工作,建立有师资、有课程群、有体系,然后在学生个体中注入创业教育的属性,在培养方案中注入创业教育的模块,最终体现出一种联动推进的创业教育基地。所以,最近我们提出,要以专业教育的厚度来提升创业教育的高度,以创业教育的广度凸显专业教育的优势,走出创业教育特色之路。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