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和提高审美创造能力是时代向青年大学生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促进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涵。所以,要培养审美创造能力,必须首先增强审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美的创造的前提是渴望创造美,即有强烈的美的创造意识。我国古代大医学家华佗观察到蛛蜂决斗的故事,对我们培养敏锐的创造观察能力很有启示。

培养和提高审美创造能力是时代向青年大学生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促进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涵。

一、培养强烈的审美创造意识

审美理想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所向往的一种完美的生活境界。审美理想虽然与社会政治理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它自身的特点。社会政治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前景所作出的抽象理论概括,审美理想则是在审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充满激情的意象,它是美的创造的蓝图。审美理想不仅可以提高审美的敏感,明确美的创造的目标,而且可以成为激发为美的创造的动力,把人生提到一个新的境界。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上看,审美理想表现为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生活前景,但是,树立了审美理想,而没有强烈的审美创造意识,就不能投入到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之中,审美创造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要培养审美创造能力,必须首先增强审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美的创造的前提是渴望创造美,即有强烈的美的创造意识。美的创造意识是人们头脑中的创造观念。没有创造观念,就谈不上美的创造。这里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即非欧几何学的产生。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岁月里,人们为了证明欧几里得几何学里的第五公设是个定理,不知费尽了多少天才数学家的心血。数学家法·鲍耶(1775~1856年)写信给他的儿子亚·鲍耶说:“希望你再不要做克服平行线论的尝试……我熟悉了一切方法直到尽头……并且我在这里面埋没了人生的一切亮光、一切快乐。老天啊!希望你放弃这问题。因为它会剥夺你的生活的一切时间、健康、休息、一切幸福的。这条无希望的黑暗能使千只牛顿的塔沉没。这个夜任何时候也不会在地面上明朗化。”但是,亚·鲍耶仍然坚持他的创造实践。虽然他没有证明第五公设,但他意识到除了第五公设还可以建立一门新的几何学。于是他这个创造意识极强的青年人,在二十三岁时就创立了一门新的科学,即非欧几何学,使他获得成功。

这就说明美的创造,首先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没有创造意识,是不敢去做、不敢创造的,是不会成才的。

二、遵循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

美的规律是指人类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所遵循和表现出来的美的标准和尺度。

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是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提到的。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是人作为人的根本特性所在,这种特性是由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决定的。

所谓“种的尺度”是指客观的、外在事物的尺度、标准,也即客观事物的规律,即所谓“真”。这“种的尺度”是自然的、先天的,是特定的物种所具有的。动物只能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自身的需要,喜鹊在树上搭巢,鼹鼠在地下筑窝;相反喜鹊到了地下就无法生存。人却不同,他可以向着任何一个空间、在任何一个领域进军,他能够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他能在生产的对象上实现自己的“内在的尺度”。所谓“内在的尺度”,就是人的尺度,也即人类自身的标准以及它的要求和目的,即所谓“善”。这属于意识范畴。人类的生产活动,一方面能够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另一方面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的、愿望,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以感性的形式,显现到对象上去,这就是美的规律的基本含义。

美的规律就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也就是真与善的统一。所以,在进行审美创造时,既要把握外部自然规律,又要考虑到自身审美取向。

三、大学生要提高创造美的才能

美的创造离不开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美的创造的现实基础,也是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任何一个才能超众的人,都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充分体现多样性,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多样性的实践活动,才可能使自己的创造美的才能和技巧增长起来。特别是大学生,不能脱离实践,不能只搞“闭门读书”,只有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社会实践锻炼,才能理论联系实践,增长才干。例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搞核动力学的,他在自己的工作中,参加了各种实践活动,包括一些社会工作的实践活动,做了半生的实践积累,与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共同写成了《控制工程论》一书,充分显示了钱学森先生在这方面的才能。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审美创造能力呢?

(一)不断提高审美的观察力

所谓审美观察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审美知觉活动。审美观察在人们审美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机蓬勃的自然界,在热烈沸腾的社会生活中,在绚丽多姿的艺术领域里,无处不存在着美。然而,是否所有的人都敏锐地发现美,深刻地感受美呢?并不一定。有的人就善于发现美,不但能够迅速地捕捉它,而且还能够洞察到一般人所忽略的美的精细内容,而有的人却反应迟钝,目睹到美的事物时觉得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甚至视若未见,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个人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性格情绪等等的制约,审美感受肯定会出现个性的差异。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审美观察力的不同,导致了审美感受的差别。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且缺少发现美。”这位艺术家的见解极为正确。生活中存在着美,要想发现它,找到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察力和感受力。

我国古代大医学家华佗观察到蛛蜂决斗的故事,对我们培养敏锐的创造观察能力很有启示。有一年夏天,华佗正在屋后饮茶纳凉,他抬头看见一只马蜂撞到蜘蛛网上,蜘蛛爬过去,就用蛛丝缠马蜂,不料,被马蜂狠狠地蜇了一下,蜘蛛的肚皮当即被蜇肿,从网上掉了下来,落在屋檐下的一片绿苔上。只见蜘蛛在绿苔上打了个滚,肚皮的肿就消了,蜘蛛沿着蛛丝爬上,又去缠马蜂。马蜂又将蜘蛛肚皮蜇肿,又掉到绿苔上打滚,消肿后又去缠马蜂。斗了几个回合,蜘蛛才吃了马蜂。华佗通过这样敏锐细致的观察,联想到绿苔能够消肿这样一个新发现。于是华佗就找机会实验,结果证明绿苔能消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进行美的创造,就要敏锐地观察。

无论是美的欣赏还是美的创造,都离不开审美观察。大凡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具有令人钦羡的高度发达的审美观察力和感受力。他不但善于敏捷地捕捉美,而且善于准确地把握住对象美的特征和细节。对于一个人来说,审美观察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审美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发展起来的。传说,有人请诗人王维观赏一幅《按乐图》。王维看了一下就指出:“这里画的是演奏《霓裳曲》第三节第一拍时的情景。”那人不信,于是特意请来乐工演奏这首曲子,当演奏到第三节第一拍时,乐工的动作和表情果然与《按乐图》完全一样,此人不禁大为惊讶,极为钦佩王维的眼力。王维为什么能有这般准确的判断力呢?主要是他不仅诗的造诣很深,而且精通音乐和绘画,平时养成了善于观察的良好心理品质,留意乐工的演奏,熟悉各种乐调,具有艺术实践的经验。这使我们得到深刻的启迪,审美观能力的提高,只有靠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才能实现。

要培养自己的观赏品质,训练、提高审美观察能力,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明确观察的意义和所表达目的。无论观察哪一类,都要制定计划,确立观察目标,制定观察步骤,充分调功各种审美感观的能动性

二要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自然美,就应把握住时间性,选择最佳时期和观察点,要确定观察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由轮廓到细节,或由细节到轮廓;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显到微,或由微到显等等,注意观察的客观性。

三要开动脑筋,将感知与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注意对完美的感性特征和细节,边观察边思考,提高观察的迅速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加深对美的体验。

四要认真做好观察的总结,积累观察经验。只要我们反复实践,不断努力,那么审美观察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审美感受力相应地也就会得到增强。

(二)大学生创造美的才能的培养

才能是人的才智和能力的综合的反映,是人们认识美、创造美的才智和能力。一个人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才能。所以,才能的发展是美的创造的重要前提条件。

人的才能的发展。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实践的锻炼。有一个萌发、增长、创造、完善的进程。青年时代是大学生的“黄金时代”,是才能发展的极好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创造美的才能的培养。

1.才能的萌发。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呈现其萌发特征,一个人才能的萌发也是如此。第一,才能萌发具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就是人知识的提高,智能的发展,用于开创新局面的结果。其偶然性是由一定知识基础和智能条件,使社会创造的条件和机遇与个人基础因素的偶然结合所造成的。但无论其必然性还是偶然性,都必须有知识,有能力,有美的创造精神。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出自己的才能。第二,人的才能从优势中萌发。有些人才能的萌发,常常出现这种情况,生理素质、知识水平、社会条件都差不多,但才能萌发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有的人早就萌发出出众的才能,取得惊人的创造结果;有的人却平平淡淡,没有什么起色,萌发不出什么才能,这是因为他的知识不宽厚,不善于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形成才能;一个是他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扬长避短,萌发才能。一般讲,一个受过一定教育、具有健康生理素质的人,具有自己的某种优势,一个人如果认识到自己的优势,那么他的才能就会很快萌发出来,成为在某些方面有才能的人。第三,才能从兴趣中萌发。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特点,也是才能萌发的重要内在因素。世界上很多才能出众的、作出贡献的人,都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具有其特殊的兴趣。例如,世界著名的高能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当别人问他,连续几天几夜在试验室工作苦不苦时,他说:“一点也不苦,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我有兴趣。”所以,浓厚的兴趣,是才能萌发的心理特征。第四,才能从灵感中萌发。人的灵感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人的才能萌发的闪光点。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被某种因素、事物、心情所刺激,在头脑中突然产生一种新方法、新思想、新概念。形成一种新的意向,萌发出某方面的创造的才能,促进自己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法国数学家彭加勒曾说:“我的脚刚踏上刹车板,突然想到一种设想……我用来定义塞克斯函数的变换方法同非洲的几何的变换方法是完全一样的。”

2.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要把知识网络化。学习不仅是积累知识,更主要的是把握知识的内部互相之间的联系,我们说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都互相渗透的、相互补充的,只要把握了知识的内部联系,就能够纵横驰骋,运用自如,使自己的才能尽快增长。知识的网络化,在于把掌握的各种知识条理清楚,互相关联,形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学习各种知识不能平分秋色,必须根据自己的目标有所侧重,并把这种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形成动态的开放系统,及时不断地吸收新的信息,适时地加以调整,这就能从不同的思想汇合的高度分析研究问题,多角度地立体地观察客观事物,从而发现尚未发现的前进道路,增长自己的才能。

3.才能的逻辑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不仅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可以创造出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美的事物。创造思维具有想象、独立的特点,它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它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新的假设、新的形象,创造思维是要解决新问题,具有较强的独立创造性,它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是一种推理的思维。逻辑的创造思维是美的创造才能不可缺少的。人们要去创造,总要以一种大胆的假想与理论去探索某一种秘密,经过创造运动,获得一项新的创造美的成果。例如,英国著名科学家哈维发现血液循环运动,就是运用这种逻辑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哈维从大量的实验中,发现血液无论是在心脏还是在动静脉中,总是持续不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最后究竟流到哪里去了呢?于是哈维进行逻辑的思维推理,血液不可能在动静脉中互不联系地孤立流动,而是在动静脉中形成一个环流。哈维又通过一些其他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思维推理,终于发现了血液的循环运动,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4.要有坚韧的创造毅力。坚韧的创造毅力是创造才能的另一个重要特征。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创造才能的毅力,来源于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事业心是进取心的原动力,进取心是坚韧不拔前进的助推器。一个人没有对事业的负责精神,没有攻无不克的进取精神,就不可能有所创造,不可能取得成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

[2]《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346页。

[3]《达·芬奇论绘画》,第40~41页。

[4]《资本论》第1卷,第20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