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时间:2022-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大学是中古给后人留下的最可称美的文化遗产。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长氛围,与中学生活相比较,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认知大学生活有哪些新变化,将有助于我们较快地熟悉大学生活。而大学生活则是完全的集体生活,住宿舍吃食堂,一切都靠自己处理。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居所。这是大学新生名副其实的“新家”。大学的课程有必修、选修之分。

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希腊与罗马,但是现代大学的直接源头则是欧洲中古世纪的大学。可以说,大学是中古给后人留下的最可称美的文化遗产。英国教育家纽曼认为:“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并表明……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踏进大学校门,只是表明我们是一个有待考验的“大学在校生”。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长氛围,与中学生活相比较,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认知大学生活有哪些新变化,将有助于我们较快地熟悉大学生活。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告别中学时代,走进大学,就开始了我们的大学之路,从高中生到大学生,首先面对的就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主要有生活方式、生活范围、生活习惯和生活内容等方面的变化。

1.生活方式的变化

从生活方式看,中学阶段普遍是就近入学,吃住在家,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即使是寄宿制的中学,学生离家也不太远,一般不会超出县城范围,一个月总可以回家一次。而大学生活则是完全的集体生活,住宿舍吃食堂,一切都靠自己处理。这种改变对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学生是严峻的挑战。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居所。大一时,宿舍关系融洽、亲热,或6人或8人一室,按年龄大小进行排序,一个寝室的几个同学就像一个家庭的几个孩子一样,谁是大哥、大姐,谁是小弟、小妹,分得很清楚。宿舍门上贴着各种室名:“博雅斋”“文轩亭”“淑女屋”“卧龙居”等。这是大学新生名副其实的“新家”。“回家”的感觉,一度令大家陶醉。每夜临睡前都召开“卧谈会”,摆“龙门阵”,或谈家乡风情,或臧否人物,真是不亦乐乎。入学一个月左右,到国庆节临近的时候,盼望能回家一趟,见见亲友同窗,说说自己在大学里经历的新鲜事。这种迫切回家的心情,有时候还带有一种或浓或淡的炫耀成分。食堂里几个舍友一起吃饭,互吃对方的饭菜,也是常见的现象。对大学新生来说,食堂始终是一个让人心有余悸的地方。因为食堂的大锅菜实在是不敢恭维,既贵又难吃。用食堂的大锅菜形容宿舍关系——从来都不炒(吵)。

2.生活范围的变化

从生活范围看,中学时代的生活领域较窄,中心任务是好好学习考大学,课余活动被压缩得很少,几近于没有。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个学校都有种类繁多的社团,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加入这些社团,从中收获很多东西。各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举办有特色的活动。大学里的社团很多,选择一个足够锻炼自己能力的足已。各个学校在寒暑假都开展社会实践,如去贫困山区考察和义务扶贫,从中提高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3.生活习惯的变化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饮食方面的差异、语言环境的变化、作息制度与卫生习惯的不同,都会引起适应上的不良。所谓一方土养一方人,很多生活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潜移默化,很难改变。比如,南北方在饮食习惯上就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在北方高校的食堂很难做得出南方菜的口味。除了饮食、语言环境变化外,作息习惯与卫生习惯等生活细节的差异,对于住在集体宿舍的大学生而言,这些小细节有时也会引发大矛盾。

4.生活内容的变化

从生活内容看,中学生活较为单调,生活的中心是学习,课余时间较少。从生活空间看,走读生是两点一线,学校到家;住校生是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生活空间比较窄。大学生活则不同,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生活领域大大拓宽。除了课堂学习外,经常有各种社团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时候,作为大学生如何在丰富的生活内容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摆正学习和社会活动的关系,把握课余活动的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学习要求的变化

有些大学新生,误以为考上大学,就可以松口气好好玩玩了,孰不知考上大学只说明具备了成才的智力和知识基础,想要成才还需努力。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

1.学习内容广、课程多、难度大

中学阶段,我们一般只学习十门左右的课程,而且主要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知识。而大学里所开设的课程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由许多门课程综合而成。一般说来,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在40门以上,每一个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内容量大,因而学习任务远比中学重得多。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大学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大学四年级重点学习专业课和进行毕业设计、做毕业论文。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还开设了选修课程,学生只有按规定选修课程、取得相应学分后,才能毕业。大学的课程有必修、选修之分。必修课是指学生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取得本专业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必修课包含有公共课,如大学英语、数学、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必修课还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而确定的。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前者是针对本专业学生,而后者则是面向全校学生。

2.学习方式不同

在学习方式上,中学的主要方式是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天、每一节课,老师都安排得非常具体,有时是频繁的作业和课堂提问,大量而紧凑的课堂教学。而在大学里,课堂讲授相对减少,自学时间大量增加。同时,大学里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还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循循善诱的老师、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课外科研活动、愉快融洽的同学关系、良好舒适的生活条件,此外,大学的教学计划还安排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这些都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成长成才的理想环境。

3.学习方法变化明显

在学习方法上,中学时期,老师教学生是“手拉手”领着教,老师安排得详细周到,不少同学养成了依赖老师,只会记忆和背诵的习惯。而大学老师则是“老师在前,学生在后引着走”的方式教,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时间要自己安排,逐渐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不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提倡生动活泼地学习,提倡勤于思考。

4.教师讲课差异显著

大学教师讲课有以下特点:一是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而且许多教师都使用投影机、多媒体授课,实现了授课手段多样化,授课进度比较快,一节课可能要讲授一章或几章的内容。二是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三是课堂讨论多,课外答疑少。四是参考书目多,课外习题少。此外,大学学习的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中学时期,我们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座位,而且是小班授课,但是在大学里,每个班没有固定的属于自己独享的教室,有时1、2节课可能在这一栋楼的某个教室学习,但3、4节课又会到另一栋楼去听课,与自己一起上课的可能还会有不同专业的同学。

(三)人际关系的变化

人际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的方式与对象、人际交往的要求等方面。

1.人际交往对象的变化

从人际交往的对象看,中学时代的交往对象是父母、亲戚、同学、一起成长起来的伙伴、老师;但到了大学,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素昧平生,刚开始大家还不习惯说普通话,操着方言交流,有时候还会闹出很多笑话。生活在同一个宿舍的同学,脾气、习惯各不相同,常常难以适应,特别是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同室而居可能会出现矛盾,如有的同学习惯早睡,有的同学则是越晚越精神,男生被称为“夜猫子”,女生被客气地称为“夜莺”。“白天不懂夜的黑”——怎么别人就是不了解我?“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身处集体之中,却感到孤独和寂寞。

2.人际交往要求的变化

从人际交往的要求来看,中学时代有父母的照顾和强大的学习压力,心无旁骛,无暇他顾,对友谊和感情的渴望不那么强烈;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学习的重压,时间上又比较自由和宽裕,迫切希望走进社交场合,结交更多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

3.人际交往类型的变化

在交往对象变化的同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也有所变化。高中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以师生交往、亲人交往、同学交往为主体,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则要丰富得多,还会包括朋友交往、恋爱交往、求职交往等等。

4.人际交往的内容与方式的变化

上大学后,随着社会角色的转换及个性的成熟,在与原来对象的交往过程中,交往的内容及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比如,大学生与父母的交往和高中生与父母的交往就有很大差别,同样,大学里的师生交往和同学交往也与高中不同。

(四)管理方式的变化

1.管理理念的变化

高中阶段的管理理念是以学校和老师的管理为主,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而大学则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学校的管理制度只是管理的底限,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自由选择的空间比较大,推崇学生与校方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2.管理制度的变化

学校的管理理念是通过管理制度来体现的。进入大学后,学校管理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管理方法与管理机构等方面。

从教学管理看,中学实行学年制,学生必须读满三个学年,修完所有的课程,经会考合格才能毕业,同时学校、老师对学生管束严格。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大学生一入校,学校就会把该生在校期间要完成的课程和学分及相关课程安排发放给学生,学生可以不受学年限制,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课,可以跨系、跨专业、跨学科选修,在3~6年内按要求修满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只要修满学分就可以毕业。大一主要是必修课,大二、大三有许多课程供大家选修。对于新生来讲,由于不熟悉管理体制,容易在选课、选老师、自主安排学习计划上产生困扰。

从管理方法看,中学时代,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事事由老师安排,学习、纪律等各方面的要求,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这使学生容易形成依赖和被动的习惯;大学则更多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学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管理较为宽松,最典型的是:由于一个辅导员要带七、八个班级,大学生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才能见到辅导员。大学生的自主管理,用一句流行的话说,颇有点“自己当老板”的味道,全权安排自己的时间、金钱,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大学生有他特殊身份所规定的内涵。要当好“自己的老板”,必须有一种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做每一件事前,都要多想一想,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不要“跟着感觉走”,做到思维指挥行动,而不能以行动指挥思维。有的时候,在我们感觉“占了便宜”时,实质上是“吃了亏”,比如庆幸自己旷课没有被老师发现,其实没去上课损失最大的是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