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简要回顾及发展现状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简要回顾及发展现状

时间:2024-09-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已进入纵深发展和更加规范化的阶段。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信用保障、电子支付、物流配送和电子认证等电子商务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发展已经完成了起步阶段,进入了普及阶段。“十二五”时期,中国电子政务总体上正在向深化应用、突出成效、发挥作用的深化阶段发展。

我国计算机应用已有50多年历史,但开展电子商务仅有20多年。1987年9月20日,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了世界,揭开了中国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简要回顾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EDI电子商务应用阶段(1990—1993年)。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EDI的电子商务应用,自1990年开始,国家计委、科委将EDI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991年9月由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牵头会同国家计委、科委等八个部委局发起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同年10月成立“中国EDIFACT委员会”并参加亚洲EDIFACT理事会。EDI被应用在国内外贸易、交通银行等部门。

(2)政府领导组织开展“三金工程”阶段(1993—1997年)。该阶段是为电子商务发展打基础的阶段。1993年成立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相继组织了金关、金卡、金税“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199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电子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共同组织了“北京电子商务论坛”,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埃及和加拿大等国的代表7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1994年10月“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研讨会”在京召开,使电子商务概念开始在我国传播。1995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商业化,互联网公司开始兴起。

1996年1月国务院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副总理任组长,20多个部委参加,统一领导组织我国信息化建设。同年,金桥网与Internet正式开通。

1997年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编制我国信息化规划,4月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4月以后,我国商品订货系统(CCOS)开始运行。

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7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宣告成立,被称为“永不闭幕的广交会”。10月国家经贸委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宣布启动以电子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贸工程”,这是一项推广网络化应用、开发电子商务在经贸流通领域的大型应用的试点工程。1998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启动电子商务工程,开展电子商场、电子商厦及电子商城的试点,开展网上购物与网上交易,建立金融与非金融认证中心,以及有关标准、法规,为今后开展电子商务打下基础。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已进入纵深发展和更加规范化的阶段。医药电子商务网于1998年投入运营,医疗卫生行业1万个企事业单位联网,能提供上千种中西药品信息。全国库存商品调节网络、全国建筑在线、房地产网上促销,都已正式开通。

(3)网上购物实际应用阶段(1999年)。1999年3月8848等B2C网站正式开通,网上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1999年兴起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电子政务(政府上网工程)、网上纳税、网上教育(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网上大学)、远程诊断(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等广义电子商务开始启动,并已有试点,进入实际试用阶段。

(4)务实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电子商务服务商从虚幻、风险资本市场转向现实市场需求,与传统企业结合,同时开始出现一些较为成功、开始赢利的电子商务应用。由于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的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的进一步完善,现实市场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正在提升,电子商务软件解决方案的“本土化”趋势加快,国内企业开发或着眼于国内应用的电子商务软件和解决方案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导。我国电子商务全面启动并已初见成效。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信用保障、电子支付、物流配送和电子认证等电子商务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总体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营收入规模为2 463亿元,相比2011年同比增长72%。其中,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业收入为68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6%;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业收入为1 174亿元,同比增长113%;电子商务衍生服务业收入为601亿元,同比增长150%。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B2B电子商务服务商的营业收入规模约为205亿元,同比增长28%。2014年前6个月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0 856亿元,同比增长43.9%。2015年仅阿里巴巴旗下的零售平台天猫“双十一”当天就创造了912.17亿元的销售奇迹。

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据我国产业信息行业频道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人,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 13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3.1%,较2015年下半年增长率有所提升。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较2015年年底增加3 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73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4.5%,如图1-2、1-3所示。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及计算机应用的网络化。

电子政务工程全面启动并初见成效。2002年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2年7月国信办公布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201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方针和应用重点。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发展已经完成了起步阶段,进入了普及阶段。中国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已经完成了技术应用起步阶段和普及阶段,进入了技术应用集成整合阶段。“十二五”时期,中国电子政务总体上正在向深化应用、突出成效、发挥作用的深化阶段发展。

图1-2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图1-3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占网民比例

我国电子商务的环境继续改善。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网络基础建设等运行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网上支付、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建设等条件)逐步完善,国家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已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了基本的条件。网络带宽增加,截至2015年12月,国际出口带宽总量已达5 392 116Mbit/s,较2014年12月增长30.9%。全国现代支付系统取得实质性进展,2002年10月8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北京、武汉两地成功投入运行,2003年2月月底前完成在上海、天津、济南、沈阳、成都、西安、深圳和海口等11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推广,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跨行、跨地区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第三方支付业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央行从2011年开始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实行认证管理,只有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才能合法经营第三方支付业务,截至2015年3月,第三方支付持牌单位增加到270家。于2014年9月19日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的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VISA国际组织交易,同时开辟了一条境外网商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物流配送快速发展,拥有我国最大传递网络的中国邮政加盟电子商务领域,一些专门为电子商务项目服务的专业配送企业相继出现。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服务企业达到2.5万家,第三方支付额达到1.01万亿元人民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5.4万亿元人民币,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23.4亿件,有效电子签名认证证书持有量超过1 530万张。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有关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中的安全问题。行业认证中心,如电信海关、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安全认证中心已成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认证中心也相继成立。与安全标准、电子签名、密码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也得到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

除此之外,行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金融、纺织、建材、电器、房地产、旅游、农产品零售业等各行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实现了电子商务;省市地区电子商务也取得了不少进展;我国工业、交通企业电子商务有显著进展,计算机在铁路、民航、航运部门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远程教育迅速发展,近年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学,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疗系统启动“金卫工程”,辅助诊断,医院管理系统取得了迅速发展,近年来远程医疗已在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城市的医院开始运行,在边远省市的病人通过网络获得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医院的医生的辅助诊断。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3.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1)行业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电子商务跨行业、跨领域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许多业务在政策未明确的范围内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总局等部门均有相应的管理职能,但部级协调机制缺失,多头管理和监管真空并存。目前的行业管理体制还无法完全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难以及时应对和有效解决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标准、规范不够完善。近年来,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电子认证、网络购物、网上交易、支付服务等的政策、规章和标准规范,优化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不过,由于电子商务是新兴业态,目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商业规则尚不完善,具有权威性、综合性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部分规章和标准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有效规范电子商务交易行为。

(3)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电子商务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则刚刚起步,企业电子商务最活跃的是浙江、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地。目前广东省的电子商务渗透率远远高于其他省,作为加工及制造业大省,广东省众多的中小企业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商品基础。

(4)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经济环境、运行环境尚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网络带宽、反应速度有待提高,电子支付手段尚不完备,物流配送体系尚不配套。

(5)我国信息产业国产化产品技术水平与市场占有率低,重大电子商务应用工程、应用系统所用的软硬件产品主要依靠国外公司,系统集成,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计算机应用有关标准、规范既缺乏又不统一,急需加强。

(6)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部分领导对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尚缺少内在的动力、人力、财力与物力。基础工作薄弱,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行业业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

(7)大多数电商交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阿里巴巴、京东商城、QQ网购等电商交易企业在促进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价格战是电商交易企业快速扩张的主要手段。持续的价格战使大多数电商交易企业处于紧张的状态,赢利能力普遍不强。例如,京东商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净亏损分别为4.12亿元、12.84亿元和17.29亿元,2013年京东商城的交易额突破了1 000亿元,但只实现了微利。长期经营亏损或微利,不仅消弱了电商交易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消弱了电商平台对立业链的整合和带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